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


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

修道人勿念衣食
《佛藏經》上說,出了家的人,應該一心用功辦道,隨順佛陀的教法去修行,不要掛慮衣食資具的來處。只要我們一心向道,龍天自然會來護持。如果出了家,不置心於道業上,終日孜孜營營地為了衣食在奔波,龍天護法就不管你了,由你自己去找衣食。

我常對我的同學說:「並不是我要什麼有什麼,而是我出家的時候也想學『一心行道,隨順法行,勿念衣食』。當時很多同事、朋友、蓮友都勸我:「您再等幾個月吧!等國防部命令下來才退役,就有好幾十萬塊錢的退休金可領,您自己不要,可以拿去造廟呀!」我說:「我不要這些錢,我現在只想要趕快出家。」在師父為我受沙彌戒前,我把從大陸帶出來的金子,和來到台灣在軍隊上幾十年下來的存款,及身邊所有的現金,全部一齊供養師父,那時候我覺得最輕鬆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十八歲就離開家鄉參加抗日,那個時代只要你能做事,一切優待;我只當了半年兵就升官,還一年一級,一直升到財政官的階位,不是管錢就是管米糧,要不就是人事,反正數鈔票的一定鈔票一大堆一大堆,吃得好、睡得好,可是責任重得很。這下子出了家,身上一毛錢都沒有,我自言自語地說:「我真的嘗到出家的味道了!」就像飄到虛空中,沒有一點壓力,可見錢是最壓迫人的東西。後來那些同事、蓮友,有的也同樣去修道,出家、在家都有,他們就等到領了幾十萬,等於現在的幾百萬退休金,有了錢也沒比我好,一天到晚為錢在煩惱,恐怕人家偷了去,借人又怕不能還……。

古人說:「一朝生死到,明日是他財。」也有人認為這是自己的錢,可以到處去玩,中國玩夠了到外國去玩,怎麼有時間修行?我說他們:「你看事實證明了,你們當初說:『我不要現在退,我要等到有這筆錢來退才好修道。』你們有了錢,修道了沒有呀?」
所以我告訴你們,一心修道不會餓死的,有龍天保佑。這不是我說的,是佛說的,不要擔心吃的從哪裡來?穿的衣呢?日用呢?你只要想到這些,就會去搞好多錢存在銀行備用,你真正擁有那些錢的時候,就不可能好好修行了。祖師們認為一個色、一個財,是道心的敵人,你要想修道,就要把財色放下。
受戒,是僧眾承當如來家業的開始;學戒,是法師上弘下化的根基;持戒,是身心清淨,增長定慧的根源!老子云:「五色令人眼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道家修心之士尚且離諸塵欲,明心淨性,更何況出家釋子,欲超三界,出煩惱火宅,若連名聞利養,情愛恩怨都無法放下,怎麼解脫呢?所以應當修行----清淨行!戒律是具體讓我們依之修學的指歸,提醒我們從生活諸般境界裡反照自己幽微的起心動念並去除身口意三業惡習。

    初為佛門釋子,如何修持清淨行呢?感恩佛陀慈悲,制定了沙彌十戒引導著懞懂的釋子如何得行清淨解脫之道,即:(一)、不殺戒,(二)、不盜戒,(三)、不婬戒,(四)、不妄語戒,(五)、不飲酒戒, (六)、離高廣大床戒,(七)、離花鬘戒,(八)、離歌舞戒,(九)、不持金寶物戒,(十)、離非食時戒。沙彌律儀分兩個部分:十條戒律,二十四章威儀。沙彌戒共有十條,在佛法裡面,這十條特別對出家人所制;前四為根本大戒,犯重不通懺悔,後六為遮戒,犯則在僧前或一僧前懺悔。根本戒是從初發心到成佛都要堅固受持的。二十四章威儀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必須要遵守的規矩,也就是生活規範。戒律裡面對治習氣的開導很多,學習的人知道在這裡面所擷取重要的開示,針對自己習氣毛病依法的教誨抄錄下來,自己常常看看,常常反省、檢點,改過自新,這是修行之基。

    戒如大海,難盡其涯;戒如高山,難窮其巔;戒如良導,引向涅槃,學者應終身習學,依教奉行!古大德云:「只要這一條戒文可以對治你的煩惱習氣,就不是小小戒,它就是你的根本大戒!」愈深入學習戒律,愈會感受到佛陀--「一切智」的大慈悲心!的確,凡夫眾生的生死根本在於無明煩惱,而它們所展現出來的不出「貪愛」、「瞋恚」、「愚痴」,且戒文中大多數的內容也正是對治三毒的前方便。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人人本具的佛性!莫再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馳逐生生滅滅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妄相! 肯定持戒就是對自身生活與行為嚴謹的要求。「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從遠方便開始善護念,念茲在茲處處都是佛法,心心念念不離淨戒、淨心,則何愁聖道不成,菩提不證?反之,因地就行三業隨便,放逸的樣子,將來成就的怎能是「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具足的萬德莊嚴世尊呢?「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寒山大師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佛陀早已將修行的一切方法,一切規矩,一切原則道理,都告訴我們了。依戒而修、由修得定、從慧而生無窮智慧妙用。只可惜我們凡夫喜歡討價還價,偷工減料,處處打折扣,自然境界不高,要求普通當然成就平凡,要求平凡甚至犯重戒而墮落。故應常行慚愧,但有教法卻行難圓滿、圓融,念念在道,當勤精進,善學戒法謹慎莫放逸! 
  • 2009-06-21 00:21:34 補充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厭捨品第三
    苟能一日夜出家,百萬劫無惡趣瑕,世世生生生善處,園林常放淨心華。
    爾時,佛告智光長者:善哉善哉!汝大慈悲,勸請我說出家在家二種勝劣。
    … … 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勝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 在家逼迫如牢獄,欲求解脫甚為難。
    出家閑曠若虛空,自在無為離繫著。 諦觀在家多過失,造諸惡業無有邊,
  • 2009-06-21 00:21:49 補充
    營生貪求無有足,猶如大海難可滿。… … 在家多起諸惡業,未嘗洗懺令除滅,
    空知愛念危脆身,不覺命隨朝露盡, 焰魔使者相催逼,妻子屋宅無所隨。
    出家菩薩觀世宅,猶如人間微少火, 一切草木漸能燒,世宅當知亦如是。
    眾生所有眾財寶,更互追求常不足, 求不得苦恆在心,老病死火無時滅。
    以是因緣諸世尊,說於三界為火宅, 若欲超過三界苦,應修梵行作沙門,
  • 2009-06-21 00:22:03 補充
    三昧神通得現前,自利利他悉圓滿。… …
    爾時,世尊告諸長者:善哉善哉!爾等發心,樂欲出家。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萬劫,不墮惡趣,常生善處,受勝妙樂,遇善知識,永不退轉,得值諸佛,受菩提記。… …
    ◎ 本緣經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墮三惡道。」
    ◎ 僧祇律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離六千六百六十歲三途之苦。
  • 2009-06-21 00:22:08 補充
    乃至醉中剃髮,戲裡披衣,一曏之間,當期道果,何況割愛捨親,具足正因,成菩薩僧,福何邊際?」
    ◎ 涅槃經云:「助人發菩提心者,許破五戒。」故知損己利他是大士行。又減一匙之飯,七返生天,施一團之麥少,現登王位。在佛門中,種微少善根,功德萬倍,一本萬利,何樂而不為耶?
  • 2009-06-21 00:23:16 補充
    出家有幾個階段?
    一. 淨人階段:
    應小心觀察選擇善知識及常住(寺院),住於寺院中為淨人(清淨的人)身份,即出家前的身心準備。
    第一:需建立正確的出家觀念。正確地認清出家的意義、目的。認清身為一個出家人,其身份所應具備的外表、內涵、知識、能力與責任義務為何?出家人之所以為出家人,在佛法中所代表的形象是什麼?與世俗白衣最大的區別在何處,何事可做、應做?何事不應做,不必做?何事須學、須會?何事須捨、須離?這此都是出家前的淨人乃至沙彌(尼)、式叉犘那階段,所應極力認識清楚。
  • 2009-06-21 00:23:32 補充
    第二:身心嚮往出家生活,住於寺院僧團中作淨人,受持五戒、八戒、願修清淨梵行,跟隨學習出家生活,護持僧團,求善知識教導,信服無疑,則漸修褔修慧,修心修性,轉惡行善,修改身、口、意、因緣成熟,求請出家。
    而為人師者當為先說苦事,以考量其因心、信心、決心等,以免將來後悔,甚至破法壞僧。所以應在白衣「發心出家」時即需對其說明。

    二. 沙彌(尼)階段:
    由在家居士進入出家者行列,需求請剃度師經僧團認可,為作剃度,完成一切剃度儀軌,並受持十戒。
  • 2009-06-21 00:23:50 補充
    剛從在家白衣翻為出家僧人,正是離染入淨的重要階段,在此特定的時間及特定的身份,需有特定的教育內涵,以令其在未受具足戒以前,具備成為一堂堂大僧(尼)的必要條件。《行事鈔》云:「其沙彌威儀進止,凡所造修,律並制同僧。」正是指出沙彌(尼)階段的教育,具有確立比丘(尼)行之基礎的內涵在。
    沙彌(尼)有三種意義:
    一. 息慈:息滅一切貪、瞋、癡、煩惱;慈悲愍念一切眾生。
    二. 勤策:精進不懈,積極修學;勤加策勵,服務大眾以培植褔德。
    三. 求寂:開發道心,志求佛道圓滿寂靜。
  • 2009-06-21 00:24:33 補充
    沙彌(尼)亦有二種及三位之別:
    第一種:是「形同沙彌」,剃度後無受沙彌十戒者,只是形相同於沙彌。
    第二種:是「法同沙彌」,剃度後即受持沙彌十戒者,是形相及戒法同於沙彌。
    所謂三位者,是依年齡而分別,不論有受戒否。
    第一位者:「驅烏沙彌」,凡七歲以上,十三歲以下,但能為大眾驅除蒼蠅、鳥雀、守護僧眾食物,不惱亂大眾者,稱之為「驅烏沙彌」。
    第二位者:「應法沙彌」,十四歲以上,十九歲以下,正是沙彌本制之年齡,正可隨學沙彌所應當學習的種種法,如事師、服勞、誦經、坐襌、念佛等,稱之為「應法沙彌」。
    第三位者:「名字沙彌」,即廿歲以上,七十歲以下之沙彌,
  • 2009-06-21 00:25:11 補充
    指其本應入比丘位,但由於智識,因緣或其他障礙等等,條件不具足,所以仍在沙彌階段。稱之為「名字沙彌」。
    若沙彌(尼)是「應法沙彌」,十四歲至十九歲,又是「法同沙彌」,已授持十戒,此時的心智及心性、年齡,是最理想的狀態去學習沙彌階段
  • 2009-06-21 00:25:30 補充
    所應學的五德、十數、十戒法、及二十四則威儀門等,是為沙彌學處,是一切發大菩提心出家者所應學。
    沙彌五德者:
    一者:發心出家,懷佩道故。
    發心者,謂發上菩提心,出家者,謂離俗捨家。懷佩者,謂懷佩無上妙道,不可須臾有離,是為第一種淨德。
    二者:毀其形好,應法服故。
    淡世情而斷除鬚髮,謂之毀其形好。絕愛念,而披緇衣, 謂之應法服故。是為第二種淨德。
    三者:永割親愛,無適莫故。
    謂人生至親,莫過父母,世間最愛無過妻子。此則人所難割難捨。以平等心 ,等慈一切眾生,不於期中起親疏想,謂之無適莫故。是為第三種淨德。
    四者:委棄身形,遵崇道故。
    謂出家人,為法忘軀,無所過失、吝惜,為發一心而求無上妙道。是為第四種淨德。
  • 2009-06-21 00:25:44 補充
    五者:志求大乘,為度人故。
    謂發勇猛向上之心,不樂聲聞,二乘勤求大乘。必要成就無上佛道,度脫一切眾生。是為第五種淨德。能具此五德,方為人世褔田。
    沙彌十數者:
    一者:一切眾生皆因飲食而存
    二者:二諦(真諦【真空】、俗諦【假有】)
    三者:三受(苦受、樂受、捨受)
    四者: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五者:五陰(色、受、想、行、識)
    六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
    七者:七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念覺支、定覺支、行捨覺支)
    八者:八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 2009-06-21 00:26:18 補充
    九者:九眾居(天及人初眾生居、梵光音天二眾生居,光音天三眾生居,遍淨天四眾生居,無想天五眾生居,空處住六眾生居,識處住七眾生居,不用處住八眾生居,有想無想處九眾生居。)
    十者:十一切入(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
    沙彌十戒法:
    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故當持淨戒。所以道:「剃髮染衣為相,受持禁戒為性,又佛滅道後以戒為師」
  • 2009-06-21 00:26:34 補充
    一. 盡形壽不剎生戒 二. 盡形壽不偷盜戒
    三. 盡形壽不淫欲戒 四. 盡形壽不妄語戒
    五. 盡形壽不飲酒戒 六. 盡形壽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戒
    七. 盡形壽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戒 八. 盡形壽不坐高廣大床戒
    九. 盡形壽不非時食戒 十. 盡形壽不捉持生像、金銀、錢、寶物戒
    沙彌二十四威儀: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沙彌學處,沙彌教育的精神與要點)
    一. 敬大沙門 二. 事師 三. 隨師出行
    四. 入眾 五. 隨眾食 六. 禮拜
    七. 聽法 八. 學習經典 九. 入寺院
    十. 入禪堂隨眾 十一. 執作 十二. 入浴
  • 2009-06-21 00:26:55 補充
    十三. 入廁 十四. 睡臥 十五. 圍爐
    十六. 在房中住 十七. 到尼寺 十八. 至人家
    十九. 乞食 二十. 入聚落 二十一. 市物
    二十二. 凡所施行不得自用 二十三. 參方 二十四. 衣诈名相
    所以從一個初發心出家,直到登壇受具足戒之前,都是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階段,應接受以上五德、十數、十戒法、二十四威儀門,是「沙彌教育」的內涵,因為此一階段,於僧團中是小眾,身份在大僧(比丘、比丘尼)之下,也唯有在這種身份背景下才容易施予此特定的教法(如為大眾服勞役,背誦經典,受人指使,
  • 2009-06-21 00:27:19 補充
    以折伏憍慢心,勤求懺悔,事師等等),從長遠修道的需求,這此教育與訓練,正是成就其為一獨立大僧(比丘、比丘尼)所必須的,有了以上的基礎訓練之後,在未來長遠的修道上卓然成長,而不為修道歧路(名、聞、利、養)所惑。
    若在沙彌階段缺乏了基礎的訓練,面對無始以來的習氣,如何擋得住?慢慢地,由最初發好心出家卻逐漸地趨向於墮落,袈裟之下失卻人身,入於惡道,這正是忽略了沙彌教育重要性的結果。因此在沙彌階段特別注重施設教育的內涵及施設教育的時機,目的有二:
    一. 為消除未來成為一如法大比丘僧、比丘尼可能存在之一切身心內外的障礙。
  • 2009-06-21 00:27:44 補充
    二. 為建立未來成為一如法大比丘僧、比丘尼所需之一切必備的基礎及條件。
    《行事鈔》云:「其沙彌威儀進止,凡所造修,律並制同僧。」正是指出沙彌(尼)階段的教育,具有確立比丘、比丘尼行之基礎內涵在,一切教育都以成就未來-如法如律,堂堂正正的大比丘僧為目的。
    三. 式叉摩那尼階段:
    出家女眾之一,譯為學法女。位在沙彌尼之上,比丘尼之下。
  • 2009-06-21 00:27:49 補充
    女眾出家:
    1. 應先受沙彌十戒,為沙彌尼。
    2. 再受式叉摩那六法。須滿二年持戒無缺並跟隨和尚尼,學習二百九十二行法、精勤歷練。
    3. 二年預學大尼一切諸戒威儀,戒體漸成,方可進受比丘尼戒,為比丘尼。
    此階段有二重意義:
    一. 驗身:
    佛在世時,有一在家女眾與夫分離後,發心出家,其師不知她有身孕,度她出家,出家後不久生子,被在家白衣譏嫌,說比丘尼不清淨,與男子有染生子。佛知道後制戒,女眾出家,需經式叉摩那(學法)的階段,要二歲學戒(要經兩個結夏安居)以驗身是否有身孕。
  • 2009-06-21 00:28:02 補充
    二. 練心:
    梵語式叉摩那尼,譯為學法女,謂二年中具學三法。
    (一) 學根本,即四重戒:
    1. 不得作不淨行,行婬欲法。
    2. 不得偷盜,乃至草葉。
    3. 不得故斷眾生命,乃至蟻子。
    4. 不得大妄語,乃至戲笑。
    此四重戒若犯其一,名為破戒,應離開僧團,後不得受比丘尼戒,亦不得進為式叉摩那、沙彌尼、亦不得再受,若強受亦不得戒。
    (二) 學六法:
    1. 不得與染污心男子,共身相摩觸。
    2. 不得盜心取減五錢。
    3. 不得斷畜生不能變化者命。
    4. 不得於眾中故作妄語。
    5. 不得非時食。
    6. 不得飲酒。
  • 2009-06-21 00:28:40 補充
    此六法若犯其一,名為缺戒,應更重受。若學不滿二歲,不得受大戒,即二年中須守持不犯。
    (三) 學行法:
    共有二百九十二法。佛言:「式叉摩那,位在一切大尼下,在一切沙彌尼之上,一切大尼戒應學。」式叉摩那,若違行法,名為缺行,即須懺悔,不壞本所學六法。當於和尚尼前,阿闍梨(軌範師)或比丘尼前發露懺悔。戒體圓滿,還得清淨。
  • 2009-06-21 00:28:46 補充
    若男眾出家者,於沙彌階段亦須學習大比丘僧的戒法(內容與女眾有同者,也有不相同者。男眾是二百五十條戒,女眾是三百四十八條戒,而式叉摩那行法只是學大尼戒中之二百九十二條。)<依式叉摩那尼戒本。>
    《佛般泥洹經》卷下云:
    佛呼比入言:「吾滅度後,其有世人,棄家去穢,欲作沙門,入比丘僧中,先試三月,知行高下。
    世有四輩人:一輩貧窮,不能自活,欲為比丘。
    一輩負債,無以償之,欲作比丘。
    一輩在役,當時無用,欲作比丘。
  • 2009-06-21 00:29:02 補充
    一輩高士,行淨無穢,聞無數世乃有一佛,賭佛經典欣然心寤,損家棄欲,不貪世榮,來作比丘。
    吾泥洹後,凡諸來者,觀於志趣,視於坐起,求道用心,精進樂不?三月審察,志高行淨,可眾乃用作比丘。身既作比丘,當選耆舊明於法律,為之作師,授其十戒,奉戒三年,兢不虧,眾賢咸可,當授與二百五十戒。 」
    男子欲出家者尚且先試,然後與剃,若是女人更應詳察,因生理、心理之別殊,須防譏嫌之事發生,故應慎之。
  • 2009-06-21 00:29:22 補充
    四.進受具足戒階段:
    沙彌於大僧中,如法如律,如佛所教,求受具足戒(二百五十條戒法),於十師(三師七證)中受。恭請戒和尚(為得戒和尚),恭請羯磨阿闍黎(於白四羯磨時得戒),恭請教授阿闍黎(教習威儀及受戒儀軌),另七位尊證師(證明受戒),於正受時三人一壇,白四羯磨,如法受持,得戒體己,成比丘僧。
    式叉摩那於二年中一切無缺犯,遇傳戒之期,須於比丘尼眾中如上恭請和尚尼,羯磨阿闍黎尼,教授阿闍黎尼,七位尊證尼,先受本法(三百四十八條戒法),並於當天即到比丘僧寺,
  • 2009-06-21 00:29:41 補充
    (不可經宿)三人一壇,如上經白四羯磨時得戒,得戒體己,成比丘尼。此時已圓滿成為比丘、比丘尼的身份,正入僧數,負起主持佛法,利益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悲願。
  • 2009-06-21 00:35:17 補充
    諸沙彌中出家。羅睺羅最為其首。未曾有經云。羅睺羅
    年至九歲。出家為沙彌。舍利弗為和尚。大目犍連作阿闍梨。與授十戒。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化人問幻士,谷響答泉聲。欲達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化人 幻士皆非實,谷響 泉聲皆無有,宗旨現成何須覓 , 泥牛無心水上行。

如何善用藥師佛號利益他人

如何善用藥師佛號利益他人 

至心專念藥師佛的本願功德名號,能滿足世間及出世間的祈求。甚至經文講只要聽聞佛號的眾生就能夠得到利益。因此不管我們是自利或利他,要解決眾生世間或出世間的問題,都可以介紹他念藥師佛號。一般來說,沒有證悟無法真正的利益他人。但我們只要介紹藥師佛的名號給一切有緣眾生,那麼不管如何,他都能夠得到暫時及究竟的利益的。詳細的功德可以參考藥師經中的記載。因為有這樣殊勝的利益,所以我們應當要隨緣隨力的把藥師佛的本願功德名號介紹給他人。如何介紹有幾項方法供參考: 

1. 開口念誦:一般佛教徒打招呼習慣都是念阿彌陀佛。其實這並不是一定要如此的,若我們對人打招呼念藥師佛或藥師如來,或者藥師琉璃光佛,都可以利益到聽的人。經文常講只要聽了藥師佛號將來若不幸墮落惡道,因緣成熟就有解脫的機會。因此對於身邊的親朋好友,尤其是佛教徒互相打招呼時,可以念藥師佛的名號。這也表示希望對方健康平安快樂長壽的意思,一般人都不會有所忌諱的。另外見到動物也可以念藥師佛號給他們聽,等於是救他們一命,也是放生的另一種方式。 

2. 貼立標語:我們在路上常見到有人在路邊適當的地方貼上佛號的貼紙,讓路過的人可以看到就種下善根。這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但從沒見過有人貼藥師佛號的標語,希望有心人能發心,在環保條件的許可下,能夠在您身邊周遭各地貼標語或廣告牌,或者店家也可以在店面貼上佛號的貼紙。讓有緣眾生見到即種下善根,經年累月這樣的法布施的功德也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只要貼立標語貼紙,就一直在度化著眾生,這真的是非常省力省時又能廣利眾生的方法,聰明的人何樂而不為呢? 

3. 網路傳播:在網路上廣貼藥師佛號或者在論壇或文章隨時隨地打上一句「南無藥師琉璃光佛」,只要在網路上的一天,宣揚佛號的功德就存在一天。所以在網路上可以隨緣轉貼藥師佛的相關文章,也可以隨時輸入藥師佛號來與眾生結緣。另外廣傳此文也是法布施的一種方法,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利他的廣度是無遠弗屆的。 

4. 廣發文宣:我們可以自己印製介紹藥師佛功德的小冊子,或者甚至是一張傳單,發心到醫院或人潮聚集地,去發小冊子或藥師佛經,這樣等於您是在幫藥師佛打廣告。藥師佛也會加持您的! 

看淡世俗的纏縛 —出污泥而不染


首先應該是慶祝:第一是求學,大學畢業以後,求深造,在學術上要鑽研,要取得更多的知識,在青年的時候這樣利用青春,很正確。這是令人歡欣的事。第二,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有真實信仰,這就更難得了。人生難得,佛法難聞,這已經兩個難了,聞而能信就更難了。現在有很多人,他真燒香、真磕頭、真祈禱,但要說他是信佛嘛!他只是迷信,或者邪信,十分可惜。現在你不但能信,而且是正信,並沿著這個道路,繼續前進,這就十分可貴了。這很稀有,要看得無足輕重,而應該對於自己學科學、學佛學、學佛等種種的前途及將來的種種成就,十分珍重、護持。這就是臨別贈言的總精神。

今後,最基本的是什麼呢?就是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志願,在任何情況下,不能放棄,所謂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不要因為享受、因為窮苦、因為危險、因為困難、因為糖衣炮彈、種種的,而放棄自己的信念和志願。應該有一個使自己不斷向前的志願。例如,我現在信了佛,想以此而自覺覺他,這樣的信念和志願,要堅持。

壹、基本的信念

第一、這裏包括三點:無常、苦、空。

世間的所有一切都是無常,都是苦、都是空,沒有一樣事情是常住,是真實,是完全純樂無苦的。所以一切把它看成是如夢、如泡啊!這兩個比喻我們容易體會。因為人人都有夢,在夢境中,你不是很真切嗎?高興的時候很高興。有一個人在夢中喝酒對老婆說:「你給我燙燙」,這一拿去燙,夢就醒了,他醒後說:「可惜,可惜,早知道不燙就好了」。這雖是笑話,但有深意,夢中喝了酒,是真的嗎?根本是夢。在夢中一切境界,從那兒來的,不都是自己所造嗎!你夢佇的山河大地,你夢中喝的酒,你夢見的老虎、獅子,都要咬你,那兒來的?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客觀存在,也不是在你床旁邊的人,給你製造的,是你自己造的。所以一切都是從你自己心裏出來的。所以,這個比方非常親切。還有,大家做過夢中夢沒有,夢醒了,跟人說我夢見什麼什麼,結果還在夢裏:再醒了,以為真是醒了:「真奇怪,做了個夢中夢。」誰知還在夢中。這樣的夢中夢,我曾經做過四層的,小說裏有五六層的,這回是真醒了,其實還沒醒,還是夢。現在我們還是在夢中夢。我們稱剛才睡覺的叫做夢,應知我們現在睜著大眼說話的還是在夢中啊,這一切夢中的境界,就是大家自心所幻化出來的,你們就是我心中所幻化出來的,從你來說,你周圍的人,包括我,又是你心中所幻化出來的,所以一切都是夢。『泡』就是肥皂泡,五顏六色,十分好看,正當出現時,就沒有實質,當下破滅,全體皆空。我記得你念中學時候的情景,現在一轉眼,就出國,就成大人了。所以就是一轉眼的功夫。我的外孫,念大學了,他的媽媽快要退休了。我這個做外公的人就更老了。就是這樣,一切就一轉眼都變了。我有幾個相片本,沒給你們看過,以後遇緣給你們看看,當年的我就沒有了,年青時的我就不存在了。當年不是這個樣子,哪兒去了,還不都是肥皂泡,都不真實。所以要堅信這一切啊!因此要有這樣一個信念,對於世間這一切,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物件,只是隨緣而已。無常,苦空這是很基本的一個信念。

有個日本故事很深刻,一休小和尚九歲的時候,師父出去了,吩咐大家好好在廟裏看廟、用功。他是小孩嘛!大殿裏待不住了,找他師兄去,在方丈室找到師兄,師兄比他大兩歲,在方丈室哭呢!『你哭什麼?』『不得了了,我惹大禍了』一休說:『我們是學禪的人,不能哭啊!』『你不知道,這櫃子裏有師父最喜歡的東西,他平時背著我拿出來看,自己欣賞,就是不讓我看,今天師父走了,我實在忍不住了,看看到底是什麼?我就打開了,看見是個瓷器,我也拿在手裏玩一玩,一看,一下子給摔了,這回不得了了,師父回來我沒法過日子了,我真的要死了』。『唉!你別哭了,你把這個東西交給我,算是我摔的。』師兄說:『算是你摔的,我怎麼報答你呢?這樣吧,師父本來讓我看方丈,給我帶饅頭,我給你吃。』好,饅頭歸一休吃,瓶子算一休摔的。就把它包在一塊兒擱在囗袋裏了。師父回來就間:『一休呀!你在用功嗎?』『啊!我一整天都在大殿參禪,參一個問題,我參的非常專心』。師父說:『你參什麼問題呀?』他說:『我就是要參,到底有沒有一個人是不死的?有沒有?』『唉呀!我的傻徒弟啊,那有一個人是不死的,一切都無常啊,焉有一個人能不死哪!』『啊!這樣啊!師父,人都是要死的,通通是無常的,沒有人不死。那麼東西呢?有沒有一樣東西能夠常存啊?』『一樣啊,無情之物也是無常啊!總是要壞的,因緣聚了就有,因緣散了就壞。』『噢,是這樣,這樣的話,如果我們心愛的東西要是壞了的話,我們也不應該傷悲啊!』『對呀!緣散就壞了,自己心愛的東西緣散了,就沒有了』。『師父,這兒有一個緣散就壞了的東西』。一休把囗袋裏一包碎瓷交給師父,師父接到就沒有發脾氣。這就是一個很深刻的故事,若不是在這樣問答的情況下師父定要大發脾氣。所以遇到煩惱,你正念當頭,思想明確,就可不動無明,沒有脾氣可發。一個人不是非發脾氣不可,就看你有沒有正念。這使我們體會好多東西。為什麼說大變活人,說佛法是安樂法門,通過這個故事,可以體會很多。你馬上就到日本去學習,這些國家好壞什麼都有,所以人們都說;『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在紐約,最壞的東西也在紐約。』東京、紐約都差不多。我們就是要有個正念,看這些都是肥皂泡,破了也沒有什麼傷心,得了也沒什麼可喜,更不值得我們去追求。一切,一切都是如此,這是我們第一個信念。

第二、就是要相信因果。

一切事情都是什麼因,就得什麼果。這次去美國,我一個師兄,修持得很好,他就創建了一個臺灣的蓮華精舍。現在又分出了一個美國的蓮華精舍,培養了許多真心的弟子。但有些人就是修得翻車,或得神經病啊,發瘋發死了。種種的。所以我常說,所見種種修行的人,有的大成就,有的小成就,有的無成就,有的得法益,有的翻車,有的翻車直翻到地獄,個個有其因果。他是什麼信念,如何修持,如何對待師父?如何對待法?種種,就決定他修持的下場,都是因果不虛。我們要信這個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切不虛啊!我們辛勤去學習,將來可成為學者,辛勤去用功,可以出生死,這就是因果,決定不虛,這是我們第二個要信的。

第三、就是要信生死輪迴。

因為因果不虛,這個輪迴生死就無窮無盡了。人死為羊,羊死為人,輪迴就不斷,但要賬的沒有不要過頭的,你欠我五塊錢,我非逼你要十塊錢不可,那麼壞了,前賬是清了,可我又倒欠你五塊,你將來還得跟我要賬,這沒有完,而且還有新的。種種的互相關係,所以輪迴是不會斷絕的,所以墜入輪迴之中,就難有出期。現在有許多事實來證明輪迴之說。最近,外國有一件事情,姐妹兩個人,姐姐十一歲,妹妹六、七歲,這兩個核子被高速公路的汽車撞死了,她媽媽非常難過,在原住的房子裏睹物思人,就住不下去了,於是搬家了。過了幾年之後,她生了對雙胞胎,這兩個女孩子身上有記。最特別的是,一個在胸上「一個在頭上,恰恰就是前生受傷的位置。等她們大了,會說話之後,媽媽領她們到原來的房子去看看,把這對姐妹前生的許多娃娃給她們,她們一見就親熱抱住。而且每個孩子都能叫出這些洋娃娃的名字,這使得媽媽不能不大吃一驚,她們在前生中給自己的玩物洋娃娃起的名字,這世一見仍能叫得出。這對雙胞胎就是前世遭遇車禍喪生的姐妹。還有這兩人常常半夜裏抱著大哭,大叫:『不好了,車沖我們開來了。』心理學家們,醫學家們對於上述種種跡象進行研究,都認為現前這對雙胞胎就是前生被車撞死的姐妹的轉世。除此之外,不能作任何別的解釋。所以佛教輪迴之說,確是事實。

人道輪迴,天、修羅、人是三善道,畜生、鬼、地獄是三惡道,墮入惡道,多劫難出,苦不堪言。所以我們要從這樣無邊無際苦惱的環境裏出去,還希望所有的人都出去,所以只有靠佛法。耶穌教、回教都是要生欲界天,升了天,可以享樂,但還在六道裏頭,沒有出輪迴。道教可升到最高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劫,最後五百小劫出了定,還要生妄想,入輪迴,所以只有佛法才能出去。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證明了這個法;臘八那天,釋迦牟尼佛看見明星悟道就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真奇怪,真奇怪,一切眾生有如來智慧,有如來功德之相,一切眾生都有啊!所以這種輪迴是冤枉啊!就是做夢嘛!科學大師愛因斯坦說:『物質是由於人類的錯覺。』錯覺和妄想基本是同意思,不同形式的語言。所以天堂、地獄、山河、大地,千品萬類,一切生靈,生生死死,輪迴六道,都因妄想執著而有。因為你有妄想,有執著,你貪求這些東西,本來是虛妄的,本來是夢。你自己做的夢,夢見金元寶,你不知是夢,種種的圖謀、爭奪,想多撿幾個金元寶,醒來一看,一個元寶也沒有。所以,要堅信,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本來是佛,有佛的智慧、光明、神通、妙用、一切一切,但是你有妄想,而且你執著了,你就不能證得,枉受輪迴了。所以我們要堅信佛法,勤修佛法,使自己和一切眾生都覺悟。

貳、應具的志願

志願就是要以利他為本,就是要拔除一切眾生和自己的生死根本。眾生本來都是佛,而自己和眾生都在迷惑,輪迥六道,枉受種種苦惱。大家看到殺豬沒有,豬是最笨的,可是豬要逃命,跑起來誰也追不上。古語:『狼奔豬突』豬它要突圍,它要逃命,厲害極了。有時,一刀殺下去,豬不死,豬就狂跑,忍痛掙扎,慘不可言。所以說眾生苦啊!要拔除一切眾生的苦,是我們的志願。因為輪迥六道的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中的眷屬,眾生在沒有窮盡的長劫中轉來轉去,彼此相互之間當過父子,當過夫婦,當過親戚,當過朋友,都是有親的人。而目前在六趣裏受罪。自己很親的人,在油鍋裏,在刀山上,盼他的親人能夠救濟,我們焉能坐視不管。因此我們要有這樣大的志願,本來是佛的眾生,可是在顛倒,在冤枉、受苦。所以要把大家喚醒,從夢中醒過來,不要受這些苦,這就是我們的志願。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為了自己去享福,往生不是這個目的。往生是為了最有效、最快地實現你度眾生的願望。因為一個心願,要能實際做到才算,不然就是空話、大話、一個高調、一個空話、一個狂想。要度一切眾生,我們要有現實的行動,那麼最快最有效的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不再退步,只有進步,而且不會死,很快花開見佛,明心見性,懂得佛法的真實道理。於是你可以分身到無量世界,廣度一切眾生。我們就要有這樣的信心,這樣的志願。

參、在家與出家

教中說,在末法時期,在家人比出家人容易成就。當前正是末法,出家並不見得比在家人好修,甚至於更困難,所以在家也可修行。既是在家,就有在家人的問題。所謂人生三大間題:學業問題、職業問題、婚姻問題。我們有這些問題,行動就分了些神,尤其是現在,你出國的時期,專心地去求學問,種種。所以我們一方面在家修行,一方面人生三大問題,都要陸續得到解決。在修持裏頭,對於人生所需要的事情,都可以在修法之中祈禱,祈求佛加被。同時,我們還要在寶貴的時間裏,擠出一定時間去修持,我們要取得世間一些問題的解決,是為了便於我們現在和以後的修持,而我們現在的修持也就能夠保證我們世間這些問題解決得順利。但是大家祈禱之中也要記住『可許則許』這個小冊子。這是一個居士寫的,他自己愚癡,所祈求的事,可能對自己不利,很可能是個害我的事,因此,在所求的事後加了四個字,『可許則許』。也就是說:『請佛替我考慮,能允許我再允許我。』為什麼要加這四個字了有一個故事能回答這個問題。一個人,他最喜歡的兒子,十幾歲生病,花了無數的醫藥費,還是死了,兒子死後父親非常思念。後來聽說,有一個人能通陰間,能把死的人找來談話,他就說,無論多少錢,都要把它辦到,我要同兒子當面談話。後來朋友就告訴他說:『看來情況很複雜,你恐怕不能露面,你這個兒子對你懷恨很深。通陰的人已經知道這個情況,你先藏起來,情形好你再出來。情形不對,你就別出來。』老頭聽這麼說,朋友都攔著他,他也就先沒露面。通陰的來了,不久,就把他的兒子鬼魂找來了,兒子騎著一頭驢,怒氣衝衝的問大家:『那個老畜牲來了沒有?』『沒來,沒來,他今天沒來。』『他要來了,我非好好揍他一頓不可。』怒氣衝天,講他父親前生怎麼坑害他,怎麼騙他的錢,使他受了多少多少苦,恨氣末消。所以今生討還了一些債,可是餘恨末消,恨不得好好地教訓他一頓,最後氣得牙癢癢的走了。兒子走後,老頭出來哆哆唆唆遍體發抖,出了一身冷汗,從此不再想這孩子了。所以,我們對世間的這些事情,平淡一些,肯定有好處。

人生三大問題裏,有個婚姻問題。外國人往往頌揚愛情,把愛情看得很神聖。其實說穿了之後,愛情屬於情欲,並不神聖。愛是愛欲,情是情欲。總之和欲緊密相連,欲是人與動物都有的,主要兩種:食欲、色欲。吃東西,什麼叫好吃。是在食欲的支配之下。所以,『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這個上頭的時候,吃東西也不知道什麼味兒。這個味兒那去了了因為沒有食欲呀!不覺得有味兒了。『子在齊聞韶』,孔子在齊國聽到了演奏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在三個月裏頭,吃肉不知道肉什麼味兒。亡室蕭儂華在重慶的時候,我的朋友齊居士告訴她,吃肉時觀想的法子,觀想肉變成一朵蓮花,然後咽下去,她按這法子,試了一陣之後說:「我吃的肉一點味也沒有了。』可見味兒是由於你的食欲所產生的。所以,為什麼你的心不在上頭,就沒有味兒了。外國人很明白這個道理,請客宴會,總要自誇,今天,菜如何珍貴講究,廚師多麼高明難得,誇耀一番,引起大家的食欲。主人要自己介紹、宣揚,引起大家食欲,讓賓客覺得好吃。愛情不離色欲,色欲也是如此,都是從欲上出發,並不神聖。《楞嚴經》就說:『汝愛我心』,你愛我思慕之心,『我憐汝色』,我就喜歡你漂亮的容色,『以是因緣』,就是因為這個因緣,經百千劫,彼此就互相纏縛。你喜歡我的心,我喜歡你的顏色,互相愛戀,常在纏縛。這種情,是以欲為本,互相捆綁起來。當然在家就有夫婦之道,這也是人生的一個因緣,大家也應該隨緣。有在家人提出要絕欲的問題,我反問說:『您夫人同意嗎?』所以應該注意家庭的和諧。

因此,在選擇物件的時候,一定要有很正確的標準,以人品為第一,其餘的條件都在其次。第一,希望對方是個明白人,俗語說:『願意跟明白人打架,不願意跟糊塗人說話。』第二要良善,有很良善的心,不願意害人,不願意損人利己,有很良善的心。第三是誠實,不是油滑,不是有很多很多的招術。第四是正派,作風正派,男女關係上也很正派。這樣的人就很好,是上選。其他的條件都可以降低,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是沒有的,十全十美是聖人了;現在找個賢人都不容易。我們婚姻、家庭問題解決得好,對於修特有極大便利。建設一個佛化的家庭,對於自己入世、出世、佛法、世法都是很有利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兒女能信佛,人生最大的不幸,莫過於兒女都不信佛。現在你們還想不到,真正到了老了,尤其到了臨終,你兒女信佛和你兒女不信佛,這個差別就太大了。他幫你一把,你就能往生,他拖你後腿,你就往生不了。現在一般說起來,這個時候還是需要有人幫助一下,完全能夠生死自由,不需要幫助,這種人不是很多,就是你有這個力量,有人幫一下還是好嘛!可以增上呀!這件事情靠子女最好,靠別人往往靠不上。所以在交朋友,結婚,建立家庭方面,也是人生重要的事。我們應當慎重,也應祈禱,靠佛力。所以,一個人最重要的是眼睛,所以要不斷地擦亮自己的眼睛。對於一個人,自己先要有分析,然後判斷,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關鍵是寧缺毋濫,有的人很善於討人喜歡,獻殷勤,很伶俐,很聰明。而實際上,往往跟我們所要求的主要問題:明白、良善、誠實、正派是不相容的。

我們在家,但可以心出家。許多和尚身出家而心不出家,咱們身在家,心可以出家。打個譬喻,好比蓮花在污泥裏一樣,蓮花就長在泥裏頭,所以在家人不能離開社會與家庭,就是這堆泥,藉就在泥裏生長,要是離開這些泥,就等於把花捏下來了,也就不會結蓮蓬了。所以就離不開家庭,離不開社會,也就是世間。可是,若總在泥裏,還能開花結果嗎?有什麼出頭之日,所以花與葉都要發出來,發出來不但離開了泥,而且離開了水。所以我們應該這樣體會,這個家庭是一堆泥,你離不開這堆泥。你到和尚廟裏,和尚廟裏還是一堆泥。但我們的目的不但要出泥,而且要出水。長到虛空中,才能開花結果,這就是我們最好的比喻,這就是心出家。

肆、實修的要徑

一、出離心。

雖然在世間,我們不很貪戀。既有這些緣,我們就隨緣。有許多責任,夫婦之間,有夫婦的責任,父母對孩子,有父母的責任,都要盡我們的責任。現在和過去不一樣。釋迦牟尼佛說,到了末法,在家人比出家人容易成功。女的比男的容易成功,都是倒過來了。所以現在女居士,要把握住這個機會。確實,女的比男的好修,男的不大容易信,事情也繁忙。你看看,一個家庭,女的信的多,男的信的比較少。女的總之可以抓住點時間,多修一點,多生一點信心。我們現在是在家人,但是對於佛法,同樣要擔重擔。現在,因為你們年紀輕,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應把它看淡,一切惹人心醉的男歡女愛、家庭幸福、輕歌妙舞、酒綠燈紅、權勢富貴,種種的花花綠綠,都是肥皂泡,都只隨緣而已,不留戀不執著。所以有個出離心,把它看淡,才能自由,不受纏縛。

二、慈悲心。

慈悲心是我們的根本。釋迦牟尼佛看見鳥吃蟲子,他就捨棄自己一切去修道。是為利他,不是為自己。慈悲心是我們的根本。我們修行,一個是慈悲,一個是智慧。如鳥的兩個翅膀。所以我們要有慈悲心,就像《谷響集》裏說的,我們要利他,不是老為個人打算,處處為自己。我們是利他,最大的利益是讓他覺悟,所以我們要覺他。要使別人覺悟,首先自己要覺悟,就須自覺。剛才已經說過了,覺悟是最大的利益,自己覺悟,自己就得到了最大的利益。所以為利他,就覺他,為覺他而自覺,也就是自利。這都是從慈悲心出發的,所以我們老要護持自己的慈悲心,從慈悲心出發。諾那祖師說:『每一年的年底都要自己結結賬,自己看看,我這一年的修持結果,是不是更慈悲了一點,更明白了一點。』這話再好沒有了,又簡單又明白。我們學佛為的什麼?就是為大家都慈悲一點,明白一點。剛才講的智慧跟慈悲,就像鳥的兩個翅膀,鳥剩了一個翅膀就飛不起來了。人生又不慈悲,又不明白,只是個活死屍。我們就是要慈悲一點對人有利益,明白一點才能給大家謀利益。有個笑話:媽媽腦袋上有個蒼蠅,愚癡的兒子拿著斧子劈蒼蠅,把媽媽劈死了,糊塗蟲啊!這個孝順有什麼用!給媽媽趕蒼蠅是好事,但拿斧子劈蒼蠅,就劈死母親。只有好心,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要有智慧,才能真實為他人拔苦得樂,但慈悲心是根本,所以必須有慈悲心。

三、正信。

正信非常重要,我們信佛,要生的是正信。截流大師講得最深刻。你若不是正信,念佛、修福,則來生富貴,富貴就生活享受,作惡、造孽。富貴人造種種孽,魚都吃完了,魚的眼睛還在動,吃蝦,蝦米在人嘴裏還會動,殘酷啊!殺生、淫亂,禍害別人,造惡多端。剝削窮人,以強淩弱,種種造孽。命終之後,墮入地獄。問題在於不是正信,正信就是截流大師所說的:要相信我們和阿彌陀佛本體完全一樣,沒有分別。就是我們的法身和阿彌陀佛的法身,我們的本心和阿彌陀佛的本心,是沒有分別的,這是第一。第二、我們要相信,雖然沒有分別,可是阿彌陀佛是已經覺悟的佛,我們是還沒有覺悟的眾生,彼此有天淵之別。無分別之中就有了分別了,這是第二點。第三、雖然是天淵之別,可是咱們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在我心裏頭,我就在阿彌陀佛心裏頭。就像兩盞燈,大的燈光在小燈的光裏頭,『阿彌陀佛就在我心裏頭』,小的燈光就在大燈的光裏頭,『我在阿彌陀佛心中』就是如此。因此,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的念佛,跟佛一點隔離都沒有。這個燈的光和那個燈的光有什麼間隔,就是如此,真是如此。因此,我們念佛,就必定如來悉知悉見,必定最後蒙佛接引,必定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由於正信,我們要堅持這個正信。正信和不是正信的差別如同天淵。正信是往生,不正信的人,今生念佛,來生享福,第三生入地獄。同時就有一個人五逆十惡,殺父殺母,他死後就入地獄。不正信的人和那個五逆十惡只差一步;五逆十惡是死後立即入地獄;不正信的人來生享了一輩子福,再入地獄;前後只差一步,所以我們信佛,應該是正信。

四、求生淨土。

我們修佛,本應無所求,但是在無所求中不妨像圓瑛法師,他有三求,求福、求慧、求生淨土。我們現在是眾生,沒有一點福報,就處處是苦惱,處處有人打擊你,多少人找你麻煩;沒法修行,所以要有福、有慧。一點福報沒有,有道場不能來;一點智慧沒有,在道場聽不懂。已經有福有慧,仍要讓他繼續增長。福德、智慧都徹底圓滿了,就是成佛。為了能真正自覺覺他,文殊、普賢都求生淨土。所以我們在家修行要有出離心、慈悲心,要堅持正信,求生淨土。

五、定課與散念。

在留學期間也要有定課,不要把它壓沒有了,要堅持,要雷打不動。定課不妨少,但是不許中斷。你現在法本中,是蓮師觀音三個本尊。可以專選一尊,作為自己的本尊,比較簡要。拿這一個做為重點,你才能夠有一個隨時隨地能念的咒。定課可以少一點,比方十分鐘,但是還有其他很多的時間可以利用。例如排隊、坐車、採購、聽無聊的發言,等等這些事,占去你多少時間,這些時間本來很煩人,可是利用來念佛念咒多好。這是廢時利用,我最提倡廢時利用。廢時利用的天地非常廣闊而且減少煩惱,你不著急了,什麼事你也就安穩了。別人占去我的時間,很著急,很不耐煩,現在反正我念著佛呢!我這兒有正用。所以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常常都能提起這一句,這是根本的修持。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本尊,你就念佛號,願意念咒就念咒,這是散念,同樣是根本修持。有的時候碰到為難的事,碰到緊張的事,這個時候你越要念。緊張的事情來了,一著急,腦子會有些亂,在這種情形之下,先搶它幾句咒,你再考慮,它就不一樣。考試、答問題,都可以這麼去做,往往有特殊的效果,這句一定要熟。所以在留學期間,要有一個根本的定課,可以再少一點,五分鐘也可以,五分鐘總是有的。另外,隨時隨地散念這一句本尊咒。諾那祖師說,心印與本尊咒,至少有一個,你能不忘。若每天只有十來分鐘在用功,這是達不到的。所以就要隨時隨地在散念。你炒菜,照樣念咒,利用廢時,很好。在爐邊炒菜,又熱又有煙,本來很苦惱,轉為用功,變廢為寶就安樂了。

對於你這次留學可以打一個比方:附近有個中上的家庭,家中雇用了一個保姆很得力,保姆有個兒子,兒子要結婚,但錢差得很多,媽媽就幫兒子備款。媽媽就向主人家請了一到兩年的假,並借用主人廚房的用具,媽媽和兒子臨時做包子賣。葷包子、素包子都賣。兩個人就買面、發麵、買肉、洗肉、蒸包子。經常賣。一心一意做包子、賣包子,包子包得很不錯,買的人很多。果然,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就把結婚的費用,從賣包子裏賺出來。賺出來之後,於是媽媽回到主人家當保姆,兒子去結婚,這就是現在的事情,我舉這個例很耐人尋味。他們母子忙著買面、買肉,蒸成包子,推出去賣,他們的目的是什麼?不是想當包子大王,也不是想把做包子作為終身事業,只是要辦喜事,要解決兒子的終身大事。所以,使盡全部的力量,把包子做好、賣好賺錢。可是這一切為了什麼?為解決人生大事。你現在去進修博士學位,就是賣包子。『了脫生死』才是你真正的大事。就像這個比喻,我要求你們把心擱在佛上,你們不要以為自己在弄包子,包子就是我終身職業了,實際一年多你就不幹這個了,賣包子是臨時措施,通過它來解決問題。在弄包子時期,整個精力擱在包子上,全部時間也在包子上,為了什麼呢?是為了解決自己生死大事。這就是要把心擱在佛上。這個比喻,大家可以從全心做包子,全心全意為結婚的生動事例,體會到全心念博士,全心不離佛法的意境。舉一反三,可以瞭解很多。

念佛、念咒是眾生唯一的出路,不然就在六道中轉。開始時就這樣一句一句,念完一句接一句,這叫事持。《彌陀要解》裏有兩句話:

『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

你先事上念,然後就自自然然變成理念了,那就是實相念佛了,所以即凡心成佛心。從事持開始,誰都會。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這有什麼難,這個念要使它成為習慣。

事持不能小看,就這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知不覺,只有地上菩薩才能達到的深妙境界,你也就自然達到了。這是諸佛大智慧,大慈悲的結果,才能給我們找出這樣的妙法。這個方法人人能做,一句接一句,不知不覺就從事持達到理持。於是你這個凡心成了佛心,可見最圓最頓的法,就在事持之中。

伍、具足資糧直登覺岸

綜上所論,修行的要務有三:一、信念,二、志願,三、實修,這相當於三資糧,信、願、行。《要解》以信、願、持念為三資糧,由於開合不同,本文與《要解》並非一一對應,但兩者的總精神是一致的。在你留學期間,應注重這三者,將來的時間,也還是這樣,只是不斷地發展而已,道理就是這個道理,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多直接了當,沒有其他法門能和這相比。前在實修中已提到持念名號與求生淨土,所以備足資糧前進不已,必然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這即是涅槃彼岸,也就是當人的本心。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我們因具足資糧精進修持,就離開了妄想執著,開顯了我們本心的智慧德相。總之,這是一個大事因緣,這是佛的知見。我們應恢復本有的佛性,恢復自己的如來的智慧德相,免得被妄想執著,纏縛在輪迥之中,枉受眾苦。願一切眾生和自己識心達本,永離虛妄苦輪,恢復本有的清淨光明,究竟菩提。這是我們真實的目的。

選自黃念祖老居士著《心聲錄》(1991年初夏整理成文)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五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德。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作是思惟。何法能為大般涅槃而作近因。菩薩即知有
四種法為大涅槃而作近因。若言勤修一切苦行是大涅槃近因緣者。是義不然。所以者
何。若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何等為四。一者親近善友。二者專心聽法。三者繫
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善男子。譬如有人身遇眾病。若熱若冷虛勞下瘧眾邪鬼毒到
良醫所。良醫即為隨病說藥。是人至心善受醫教。隨教合藥如法服之。服已病愈身得
安樂。有病之人喻諸菩薩。大良醫者喻善知識。良醫所說喻方等經。善受醫教喻善思
惟方等經義。隨教合藥喻如法修行三十七助道之法。病除愈者喻滅煩惱。得安樂者喻
得涅槃常樂我淨善男子。譬如有王欲如法治令民安樂。諮諸智臣其法云何。諸臣即以
先王舊法而為說之。王既聞已至心信行。如法治國無諸怨敵。是故令民安樂無患。善
男子。王者喻諸菩薩。諸智臣者喻善知識。智臣為王所說治法喻十二部經。王既聞已
至心信行。喻諸菩薩繫心思惟十二部經所有深義。如法治國喻諸菩薩如法修行。所謂
六波羅蜜。以能修習六波羅蜜故無諸怨敵。喻諸菩薩已離諸結煩惱惡賊。得安樂者喻
諸菩薩得大涅槃常樂我淨。
  善男子。譬如有人遇惡癩病。有善知識而語之言。汝若能到須彌山邊病可得差。
所以者何。彼有良藥味如甘露。若能服者病無不愈。其人至心信是事已。即往彼山採
服甘露。其病除愈身得安樂。惡癩病者喻諸凡夫。善知識者喻諸菩薩摩訶薩等。至心
信受喻四無量心。須彌山者喻八聖道。甘露味者喻於佛性。癩病除愈喻離煩惱。得安
樂者喻得涅槃常樂我淨。善男子。譬如有人畜諸弟子聰明大智。是人晝夜常教不倦。
諸菩薩等亦復如是。一切眾生有信不信。而常教化無有疲厭。
  善男子。善知識者所謂菩薩佛辟支佛聲聞人中信方等者。何故名為善知識耶。善
知識者能教眾生遠離十惡修行十善。以是義故名善知識。復次善知識者如法而說如說
而行。云何名為如法而說如說而行。自不殺生教人不殺。乃至自行正見教人正見。若
能如是則得名為真善知識。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義故名善知識。自能修
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亦能教人信戒布施多聞智慧。復以是義名善知識。善知識者有
善法故。何等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樂。常為眾生而求於樂。見他有過不訟其短。口
常宣說純善之事。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善男子。如空中月從初一日至十五日漸漸增長。善知識者亦復如是。令諸學人漸
遠惡法增長善法。善男子。若有親近善知識者。本未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即便有之
。未具足者則得增廣。何以故。以其親近善知識故。因是親近復得了達十二部經甚深
page215image5784

page215image6432
之義。若能聽是十二部經甚深義者。名為聽法。聽法者則是大乘方等經典。聽方等經
名真聽法。真聽法者即是聽受大涅槃經。大涅槃中聞有佛性如來畢竟不般涅槃。是故
名為專心聽法。專心聽法名八聖道。以八聖道能斷貪欲瞋恚愚癡故名聽法。夫聽法者
名十一空。以此諸空於一切法不作相貌。夫聽法者名初發心。乃至究竟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以因初心得大涅槃。不以聞故得大涅槃。以修習故得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雖聞醫教及藥名字不能愈病。以服食故能得差病。雖聽十二深
因緣法。不能得斷一切煩惱。要以繫念善思惟故能得除斷。是名第三繫念思惟。復以
何義。名繫念思惟。所謂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空者於二十五有不見一
實。無作者於二十五有不作願求。無相者無有十相。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相
住相滅相男相女相。修習如是三三昧者。是名菩薩繫念思惟。云何名為如法修行。如
法修行即是修行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知陰入界真實之相。亦如聲聞緣覺諸佛同
於一道而般涅槃。法者即是常樂我淨。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飢不渴不苦不惱不退不沒
。善男子。解大涅槃甚深義者。則知諸佛終不畢竟入於涅槃。
  善男子。第一真實善知識者。所謂菩薩諸佛世尊。何以故。常以三種善調御故。
何等為三。一者畢竟軟語。二者畢竟呵責。三者軟語呵責。以是義故。菩薩諸佛即是
真實善知識也。復次善男子。佛及菩薩為大醫故名善知識。何以故。知病知藥應病授
藥故。譬如良醫善八種術先觀病相。相有三種。何等為三。謂風熱水。有風病者授之
蘇油。熱病之人授之石蜜。水病之人授之薑湯。以知病根授藥得差。故名良醫。佛及
菩薩亦復如是。知諸凡夫病有三種。一者貪欲。二者瞋恚。三者愚癡。貪欲病者教觀
骨相。瞋恚病者觀慈悲相。愚癡病者觀十二緣相。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善
男子。如大船師善渡人故名大船師。諸佛菩薩亦復如是。度諸眾生生死大海。以是義
故名善知識。復次善男子。因佛菩薩令諸眾生具足修得善法根本故。善男子。譬如雪
山乃是種種微妙上藥根本之處。佛及菩薩亦復如是。悉是一切善根本處。以是義故名
善知識。善男子。雪山之中有上香藥名曰娑呵。有人見之得壽無量無有病苦。雖有四
毒不能中傷。若有觸者增長壽命滿百二十。若有念者得宿命智。何以故。藥勢力故。
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若有見者即得斷除一切煩惱。雖有四魔不能干亂。若有觸者命不
可夭不生不死不退不沒。所謂觸者若在佛邊聽受妙法。若有念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善男子。如香山中有阿那婆踏多池水。由是池故有
四大河。所謂恒河辛頭私陀博叉。世間眾生常作是言。若有罪者浴此四河眾罪得滅。
當知此言虛妄不實。除此已往何等為實。諸佛菩薩是乃為實。所以者何。若人親近則
得滅除一切眾罪。以是義故名善知識。復次善男子。譬如大地所有藥木一切叢林百穀
甘蔗花果之屬。值天炎旱將欲枯死。難陀龍王及婆難陀憐愍眾生。從大海出降澍甘雨
。一切叢林百穀草木滋潤還生。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所有善根將欲消滅。諸佛菩薩生
大慈悲。從智慧海降甘露雨。令諸眾生具足還得十善之法。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
page216image5592

page216image6240
識。善男子。譬如良醫善八種術。見諸病人不觀種姓端正好醜錢財寶貨悉為治之。是
故世稱為大良醫。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見諸眾生有煩惱病不觀種姓端正好醜錢財寶貨
。生慈愍心悉為說法。眾生聞已煩惱病除。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以是親近善
友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云何菩薩聽法因緣而得近於大般涅槃。一切眾生以聽法故則具信根。得信根故樂
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得須陀洹果乃至佛果。是故當知得諸善法皆是聽法因
緣勢力。善男子。譬如長者惟有一子。遣至他國市易所須。示其道路通塞之處。而復
誡之。若遇婬女慎莫親愛。若親愛者喪身殞命及以財寶。弊惡之人亦莫交遊。其子敬
順父之教勅。身心安樂多獲寶貨。菩薩摩訶薩為諸眾生敷演法要亦復如是。示諸眾生
及四部眾諸道通塞。是諸眾生以聞法故。遠離諸惡具足善法。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
得近於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明鏡照人面像無不明了。聽法明鏡亦復如是。有人照
之則見善惡明了無翳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估客欲至
寶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隨語即至寶渚。多獲諸珍不可稱計。一切眾生亦復如
是。欲至善處採取道寶。不知其路通塞之處。菩薩示之眾生隨已得至善處。獲得無上
大涅槃寶。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醉象狂騃暴惡多欲
殺害。有調象師以大鐵鈎鈎斲其頂。即時調順惡心都盡。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貪欲瞋
恚愚癡醉故欲多造惡。諸菩薩等以聞法鈎斲之令住。更不得起造諸惡心。以是義故。
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是故我於處處經中說。我弟子專心聽受十二部經。則離
五蓋修七覺分。以是修習七覺分故。則得近於大般涅槃。以聽法故須陀洹人離諸恐怖
。所以者何。須達長者身遇重病心大愁怖。聞舍利弗說須陀洹有四功德十種慰喻。聞
是事已恐怖即除。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何以故。開法眼故。世有
三人。一者無目。二者一目。三者二目。言無目者常不聞法。一目之人雖暫聞法其心
不住。二目之人專心聽受如聞而行。以聽法故得知世間。如是三人以是義故。聽法因
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善男子。如我昔於拘尸那城。時舍利弗身遇病苦。我時顧命阿
難比丘廣為說法。時舍利弗聞是事已告四弟子。汝舁我床往至佛所。我欲聽法。時四
弟子即共舁往既得聞法。聞法力故所苦除差身得安隱。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得近於
大般涅槃。
  云何菩薩思惟因緣而得近於大般涅槃。因是思惟心得解脫。何以故。一切眾生常
為五欲之所繫縛。以思惟故悉得解脫。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復次
善男子。一切眾生常為常樂我淨四法之所顛倒。以思惟故得見諸法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如是見已四倒即斷。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復次善男子。一切諸
法有四種相。何等為四。一者生相。二者老相。三者病相。四者滅相。以是四相能令
一切凡夫眾生至須陀洹生大苦惱。若能繫念善思惟者。雖遇此四不生於苦。以是義故
。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復次善男子。一切善法無不因於思惟而得。何以故。
page217image5592

page217image6240
有人雖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專心聽法。若不思惟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
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復次善男子。若有眾生信佛法僧無有變易而生恭敬
。當知皆是繫念思惟因緣力故。因得斷除一切煩惱。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
般涅槃。
  云何菩薩如法修行。善男子。斷諸惡法修習善法。是名菩薩如法修行。復次云何
如法修行。見一切法空無所有。無常無樂無我無淨。以是見故寧捨身命不犯禁戒。是
名菩薩如法修行。復次云何如法修行。修有二種。一者真實。二者不實。不實者。不
知涅槃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虛空等相。是名不實。云何真實。能知涅槃佛性如來法僧實
相虛空等相。是名真實。云何名為知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為八。一者盡
二善性三實四真五常六樂七我八淨。是名涅槃。復有八事。何等為八。一者解脫。二
者善性。三者不實。四者不真。五者無常。六者無樂。七者無我。八者無淨。復有六
相。一者解脫。二者善性。三者不實。四者不真。五者安樂。六者清淨。若有眾生依
世俗道斷煩惱者。如是涅槃則有八事解脫不實。何以故。以不常故。以無常故則無有
實。無有實故則無有真。雖斷煩惱以還起故。無常無我無樂無淨。是名涅槃解脫八事
。云何六相。聲聞緣覺斷煩惱故。名為解脫。而未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為不
實。以不實故名為不真。未來之世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無常。以得無漏八聖
道故名為淨樂。善男子。若如是知。是知涅槃不名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虛空。
  云何菩薩知於佛性。佛性有六。何等為六。一常二淨三實四善五當見六真。復有
七事。一者可證餘六如上。是名菩薩知於佛性云何菩薩知如來相。如來即是覺相善相
。常樂我淨解脫真實示道可見。是名菩薩知如來相。
  云何菩薩知於法相。法者。若善不善。若常不常若樂不樂。若我無我若淨不淨。
若知不知若解不解。若真不真若修不修。若師非師若實不實。是名菩薩知於法相。
  云何菩薩知於僧相。僧者若常樂我淨是弟子相可見之相。善真不。實何以故。一
切聲聞得佛道故。何故名真。悟法性故。是名菩薩知於僧相。
  云何菩薩知於實相。實相者。若常無常若樂無樂。若我無我若淨無淨。若善不善
若有若無。若涅槃非涅槃。若解脫非解脫。若知不知若斷不斷。若證不證若修不修。
若見不見。是名實相。非是涅槃佛性如來法僧虛空。是名菩薩因修如是大涅槃故。知
於涅槃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虛空等法差別之相。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不見虛空。何以故。佛及菩薩雖有五眼
所不見故。惟有慧眼乃能見之。慧眼所見無法可見。故名為見。若是無物名虛空者。
如是虛空乃名為實。以是實故則名常無。以常無故無樂我淨。善男子。空名無法無法
名空。譬如世間無物名空。虛空之性亦復如是。無所有故名為虛空。善男子。眾生之
性與虛空性俱無實性。何以故。如人說言。除滅有物然後作空。而是虛空實不可作。
何以故。無所有故。以無有故當知無空。是虛空性若可作者則名無常。若無常者不名
page218image5592

page218image6240
虛空。善男子。如世間人說言虛空無色無礙常不變易。是故世稱虛空之法為第五大。
善男子。而是虛空實無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虛空。實無虛空。猶如世諦實無其性。為
眾生故說有世諦。善男子。涅槃之體亦復如是無有住處。直是諸佛斷煩惱處故名涅槃
。涅槃即是常樂我淨。涅槃雖樂非是受樂。乃是上妙寂滅之樂。諸佛如來有二種樂。
一寂滅樂。二覺知樂。實相之體有三種樂。一者受樂。二寂滅樂。三覺知樂。佛性一
樂以當見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名菩提樂。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煩惱斷處是涅槃者。是事不
然。何以故。如來往昔初成佛道至尼連禪河邊。爾時魔王與其眷屬到於佛所。而作是
言。世尊。涅槃時到何故不入。佛告魔王。我今未有多聞弟子善持禁戒聰明利智能化
眾生。是故不入。若言煩惱斷滅之處是涅槃者。諸菩薩等於無量劫已斷煩惱。何故不
得稱為涅槃。俱是斷處何緣獨稱諸佛有之菩薩無耶。若斷煩惱非涅槃者。何故如來昔
告生名婆羅門言。我今此身即是涅槃。如來昔時在毘舍離國。魔復啟請。如來。昔以
未有弟子多聞持戒聰明利智能化眾生不入涅槃。今已具足何故不入。如來爾時即告魔
言。汝今莫生悒遲之想。却後三月吾當涅槃。世尊。若使滅度非涅槃者。何故如來。
自期三月當般涅槃。世尊。若斷煩惱是涅槃者。如來往昔初在道場菩提樹下。斷煩惱
時便是涅槃。何故復言却後三月當般涅槃。世尊。若使爾時是涅槃者。云何方為拘尸
那城諸力士等。說言後夜當般涅槃。如來誠實。云何出是虛妄之言。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言如來得廣長舌。當
知如來於無量劫已離妄語。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凡所發言誠諦無虛。善男子。如汝所
言。波旬往昔啟請於我入涅槃者。善男子。而是魔王真實不知涅槃定相。何以故。波
旬意謂。不化眾生默然而住便是涅槃。善男子。譬如世人見人不言無所造作。便謂是
人如死無異。魔王波旬亦復如是。意謂如來不化眾生默無所說。便謂如來入般涅槃。
善男子。如來不說佛法眾僧無差別相。惟說常住清淨二法無差別耳。善男子。佛亦不
說佛及佛性涅槃無差別相。惟說常恒不變無差別耳。善男子。佛亦不說涅槃實相無差
別相。惟說常有實不變易無差別耳。善男子。爾時我諸聲聞弟子生於諍訟如拘睒彌。
諸惡比丘違反我教多犯禁戒。受不淨物貪求利養。向諸白衣而自讚歎我得無漏。謂須
陀洹果乃至我得阿羅漢果。毀辱於他於佛法僧戒律和上不生恭敬。公於我前言如是物
佛所聽畜。如是等物佛不聽畜。我亦語言如是等物我實不聽。復反我言如是等物實是
佛聽。如是惡人不信我言。為是等故我告波旬。汝莫悒遲。却後三月當般涅槃。善男
子。因如是等惡比丘故。令諸聲聞受學弟子不見我身不聞我法。便言如來入於涅槃。
惟諸菩薩能見我身常聞我法。是故不言我入涅槃。聲聞弟子雖復發言如來涅槃。而我
實。不入於涅槃。善男子。若我所有聲聞弟子說言如來入涅槃者。當知是人非我弟子
是魔伴黨。邪見惡人非正見也。若言如來不入涅槃。當知是人真我弟子非魔伴黨。正
見之人非惡邪也。善男子。我初不見弟子之中有言如來不化眾生默然而住名般涅槃也
page219image5592

page219image6240
。善男子。譬如長者多有子息捨至他方。未得還頃諸子並謂父已死矣。而是長者實亦 不死。諸子顛倒皆生死想。聲聞弟子亦復如是不見我故。便謂如來已於拘尸那城娑羅 雙樹間而般涅槃。而我實不般涅槃也。聲聞弟子生涅槃想。善男子。譬如明燈有人覆 之。餘不知者謂燈已滅。而是明焰實亦不滅。以不知故生於滅想。聲聞弟子亦復如是 。雖有慧目以煩惱覆。令心顛倒不見真身。而便生於滅度之想。而我實不取滅度也。 善男子。如生盲人不見日月。以不見故不知晝夜明闇之相。以不知故便說無有日 月之實。實有日月盲者不見。以不見故生於倒想言無日月。聲聞弟子亦復如是。如彼 生盲不見如來。便謂如來入於涅槃。如來實不入於涅槃。以倒想故生如是心。善男子 。譬如雲霧覆蔽日月。癡人便言無有日月。日月實有直以覆故眾生不見。聲聞弟子亦 復如是。以諸煩惱覆智慧眼不見如來。便言如來入於滅度。善男子。真是如來現嬰兒 行非滅度也。善男子。如閻浮提日入之時。眾生不見以黑山障故。而是日性實無沒入 。眾生不見生沒入想。聲聞弟子亦復如是。為諸煩惱山所障故不見我身。以不見故便 於如來生滅度想。而我實不趣滅度也。 是故我於毘舍離國告波旬言。却後三月我當涅槃。善男子。如來玄見迦葉菩薩却 後三月善根當熟。亦見香山須跋陀羅竟安居已當至我所。是故我告魔王波旬。却後三 月當般涅槃。善男子。有諸力士其數五百。終竟三月亦當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我為是故告波旬言。却後三月當般涅槃。善男子。純陀等輩及五百梨車菴羅果女。 却後三月無上道心善根成熟。為是等故我告波旬。却後三月當般涅槃。善男子。須那 剎多親近外道尼乾子等。我為說法滿十二年。彼人邪見不信不受。我知是人邪見根栽 。却後三月定可斫伐。我為是故告波旬言。却後三月當般涅槃。 善男子。何因緣故我於往昔尼連河邊告魔波旬。我今未有多智弟子。是故不得入 涅槃者。我時欲為五比丘等於波羅[木*奈]轉法輪故。復次欲為五比丘等。所謂耶奢富 那毘摩羅闍憍梵波提須婆睺。次復欲為郁伽長者等五十人。次復欲為摩伽陀國頻婆娑 羅王等無量人天。次復欲為優樓頻螺迦葉門徒五百比丘。次復欲為那提迦葉伽耶迦葉 兄弟二人及五百弟子。次復欲為舍利弗目犍連等二百五十比丘轉妙法輪。是故我告魔 王波旬不般涅槃。 善男子。有名涅槃非大涅槃。云何涅槃非大涅槃。不見佛性而斷煩惱是名涅槃非 大涅槃。以不見佛性故。無常無我惟有樂淨。以是義故。雖斷煩惱不得名為大般涅槃 也。若見佛性能斷煩惱。是則名為大涅槃也。以見佛性故得名為常樂我淨。以是義故 。斷除煩惱亦得稱為大般涅槃。 善男子。涅者言不。槃者言織。不織之義名為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義乃名涅 槃。槃言去來。不去不來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之義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無 不定乃名涅槃。槃言新故。無新故義乃名涅槃。槃言障礙。無障礙義乃名涅槃。善男 子。有憂羅迦迦毘羅弟子等言。槃者名相。無相之義乃名涅槃。善男子。槃者言有。
page220image5592

page220image6240
無有之義乃名涅槃。槃名和合。無和合義乃名涅槃。槃者言苦。無苦之義乃名涅槃。
善男子。斷煩惱者不名涅槃。不生煩惱乃名涅槃。善男子。諸佛如來煩惱不起是名涅
槃。所有智慧於法無礙是為如來。如來非是凡夫聲聞緣覺菩薩。是名佛性。如來身心
智慧遍滿無量無邊阿僧祇土無所障礙。是名虛空。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名曰實相。以
是義故如來實不畢竟涅槃。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德復次善男
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
大涅槃。除斷五事遠離五事。成就六事。修習五事。守護一事。親近四事。信順一實
。心善解脫慧善解脫。
  善男子。云何菩薩除斷五事。所謂五陰。色受想行識。所言陰者其義何。謂能令
眾生生死相續不離重檐。分散聚合三世所攝。求其義理了不可得。以是諸義故名為陰
。菩薩摩訶薩雖見色陰不見其相。何以故。於十色中推求其性悉不可得。為世界故說
言為陰。受有百八。雖見受陰初無受相。何以故。受雖百八理無定實。是故菩薩不見
受陰。想行識等亦復如是。菩薩摩訶薩深見五陰。是生煩惱之根本也。以是義故方便
令斷。
  云何菩薩遠離五事。所謂五見。何等為五。一者身見。二者邊見。三者邪見。四
者戒取。五者見取。因是五見生六十二見。因是諸見生死不絕。是故菩薩防之不近。
  云何菩薩成就六事。謂六念處何等為六。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
天。五者念施六者念戒是名菩薩成就六事。
  云何菩薩修習五事。所謂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樂定四者無樂
定。五者首楞嚴定。修習如是五種定心。則得近於大般涅槃。是故菩薩勤心修習。
  云何菩薩守護一事。謂菩提心。菩薩摩訶薩常勤守護是菩提心。猶如世人守護一
子。亦如瞎者護餘一目。如行壙野守護導者。菩薩守護菩提之心。亦復如是。因護如
是菩提心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常樂我淨具足而有。
即是無上大般涅槃。是故菩薩守護一法。
  云何菩薩親近四事。謂四無量心。何等為四。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三者大喜。
四者大捨。因是四心能令無量無邊眾生發菩提心。是故菩薩繫心親近。云何菩薩信順
一實。菩薩了知一切眾生皆歸一道。一道者謂大乘也。諸佛菩薩為眾生故分之為三。
是故菩薩信順不逆。
  云何菩薩心善解脫。貪恚癡心永斷滅故。是名菩薩心善解脫。
  云何菩薩慧善解脫。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知無障礙。是名菩薩慧善解脫。因慧解
脫昔所不聞而今得聞。昔所不見而今得見。昔所不到而今得到。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
王菩薩摩訶薩言。世尊。如佛所說心解脫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心本無繫。所以者
何。是心本性不為貪欲瞋恚愚癡諸結所繫若本無繫。云何而言心善解脫。世尊。若心
本性不為貪結之所繫者。何等因緣而能得繫如人搆角本無乳相。雖如功力乳無由出。
page221image5592

page221image6240
搆乳之者不得如是加功雖少乳則多出。心亦如是。本無貪者今云何有。若本無貪後方
有者。諸佛菩薩本無貪相今悉應有。世尊。譬如石女本無子相。雖加功力無量因緣子
不可得心亦如是本無貪相。雖造眾緣貪無由生。世尊。如攢濕木火不可得。心亦如是
。雖復攢求貪不可得。云何貪結能繫於心。世尊。譬如押沙油不可得。心亦如是雖復
押之貪不可得。當知貪心二理各異。設復有之何能污心。世尊譬如有人安橛於空終不
得住。安貪於心亦復如是。種種因緣不能令貪繫縛於心。世尊。若心無貪名解脫者。
諸佛菩薩何故不拔虛空中刺。世尊。過去世心不名解脫。未來世心亦無解脫。現在世
心不與道共。何等世心名得解脫。世尊。如過去燈不能滅闇。未來世燈亦不滅闇。現
在世燈復不滅闇。何以故。明之與闇二不並故。心亦如是。云何而言心得解脫。世尊
。貪亦是有。若貪無者。見女相時不應生貪。若因女相而得生者。當知是貪真實而有
。以有貪故墮三惡道。世尊。譬如有人見畫女像亦復生貪。以生貪故得種種罪。若本
無貪云何見畫而生於貪。若心無貪。云何如來說言菩薩心得解脫。若心有貪。云何見
相然後方生。不見相者則不生也。我今現見有惡果報。當知有貪瞋恚愚癡亦復如是。
世尊。譬如眾生有身無我而諸凡夫橫計我想。雖有我想不墮三惡。云何貪者於無女相
而起女想墮三惡道。世尊譬如攢木而生於火。然是火性眾緣中無。以何因緣而得生耶
。世尊。貪亦如是色中無貪。香味觸法亦復無貪。云何於色香味觸法生於貪耶。若眾
緣中悉無貪者。云何眾生獨生於貪。諸佛菩薩而不生耶。世尊心亦不定。若心定者。
無有貪欲瞋恚愚癡。若不定者。云何而言心得解脫。貪亦不定。若不定者。云何因之
生三惡趣。貪者境界二俱不定。何以故。俱緣一色或生於貪或生於瞋或生愚癡。是故
貪者及與境界二俱不定。若俱不定。何故如來說言菩薩修大涅槃心得解脫。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心亦不為貪結
所繫亦非不繫。非是解脫非不解脫。非有非無。非現在非過去非未來。何以故。善男
子。一切諸法無有自性故。善男子。有諸外道作如是言。因緣和合則有果生。若眾緣
中本無生性而能生者。虛空不生亦應生果。虛空不生非是因故。以眾緣中本有果性。
是故合集而得生果。所以者何。如提婆達欲造牆壁。則取泥土不取彩色。欲造畫像則
集彩色不取草木。作衣取縷不取泥木。作舍取泥不取縷線。以人取故當知是中各能生
果以能生果故當知因中必先有性。若無性者一物之中應當出生一切諸物。若是可取可
作可出。當知是中必先有果。若無果者人則不取不作不出。惟有虛空無取無作故能出
生一切萬物。以有因故如尼拘陀子作尼拘陀樹。乳有醍醐縷中有布泥中有瓶。善男子
。一切凡夫無明所盲作是定說。色有著義心有貪性。復言凡夫心有貪性亦解脫性。遇
貪因緣心則生貪。若遇解脫心則解脫。雖作此說是義不然。有諸凡夫復作是言。一切
因中悉無有果。因有二種。一者微細。二者麁大。細即是常麁則無常。從微細因轉成
麁因。從此麁因轉復成果。麁無常故果亦無常。善男子。有諸凡夫復作是言。心亦無
因貪亦無因。以時節故則生貪心。如是等輩。以不能知心因緣故。輪迴六趣具受生死
page222image5592

page222image6240
。善男。子譬如枷犬繫之於柱。終日繞柱不能得離。一切凡夫亦復如是。被無明枷繫
生死柱。繞二十五有不能得離。善男子。譬如有人墮於圊廁。既得出已而復還入。如
人病差還為病因。如人涉路值空曠處既得過已而復還來。又如淨洗還塗泥土。一切凡
夫亦復如是。已得解脫無所有處。唯未得脫非非想處。而復還來至三惡趣。何以故。
一切凡夫惟觀於果不觀因緣。如犬逐塊不逐於人。凡夫之人亦復如是。惟觀於果不觀
因緣。以不觀故從非想退還三惡趣。
  善男子。諸佛菩薩終不定說因中有果因中無果。及有無果非有非無果。若言因中
先定有果及定無果。定有無果定非有非無果。當知是等皆魔伴黨繫屬於魔即是愛人。
如是愛人不能永斷生死繫縛。不知心相及以貪相。善男子。諸佛菩薩顯示中道。何以
故。雖說諸法非有非無而不決定。所以者何。因眼因色因明因心因念識則得生。是識
決定不在眼中色中明中心中念中。亦非中間非有非無。從緣生故名之為有。無自性故
名之為無。是故如來說言諸法非有非無。善男子。諸佛菩薩終不定說心有淨性及不淨
性。淨不淨性心無住處故。從緣生貪故說非無。本無貪性故說非有。善男子。從因緣
故心則生貪。從因緣故心則解脫。善男子。因緣有二。一者隨於生死。二者隨大涅槃
。
  善男子。有因緣故心共貪生共貪俱滅。有共貪生不共貪滅。有不共貪生共貪俱滅
。有不共貪生不共貪滅。
  云何心共貪生共貪俱滅。善男子。若有凡夫未斷貪心修習貪心。如是之人心共貪
生心共貪滅。一切眾生不斷貪心。心共貪生心共貪滅。如欲界眾生一切皆有初地味禪
。若修不修常得成就。遇因緣故即便得之。言因緣者謂火災也。一切凡夫亦復如是。
若修不修心共貪生心共貪滅。何以故。不斷貪故云何心共貪生不共貪滅。聲聞弟子有
因緣故生於貪心。畏貪心故修白骨觀。是名心共貪生不共貪滅。復有心共貪生不共貪
滅。如聲聞人未證四果。有因緣故生於貪心。證四果時貪心得滅。是名心共貪生不共
貪滅。菩薩摩訶薩得不動地時。心共貪生不共貪滅。云何不共貪生共貪俱滅。若菩薩
摩訶薩斷貪心已。為眾生故示現有貪。以示現故能令無量無邊眾生。諮受善法具足成
就。是名不共貪生共貪俱滅。
  云何不共貪生不共貪滅。謂阿羅漢緣覺諸佛。除不動地其餘菩薩。是名不共貪生
不共貪滅。以是義故。諸佛菩薩不決定說心性本淨性本不淨。善男子。是心不與貪結
和合。亦復不與瞋癡和合。善男子。譬如日月雖為烟塵雲霧及羅睺羅之所覆蔽。以是
因緣令諸眾生不能得見。雖不可見日月之性終不與彼五翳和合。心亦如是以因緣故。
生於貪結眾生雖說心與貪合。而是心性實不與合。若是貪心即是貪性。若是不貪即不
貪性。不貪之心不能為貪。貪結之心不能不貪。善男子。以是義故。貪欲之結不能污
心。諸佛菩薩永破貪結。是故說言心得解脫。一切眾生從因緣故生於貪結。從因緣故
心得解脫。
page223image5592

page223image6240
  善男子。譬如雪山懸峻之處人與獼猴俱不能行。或復有處獼猴能行人不能行。或
復有處人與獼猴二俱能行。善男子。人與獼猴能行處者。如諸獵師純以黐膠置之案上
用捕獼猴。獼猴癡故往手觸之觸已粘手。欲脫手故以脚踏之脚復隨著。欲脫脚故以口
齧之口復粘著。如是五處悉無得脫。於是獵師以杖貫之負還歸家。雪山嶮處喻佛菩薩
所得正道。獼猴者喻諸凡夫。獵師者喻魔波旬。黐膠者喻貪欲結。人與獼猴俱不行者
喻諸凡夫魔王波旬俱不能行。獼猴能行人不能者。喻諸外道有智慧者。諸惡魔等雖以
五欲不能繫縛。人與獼猴俱能行者。一切凡夫及魔波旬常處生死不能修行。凡夫之人
五欲所縛。令魔波旬自在將去。如彼獵師黐捕獼猴檐負歸家。
  善男子。譬如國王安住己界身心安樂。若至他界則得眾苦。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若能自住於己境界則得安樂。若至他界則遇惡魔受諸苦惱。自境界者謂四念處。他境
界者謂五欲也。云何名為繫屬於魔有諸眾生無常見常常見無常。苦見於樂樂見於苦。
不淨見淨淨見不淨。無我見我我見無我。非實解脫橫見解脫。真實解脫見非解脫。非
乘見乘乘見非乘。如是之人名繫屬魔。繫屬魔者心不清淨。復次善男子。若見諸法真
實是有總別定相。當知是人若見色時便作色相。乃至見識亦作識相。見男男相見女女
相。見日日相見月月相。見歲歲相見陰陰相。見入入相見界界相。如是見者名繫屬魔
。繫屬魔者心不清淨。復次善男子。若見我是色。色中有我。我中有色。色屬於我乃
至。見我是識。識中有我。我中有識。識屬於我。如是見者繫屬於魔非我弟子。善男
子。我聲聞弟子遠離如來十二部經。修習種種外道典籍。不修出家寂滅之法純營世俗
在家之事。何等名為在家事也。受畜一切不淨之物。奴婢田宅象馬車乘。駝驢鷄犬獼
猴猪羊。種種穀麥。遠離師僧親附白衣。違反聖教向諸白衣作如是言。佛聽比丘受畜
種種不淨之物。是名修習在家之事。有諸弟子不為涅槃。但為利養親近聽受十二部經
。招提僧物及僧鬘物。衣著食噉如自己有慳惜他家。及以稱譽親近國王及諸王子。卜
筮吉凶推步盈虛。圍碁六博摴蒱投壺。親近比丘尼及諸處女。畜二沙彌常遊屠獵酤酒
之家。及旃陀羅所住之處。種種販賣手自作食。受使隣國通致信命。如是之人當知即
是魔之眷屬非我弟子。以是因緣心共貪生心共貪滅。乃至癡心。共生共滅亦復如是。
善男子。以是因緣心性不淨亦非不淨。是故我說心得解脫。若有不受不畜一切不淨之
物。為大涅槃受持讀誦十二部經書寫解說。當知是等真我弟子。不行惡魔波旬境界。
即是修習三十七品。以修習故不共貪生不共貪滅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
就第八功德。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四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二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
薩修大涅槃。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見而今見之。昔所不聞而今聞之。昔所不到
而今得到。昔所不知而今知之。云何名為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所謂神通。昔所不得而
今乃得。通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所言外者與外道共。內復有二。一者二乘。二
者菩薩。菩薩修行大涅槃經所得神通。不與聲聞辟支佛共。云何名為不與聲聞辟支佛
共。二乘所作神通變化一心作一不得眾多。菩薩不爾於一心中則能具足現五趣身。所
以者何。以得如是大涅槃經之勢力故。是則名為昔所不得而今得之。又復云何昔所不
得而今得之。所謂身得自在心得自在。何以故。一切凡夫所有身心不得自在。或心隨
身或身隨心。
  云何名為心隨於身。譬如醉人酒在身中。爾時身動心亦隨動。亦如身懶心亦隨懶
。是則名為心隨於身。又如嬰兒其身稚小心亦隨小大人身大心亦隨大。又如有人身體
麁澁。心常思念。欲得膏油潤漬令軟。是則名為心隨於身。
  云何名為身隨於心。所謂去來坐臥修行施戒忍辱精進。愁惱之人身則羸悴。歡喜
之人身則肥鮮。恐怖之人身體戰動。專心聽法身則怡悅。悲泣之人涕淚橫流。是則名
為身隨於心。菩薩不爾。於身心中俱得自在。是則名為昔所不得而今得之。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所現身相猶如微塵。以此微身悉能遍至無量無邊恒河沙
等諸佛世界無所障礙。而心常定初不移動。是則名為心不隨身。
  是亦名為昔所不到而今能到。何以復名昔所不到而今能到。一切聲聞辟支佛等所
不能到菩薩能到。是故名為昔所不到而今能到一切聲聞辟支佛等。雖以神通不能變身
如細微塵。遍至無量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聲聞緣覺身若動時心亦隨動。菩薩不爾。心
雖不動身無不至。是名菩薩心不隨身。復次善男子。菩薩化身猶如三千大千世界。以
此大身入一塵身。其心爾時亦不隨小。聲聞緣覺雖能化身令如三千大千世界。而不能
以如此大身入微塵身。於此事中尚自不能。況能令心而不隨動。是名菩薩心不隨身。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一音聲能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聞。心終不念令是音聲遍
諸世界。使諸眾生昔所不聞而今得聞。而是菩薩亦初不言我令眾生昔所不聞而今得聞
。菩薩若言因我說法令諸眾生不聞聞者。當知是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
以故。眾生不聞我為說者。如此之心是生死心。一切菩薩是心已盡。以是義故。菩薩
摩訶薩所有身心不相隨逐。善男子。一切凡夫身心相隨。菩薩不爾。為化眾生故雖現
身小心亦不小何以故。諸菩薩等所有心性常廣大故。雖現大身心亦不大。云何大身。
身如三千大千世界。云何小心。行嬰兒行。以是義故心不隨身。菩薩摩訶薩已於無量
page206image5784

page206image6432
阿僧祇劫遠酒不飲而心亦動。心無悲苦身亦流淚。實無恐怖身亦戰慄。以是義故。當
知菩薩身心自在不相隨逐。菩薩摩訶薩唯現一身。而諸眾生各各見異。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昔所不聞而今得聞。菩薩摩訶薩先取聲
相。所謂象聲馬聲車聲人聲貝聲鼓聲簫笛等聲歌聲哭聲而修習之。以修習故能聞無量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獄音聲。復轉修習得異耳根。異於聲聞緣覺天耳。何以故。二乘
所得清淨耳通。若依初禪淨妙四大。唯聞初禪不聞二禪。乃至四禪亦復如是。雖可一
時得聞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聲。而不能聞無量無邊恒河沙等世界音聲。以是義故。菩
薩所得異於聲聞緣覺耳根。以是異故昔所不聞而今得聞。雖聞音聲而心初無聞聲之相
。不作有相常相樂相我相淨相主相依相作相因相定相果相。以是義故。諸菩薩等昔所
不聞而今得聞。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若佛所說不作定相不作果相。是義不然。
何以故。如來先說。若人聞是大涅槃經一句一字。必定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
來於今云何復言無定無果。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定相即是果相。云何而言
無定無果。聞惡聲故則生惡心。生惡心故則至三塗。若至三塗則是定果。云何而言無
定無果。
  爾時如來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作是問。若使諸佛說諸音聲有定果相者。
則非諸佛世尊之相。是魔王相生死之相遠涅槃相。何以故。一切諸佛凡所演說無定果
相。善男子。譬如刀中見人面像。竪則見長橫則見闊。若有定相云何而得竪則見長橫
則見闊。以是義故。諸佛世尊凡所演說無定果相。善男子。夫涅槃者實非聲果。若使
涅槃是聲果者。當知涅槃非是常法。善男子。譬如世間從因生法。有因則有果無因則
無果。因無常故果亦無常。所以者何。因亦作果果亦作因。以是義故一切諸法無有定
相。若使涅槃從因生者。因無常故果亦無常。而是涅槃不從因生。體非是果是故為常
。善男子。以是義故。涅槃之體無定無果。善男子。夫涅槃者。亦可言定亦可言果。
云何為定。一切諸佛所有涅槃常樂我淨。是故為定。無生老壞是故為定。一闡提等犯
四重禁誹謗方等作五逆罪。捨除本心必定得故。是故為定。
  善男子。如汝所言。若人聞我說大涅槃一字一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汝
於是義猶未了了。汝當諦聽吾當為汝更分別之。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大涅
槃一字一句。不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聞相不作佛相不作說相。如是義者名無相相。以
無相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汝所言聞惡聲故到三塗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非以惡聲而至三塗。當知是果乃是惡心。所以者何。有善男子善女人等。雖
聞惡聲心不生惡。是故當知非因惡聲生三塗中。而諸眾生因煩惱結惡心滋多生三惡趣
非因惡聲。若聲有定相。諸有聞者。一切悉應生於惡心。或有生者有不生者。是故當
知聲無定相。以無定故雖復因之不生惡心。世尊。聲若無定。云何菩薩昔所不聞而今
得聞。善男子。聲無定相。昔所不聞令諸菩薩而今得聞。以是義故。我作是說。昔所
page207image5592

page207image6240
不聞而今得聞善男子。云何昔所不見而今得見。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 典先取明相。所謂日月星宿[火*定]燎燈燭珠火之明藥草等光。以修習故得異眼根。異 於聲聞緣覺所得。云何為異。二乘所得清淨天眼。若依欲界四大眼根不見初禪。若依 初禪不見上地。乃至自眼猶不能見。若欲多見極至三千大千世界。菩薩摩訶薩不修天 眼見妙色身悉是骨相。雖見他方恒河沙等世界色相。不作色相。不作常相。有相物相 名字等相。作因緣相不作見相。不言是眼微妙淨相。唯見因緣非因緣相。云何因緣。 色是眼緣。若使是色非因緣者。一切凡夫不應生於見色之相。以是義故。色名因緣非 因緣者。菩薩摩訶薩雖復見之不生色相。是故非緣。以是義故。菩薩所得清淨天眼異 於聲聞緣覺所得。以是異故一時遍見十方世界現在諸佛。是名菩薩昔所不見而今得見 。以是異故能見微塵聲聞緣覺所不能見以是異故。雖見自眼初無見相。見無常相見凡 夫身三十六物不淨充滿。如於掌中觀阿摩勒果。以是義故。昔所不見而今得見。若見 眾生所有色相。則知其人大小乘根。一觸衣故亦知是人善惡諸根差別之相。以是義故 。昔所不知而今得知。以一見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以此知故昔所不見而今得見。復 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薩摩訶薩雖知凡夫貪恚癡心。初不作心及 心數相。不作眾生及以物相。修第一義畢竟空相。何以故。一切菩薩常善修習空性相 故。以修空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云何為知。知無有我無有我所。知諸眾生皆有佛性 。以佛性故一闡提等捨離本心。悉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此皆是聲聞緣覺所 不能知。菩薩能知。以是義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復次善男子。云何昔所不知而今 得知。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念過去世一切眾生所生種姓父母兄弟妻子眷屬 知識怨憎。於一念中得殊異智。異於聲聞緣覺智慧。云何為異。聲聞緣覺所有智慧。 念過去世所有眾生種姓父母乃至怨憎。而作種姓至怨憎相。菩薩不爾。雖念過去種姓 父母乃至怨憎。終不生於種姓父母怨憎等相。常作法相空寂之相。是名菩薩昔所不知 而今得知。復次善男子。云何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得他 心智。異於聲聞緣覺所得。云何為異。聲聞緣覺以一念智知人心時。則不能知地獄畜 生餓鬼天心。菩薩不爾。於一念中遍知六趣眾生之心。是名菩薩昔所不知而今得知。 復次善男子。復有異知菩薩摩訶薩。於一心中。知須陀洹初心次第至十六心。以是義 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是為菩薩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二功德。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三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修大涅槃捨慈得慈。得慈之時。不從因緣。云何名為捨慈得慈。善男子。慈名世諦。 菩薩摩訶薩捨世諦慈得第一義慈。第一義慈不從緣得。復次云何捨慈得慈。慈若可捨 名凡夫慈。慈若可得即名菩薩無緣之慈。捨一闡提慈犯四重禁慈謗方等慈作五逆慈。 得憐愍慈得如來慈世尊之慈無因緣慈。云何復名捨慈得慈。捨黃門慈無根二根女人之 慈。屠膾獵師畜養鷄猪如是等慈。亦捨聲聞緣覺之慈。得諸菩薩無緣之慈。不見自慈 不見他慈。不見持戒不見破戒。雖自見悲不見眾生。雖有苦受不見受者。何以故。以
page208image5592

page208image6240
修第一真實義故。是名菩薩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三功德。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四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四功德。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根深難可傾拔。二者自身生決
定想。三者不觀福田及非福田。四者修淨佛土。五者滅除有餘。六者斷除業緣。七者
修清淨身。八者了知諸緣。九者離諸怨敵。十者斷除二邊。云何根深難可傾拔。所言
根者名不放逸。不放逸者為是何根。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根。善男子。一切諸佛
諸善根本皆不放逸。不放逸故諸餘善根轉轉增長。以能增長諸善根故。於諸善中最為
殊勝。善男子。如諸跡中象跡為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最為殊勝。善男子
。如諸明中日光為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最為殊勝。善男子。如諸王中轉
輪聖王為最第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第一。善男子。如諸流中四河為
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上為最。善男子。如諸山中須彌山王為最第一。
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第一。善男子。如水生花中青蓮花為最。不放逸法亦
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為上。善男子。如陸生花中婆利師花為最為上。不放逸法亦復
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為上。善男子。如諸獸中師子為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
法為最為上。善男子。如飛鳥中金翅鳥王為最為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
最為上。
  善男子。如大身中羅睺阿修羅王為最為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為上
。善男子。如一切眾生若二足四足多足無足中如來為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善法
中為最為上。善男子。如諸眾中佛僧為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善法中為最為上。
善男子。如佛法中大涅槃法為最為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為上。善男
子。以是義故。不放逸根深固難拔。云何不放逸故而得增長。所謂信根戒根施根慧根
忍根聞根進根念根定根善知識根。如是諸根不放逸故而得增長。以增長故深固難拔。
以是義故。名為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根深難拔。
  云何於身作決定想。於自身所生決定心。我今此身於未來世定當為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器。心亦如是不作狹小不作變易。不作聲聞辟支佛心。不作魔心及自樂心樂生
死心。常為眾生求慈悲心。是名菩薩於自身中生決定心。我於來世當為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器。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於自身中生決定想。云何菩薩不觀福田
及非福田。云何福田。外道持戒上至諸佛是名福田。若有念言。如是等輩是真福田。
當知是心則為狹劣。菩薩摩訶薩悉觀一切無量眾生無非福田。何以故。以善修習異念
處故有異念處。善修習者觀諸眾生無有持戒及以毀戒。常觀諸佛世尊所。說施雖四種
俱得清淨報。何等為四。一者施主清淨受者不淨。二者施主不淨受者清淨。三者施受
俱淨。四者施受二俱不淨。
  云何施淨受者不淨。施主具有戒聞智慧。知有慧施及以果報。受者破戒專著邪見
無施果報。是名施淨受者不淨。
page209image5592
P. 209
page209image6240
  云何名為受者清淨施主不淨。施主破戒專著邪見言無慧施及以果報。受者持戒多
聞智慧知有惠施及施果報是名施主不淨受者清淨。
  云何名為施受俱淨。施者受者俱有持戒多聞智慧。知有惠施及施果報。是名施受
二俱清淨。
  云何名為二俱不淨。施者受者破戒邪見言無有施及施果報。若如是者云何復言得
淨果報。以無施無報故名為淨。善男子。若有不見施及施報。當知是人不名破戒。專
著邪見若依聲聞。言不見施及施果報。是則名為破戒邪見。若依如是大涅槃經不見惠
施及施果報。是則名為持戒正見。菩薩摩訶薩有異念處以修習故。不見眾生持戒破戒
施者受者及施果報。是故得名持戒正見。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不觀福田及非福田。
  云何名為淨佛國土。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
故離殺害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眾生得壽命長。有大勢力獲大神通。
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所有一切眾生得壽命長有大勢力獲大神
通。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離
偷盜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國土地所有純是七寶。眾生富足所欲自
恣。以此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所得國土純是七寶。眾生富足所欲自恣。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離
婬欲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眾生。無有貪欲瞋恚癡心。亦無
飢渴苦惱之者。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眾生遠離貪婬瞋恚癡心
。一切無有飢渴苦惱。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
離妄語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常有花樹果樹香樹。所有眾生得妙
音聲。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所有國土常有花樹果樹香樹。其中眾
生悉得清淨上妙音聲。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遠
離兩舌。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眾生常共和合講說正法。以是誓
願因緣力故。成佛之時。國土所有一切眾生悉共和合講論法要。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遠
離惡口。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地平如掌無有沙礫瓦石之屬荊蕀惡刺
。所有眾生其心平等。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所有國土地平如掌無
有沙礫荊蕀惡刺。所有眾生其心平等。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離
無義語。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眾生無有苦惱。以是誓願因緣力
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所有一切眾生無有苦惱。
page210image5592

page210image6240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遠
離貪嫉。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一切眾生無有貪嫉惱害邪見。以此誓
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所有一切眾生悉無貪嫉惱害邪見。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遠
離惱害。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眾生悉共修習大慈大悲得一子地
。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世界所有一切眾生悉共修習大慈大悲得一
子地。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遠
離邪見。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眾生悉得摩訶般若波羅蜜。以是
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世界眾生悉得受持摩訶般若波羅蜜。是名菩薩修
淨佛土。
  云何菩薩摩訶薩滅除有餘。有餘有三。一者煩惱餘報。二者餘業。三者餘有。善
男子。云何名為煩惱餘報。若有眾生習近貪欲。是報熟故墮於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
身。所謂鴿雀鴛鴦鸚鵡耆婆耆婆舍利伽鳥青雀魚鼈彌猴麞鹿。若得人身受黃門形女人
二根無根婬女。若得出家犯初重戒。是名餘報。
  復次善男子。若有眾生以殷重心習近瞋恚。是報熟故墮於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
身。所謂毒蛇具四種毒。見毒觸毒齧毒歔毒。師子虎狼熊羆猫狸鷹鷂之屬。若得人身
具足十六諸惡律儀。若得出家犯第二重戒。是名餘報。
  復次善男子。若有修習愚癡之人。是報熟時墮於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身。所謂
象猪牛羊水牛蚤虱蚊虻蟻子等形。若得人身聾盲瘖啞癃殘背瘻。諸根不具不能受法。
若得出家諸根闇鈍憙犯重戒乃至五錢。是名餘報。復次善男子。若有修習憍慢之人。
是報熟時墮於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身。所謂糞虫駝驢犬馬。若生人中受奴婢身貧窮
乞匃。或得出家常為眾生之所輕賤破第四戒。是名餘報。如是等名煩惱餘報。如是餘
報菩薩摩訶薩以能修習大涅槃故悉得除滅。云何餘業。謂一切凡夫業。一切聲聞業。
須陀洹人受七有業。斯陀含人受二有業。阿那含人受色有業。是名餘業。如是餘業菩
薩摩訶薩以能修習大涅槃故悉得斷除。
  云何餘有。阿羅漢得阿羅漢果。辟支佛得辟支佛果。無業無結而轉二果。是名餘
有。如是三種有餘之法。菩薩摩訶薩修習大乘大涅槃經故得滅除。是名菩薩摩訶薩滅
除有餘云何菩薩修清淨身。菩薩摩訶薩修不殺戒有五種心。謂下中上上中上上。乃至
正見亦復如是。是五十心名初發心。具足決定成五十心是名滿足。如是百心名百福德
。具足百福成於一相。如是展轉具足成就三十二相。名清淨身。所以復修八十種好。
世有眾生事八十神。何等八十。十二日十二大天五大星北斗馬天行道天婆羅墮跋闍天
功德天二十八宿地天風天水天火天梵天樓陀天因提天拘摩羅天八臂天摩醯首羅天半闍
羅天鬼子母天四天王天造書天婆藪天。是名八十。為此眾生修八十好以自莊嚴。是名
page211image5592

page211image6240
菩薩清淨之身。何以故。是八十天一切眾生之所信伏。是故菩薩修八十好其身不動。 令彼眾生隨其所信各各而見。見已宗敬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是義故。菩薩 摩訶薩修於淨身。善男子。譬如有人欲請大王。要當莊嚴所有舍宅極令清淨。辨具種 種百味餚饍。然後王當就其所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輪王故。先當修身極令清淨。無上法王乃當處之。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要當修於清 淨之身。善男子。譬如有人欲服甘露先當淨身。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服無上甘露 法味般若波羅蜜。要當先以八十種好清淨其身。善男子。譬如妙好金銀盂器盛之淨水 中表俱淨。菩薩摩訶薩其身清淨亦復如是。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水中表俱淨。善男 子。如波羅[木*奈]素白之衣易受染色。何以故。性白淨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 身淨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修於淨身。云何菩薩摩訶薩 善知諸緣。菩薩摩訶薩不見色相。不見色緣不見色體。不見色生不見色滅。不見一相 不見異相。不見見者不見相貌不見受者。何以故。了因緣故。如色一切法亦如是。是 名菩薩了知諸緣。 云何菩薩離諸怨敵。一切煩惱是菩薩怨敵。菩薩摩訶薩常遠離故。是名菩薩壞諸 怨敵。五住菩薩視諸煩惱不名為怨。所以者何。因煩惱故菩薩有生。以有生故。故能 展轉教化眾生。以是義故不名為怨。何等為怨。所謂誹謗方等經者。菩薩隨生不畏地 獄畜生餓鬼。唯畏如是謗方等者。一切菩薩有八種魔名為怨家。遠是八魔名離怨家。 是名菩薩離諸怨家。 云何菩薩遠離二邊。言二邊者。謂二十五有及愛煩惱。菩薩常離二十五有及愛煩 惱。是名菩薩遠離二邊。是名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四功德。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如佛所說若有菩薩修大涅槃。悉作如是十 事功德。如來何故唯修九事不修淨土。 佛言。善男子。我於往昔亦常具修如是十事。一切菩薩及諸如來無有不修是十事 者。若使世界不淨充滿。諸佛世尊於中出者。無有是處。善男子。汝今莫謂諸佛出於 不淨世界。當知是心不善狹劣。汝今當知我實不出閻浮提界。譬如有人說言此界獨有 日月。他方世界無有日月。如是之言無有義理。若有菩薩發如是言。此佛世界穢惡不 淨。他方佛土清淨嚴麗。亦復如是。善男子。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恒河沙等諸 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無勝。彼土何故名曰無勝。其土所有嚴麗之。事皆悉平等無有 差別。猶如西方安樂世界。亦如東方滿月世界。我於彼土出現於世。為化眾生故。於 此界閻浮提中現轉法輪。非但我身獨於此中現轉法輪。一切諸佛亦於此中而轉法輪。 以是義故。諸佛世尊非不修行如是十事。善男子。慈氏菩薩以誓願故。當來之世令此 世界清淨莊嚴。以是義故。一切諸佛所有世界無不嚴淨。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五功德。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五功德。有五事。何等為五。一者諸根完具。二者
page212image5592

page212image6240
不生邊地。三者諸天愛念。四者常為天魔沙門剎利婆羅門等之所恭敬。五者得宿命智
。菩薩以是大涅槃經因緣力故。具足如是五事功德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言。如佛所
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於布施。則得具成五事功德。今云何言因大涅槃得是五事。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之事其義各異。今當為汝分別解說。施得五事不
定不常不淨不勝不異。非無漏。不能利益安樂憐愍一切眾生。若依如是大涅槃經所得
五事。是定是常是淨是勝是異。是無漏。則能利益安樂憐愍一切眾生。善男子。夫布
施者則離飢渴。大涅槃經能令眾生悉得遠離二十五有渴愛之病。布施因緣令生死相續
。大涅槃經能令生死斷不相續。因布施故受凡夫法。因大涅槃得作菩薩。布施因緣能
斷一切貧窮苦惱。大涅槃經能斷一切貧善法者。布施因緣有分有果。因大涅槃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無分無果。是名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五功德。
  善男子。云何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六功德。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
。得金剛三昧安住是中。悉能破散一切諸法。見一切法皆是無常皆是動相恐怖因緣。
病苦劫盜念念滅壞無有真實。一切皆是魔之境界無可見相。菩薩摩訶薩住是三昧。雖
施眾生乃至不見一眾生。實為眾生故精勤修習尸波羅蜜。乃至修習般若波羅蜜亦復如
是。菩薩若見有一眾生。不能畢竟具足成就檀波羅蜜乃至具足般若波羅蜜。善男子。
譬如金剛所擬之處無不碎壞。而是金剛無有折損。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所擬之法無不
碎壞。而是三昧無有折損。善男子。如諸寶中金剛最勝。菩薩所得金剛三昧亦復如是
。於諸三昧為最第一。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修是三昧。一切三昧悉來歸屬。善男子。
如諸小王悉來歸屬轉輪聖王。一切三昧亦復如是。悉來歸屬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
有人為國怨讎人所厭患。有人殺之。一切世人無不稱讚是人功德。金剛三昧亦復如是
。菩薩修習能壞一切眾生怨敵。是故常為一切三昧之所宗敬。善男子。譬如有人其力
盛壯人無當者。復更有人力能伏之。當知是人世所稱美。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力能摧
伏難伏之法。以是義故。一切三昧悉來歸屬。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浴。當知是人
已用諸河泉池之水。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習如是金剛三昧。當知已為修習其餘一
切三昧。善男子。如香山中有一泉水名阿那婆踏多。其泉具足八味之水。有人飲之無
諸病苦。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具八正道。菩薩修習斷諸煩惱瘡疣重病。善男子。如人供
養摩醯首羅。當知是人已為供養一切諸天。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有人修習當知已為修
習一切諸餘三昧。善男子。若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見一切法無有障礙。如於掌
中觀阿摩勒果。菩薩雖復得如是見。終不作想見一切法。善男子。譬如有人坐四衢道
頭見諸眾生來去坐臥。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見一切法生滅出沒。善男子。譬如高山有
人登之遠望諸方皆悉明了。金剛定山亦復如是。菩薩登之遠望諸法無不明了。善男子
。譬如春月天降甘雨其渧微緻間無空處。明眼之人見之了了。菩薩亦爾得金剛定清淨
之目。遠見東方所有世界。其中或有國土成壞。一切皆見了了無障。乃至十方亦復如
是。善男子。如由乾陀山七日竝出。其山所有樹木叢林一切燒盡。菩薩修習金剛三昧
page213image5592

page213image6240
亦復如是。所有一切煩惱叢林即時消滅。善男子。譬如金剛雖能摧破一切有物。終不
生念我能摧破。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菩薩修已能破煩惱。終不生念我能壞結。善男子
。譬如大地能持萬物。終不生念我力能持。火亦不念我能燒物。水亦不念我能潤漬。
風亦不念我能動物。空亦不念我能容受。涅槃亦復不生念言。我令眾生而得滅度。金
剛三昧亦復如是。雖能滅除一切煩惱。而初無心言我能滅。若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
昧。於一念中變身如佛。其數無量遍滿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而是菩薩雖作是化。
其心初無憍慢之想。何以故。菩薩常念。誰有是定能作是化。唯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
三昧乃能作耳。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於一念中遍到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還其本處。雖有是力亦不念言我能如是。何以故。以是三昧因緣力故。菩薩摩訶薩安
住如是金剛三昧。於一念中能斷十方恒河沙等世界眾生所有煩惱。而心初無斷諸眾生
。煩惱之想。何以故。以是三昧因緣力故。菩薩住是金剛三昧。以一音聲有所演說。
一切眾生各隨種類而得解了。示現一色一切眾生各各皆見種種色相。安住一處身不移
易能令眾生隨其方面各各而見。演說一法若界若入。一切眾生各隨本解而得聞之。
  菩薩安住。如是三昧。雖見眾生而心初無眾生之相。雖見男女無男女相。雖見色
法無有色相。乃至見識亦無識相。雖見晝夜無晝夜相。雖見一切無一切相。雖見一切
煩惱諸結。亦無一切煩惱之相。雖見八聖道無聖道相。雖見菩提無菩提相。雖見於涅
槃無涅槃相。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諸法本無相故。菩薩以是三昧力故。見一切法如
本無相。何故名為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金剛若在日中色則不定。金剛三昧亦復如
是。在於大眾色亦不定。是故名為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金剛一切世人不能評價。
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所有功德一切人天不能評量。是故復名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
貧人得金剛寶。則得遠離貧窮困苦惡鬼邪毒。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是三昧則能遠
離煩惱諸苦諸魔邪毒。是故復名金剛三昧。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六功德。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三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三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三
  復次善男子。一切凡夫雖善護身。心猶故生於三種惡覺。以是因緣。雖斷煩惱得
生非想非非想處。猶故還墮三惡道中。善男子。譬如有人渡於大海。垂至彼岸沒水而
死。凡夫之人亦復如是。垂盡三有還墮三塗。何以故。無善覺故。何等善覺。所謂六
念處。凡夫之人善心羸劣不善熾盛。善心羸故慧心薄少。慧心薄故增長諸漏。菩薩摩
訶薩慧眼清淨見三覺過。知是三覺有種種患。常與眾生作三乘怨。三覺因緣乃令無量
凡夫眾生不見佛性。無量劫中生顛倒心。謂佛世尊。無常樂我唯有一淨。如來畢竟入
於涅槃。一切眾生無常無樂無我無淨。顛倒心故言有常樂我淨。實無三乘顛倒心故言
有三乘。一實之道真實不虛顛倒心故言無一實。是三惡覺常為諸佛及諸菩薩之所呵責
。是三惡覺常害於我或亦害他。有是三覺一切諸惡常來隨從。是三覺者即是三縛。連
綴眾生無邊生死。菩薩摩訶薩常作如是觀察三覺。菩薩或時有因緣故應生欲覺默然不
受。譬如端正淨潔之人不受一切糞穢不淨。如熱鐵丸人無受者。如婆羅門性不受牛肉
。如飽滿人不受惡食。如轉輪王不與一切旃陀羅等同坐一床。菩薩摩訶薩惡賤三覺不
受不味亦復如是。何以故。菩薩思惟眾生知我是良福田。我當云何受是惡法。若受惡
覺則不任為眾生福田。我自不言是良福田。眾生見相便言我是。我今若起如是惡覺。
則為欺誑一切眾生。我於往昔以欺誑故。無量劫中流轉生死墮三惡道。我若以惡心受
人信施。一切天人及五通仙悉當證知而見訶責。我若惡覺受人信施。或令施主果報減
少或空無報。我若惡心受檀越施。則與施主而為怨讎。一切施主恒於我所起赤子想。
我當云何欺誑於彼而生怨想。何以故。或令施主不得果報或少果報故。我常自稱為出
家人。夫出家者不應起惡。若起惡者則非出家。出家之人身口相應。若不相應則非出
家。我棄父母兄弟妻子眷屬知識出家修道。正是修習諸善覺時非是修習不善覺時。譬
如有人入海求寶不取真寶直取水精。亦如有人棄妙音樂遊戲糞穢。如棄寶女與婢交通
。如棄金器用於瓦盂。如棄甘露服食毒藥。如捨親舊良善之醫從怨惡醫求藥而服。
  我亦如是。捨離大師如來世尊甘露法味。而服魔怨種種惡覺。人身難得如優曇花
。我今已得。如來難值過優曇花。我今已值。清淨法寶難得見聞。我今已聞。猶如盲
龜值浮木孔。人命不停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云何縱心令住惡法。壯色不停猶
如奔馬。云何恃怙而生憍慢。猶如惡鬼伺求人過。四大惡鬼亦復如是常來伺求我之過
失。云何當令惡覺發起。譬如朽宅垂崩之屋。我命亦爾。云何起惡。我名沙門。沙門
之人名覺善覺。我今乃起不善之覺。云何當得名沙門也。我名出家。出家之人名修善
道。我今行惡云何當得名為出家。我今名為真婆羅門。婆羅門者名修淨行。我今乃行
不淨惡覺。云何當得名婆羅門。我今亦名剎利大姓。剎利姓者能除怨敵。我今不能除
page198image5784

page198image6432
惡怨敵。云何當得名剎利姓。我名比丘。比丘之人名破煩惱。我今不破惡覺煩惱。云 何當得名為比丘。世有六處難可值遇我今已得。云何當令惡覺居心。何等為六。一佛 世難遇。二正法難聞。三怖心難生。四難生中國。五難得人身。六諸根難具。如是六 事難得已得。是故不應起於惡覺。菩薩爾時修行如是大涅槃經。常勤觀察是諸惡心。 一切凡夫不見如是惡心過患故受三覺。名為受漏。菩薩見已不受不著放捨不護。依八 聖道推之令去斬之令斷。是故菩薩無有受漏。云何當言如來有漏。以是義故。如來世 尊非是有漏。復次善男子。凡夫若遇身心苦惱起種種惡。若得身病若得心病。令身口 意作種種惡。以作惡故輪迴三趣具受諸苦。何以故。凡夫之人無念慧故。是故生於種 種諸漏。是名念漏。菩薩摩訶薩常自思惟。我從往昔無數劫來為是身心造種種惡。以 是因緣流轉生死在三惡道具受眾苦。遂令我遠三乘正路。菩薩以是惡因緣故。於己身 心生大怖畏捨離眾惡趣向善道。善男子。譬如有王以四毒蛇盛之一篋令人瞻養餧飼臥 起摩洗其身。若令一蛇生瞋恚者我當准法戮之都市。爾時其人聞王切令心生惶怖捨篋 逃走。王時復遣五旃陀羅拔刀隨後。其人迴顧見後五人遂疾捨去。是時五人以惡方便 藏所持刀。密遣一人詐為親善而語之言汝可還來。其人不信投一聚落欲自隱匿。既入 聚中闚看諸舍都不見人。執捉[土*瓦]器悉空無物。既不見人求物不得。即便坐地聞空 中聲咄哉男子。此聚空曠無有居民。今夜當有六大賊來。汝設遇者命將不全。汝當云 何而得免之。爾時其人恐怖遂增復捨而去。路值一河其河漂急無有船栰。以怖畏故即 取種種草木為栰。復更思惟我設住此。當為毒蛇五旃陀羅一詐親者及六大賊之所危害 。若渡此河栰不可依當沒水死。寧沒水死終不為彼蛇賊所害。即推草栰置之水中。身 猗其上手抱脚踏截流而渡。既達彼岸安隱無患心意泰然怖恐消除。 菩薩摩訶薩得聞受持大涅槃經。觀身如篋地水火風如四毒蛇見毒觸毒氣毒齧毒。 一切眾生遇是四毒故喪其命。眾生四大亦復如是。或見為惡或觸為惡或氣為惡或齧為 惡。以是因緣遠離眾善。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四毒蛇有四種姓。所謂剎利婆羅 門毘舍首陀。是四大蛇亦復如是。有四種性。堅性濕性熱性動性。是故菩薩觀是四大 與四毒蛇同其種性。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是四大如四毒蛇。云何為觀。是四毒 蛇常伺人便。何時當視何時當觸何時當[口*歔]何時當齧四大毒蛇亦復如是。常伺眾生 求其短缺。若為四蛇之所殺者。終不至於三惡道中。若為四大之所殺害。必至三惡道 定無有疑。是四毒蛇雖復瞻養亦欲殺人。四大亦爾。雖常供給亦常牽人造作眾惡。是 四毒蛇若一瞋者則能殺人。四大之性亦復如是。若一大發亦能害人。是四毒蛇雖同一 處四心各異。四大毒蛇亦復如是。雖同一處性各別異。是四毒蛇雖復恭敬難可親近。 四大毒蛇亦復如是。雖復恭敬亦難親近。是四毒蛇若害人時。或有沙門婆羅門等若以 呪藥則可療治。四大殺人雖有沙門婆羅門等神呪良藥則不能治。如自喜人聞四毒蛇氣 臭可惡則便遠離。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聞四大臭即便遠離。爾時菩薩復更思惟四大毒 蛇生大怖畏背之馳走修八聖道。
page199image5592
page199image6240
  五旃陀羅即是五陰。云何菩薩觀於五陰如旃陀羅。旃陀羅者。常令別人恩愛別離
怨憎集會。五陰亦爾。令人貪近不善之法。遠離一切純善之法。復次善男子。如旃陀
羅種種器仗以自莊嚴。若刀若楯若弓若箭若鎧若矟能害於人。五陰亦爾。以諸煩惱牢
自莊嚴。害諸癡人令墮諸有。善男子。如旃陀羅有過之人得便害之。五陰亦爾。有諸
結過常能害人。以是義故。菩薩深觀五陰如旃陀羅。復次菩薩觀察五陰如旃陀羅。旃
陀羅人無慈愍心怨親俱害。五陰亦爾。無慈愍心善惡俱害。如旃陀羅惱一切人。五陰
亦爾。以諸煩惱常惱一切生死眾生。是故菩薩觀於五陰如旃陀羅。復次菩薩觀察五陰
如旃陀羅。旃陀羅人常懷害心。五陰亦爾。常懷諸結惱害之心。如人無足刀杖侍從。
當知。必為旃陀羅人之所殺害。眾生亦爾。無足無刀無有侍從。則為五陰之所賊害。
足名為戒。刀名為慧。侍從名為善知識也。無此三事故為五陰之所賊害。是故菩薩觀
於五陰如旃陀羅。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察五陰過旃陀羅。何以故。眾生若為五旃陀羅之所殺
者不墮地獄。為陰殺者則墮地獄。以是義故。菩薩觀陰過旃陀羅。作是觀已而作願言
。我寧終身近旃陀羅不能暫時近於五陰。旃陀羅者唯能害於欲界癡人。是五陰賊遍害
三界凡夫眾生。旃陀羅人唯能殺戮有罪之人。是五陰賊不問眾生有罪無罪悉能害之。
旃陀羅人不害衰老婦女稚小。是五陰賊不問眾生老稚婦女一切悉害。是故菩薩。深觀
此陰過旃陀羅。是故發願寧當終身近旃陀羅。不能暫時親近五陰。復次善男子。旃陀
羅者唯害他人終不自害。五陰之賊自害害他過旃陀羅。旃陀羅人可以善言錢財寶貨求
而得脫。五陰不爾。不可強以善言誘喻錢財寶貨求而得脫。旃陀羅人於四時中不必常
殺。五陰不爾。常於念念害諸眾生。旃陀羅人唯在一處可有逃避。五陰不爾。遍一切
處無可逃避。旃陀羅人雖復害人害已不隨。五陰不爾。殺眾生已隨逐不離。是故菩薩
寧以終身近旃陀羅。不能暫時近於五陰。有智之人以善方便得脫五陰。善方便者。即
八聖道六波羅蜜四無量心。以是方便而得解脫身心不為五陰所害。何以故身如金剛心
如虛空是故身心難可沮壞。以是義故。菩薩觀陰成就種種諸不善法生大怖畏修八聖道
。亦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羅涉路而去無所顧留詐親善者名為貪愛。菩薩摩訶薩深
觀愛結如怨詐親。若知實者則無能為。若不能知必為所害。貪愛亦爾。若知其性則不
能令眾生輪轉生死苦中。如其不知輪迴六趣具受眾苦。何以故。愛之為病難捨離故。
如怨詐親難可遠離。怨詐親者常伺人便令愛別離怨憎合會。愛亦如是。令人遠離一切
善法。近於一切不善之法。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深觀貪愛如怨詐親。見不見故聞不
聞故。如凡夫人見生死過雖有智慧以癡覆故後還不見。聲聞緣覺亦復如是。雖見不見
雖聞不聞。何以故。以愛心故。所以者何。見生死過不能疾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觀此愛結如怨詐親。云何名為怨詐親相。如怨不實詐現實相。
不可親近詐現近相。實是不善詐現善相。實是不愛詐為愛相。何以故。常伺人便欲為
害故。愛亦如是。常為眾生非實詐實非近詐近非善詐善非愛詐愛。常誑一切輪迴生死
page200image5592

page200image6240
。以是義故。菩薩觀愛如怨詐親。怨詐親者但見身口不覩其心是故能誑。愛亦如是。 唯為虛誑實不可得。是故能惑一切眾生。怨詐親者有始有終易可遠離。愛不如是。無 始無終難可遠離。怨詐親者遠則難知近則易知。愛不如是近尚難知況復遠耶。以是義 故。菩薩觀愛過於詐親。一切眾生以愛結故。遠大涅槃近於生死。遠常樂我淨近無常 苦無我不淨。是故我於處處經中說為三垢。於現在事以無明故。不見過患不能捨離愛 怨詐親。終不能害有智之人。是故菩薩深觀此愛生大怖畏修八聖道。猶如彼人畏四毒 蛇五旃陀羅及一詐親。涉路不迴。 空聚落者即是六入。菩薩摩訶薩觀內六入空無所有猶如空聚。如彼怖人既入聚已 。乃至不見有一居人。遍捉[土*瓦]器不得一物。菩薩亦爾。諦觀六入空無所有不見眾 生一物之實。是故菩薩觀內六入空無所有如彼空聚。善男子。彼空聚落群賊遠望終不 生於虛空之想。凡夫之人亦復如是。於六入聚不生空想。以其不能生空想故。輪迴生 死受無量苦。善男子。群賊既至乃生空想。菩薩亦爾。觀此六入常生空想。生空想故 則不輪迴生死受苦。菩薩摩訶薩於此六入常無顛倒。無顛倒故是故不復輪迴生死。復 次善男子。如有群賊入此空聚則得安樂。煩惱諸賊亦復如是。入此六入則得安樂。如 賊住空聚心無所畏。煩惱群賊亦復如是。住是六入亦無所畏如彼空聚。乃是師子虎狼 種種惡獸之所住處。是內六入亦復如是。一切眾惡煩惱走獸之所住處。是故菩薩深觀 六入空無所有。純是一切不善住處。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內六入空無所有如 彼空聚。何以故。虛誑不實故。空無所有作有想故。實無有樂作樂想故。實無有人作 人想故。內六入者亦復如是。空無所有而作有想。實無有樂而作樂想。實無有人而作 人想。唯有智人乃能知之得其真實。復次善男子。如空聚落或時有人或時無人。六入 不爾一向無人。何以故。性常空故。智者所知非是眼見。是故菩薩觀內六入多諸怨害 。修八聖道不休不息。猶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羅一詐親善及六大賊怖著正路。 六大賊者即外六塵。菩薩摩訶薩觀此六塵如六大賊。何以故。能劫一切諸善法故 。如六大賊能劫一切人民財寶。是六塵賊亦復如是。能劫一切眾生善財如六大賊。若 入人舍則能劫奪現家所有不擇好惡。令巨富者忽爾貧窮。是六塵賊亦復如是。若入人 根則能劫奪一切善法。善法既盡貧窮孤露作一闡提。是故菩薩諦觀六塵如六大賊。復 次善男子。如六大賊欲劫人時要因內人。若無內人則便中還。是六塵賊亦復如是。欲 劫善法要因內有眾生知見常樂我淨不空等相。若內無有如是等相六塵惡賊則不能劫一 切善法。有智之人內無是相凡夫則有。是故六塵常來侵奪善法之財。不善護故為其所 劫。護者名慧有智之人能善防護故不被劫。是故菩薩觀是六塵如六大賊等無差別。復 次善男子。如六大賊能為人民身心苦惱。是六塵賊亦復如是。常為眾生身心苦惱。六 大賊者唯能劫人現在財物。是六塵賊常劫眾生三世善財。六大賊者夜則歡樂。六塵惡 賊亦復如是。處無明闇則得歡樂。是六大賊唯有諸王乃能遮止。六塵惡賊亦復如是。 唯佛菩薩乃能遮止。是六大賊凡欲劫奪不擇端正種姓聰哲多聞博學豪貴貧賤。六塵惡
page201image5592

page201image6240
賊亦復如是。欲劫善法不擇端正乃至貧賤。是六大賊雖有諸王截其手足。猶故不能令
其心息。六塵惡賊亦復如是。雖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截其手足。亦不能令不劫善法。
如勇健人乃能摧伏是六大賊。諸佛菩薩亦復如是。乃能摧伏六塵惡賊。譬如有人多諸
種族宗黨熾盛則不為彼六賊所劫。眾生亦爾。有善知識不為六塵惡賊所劫。是六大賊
若見人物則能偷劫。六塵不爾。若見若知若聞若嗅若觸若覺皆悉能劫。六大賊者唯能
劫奪欲界人財。不能劫奪色無色界。六塵惡賊則不如是。能劫三界一切善寶。是故菩
薩諦觀六塵過彼六賊。作是觀已修八聖道直往不迴。如彼怖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羅一詐
親者及六大賊。捨空聚落涉路而去。
  路值一河者即是煩惱。云何菩薩觀此煩惱猶如大河。如彼駛河能漂香象。煩惱駛
河亦復如是。能漂緣覺。是故菩薩深觀煩惱猶如駛河。深難得底故名為河。邊不可得
故名為大。其中多有種種惡魚煩惱大河亦復如是。唯佛菩薩能得底故故名極深。唯佛
菩薩得其邊故故名廣大。常害一切癡眾生故故名惡魚。是故菩薩觀此煩惱猶如大河。
如大河水能長一切草木叢林。煩惱大河亦復如是。能長眾生二十五有。是故菩薩觀此
煩惱猶如大河。譬如有人墮大河水無有慚愧。眾生亦爾。墮煩惱河無有慚愧。如墮河
者未得其底即便命終。墮煩惱河亦復如是。未盡其底周迴輪轉二十五有。所言底者名
為空相。若有不修如是空相。當知是人不得出離二十五有。一切眾生不能善修空無相
故。常為煩惱駛河所漂。如彼大河唯能壞身不能漂沒一切善法。煩惱大河則不如是。
能壞一切身心善法。彼大暴河唯能漂沒欲界中人。煩惱大河乃能漂沒三界人天。世間
大河手抱脚踏則到彼岸。煩惱大河唯有菩薩因六波羅蜜乃能得渡。如大河水難可得渡
。煩惱大河亦復如是難可得渡。云何名為難可得渡。乃至十住諸大菩薩猶故未能畢竟
得渡。唯有諸佛乃畢竟渡。是故名為難可得渡。譬如有人為河所漂。不能修習毫釐善
法。眾生亦爾。為煩惱河所漂沒者。亦復不能修習善法。如人墮河為水所漂。餘有力
者則能拔濟。墮煩惱河為一闡提。聲聞緣覺乃至諸佛不能拔濟。世間大河劫盡之時七
日並照能令枯涸。煩惱大河則不如是。聲聞緣覺雖修七覺猶不能乾。是故菩薩觀諸煩
惱猶如暴河。
  譬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羅。詐親善及六大賊。捨空聚落隨路而去。既至河上取
草為栰者。菩薩亦爾。畏四大蛇五陰旃陀羅愛詐親善六入空聚六塵惡賊至煩惱河。修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六波羅蜜三十七品以為船栰。依乘此栰渡煩惱河到於彼岸常樂涅
槃。菩薩修行大涅槃者作是思惟。我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則不能令一切眾生渡
煩惱河。以是思惟雖有如是身心苦惱默然忍受。以忍受故則不生漏。如是菩薩尚無諸
漏。況佛如來而當有漏。是故諸佛不名有漏。云何如來非無漏也。如來常行有漏中故
。有漏即是二十五有。是故聲聞凡夫之人言佛有漏。諸佛如來真實無漏。善男子。以
是因緣諸佛如來無有定相。善男子。是故犯四重禁謗方等經及一闡提悉皆不定。
page202image5448

page202image6096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如是如是誠如聖教。一切諸法皆悉不定。
以不定故當知如來亦不畢竟入於涅槃。如佛先說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聞不聞中有涅
槃大涅槃。云何涅槃云何大涅槃。
  爾時佛讚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菩薩得念總
持。乃能如汝之所諮問。善男子。如世人言有海大海有河大河有山大山有地大地有城
大城。有眾生大眾生有王大王有人大人有天天中天有道大道。涅槃亦爾有涅槃有大涅
槃。云何涅槃。善男子。如人飢餓得少飯食名為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如病得差
則名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如人怖畏得歸依處則得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如
貧窮人獲七寶物則得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如人觀骨不起貪欲則得安樂。如是安
樂亦名涅槃。如是涅槃不得名為大涅槃也。何以故。以飢渴故病故怖故貧故生貪著故
。是名涅槃非大涅槃。善男子。若凡夫人及以聲聞。或因世俗或因聖道。斷欲界結則
得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不得名為大涅槃也。能斷初禪乃至能斷非想非非想處結
則得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不得名為大涅槃也。何以故。還生煩惱有習氣故。云
何名為煩惱習氣。聲聞緣覺有煩惱氣。所謂我身我衣我去我來我說我聽。諸佛如來入
於涅槃。涅槃之性無我無樂唯有常淨。是則名為煩惱習氣。佛法眾僧有差別相。如來
畢竟入於涅槃。聲聞緣覺諸佛如來所得涅槃等無差別。以是義故二乘所得非大涅槃。
何以故。無常樂我淨故。常樂我淨乃得名為大涅槃也。善男子。譬如有處能受眾水名
為大海。隨有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所入之處名大涅槃。四禪三三昧八背捨八勝處
十一切處。隨能攝取如是無量諸善法者名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有河第一香象不能得底則名為大。聲聞緣覺至十住菩薩不見佛性。
名為涅槃非大涅槃。若能了了見於佛性。則得名為大涅槃也。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盡
其底。大象王者謂諸佛也。善男子。若摩訶那伽及鉢揵陀。大力士等經歷多時所不能
上。乃名大山。聲聞緣覺及諸菩薩摩訶那伽大力士等所不能見。如是乃名大涅槃也。
復次善男子。隨有小王之所住處名為小城。轉輪聖王所住之處乃名大城。聲聞緣覺八
萬六萬四萬二萬一萬住處名為涅槃。無上法主聖王住處乃得名為大般涅槃。以是故名
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有人見四種兵不生怖畏。當知是人名大眾生。若有眾生於三
惡道煩惱惡業不生怖畏。而能於中廣度眾生。當知是人得大涅槃。若有人能供養父母
恭敬沙門及婆羅門。修治善法所言誠實無有欺誑。能忍諸惡惠施貧乏名大丈夫。菩薩
亦爾有大慈悲憐愍一切。於諸眾生猶如父母。能度眾生於生死河。普示眾生一實之道
。是則名為大般涅槃。善男子。大名不可思議。若不可思議一切眾生所不能信。是則
名為大般涅槃。唯佛菩薩之所見故名大涅槃。以何因緣復名為大。以無量因緣然後乃
得故名為大。善男子。如世間人以多因緣之所得者。則名為大。涅槃亦爾以多因緣之
所得故。故名為大。云何復名為大涅槃。有大我故名大涅槃。涅槃無我大自在故名為
大我。云何名為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則名為我。何等為八。一者能示一身以為多身。
page203image5592

page203image6240
身數大小猶如微塵充滿十方無量世界。如來之身實非微塵。以自在故現微塵身。如是
自在則為大我。
  二者示一塵身滿於三千大千世界。如來之身實不滿於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以
無礙故。直以自在故。滿於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自在名為大我。三者能以滿此三千大
千世界之身輕舉飛空。過於二十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而無障礙。如來之身實無輕重。以
自在故能為輕重。如是自在名為大我。
  四者以自在故而得自在。云何自在。如來一心安住不動。所可示化無量形類各令
有心。如來有時或造一事。而令眾生各各成辦。如來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
見。如是自在名為大我。
  五者根自在故。云何名為根自在耶。如來一根亦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覺觸知法。
如來六根亦不見色聞聲嗅香別味覺觸知法。以自在故令根自在。如是自在名為大我六
者以自在故得一切法。如來之心亦無得想。何以故。無所得故。若是有者可名為得。
實無所有云何名得。若使如來計有得想。是則諸佛不得涅槃。以無得故名得涅槃。以
自在故得一切法。得諸法故名為大我。
  七者說自在故。如來演說一偈之義。經無量劫義亦不盡。所謂若戒若定若施若慧
。如來爾時都不生念我說彼聽。亦復不生一偈之想。世間之人以四句為偈。隨世俗故
說名為偈。一切法性亦無有說。以自在故如來演說。以演說故名為大我。
  八者如來遍滿一切諸處猶如虛空。虛空之性不可得見。如來亦爾實不可見。以自
在故令一切見。如是自在名為大我。如是大我名大涅槃。以是義故名大涅槃。
  復次善男子。譬如寶藏多諸珍異百種具足故名大藏。諸佛如來甚深奧藏亦復如是
。多諸奇異具足無缺名大涅槃。復次善男子。無邊之物乃名為大。涅槃無邊是故名大
。
  復次善男子。有大樂故名大涅槃。涅槃無樂以四樂故名大涅槃。何等為四。一者
斷諸樂故。不斷樂者則名為苦。若有苦者不名大樂。以斷樂故則無有苦。無苦無樂乃
名大樂。涅槃之性無苦無樂。是故涅槃名為大樂。以是義故名大涅槃。復次善男子。
樂有二種。一者凡夫。二者諸佛。凡夫之樂無常敗壞是故無樂。諸佛常樂無有變異故
名大樂。復次善男子。有三種受。一者苦受。二者樂受。三者不苦不樂受。不苦不樂
是亦為苦。涅槃雖同不苦不樂。然名大樂。以大樂故名大涅槃二者大寂靜故名為大樂
。涅槃之性是大寂靜。何以故。遠離一切憒閙法故。以大寂故名大涅槃。
  三者一切知故名為大樂。非一切知不名大樂。諸佛如來一切知故名為大樂。以大
樂故名大涅槃。
  四者身不壞故名為大樂。身若可壞則不名樂。如來之身金剛無壞非煩惱身無常之
身。故名大樂。以大樂故名大涅槃。
page204image5448

page204image6096
  善男子。世間名字或有因緣。或無因緣。有因緣者。如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
立字故名舍利弗。如摩鍮羅道人。生摩鍮羅國。因國立名故名摩鍮羅道人。如目犍連
。目犍連者即是姓也。因姓立名故名目犍連。如我生於瞿曇種姓。因姓立名稱為瞿曇
。如毘舍佉道人。毘舍佉者即是星名。因星為名名毘舍佉。如有六指因六指故名六指
人。如佛奴天奴。因佛因天故名佛奴天奴。因濕生故故名濕生。如因聲故名為迦迦羅
。名究究羅咀咀羅。如是等名是因緣名。無因緣者。如蓮花地水火風虛空。如曼陀婆
一名二實。一名殿堂。二名飲漿堂。不飲漿亦復得名為曼陀婆。如薩婆車多名為蛇蓋
。實非蛇蓋是名無因強立名字。如坻羅婆夷名為食油。實不食油強為立名名為食油。
是名無因強立名字。善男子。是大涅槃亦復如是。無有因緣強為立名。善男子。譬如
虛空不因小空名為大空也。涅槃亦爾不因小相名大涅槃。善男子。譬如有法不可稱量
不可思議故名為大。涅槃亦爾不可稱量不可思議故得名為大般涅槃。以純淨故名大涅
槃。云何純淨。淨有四種。何等為四。一者二十五有名為不淨。能永斷故得名為淨。
淨即涅槃如是涅槃亦得名有。而是涅槃實非是有。諸佛如來隨世俗故說涅槃有。譬如
世人非父言父非母言母。實非父母而言父母。涅槃亦爾。隨世俗故說言諸佛有大涅槃
。二者業清淨故。一切凡夫業不清淨故無涅槃。諸佛如來業清淨故故名大淨。以大淨
故名大涅槃。三者身清淨故。身若無常則名不淨。如來身常故名大淨。以大淨故名大
涅槃。四者心清淨故。心若有漏名曰不淨。佛心無漏故名大淨。以大淨故名大涅槃。
善男子。是名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如是大涅槃經。具足成就初分功德。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三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不聞而聞。十二部經其義深邃昔來不聞。今因
是經得具足聞。先雖得聞唯聞名字。而今於此大涅槃經乃得聞義。聲聞緣覺唯聞十二
部經名字不聞其義。今於此經具足得聞。是名不聞而聞。善男子。一切聲聞緣覺經中
。不曾聞佛有常樂我淨不畢竟滅。三寶佛性無差別相。犯四重罪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
一闡提悉有佛性。今於此經而得聞之。是名不聞而聞。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
白佛言。世尊。若犯重禁謗方等經作五逆罪一闡提等有佛性者。是等云何復墮地獄。
世尊。若使是等有佛性者。云何復言無常樂我淨。世尊。若斷善根名一闡提者。斷善
根時所有佛性云何不斷。佛性若斷云何復言常樂我淨。如其不斷何故名為一闡提耶。
世尊。犯四重禁名為不定。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名不定。如是等輩若決定者
。云何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名不定。若須陀洹至辟支佛
是決定者。亦不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若犯四重不決定者。須陀洹乃至辟
支佛亦不決定。如是不定諸佛如來亦復不定。若佛不定。涅槃體性亦復不定。至一切
法亦復不定。云何不定。若一闡提除一闡提則成佛道。諸佛如來亦應如是。入涅槃已
。亦應還出不入涅槃。若如是者涅槃之性則為不定。不決定故當知無有常樂我淨。云
何說言一闡提等當得涅槃。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為欲利益無量眾生令得安樂。憐愍慈念諸世間故。為欲增長發菩提心諸菩薩
故。作如是問。善男子。汝已親近過去無量諸佛世尊。於諸佛所種諸善根。久已成就
菩提功德。降伏眾魔令其退散。已教無量無邊眾生。悉令得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久已通達諸佛如來所有甚深祕密之藏。已問過去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尊如是甚深
微密之義。我都不見一切世間。若人若天沙門婆羅門若魔若梵。有能諮問如來是義。
今當誠心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演說。善男子。一闡提者亦不決定。若決定者是一
闡提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不決定是故能得。如汝所言佛性不斷。云何一
闡提斷善根者。善男子。善根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佛性非內非外。以是義故佛
性不斷。復有二種。一者有漏。二者無漏。佛性非有漏非無漏。是故不斷。復有二種
。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若是斷者則應還得。若不還得則
名不斷。若斷已得名一闡提。犯四重者亦是不定。若決定者。犯四重禁終不能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謗方等經亦復不定。若決定者。謗正法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作五逆罪亦復不定。若決定者。五逆之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色與
色相二俱不定。香味觸相生相。至無明相陰入界相二十五有相四生乃至一切諸法。皆
亦不定。善男子。譬如幻師在大眾中化作四兵車步象馬。作諸瓔珞嚴身之具。城邑聚
page191image5784

page191image6432
落山林樹木泉池河井。而彼眾中有諸小兒無有智慧。覩見之時悉以為實。其中智人知
其虛誑以幻力故惑人眼目。善男子。一切凡夫乃至聲聞辟支佛等。於一切法見有定相
亦復如是。諸佛菩薩於一切法不見定相。善男子。譬如小兒於盛夏月見熱時焰謂之為
水。有智之人於此熱焰終不生於實水之想。但是虛焰誑人眼目非實是水。一切凡夫聲
聞緣覺見一切法。亦復如是悉謂是實。諸佛菩薩於一切法不見定相。善男子。譬如山
澗因聲有響。小兒聞之謂是實聲。有智之人解無定實。但有聲相誑於耳識。善男子。
一切凡夫聲聞緣覺於一切法。亦復如是見有定相。諸菩薩等解了諸法悉無定相。見無
常相空寂等相無生滅相。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見一切法是無常相。善男子。亦有定
相。云何為定。常樂我淨。在何處耶。所謂涅槃。善男子。須陀洹果亦復不定。不決
定故經八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斯陀含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六萬劫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那含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四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阿羅漢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二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辟支佛道亦復
不定。不決定故經十千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如來今於拘尸那城娑羅
雙樹間。示現倚臥師子之床欲入涅槃。令諸未得阿羅漢果眾弟子等及諸力士生大憂苦
。亦令天人阿修羅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大設供養。欲使諸人以千端疊纏裹
其身。七寶為棺盛滿香油。積諸香木以火焚之。唯除二端不可得燒。一者儭身。二最
在外。為諸眾生分散舍利以為八分。一切所有聲聞弟子。咸言如來入於涅槃。當知如
來亦不畢定入於涅槃。何以故。如來常住不變易故。以是義故。如來涅槃亦復不定。
善男子。當知如來亦復不定。如來非天。何以故。有四種天。一者世間天二者生天。
三者淨天。四者義天。世間天者如諸國王。生天者從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淨
天者從須陀洹至辟支佛。義天者十住菩薩摩訶薩等。以何義故十住菩薩名為義天。以
能善解諸法義故。云何為義。見一切法是空義故。善男子。如來非王亦非四天乃至非
有想非無想天。從須陀洹至辟支佛十住菩薩。以是義故。如來非天。然諸眾生亦復稱
佛為天中天。是故如來非天非非天。非人非非人。非鬼非非鬼。非地獄畜生餓鬼。非
非地獄畜生餓鬼。非眾生非非眾生。非法非非法。非色非非色。非長非非長。非短非
非短。非相非非相。非心非非心。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為非無為。非常非無常。非幻
非非幻。非名非非名。非定非非定。非有非無。非說非非說。非如來非不如來。以是
義故。如來不定。善男子。何故如來不名世天。世天者即是諸王。如來久於無量劫中
已捨王位。是故非王。非非王者。如來生於迦毘羅城淨飯王家。是故非非王。非生天
者。如來久已離諸有故。是故非生天。非非生天。何以故。昇兜率天下閻浮提故。是
故如來非非生天。亦非淨天。何以故。如來非是須陀洹乃至非辟支佛。是故如來非是
淨天。非非淨天。何以故。世間八法所不能染。猶如蓮花不受塵水。是故如來非非淨
天。亦非義天。何以故。如來非是十住菩薩故。是故如來非義天也。非非義天。何以
故。如來常修十八空義故。是故如來非非義天。如來非人。何以故。如來久於無量劫
page192image5592

page192image6240
中離人有故是。故非人。亦非非人。何以故。生於迦毘羅城故是故非非人。如來非鬼
。何以故。不害一切諸眾生故。是故非鬼。亦非非鬼。何以故。亦以鬼像化眾生故。
是故非非鬼。如來亦非地獄畜生餓鬼。何以故。如來久離諸惡業故。是故非地獄畜生
餓鬼。亦非非地獄畜生餓鬼。何以故。如來亦復現受三惡諸趣之身化眾生故。是故非
非地獄畜生餓鬼。亦非眾生。何以故。久已遠離眾生性故。是故如來非眾生。亦非非
眾生。何以故。或時演說眾生相故。是故如來非非眾生。如來非法。何以故。諸法各
各有別異相。如來不爾唯有一相。是故非法。亦非非法。何以故。如來。法界故。是
故非非法。如來非色何以故。十色入所不攝故。是故非色。亦非非色。何以故。身有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是故非非色。如來非長。何以故。斷諸色故。是故非長。亦非
非長。何以故。一切世間無有能見頂髻相故。是故非非長。如來非短。何以故。久已
遠離憍慢結故。是故非短。亦非非短。何以故。為瞿師羅長者示三尺身故。是故非非
短。如來非相。何以故。久已遠離諸相相故。是故非相。亦非非相。何以故。善知諸
相故。是故非非相。如來非心。何以故。虛空相故。是故非心。亦非非心。何以故。
有十力心法故。亦能知他眾生心故。是故非非心。如來非有為。何以故。常樂我淨故
。是故非有為。亦非無為。何以故。有來去坐臥示現涅槃故。是故非無為。如來非常
。何以故。身有分故是故非常。云何非常。以有知故。常法無知猶如虛空。如來有知
是故非常。云何非常。有言說故。常法無言亦如虛空。如來有言是故無常。有姓氏故
名曰無常。無姓之法乃名為常。虛空常故無有姓氏。如來有姓姓瞿曇氏是故無常。有
父母故名曰無常。無父母者乃名曰常。虛空常故無有父母。佛有父母是故無常。有四
威儀名曰無常。無四威儀乃名曰常。虛空常故無四威儀。佛有四威儀是故無常。常住
之法無有方所。虛空常故無有方所。如來出在中天竺地。住舍婆提或王舍城。是故無
常。以是義故如來非常亦非非常。何以故。生永斷故。有生之法名曰無常。無生之法
乃名為常。如來無生是故為常。常法無性。有性之法名曰無常。如來無生無性無生無
性故常。有常之法遍一切處。猶如虛空無處不有。如來亦爾遍一切處。是故為常。無
常之法或言此有或言彼無。如來不爾不可說言是處有彼處無。是故為常。無常之法有
時是有有時是無。如來不爾有時是有有時是無。是故為常。常住之法無名無色。虛空
常故無名無色。如來亦爾無名無色是故為常。常住之法無因無果。虛空常故無因無果
。如來亦爾無因無果。是故為常。常住之法三世不攝。如來亦爾三世不攝是故為常。
如來非幻。何以故。永斷一切虛誑心故。是故非幻。亦非非幻。何以故。如來或時分
此一身為無量身。無量之身復為一身。山壁直過無有障礙。履水如地入地如水行空如
地。身出煙焰如大火聚。雲雷震動其聲可畏。或為城邑聚落舍宅山川樹木。或作大身
或作小身。男身女身童男童女身。是故如來亦非非幻。如來非定。何以故。如來於此
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示現入於般涅槃故。是故非定。亦非非定。何以故。常樂我淨
故。是故如來亦非非定。如來非有漏。何以故。斷三漏故。故非有漏。三漏者。欲界
page193image5592

page193image6240
一切煩惱除無明是名欲漏。色無色界一切煩惱除無明是名有漏。三界無明名無明漏。
如來永斷是故非漏。復次一切凡夫不見有漏。云何凡夫不見有漏。一切凡夫於未來世
悉有疑心。未來世中當得身耶不得身耶。過去世中身本有耶為本無耶。現在世中是身
有耶是身無耶。若有我者。是色耶非色耶。色非色耶非色非非色耶。想耶非想耶。想
非想耶非想非非想耶。是身屬他耶不屬他耶。屬不屬耶非屬非不屬耶。有命無身耶有
身無命耶。有身有命耶無身無命耶。身之與命有常耶無常耶。常無常耶非常非無常耶
。身之與命自在作耶時節作耶。無因作耶世性作耶。微塵作耶法非法作耶。士夫作耶
煩惱作耶父母作耶。我住心耶。住眼中耶遍滿身中耶。從何來耶去何至耶。誰生耶誰
死耶。我於過去是婆羅門姓耶。是剎利姓耶。是毘舍姓耶。是首陀羅姓耶。當於未來
得何姓耶。我此身者。過去之時是男身耶是女身耶畜生身耶。若我殺生當有罪耶當無
罪耶。乃至飲酒當有罪耶當無罪耶。我自作耶為他作耶。我受報耶身受報耶。如是疑
見無量煩惱覆眾生心。因是疑見生六種心。決定有我。決定無我。我見我。我見無我
。無我見我。我作我受我知。是名邪見。如來永拔如是無量見漏根本。是故非漏。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於大涅槃修聖行者。亦得永斷如是諸漏。諸佛如來常修聖行。是故
無漏善男子。凡夫不能善攝五根。則有三漏為惡所牽至不善處。善男子。譬如惡馬其
性佷悷能令乘者至嶮惡處。不能善攝此五根者。亦復如是。令人遠離涅槃善道至諸惡
處。譬如惡象心未調順有人乘之不隨意去遠離城邑至空曠處。不能善攝此五根者。亦
復如是。將人遠離涅槃城邑至於生死曠野之處。善男子。譬如佞臣教王作惡。五根佞
臣。亦復如是。常教眾生造無量惡。善男子。譬如惡子不受師長父母教勅則無惡不造
。不調五根。亦復如是。不受師長善言教勅無惡不造。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攝五根。
常為地獄畜生餓鬼之所賊害。亦如怨盜害及善人。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攝五根馳騁五
塵。譬如牧牛不善守護犯人苗稼。凡夫之人不攝五根常在諸有多受苦惱。善男子。菩
薩摩訶薩修大涅槃行聖行時。常能善調守攝五根。怖畏貪欲瞋恚愚癡憍慢嫉妬。為得
一切諸善法故。善男子。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則能攝心。若能攝心則攝五根。譬如有人
擁護於王則護國土。護國土者則護於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得聞是大涅槃經
則得智慧。得智慧故則得專念。五根若散念則能止。何以故。是念慧故。善男子。如
善牧者設牛東西噉他苗稼則便遮止不令犯暴。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念慧因緣故守
攝五根不令馳散。菩薩摩訶薩有念慧者。不見我相不見我所相不見眾生及所受用。見
一切法同法性相。生於土石瓦礫之相。譬如屋舍從眾緣生無有定性。見諸眾生四大五
陰之所成立推無定性。無定性故菩薩於中不生貪著。一切凡夫見有眾生故起煩惱。菩
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有念慧故於諸眾生不生貪著。復次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經者。不
著眾生相作種種法相。善男子。譬如畫師以眾雜彩畫作眾像若男若女若牛若馬。凡夫
無智見之則生男女等相。畫師了知無有男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法異相觀於
一相。終不生於眾生之相。何以故。有念慧故。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或時覩見端正
page194image5592

page194image6240
女人終不生於貪著之相。何以故。善觀相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知五欲法無有歡樂
不得暫停。如犬囓枯骨。如人持火逆風而行。如篋毒蛇夢中所得路首有果樹多人所擲
。亦如段肉眾鳥競逐。如水上泡畫水之迹。如織經盡。如囚趣市。猶如假借勢不得久
觀。欲如是多諸過惡。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諸眾生。為色香味觸因緣故。從昔
無數無量劫來常受苦惱。一一眾生一劫之中所積身骨。如王舍城毘富羅山。所飲乳汁
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多四海水。父母兄弟妻子眷屬命終哭泣所出目淚多四大海。盡地
草木為四寸籌以數父母亦不能盡。無量劫來或在地獄畜生餓鬼所受行苦不可稱計。揣
此大地猶如棗等易可窮極生死難盡。菩薩摩訶薩如是深觀一切眾生以是欲因緣故受苦
無量。菩薩以是生死行苦故不失念慧。善男子。譬如世間有諸大眾滿二十五里。王勅
一臣持一油鉢經由中過莫令傾覆。若棄一渧當斷汝命。復遣一人拔刀在後隨而怖之。
臣受王教盡心堅持經歷爾所大眾之中。雖見可意五邪欲等心常念言。我若放逸著彼邪
欲當棄所持命不全濟。是人以是怖因緣故乃至不棄一渧之油。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於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失故雖見五欲心不貪著。若見淨色不生色相唯觀苦相。乃
至識相亦復如是。不作生相不作滅相不作因相觀和合相。菩薩爾時五根清淨。根清淨
故護根戒具。一切凡夫五根不淨。不能善持名曰根漏。菩薩永斷是故無漏。如來拔出
永斷根本是故非漏。復次善男子。復有離漏。菩薩摩訶薩欲為無上甘露佛果故離於惡
漏。云何為離。若能修行大涅槃經。書寫受持讀誦解說思惟其義是名為離。何以故。
善男子。我都不見十二部經能離惡漏如此方等大涅槃經。善男子。譬如良師教諸弟子
。諸弟子中有受教者心不造惡。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心不造惡。
善男子。譬如世間有善呪術。若有一聞却後七年不為一切毒藥所中蛇不能螫。若有誦
者乃至命盡無有眾惡。善男子。是大涅槃。亦復如是。若有眾生一經耳者却後七劫不
墮惡道。若有書寫讀誦解說思惟其義。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淨見佛性。如彼聖王
得甘露味。善男子。是大涅槃有如是等無量功德。善男子。若有人能書寫是經讀誦解
說為他敷演思惟其義。當知是人真我弟子善受我教。是我所見我之所念是人諦知我不
涅槃。隨如是人所住之處若城邑聚落山林曠野房舍田宅樓閣殿堂。我亦在中常住不移
我於是人常作受施。或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婆羅門梵志貧窮乞人。云何當令是
人得知如來受其所施之物。善男子。是人或於夜臥夢中夢見佛像。或見天像沙門之像
國王聖王師子王像蓮花形像優曇花像。或見大山或大海水。或見日月或見白象及白馬
像。或見父母得花得果金銀琉璃頗梨等寶五種牛味。爾時當知。即是如來受其所施。
寤已喜樂尋得種種所須之物。心不念惡樂修善法。善男子。是大涅槃悉能成就如是無
量阿僧祇等不可思議無邊功德。善男子。汝今應當信受我語。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見
我者欲恭敬我。欲同法性而見於我。欲得空定欲見實相。欲得修習首楞嚴定師子王定
。欲破八魔。八魔者。所謂四魔無常無樂無我無淨。欲得人中天上樂者。見有受持大
涅槃經書寫讀誦為他解說思惟義者。當往親近依附諮受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洗手足
page195image5592

page195image6240
布置床席四事供給令無所乏。若從遠來應十由延路次奉迎為是經故。所重之物應以奉
獻。如其無者應自賣身。何以故。是經難遇過優曇花。善男子。我念過去無量無邊那
由他劫。爾時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
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諸大眾宣說如是大涅槃經。我於爾時從善友所。轉聞
彼佛當為大眾說大涅槃。我聞是已其心歡喜欲設供養。居貧無物欲自賣身薄福不售。
即欲還家路見一人而便語言。吾欲賣身君能買不。其人答曰。我家作業人無堪者。汝
設能為我當買汝。我即問言。有何作業人無堪能。其人見答吾有惡病良醫處藥。應當
日服人肉三兩。卿若能以身肉三兩日日見給。便當與汝金錢五枚。我時聞已心中歡喜
。我復語言。汝與我錢假我七日。須我事訖便還相就。其人見答七日不可。審能爾者
當許一日。善男子。我於爾時即取其錢還至佛所。頭面禮足盡其所有而以奉獻。然後
誠心聽受是經。我時闇鈍雖得聞經。唯能受持一偈文句。
 如來證涅槃  永斷於生死 
 若有至心聽  常得無量樂
  受是偈已即便還至彼病人家。善男子。我時雖復日日與三兩肉。以念偈因緣故不
以為痛。日日不廢足滿一月。善男子。以是因緣其病得差。我身平復亦無瘡痍。我時
見身具足完具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偈之力尚能如是。何況具足受持讀誦。
我見此經有如是利復倍發心。願於未來成得佛道字釋迦牟尼。善男子。以是一偈因緣
力故。令我今日於大眾中為諸天人具足宣說。善男子。以是因緣是大涅槃不可思議。
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乃是諸佛如來甚深祕密之藏。以是義故。能受持者斷離惡漏。所
謂惡者惡象惡馬惡牛惡狗。毒蛇住處惡刺土地懸崖嶮岸暴水迴澓。惡人惡國惡城惡舍
惡知識等。如是等輩若作漏因菩薩即離。若不能作則不遠離。若增有漏則便離之。若
不增長則不遠離。若作惡法則便離之。若能作善則不遠離。云何為離。不持刀杖常以
正慧方便而遠離之。是故名為正慧遠離。為生善法則離惡法。菩薩摩訶薩自觀其身。
如病如瘡如癰如怨。如箭入體是大苦聚。悉是一切諸惡根本。是身雖復不淨如是。菩
薩猶故瞻視將養。何以故。非為貪身為善法故。為於涅槃不為生死。為常樂我淨不為
無常無樂我淨。為菩提道不為有道。為於一乘不為三乘。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微妙之
身。不為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身。為法輪王不為轉輪王。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常當護身
。何以故。若不護身命則不全命。若不全則不能得書寫是經受持讀誦。為他廣說思惟
其義。是故菩薩應善護身。以是義故。菩薩得離一切惡漏。善男子。如欲渡者應善護
栰臨路之人善護良馬。田夫種植善護糞穢如為差毒善護毒蛇。如人為財護旃陀羅。為
壞賊故將護健兒。亦如寒人愛護於火。如癩病者求於毒藥。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
見是身無量不淨具足充滿。為欲受持大涅槃經故。猶好將護不令乏少。菩薩摩訶薩。
觀於惡象及惡知識等無有二。何以故。俱壞身故。菩薩摩訶薩於惡象等心無怖懼。於
惡知識生畏懼心。何以故。是惡象等唯能壞身不能壞心。惡知識者二俱壞故。是惡象
page196image5704

page196image6352
等唯壞一身。惡知識者壞無量善身無量善心。是惡象等唯能破壞不淨臭身。惡知識者
能壞淨身及以淨心。是惡象等能壞肉身。惡知識者壞於法身。為惡象殺不至三惡。為
惡友殺必至三惡。是惡象等但為身怨。惡知識者為善法怨。是故菩薩常當遠離諸惡知
識。如是等漏凡夫不離是故生漏。菩薩離之則不生漏。菩薩如是尚無有漏。況於如來
。是故非漏。云何親近漏。一切凡夫受取衣食臥具醫藥。為身心樂求如是物造種種惡
。不知過未輪迴三趣。是故名漏。菩薩摩訶薩見如是過則便遠離。若須衣時即便受取
。不為身故但為於法。不長憍慢心常卑下。不為嚴飾但為羞恥。障諸寒暑惡風惡雨惡
蟲蚊虻蠅蚤蝮螫。雖受飲食心無貪著。不為身故常為正法。不為肌膚但為眾生。不為
憍慢為身力故。不為怨害為治肌瘡。雖得上味心無貪著受取房舍亦復如是。貪慢之結
不令居心。為菩提舍遮止結賊。障惡風雨故受屋舍。求醫藥者心無貪慢。但為正法不
為壽命為常命故。善男子。如人病瘡為蘇麨塗以衣裹之。為出膿血蘇麨塗拊。為瘡愈
故以藥坌之。為惡風故在深屋中。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身是瘡故以衣覆。為九孔
膿求索飲食。為惡風雨取受房舍。為四毒發求覓醫藥。菩薩受取四種供養。為菩提道
非為壽命。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我若不受是四供養身則磨滅不得堅牢。若
不堅牢則不忍苦。若不忍苦則不能得修習善法。若能忍苦則得修習無量善法。我若不
能堪忍眾苦。則於苦受生瞋恚心。於樂受中生貪著心。若求樂不得則生無明。是故凡
夫於四供養生於有漏。菩薩摩訶薩能深觀察不生於漏。是故菩薩名為無漏。云何如來
當名有漏。是故如來不名有漏。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