新舊醫學養“精”觀念的異同
時至現在,醫藥的發達與醫學的昌明,已非過去故步自封的時代可比。對於氣血和精神的研究,也已各有專科,不能完全因襲舊說而漠視新知。同時,也不能一律抹煞舊學而盲目地信任新知。所謂科學,它還在“未定之天”的進境中,而正向前邁進,它不象舊的學識,一味妄自尊大地自詡為定論了。
傳統道家醫學的觀念:過去的中國醫學和從事煉養“長生不老術”的人們,認為人體內在的“精”子,便是生命最基本的要素。不但道家修煉神仙的丹法,要以“煉精”為主要的修養,所謂醫學宗祖典籍的黃帝《內經》,也以養精蓄銳為“祛病延年”、“養生長壽”的基本要務,如說:“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又雲:“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夏不藏精,秋必病痢。”等等,便是說明“精”與養生的重要。後來演變到道家的丹法,尤其重視“還精補腦”為“長生不老”的要務。至於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還精補腦”?真正的“精”又是什麼東西?總是含糊不清,眾說紛紜不一。
現代醫學的見解:現代醫學對於泄精和性行為的理論,恰恰與道家的觀念相反。它認為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在相當時間和正常狀況下排泄精液,那是並不妨礙的事。如果勉強壓制性行為和忍精,反而別身體有害。而且認為由性腺內分泌的化合而產生精蟲和卵子,那是生理上的一種自然現象。如果認為壓制精蟲可以增加自身的健康和長壽,等於一種性變態心理的幻想和無知的謊言而已。這些觀念和理論,往往牽涉到“生理學”、“性心理學”、“神經學”、“荷爾蒙”等等學識,頭緒紛繁,尚未有綜合的定論。不過,一言以蔽之,絕對不會有一個純淨的獨身主義者,畢生毫無性行為的泄精(包括遺精、夢遺、手淫等),而能健康長壽地比一般人活得長久。相反的,這一類人,往往因有性變態心理的長期憂鬱,多半死於腦溢血或癌等一類病症。因此,所謂“還精補腦,長生不老。”以及“煉精化氣”等理論,在現代醫學的觀念中,簡直視為一派胡言亂語。
旁門左道的理論:但在中國三千年來的正統道家醫學之外,又同時存在有不同于“清修派”的說法。他們也認為“還精補腦”和“煉精化氣”是不易的原理。但是“還精”和“煉精”的方法,卻需要有正當而特別方法的性行為,才能真正做到“返還”與“補腦”的利益。他們的理論也根據《易經·繫辭傳》“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名言而牽強附會,說得天花亂墜地搞那男女雙修的事情。唐、宋以後道教的火居道士(出家而有家室的道士),和唐、宋以後蒙、藏密宗一派的雙身法,都有相同類似之處。至於民間秘密流傳有關性行為之醫學,和性心理學相近的黃帝《素女經》、《玉房秘訣》等《容成》、《素女》之書,也便成為他們的秘訣之一了。此外,還有專傳那些“[手力]”、“扣”精關點穴的手法,普遍流行。結果弄得那些學道的人,陷於性無能而稱之謂“斷欲”。甚至,因此而得胃病、吐血、鼻衄、腦溢血、神經錯亂等症,比比皆是。至於搞得氣血混濁,面黃肌瘦而生趣蕭索的,還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呢!但是,這些丹訣道書上所說一個人的年齡和精力生長的週期性,以及在那種年齡而可作適當性行為的理論,和現代醫學的研究非常吻合。古人說:“是小道亦有可觀也已”,站在博學慎思的立場而言,旁門亦門,左道亦道,倒也有不可一概抹煞之處。
認識真精
那麼,“還精補腦”與“煉精化氣”等說法,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嗎?這又不然!我們必須瞭解了以上所提這些新舊道家和醫學上的觀念,再來討論此事,才能比較踏實。真正道家所說的元精是什麼?一言以蔽之,“生命本有的自然功能而已”。老子引用嬰兒“不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的狀態,便是很好的說明。例如一個在成長中的嬰兒,當他在睡眠的時候,絕對還沒有男女性欲的意識,但是他的生殖器卻翹起,那便表示生命本有精氣(也可稱之謂精力)的散佈和生長的功能。到了孩童的階段,一旦有了性的需要和性的知識以後,當性器官發動作用時;便會引發心理的性欲觀念;或者因為淫欲的衝動,就促使生殖器翹起,心身互相影響,互為先後,並不一定。這個時候;性腺內分泌與腦下垂體內分泌等一系列的荷爾蒙,都會受到性心理的刺激而發生變化的作用。由於心理和生理(神經、血液、荷爾蒙等)互相交變,內分泌通過睾丸子宮的刺激反應,便迅速的製成精蟲和卵子。再進而有性行為的交合作用,便會產生泄精的現象。
瞭解了這個道理以後,所謂“還精補腦”和“煉精化氣”的工夫,是指在心理上沒有絲毫欲念的狀態,但性器官卻本能地發生了作用的時候。那時只要做到絕對地清心絕欲,讓它依循生理自然的血液迴圈而歸於平淡,就可自然而然達到不還之還、不補之補的境界了。如果有了欲念配合性器官的作用,已經使性腺荷爾蒙和精蟲的活動發生作用以後,再來有意去采補回來,控制它而[手力]令回轉,便會使膀胱和血液裡增加一大堆的廢物。輕則迫入膀胱、影響攝護腺等機能的嚴重負擔。重則會使心臟、肺、肝、腦神經等,發生最壞的嚴重後果。道書丹經上要人認識清楚,“水源清濁”之說,便是對這兩種現象的差別而言。
但在事實上,一般修學靜坐和修道的人,每每到了這個階段,幾乎無人能夠做到“朘作”而不引起絲毫的欲念的。即使偶然一次可以,再接再厲,由於生理的作用壓迫心理,就萬難清淨自守了。因此以“百日築基”、“煉精化氣”的工夫來說,的確便有“學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的慨歎。倘使年老精力衰竭,或者因病,或者因作那些旁門左道的工夫而使性無能,或者性腺根本失去新生的能力,因此而心理毫無欲念的,那是生機已絕,根本談不上修養鍛煉的工夫。但是,以上所說的,也只是從生理的作用而大概一講有形的精氣而已。如果再進一層而追究能生精氣的根源,那便要探索佛家所說的“心精”,才是“無上丹法”的‘真精”之至理哩!
為了要切實認識“煉精化氣”的真正意義,首先必須要注意“精神”、“精氣”、“精力”、“氣力”、“心力”這些名詞的連鎖關係。本來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中,精和神這兩個名詞也同“精”和“氣”這兩個名詞一樣;完全是獨立分開的。後來雖然把“精神”兩字連接起來成為一個專有的名詞,究竟“精神”一詞的內涵意義是指什麼,很難下一確切的定論。
到了漢、魏以後的道家手裡,特別提出“精”、“氣”、“神”三個名詞,作為修成神仙不死之藥的主要中心;那是根據黃帝《內經》和道家的《黃庭經》而來的。《黃庭經》所謂的:“上藥三品,神與氣精”,便開啟後世修道煉丹者更加重視“精”“氣”“神”的先聲。經常有人來問“精”“氣”“神”這三個名詞的明確定義是什麼?實在很難解釋。但是為了較易瞭解,我就引用宇宙物理的“光”“熱”“力”來作比方。“精”是生命的“熱”,“氣”是“力”,“神”便是“光”。人生的生命,如果失去了“光”“熱”“力”的功能,那便是死亡的象徵。
“精”“氣”“神”在人體生命的作用上,的確猶如宇宙物理的現象一樣,也是逐段分開,而又互相混合。“神”的主要作用,是在頭腦部分;‘氣”的主要部分,是在胸腔和胃部;“精”的主要作用,是在腎臟小腹以下和睾丸生殖器等部分。其中“精”的作用,和現代醫學所謂內分泌(Endocrine)的整個系統有密切的關係。但是如果認為“氣”必然從“精”而生,“神”必然從“氣”而有,那是不通之論。如果以“光”‘“熱”“力”的道理來講,“熱”和“力”都是由於“光”的功能所產生。以此類推,“精”和“氣”的確也是由“神”而有。如果一個神經顛倒的人,他的‘精”“氣”也會自然而然的趨於虛弱了。
其次,必須要瞭解人體生命的快樂感覺--“快感”,是從“精”而有;意志的堅定和毅力的光明,是從“氣力”充沛的功能所發生;智慧的敏捷和超穎,是由“神”的定靜而來。佛家重視“修心養性”,從思維的方法改變心地,作為入手修行的根本,它的功效和成果,的確是偏向於“神”“氣”二種,猶如道家的上品丹法一樣。但自然而然也就融會了“精”的修煉而在其中矣。宋、元以後的道家注重“煉神化氣”“煉神還虛”的方法和程式,也等於佛家“持戒、修定、生慧”的三大原則。如果通達了它的內容,實在並無兩樣。
由此可知專執人體內部性腺內分泌的“精蟲”、“卵子”,為修道靜坐的基本,那是值得仔細研究的問題。不過,這種觀念和方法,對於體力衰弱或已過中年和將近垂暮的人來說,那又須另當別論了。總之,修道和靜坐,是一種智慧之學,它並非靠盲目的信仰和固執的偏見,可以貫徹始終的。
人的生命歸納起來,不外是“身”“心”兩種的組合。但是生理“身體”的主要功能,歸納起來,又不外是“精”“氣”兩種作用,它是屬於“感覺”的範圍。“心”的主要功能,一言以蔽之,都是屬於“知覺”的範圍。它是“神”的作用。過去所說的。都是依循一般“靜坐”和“修道”的路線來講,所有在“靜坐”中有關生理的反應--即是氣脈的動相,也都是“感覺”的部分。“感覺”是後天的,而且也是變化不定的。修道的成果,初步是從“感覺”入手而返還“感覺”與“知覺”,進入於渾然一體的境界。但是離開“感覺”,也就無法從事于修道。
所以必須要了解氣通“任”“督”二脈,乃至全盤打通了“奇經八脈”,那也只是“感覺”所成就的效果而已。而且在“練精化氣”的過程中,自有一番氣脈通暢的反應,跟著工夫的進境而反映不同。在“煉氣化神”的過程中,又有一番氣脈通暢的反應,自然與“煉氣化神”的工夫配合,各有不同的境界。古來“丹經”上所說的“九轉還丹”之妙,後世有人硬加牽強附會,把它配合上氣脈的關係,如何若何地轉通“任”“督”二脈多少次,才算是合於九九之數。雖然有點過分牽強,但是拿來說明鍛煉“精”“氣”“神”的三部曲,每一層自然有每一層的內涵變化,倒也不可厚非。
上面講過。我們要認識“煉精化氣”的工夫時,首先須要瞭解什麼才是“真精”,切勿完全否認了後天的“精力”作用,或誤認後天的“精蟲”“卵子”便是“精”的絕對代表。其實,後天的“精力”,也是真精的變化。換言之,新生命的來源,與性腺、甲狀腺、腦下垂體,是有絕對的關係的。當性腺充分活動,而絲毫沒有配合意識觀念上的淫欲時,這時的確是接近“真精”的狀態。由此保持不變,由於性腺活力的充沛,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產生一股力量,走向脊髓神經的尾根,逐步逐步地向上推移;漸漸就由上而下,刺激了腦下垂體新生的活動功能。這個時候所刺激反應出的唾腺,又促使甲狀腺的活動,在感覺上,心胸愉快開朗,莫可言喻。但這種初步現象,應該只能說是“督脈”在“煉精化氣”過程中的一種狀況,並非說修道的成果,僅止於此而已。功夫踏實的人,一身細胞都會起變化,細嫩透亮,那是不成問題的事。尤其在面部的肌肉和細胞,更加顯著,仔細透視,隱隱約約,自然都會是顯出充沛的光彩。但如果紅光滿面,而肌肉的細胞並未發生顯著的變化時,那是一種歧途,要當心可能“血壓”過高。這是由於心念的執著過甚,或有“相火”遊行,夾帶有色欲的嫌疑。
過此以往,跟著而來的,便是“任”脈--包括自律神經系統的打通。尤其是“中宮”胃氣的充盈,漸漸有沉沉下降的感覺。到此之時,如果能心空清淨,靜待睾丸和“會陰”(又名海底)的自然收縮,(女的便有子宮收縮,乳房發生反應的現象。)覺著如有一線力量,自前向上婚恥骨之內而上沖到小腹的“下丹田”部分,與“中官”下降的氣機相接,陡然之間,促使青春腺(腹部)的活力恢復,發生無與倫比的快感,即使男女兩性性行為的快感,也難以相比。同時這種快感,循雙腿內股而直透到兩足心和兩足趾。那時其樂融融,如飲醇釀而恬然舒適,這才算是真正“煉精化氣”初步的成就。
至於在此過程中,因為男女老幼、體力強弱、秉賦異同等種種關係。各人的變化和過程中難受的刺激,雖然因人而異,但也是必有的現象,一時說之不盡。而且“靜坐”工夫到此,還有隨時因事而退墮的可能,如不謹慎小心,又缺智慧的開發和保障,也只等於一番遊戲而已。“煉精化氣”是打開青春腺之結的一步工夫而已,絕不可得少為足,以此沾沾自喜。而且這種種情況,都是屬於“感覺”的狀態,只能說是修道的“加行”(加工)的征信,離證道還很遙遠。如果真能達到如此境界,那麼“返老還童”和“卻病延年”,是不成問題的。
煉氣和止息
有關“煉精化氣”的大概情形,已經略如上說。接著便要講“煉氣化神”的事了。但“煉精”真能化氣嗎?“煉氣”又如何才能化神呢?這些口說,粗聽起來,好像都是言之成理,頗足引人入勝。事實上,在在處處都是問題。上文已經講過“精”非“精液”之精,現在更要說明純粹的“真氣”,也非呼吸之氣。真正講究修煉的人,只須初步借用呼吸的氣機,引發人體本自具有的“真氣”而已。那麼,“真氣”究竟是什麼東西呢?這真是一個難下定義的問題。尤其對於外國友人來講(包括西方文化的各個語文系統),更加難以說明。在西方的語文中,提到這個“氣”字,便自然要想到瑜伽術(Yoga)和Prana這個字。但這個字的涵義和道家與真正禪定工夫所謂的“真氣”,還是存有小同大異之處,並不完全一樣。如果勉強引用現代自然科學的知識來講,也可以命名它是“人體的生命能”或者比較相近。
一般學習“靜坐”或作修道工夫的人,只要在“靜坐”的過程中,發生了感覺的反應,大多數便認為是“氣機”的發動,已經有了“煉精化氣”的作用了。如果因為“靜坐”工夫的累積,這種感覺反應蔓延擴張,循著背脊部分延伸,或在胸腹部分也有了感覺,便認為是氣循“督脈”上行,已經回轉而打通“任”、“督”二脈了。其實,只要身體健康,或者身體衰弱而稍帶病態的人,能夠長久保持一個固定的姿態而靜坐不動,或者很快或者很慢,多多少少,都會有這種感覺的反應。但這絕不是“煉精化氣”的真正功效。雖然這種過程中的反應,也是靜坐的功效,並非壞事,但對於初步的“煉己築基”而言,還是未曾打好基礎。如果對“煉精化氣”來說,更有很長的一大段距離。
氣息的神奇和奧秘
真正講到“煉精化氣”的境象,只有借用在靜坐的過程中,自然地停止呼吸的境界來做說明,較為確實。不過要做這個說明之先,對於停止呼吸的境界,必須要先作兩種必要的解釋。首先需要知道在靜坐的進度中,所謂自然地停止呼吸,用一般修道作工夫的術語來說,便叫做“止息”。在佛家四排八定的進度中,又叫做“氣住”。在瑜伽術的修煉方法中,便是真正“瓶氣”的工夫。普通練習瑜伽術的,有意來控制呼吸而使其停止的方法,雖然也叫做“瓶氣”的工夫,但並不算是上品的成就。如果靜定工夫到達而自然地停止呼吸,那才是真正“瓶氣”的境界。所以密宗便另行命名它是“寶瓶氣”了。
其次在靜坐的進度中。因為心念的太過專一,偶爾也會覺得呼吸近於停止。當這種狀態發生時,有時就會感覺全身僵直,稍微帶有僵硬的感覺。實際上,這是因為用意太專,漸漸促使全身緊張的關係。這種類似停止呼吸的作用,並非真的是“止息”和“氣住”的境界。嚴格說來,這是由於神經的過分緊張所致。在培種情況中,執之太過,不能放鬆返還于自然,往往會弄得心境枯搞,生機木然。甚至,更嚴重一點,便會使身體和四肢的各個關節,進入僵硬的病態。雖然並非如小說家所謂的走火火魔,但至少已經因此而得病了。如果因靜坐而到達這種境界,自我治療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把自己的身心儘量的鬆弛,甚至,儘量哈出力氣,自我放鬆,任意進入自然呼吸,就如平常人睡眠時的狀態。這樣只須很短的時間,便可“更上一層樓”而轉進新的進度了。倘使有些用工太久的人,雖然努力施用這種方法,僵持的狀態還是依然如故,那就只有用密宗和道家的特別教授法了。
再次,倘使真正由於精力充沛,身心寂靜的效果而氣定神閑,達到“煉精化氣”的境界,必有的第一步現象,便是全身柔軟而猶如乏力一樣,再進一層,自己便會感覺到“柔如無骨”,渾身氣機在毫無覺受的狀態中普遍地充滿。孟子所謂的:“粹面盎背而暢於四肢。”老子所謂的:“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的情形,便自然地體驗到了。這個時候的境界,真可忘去身心的感受,好像天地人我,都入於渾茫一片的狀態。“丹經”道書所謂的“渾燉”,以及莊子所說的:“墮肢體,黜聰明”的實際情況,都可體驗得知確為真實,並非假設空洞的理想。如此再靜定下去,起初感覺鼻孔的呼吸減弱到了微之又微的程度,而後肺部的呼吸近於停止,小膜內在的“丹田”開始有了翕辟(收縮放鬆如呼吸)的作用。道家所謂的“胎息”或“內呼吸”,便是這種境象。再次而等到內臟各部分的氣機都充實以後,循食道喉管而上達舌尖的一系自律神經,自然的松暢舒適,“丹田”的內呼吸也隨之由微弱而漸至於停止的情形。這時久已沉沒在腹部的“青春腺”又恢復了活動的作用,猶如童年時期無欲無情的牽連,便自能發生無比快感的“內觸妙樂”。生殖器官隨睾丸收縮的氣機,上循“任脈”而使舌尖自然上翹,封抵了小舌頭部分,自然地停止了呼吸。這才算是“煉精化氣”初步的真正境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