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玄義)
湛山倓虛大師述
誠祥法師錄
天台宗第四十四代倓虛大師,生於光緒元年乙亥(即一八七五年)農曆六月一日,誕生於中國天津北塘,四十三歲出家,剃度於印魁老和尚,記莂於諦閑大師座下。弘法講經五十餘年,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時年八十九歲,圓寂於香港九龍荃灣華南學佛院(弘法精舍)。大師的一生風範、道德、持戒、修持,慈悲教導,弘法建寺,在當代佛教界與虛雲、太虛鼎足而立,共稱為三虛之一的高僧,給人留下無比的景仰與懷念!
倓公老人,住港十五年,創辦華南學佛院,培養僧材,續佛慧命,成立中華佛教圖書館,長年講經說法,應四眾弟子懇請,每星期日請「楞嚴經」,指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本具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愛欲為生死之本,清淨三業為證涅槃之門。所謂「開悟之楞嚴,成佛之法華」,實不虛也!
「楞嚴經」能破一切虛妄之假相,「法華經」顯一切法皆是諸法實相。因此,倓公老人終生持誦「法華」、研究「楞嚴」,以看破、放下、自在六字示人,讓人轉迷啟悟,認識自性,最後講解「楞嚴」,隨意演說,自由發揮,不拘經文,以明了如來藏性為宗旨,解除煩惱,早證涅槃是心願。遺者錄音帶流傳人間,法音弘闡廣度有緣。
誠祥法師住港期間,用兩年時間將「楞嚴經」錄音帶抄出約數十萬言,攜來加拿大湛山精舍,蘊藏了三十年,至今因緣成熟,由郭喜道居士閱畢,受益良多,發心倡印。由盧善宗居士打字,李小唐居士校對,並有台灣弟子發心督印,成就此法寶問世,功德無量,不可思議!
倓公老人生前有願前來海外弘法,後因年歲所限,未能成行,今得法音著述,流傳海外,以滿倓公之願,大家共同發心,流通法寶,廣結善緣,天人獲益,同成佛道,是為緣起。
一九九八年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唐三藏西天取經的故事,在我國早已深入民間,家傳戶誦。記得在小孩子的時候,每晚總得要爸爸講講「西遊記」的故事才肯上床安睡,及至長大了,方知道心中所喜愛而又崇拜的美猴王孫悟空,竟是吳承恩筆下的幻想,取西經的祇得個玄奘法師。
當時,太宗皇帝除賜了三杯御酒之外,還派有數百官兵,配備了大量日常所需,護送著浩浩蕩蕩的上路。然而前途實在凶險,走不到一半的路程,護送的人死的死了、逃的逃了,到頭來祇得個玄奘法師孤身繼續上路。
試想,青天黃土,四野蒼茫,人像在熱鍋上的媽蟻一般,一步一步的在沙漠上走去,然後又一步一步的走回來。在這惡劣的環境中,歷時十四載,去國數萬里,個中苦沉,實不足為外人道。三藏十二部就這樣在我國闡弘開來。每當我手持經卷,安坐家中閱讀,想到先賢聖哲的願力與毅力,不禁銘感五中,欷歔不已。
還有一宗事情很少人知道,就是我們手上拿著的這本經,卻不是玄奘法師帶回來的,而是西土高僧般刺密諦帶來的,他帶來了「楞嚴經」,也帶來了一則感人肺腑的故事。
原來「楞嚴經」是印度的國寶,等閒不易得見,何況帶出國外?般刺密諦大願心切,三番五次的想偷運來中國弘揚,又三番五次的被關卡截了回去。後來,他終於想出了辦法,他費了數年的光陰,把經文在臘紙上寫作蠅頭小字,然後把手臂瓜拉開,放入縫好,渾蒙過關。
般刺密諦來到了中國的廣東,適值有一位高官名叫房融的,他是唐朝開國元勳房玄齡的孫子,因開罪了則天皇帝,而被貶到此地。般刺密諦知道他的才學了得,於是將經文交給了他來處理。但是,難題來了,事緣那臘紙在肌肉中逗留時間過久,早與血塊凝結在一起,化解不開,房融乃日夕嗟歎,一籌莫展,後來他的閨女得知此事,於是告訴他用人奶浸泡,那臘紙經人奶浸泡後,果然與血塊化開了,經文一個字一個字的現了出來。
但是,另一個難題又來了,般刺密諦不懂中國話,而房融又不懂梵文,試問如何是好?幸虧有一位名叫彌伽釋迦的高僧答應幫忙,他懂梵語又懂中國話,於是一個依梵又讀出梵語,另一個依梵語讀出中國語,而房融立即翻成格調很高的文字,這部光芒萬丈的「楞嚴經」就這樣產生了。
歷年來演繹此經的有百數十家之多,可惜大多以佛學巨著的高姿態出現;打開經卷但見七寶樓臺,珠璣滿目,霎時間令人手腳無措。就以這部「楞嚴經」來說罷,稍稍的往旁一靠,已牽涉到「大乘起信」與「八識規矩」,若再大事張揚,哎唷!誅連大啦!試問張開眼晴,現前一草一木一塵一渧,哪點不是佛法?但見左一個佛法、右一個佛法,學者不特不知從哪一個法出去,也忘記了從哪一個法進來!
少年時期的我,也曾拜讀過倓老的「金剛經講義」、「心經講義」、「念佛論」等,都是直敘法體,簡單自然,從未有尋行數墨,翻轉葛藤的敝端。但其間也不無文藝的潤飾,故仍是衹可傳理,不可傳真。今日有緣,得讀此經講義,端的是渾金璞玉,天籟自然,頓然間耳日一新,如啖醍醐!
原來這部講義,是我誠祥師父在香港用了兩年的功夫,從倓老的錄音帶抄錄下來的,這裡沒有巧心思、也沒有閒家具,祇是一個聲音一個字的,洋洋數十萬言,就這樣原原本本的保存下來!
倓老的鄉土風情、智慧幽默,在紙上跳躍、奔騰,今人開心不已;例如臨濟祖師在黃蘗求法的故事,經前人轉述、看過的不下十數宗,今天聽倓老娓娓道來,不禁眉飛色舞,初則莞爾而笑,繼而忍俊不禁,終則哈哈大笑,人就在歡樂的氣氛中渲染薰陶,漸漸的超凡入聖。
經云:「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諸位善知識,會得麼?
珍重
李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