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蓮法師講述
編者
本寺開山主—上妙下蓮老和尚,悲願弘深,為振興佛教、培育僧眾,辛勤創建叢林、常轉大法輪、弘化五大洲。度生不遺餘力的老和尚曾言:「只要有口氣在,仍要為大家效勞。」其不捨眾生、為法忘軀之慈悲願力,令人讚歎!
又其所開示之妙法,啟迪人心、導歸覺路,廣受好評,信眾弟子莫不奉為聖典。尤以平日對住眾之訓導,向不對外流通,雖屬自家常話,卻不假人情、喝醒迷昧、放發道心,最顯和尚一片興叢林道場、作育僧才之殷切苦心。
今欣逢開山十週年誌慶,傳授萬佛三壇大戒會;值此僧眾雲集之際,感於佛教之興衰,實全體僧眾有責。乃特將和尚平日教誨常住弟子之珍貴開示,選輯成冊,與新戒結緣,令先睹為快。冀能廣利十方僧眾,擯除小家成見,共為自修利他、住持正法、興盛佛教、廣度眾生而努力。是所至禱。
住山三十年
大家住靈巖山想要有成就,起碼要在山上住個二、三十年。如果能住個四、五十年,把性命交給龍天,把骨頭交給常住,與常住共生存,那有道業不成的?在山上住二、三十年,就可到各處參訪或弘揚佛法。在山上三十年內都要服從,聽老和尚的話,這期間未到,無故下山,那我不承認你是靈巖山的人;你也不要說你是靈巖山寺的出家人,因為你不安份。否則人家知道你是靈巖山寺下來的,卻一點修持、見諦也沒有,那就敗壞靈巖山寺的形象了。
所以我常告訴諸位,不要急!欲速則不達!就算你有智慧、有福報,可是時間沒有到,急不來的!時間未到,縱然你是一顆果樹,也還是嫩,禁不起大風吹;要成為結實纍纍的大果樹,不但要禁得起大風,還要禁得起大颱風。這樣你將來利生、增加自己的福慧才有把握!
現在的人都是速成的觀念,你們難免染上了這些世法的習氣,一時難能接受古祖的規則,守如來之戒又是更加難。其實,難也要學道,你學道才有成就;不學道,一切的希望都是空中樓閣,要當心!
就像我們造寶塔、造大殿、建道場,如果基礎不打好,不要說造大殿、寶塔,連個小茅蓬你都造不好!這確確實實是如此。有善根、智慧的人當然會奉行、接受;善根福德因緣差一點的人就會想:「我那有那麼多的時間來接受你的磨鍊?」能接受磨鍊,你將來就是佛法的一個大器材;不能接受磨鍊,那人各有志,也不能勉強,按牛頭吃水也是按不下去的啊!
我時常鼓勵大家,好好地歇下心來!常住上有機緣給你學習、有事實給你看,使你多見、多聞,將來就能應付一切。大家只要身心在道場,道場有的是學習的地方,好好歇下身心來學習,道業沒有不成就的!決定能成就!
其實不要說你將來要再另興建道場,現前靈巖山寺這道場就等候著諸位來發心。未來有重擔子在你們肩上,這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臨時要用,你就會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了!住在這兒,身心不安靜,在福中不知福,不要說住二十年,就算住個百年也沒用,還是苦惱。
所以大家要常常地正思惟,正思惟就能得到正智慧,有正智慧就能行正行而得解脫;自己解脫,利人有份,而擔負如來家業這一切也都在其中了!
我也時常告訴諸位!我們不識人不要緊,但一定要認識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有何能。你想高嗎?想向上嗎?想高、想向上那是當然的、是本份,佛陀還希望你成佛啊!但你要先按部就班、一步步地走,千萬不要越了軌道。
在山上等道業有成、淨土法門認清了,你自利有把握腳跟站穩了,到時候為了利他、度眾生,你就可以各處參訪,什麼都可以去學。法法都要通,一法不通即為一法所縛;法法通了,看眾生應以何法度脫就說何法,度眾生也任運自在了。度眾生就是要多方面學習,但要先專。
此時住在本山的時候,你要先學淨土法門—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只有一部淨土五經。你要是天資好,淨土法門認清了,而後可研究般若、楞嚴、法華、華嚴、涅槃等。
大乘佛法講,世間一切法與佛法真如實相皆不相違背,但你不可單看這一點就想行世間法。要先問自己:是否有這大乘根性?大乘佛法講貪瞋癡性即是戒定慧性,你能否做得到?現在貪瞋癡在你是生死根,要有戒定慧才能解脫。自己是什麼根性要認清,否則美食反致病啊!
你果真是大乘根性,定力有了、智慧無礙了,就能出污泥而不染,什麼地方都可去,舞廳、賭場等一切不清淨的地方都要去。為什麼?為了度眾生;像地藏菩薩為了度生下地獄去,因為那裏的眾生最苦,最急需度脫。沒有那種根性,自己要小心!不要度不了人,反被人牽走了。
住海眾道場
修道能成就,一切要靠因緣。曾有位尊者問佛陀:「世尊!自己精進發道心,不靠善知識、善友、道場,道業能成就嗎?」佛陀斬釘截鐵地回答:「發心是因,發心能否得到所求、所希望的要靠眾緣;你雖發心,若離了善知識、善友、道場之緣,怎麼能成就道業?」
大家都知道,一棵樹苗將它種在沙石、沒水、沒陽光之地,這樹能長大嗎?縱使能長大,枝榦也很細弱,不會開花結果;即使開花結果,枝榦也頂不住。要想開花結果,枝榦決定要堅強,所以要將樹苗栽在有陽光、肥土的地方。我們修道也是一樣,要住在道場,道果才會成就。
也不知你們那一世種了善因緣,現在能遇到靈巖山寺這座道場!如果你不認為這是個道場,那就不必說;要是認定這裏是道場,那任憑怎樣辛苦、怎麼感覺不好都要忍受,因為這裏有善知識、善友共修。古德有言:當參學的,看那個道場有道可參,縱使吃不好、睡不好,死也要死在那裏;那地方沒有道,縱使吃、睡皆好,最好快跑開。
現代參學的人剛好相反,有道的道場住不住,覺得太辛苦;總想去沒規則的小廟住,出入不用告假、想來就來,想怎樣就怎樣,多自由啊!唉!這就等於猴子沒上鍊、馬沒套上韁繩一樣,怎麼不會偷吃人家的果子、稻苗?
住在道場怎麼會苦?應該快樂自在。到沒道的地方認為快樂,這是業障重、無智慧!學佛要覺悟,無始劫來苦沒受夠嗎?要出苦就要吃苦,否則輪迴六道何時了呀?
住在道場,不依規則、不依善知識教導;道場規則受不了,人家指點還嫌囉嗦。人間聖人—堯、舜,聽到人家告訴他們缺點就向人感謝;孔老夫子有人講他不對也向人行禮。自己懈怠,有人管束要感恩啊!在這裏想懈怠不可能,到不修的地方想精進也難做到。要拿智慧來想一想!
中晚年出家
佛教寺院是大家庭,並不是某人有本事就有用,某人沒本事就沒有用,其實都有用!一根草都會頂一滴露水珠子,每一個人都有用!就算你是垃圾,垃圾也可以做肥料;想開好花、結好果,還是少不了肥料。你發心就有用,你不發心真的就沒用。希望大家要發大心,勉勵自己。
你想知道自己將來有沒有用,就看看現在住靈巖山寺有沒有用?住靈巖山寺每個人都有用、每個人都需要,只是分工合作,站的崗位不同。靈巖山寺並非只需要老和尚;老和尚要是沒有你們,光是老和尚一個人有什麼用?大家合在一起才有用,分開就沒用,都是因緣和合生法嘛!
以前在大陸,有些人中、晚年才出家,一個字都不識,就是修苦行拜佛,經過一、二十年後也可能開悟,並不一定要學教才能夠說法喔!修苦行開悟的,說起法來比學教的法師還要好!佛法確實是不可思議!經教學得好的人,如果行為不好,反而到處沒人要、到處討人嫌。大家想一想!要怎樣好好做一位僧寶啊!
有些人雖已上了中年,但他手腦靈敏、聲音好,那就可以學學法器、經教;要是善根不深厚、無福慧,如此愚鈍學不來啊!這樣即使是青年也可說是老年、衰敗之年;就像愚蠢的學生,即使有博士爸爸,也沒有辦法教導。
如果你中、晚年才出家,學經教、打犍槌不行,可是你有世間的技能、經驗,亦可用這個世間智來奉獻常住,助大家道業精進、培自福慧;別人的福慧是因你協助而有,你也就有福慧了。能這樣培福慧,並把一切功德回向西方極樂世界,或者和青年、童真出家一樣好。
世間工人以工報國、書生以文報國、農夫以耕報國;我們出家人老老實實地站在個人的崗位上,以度生來報國,將你的本能奉獻三寶、弘化世界。佛法是大家庭,大慈悲,只要你存好心到佛家來,都有你應得的善果。
將來若有因緣、能力,也可以下山創建道場、度眾生;若不想下山,那就留在靈巖山寺安享老年。世間有養老院;你們現在雖是青年,再過四、五十年也老了,還跟著上殿、過堂嗎?沒精神了!所以我們也要有安老院、如意寮,到年老時就住在安老院好好地念佛拜佛,等待往生。
要建安老院、如意寮就決定要有地,那就要求觀世音菩薩,有護法協助捐地,這都要一步一步的辦妥。不要擔憂、不要急!大家先好好用功,用功你就快樂,到時候就有安老院安住念佛,等阿彌陀佛來接引!萬事皆圓滿了。
不造骨灰塔
出家人要接受供養,才能令信眾得福報,不能說:「我沒有修行,我要自己謀生活。」這個不合乎佛法的教義。出家人有出家人的生存之道,佛制不能外謀生活。現在有些寺廟,靠收人家骨灰、為死人念經來維持生活;其實我們出家人,應該依著佛戒修行,接受人家供養才對。
過去大陸的出家人是怎樣生活呢?當時每個道場都有它的田地收租,有的大寺院像天寧寺,收一年的租就能吃五年;自從抗戰以後,收五年租能不能保住一年的生活都還有問題。大陸靈巖山寺收一年租,僅能保住半年生活。那另半年生活怎麼辦?完全靠各地的信徒到山上打佛七,一方面超度他們的先人立個牌位;靈巖山寺半年的糧食,就靠外面的信眾來打齋供僧以助道業成就。
其他等而下之的地方是趕經懺,最可憐的並不是幫死人念經,而是寺裏特定空房給人家停棺材、放骨灰、安牌位。這樣做合不合乎佛法呢?勉勉強強能合乎,實實在在還不如出外托缽好;不過托缽之法在漢土不行,因為內地氣候不適,且人間還未普遍信仰,很難這樣做。
我們臺灣靈巖山寺絕對不能起骨灰塔收人家的骨灰。六、七年前,就有人給我一筆錢要造個骨灰塔,他家先人的骨灰要送來;我想了好久,不能這樣做,所以決定叫他把錢拿回去。我們靈巖山寺現在不做,將來也不要做。
我常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世俗人愛財有個道理;我們出家人愛財,也要有個道理,不要搞那些害後人的事。如果迷昧地想:「停一個骨灰盒好幾萬,放在那地方不過佔個一、兩尺。」那樣賺錢沒有道理喔!我們靈巖山寺的子子孫孫不要那樣做。
現前的靈巖山寺,即使想造骨灰塔也沒地方,將來其他各地靈巖道場,即使地方很大也不可以造,永遠都不可以。為什麼呢?那樣做是害了後人啊!如果老和尚現在起塔收人家的骨灰,將來這塔終究會倒壞的;到一殘敗倒崩時,誰有錢來重修?最後骨灰跟亂土混在一起,豈不就變成野地孤墳了?佛法是度靈魂超升,不是度骨灰呀?
那靈巖山寺本身要不要建納骨塔呢?當然要!大陸各古寺都有塔院,那是專為其本寺之用的。你們靈魂將來生西方,骨灰還是要有地方安置。在那裏起塔呢?我希望在後山後面低凹下去的地方。
過去在大陸有沒有納骨塔呢?有,但不像臺灣起高高的,好像佛塔一樣,在那裏頭放骨灰;這是萬不可以的!骨灰只能放在下面低層,不能放得那麼高。
或許有人會問:「老和尚!你將來如果往生了,骨灰要怎樣處理呢?」這件事我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經發了一個願—我往生後,就把骨灰磨成碎末跟麵粉和一起,送到海中跟海裏的眾生結緣。如果死後還放個骨灰在塔裏,實在不必要,我絕對不要!請後人原諒可也。死了還要佔個地方幹什麼?生前本來就無我,死後又何必佔用一地?
別人起塔種種用途,那是各人的心理自由,自有各人的理由,我們決不可說別人的不好;見仁見智各有大道理,不可以個別偏心說人的是非!
佛永在心中
大家能住在靈巖山寺,過出家人的生活,當然這是你們的福德因緣好;但凡夫的懈怠心容易生喔!所謂「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西天。」時間一久自然就懈怠了,這樣子不可以的!千萬不要在福中不知福,在福中不知福就是折福。你們不長進、根器次一等的人,要好好當心以免墮落;要知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我們應該要改變這個觀念,「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愈久,佛常在心。」不是愈久佛就跑到天邊去了,那怎麼說得過去呢?應該愈久愈堅信篤實、道業不退才對啊!大家要跟精進人學,不可跟魔子孫學呀!
尤其住在靈巖山寺的各位師父,不但將來,就是現在,都是在住持佛法、紹隆佛種;未來佛法要靠你們來發揚光大,世間一切的苦難眾生要靠你們來度脫。千萬不要懈怠!受了十方信施,懈怠不得的!修行雖苦,勤勞一時,卻千萬年後永久自在安樂呢!若怕一時之苦,將永遠不得解脫,那才真苦啊!你們應當受持「佛永在心中」!心中有佛在,心佛之光普照,則智慧通達,作福無礙;福慧無礙,佛道必成就。但這一切都要依從正見正行。
驗善根深淺
老和尚有事要出去幾天,當然每個人的反應都不同,或許有人會想:「老和尚不在山上最好!我們可以方便、自由一點,也沒有人會對我們囉嗦了。正好!」就像小學生一樣,聽說老師出去了不能來上課,他們也是高興得拍手,最好能多幾天不要回來,好玩個痛快。但也有人會覺得很可惜,老和尚不在山上,少聽了幾天的開示。
說遠一點,像我們釋迦世尊臨涅槃時,眾天人、諸大弟子等,那種「嚎哭悲痛動山嶽,流淚湧如大海洋」,真是哭得昏天暗地,日月無光。尤其阿難是哭得昏倒,把他喚醒,醒了又哭,哭了又昏,好像天塌了一樣那麼痛苦。
可是也有一些惡性比丘,聽到釋迦世尊涅槃了,反倒高興得拍手哈哈大笑說:「這老頭子死了正好!他在世,我們這事不能做,那事也不能做,一做動輒犯戒。現在這老頭死了,可沒人管了!」有人聽到這話,真是椎心刺骨,這那裏是佛子?簡直是魔子啊!
再說大家住在靈巖山寺,一起共修、過堂;你不要感覺到好苦喔!好不自由啊!那完全是你的凡情、凡心在作祟。你覺得待在小茅蓬快樂自由嗎?其實,你住在小茅蓬所謂的自由是什麼?無非是能自由地懈怠、自由地空過、自由地造罪障!到了這裏當然不可隨凡情自由。你要是把凡情化為聖智,就會覺得這裏沒有修道的障礙,才是最自由、最自在的啦!但是有人偏要以苦為樂,以樂為苦;這就是顛倒眾生!業力甚大,能障聖道啊!
你們想想!自己到底有沒有智慧福德?或者還是凡情?這樣反省,就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性了。我講這些事,主要是說明各人的性情、業障都不同;有無善根,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各位要好好反省,發大慚愧心,好好地警惕!不可隨惡性自由游到苦海去了。
是福不是苦
來到靈巖山寺,仗著三寶的功德,衣食住無缺,不會令你操心,還有什麼不如意的事?還有什麼苦?幾十年前大陸叢林那種生活,早上吃粥時,那裏有新鮮的菜可吃?只有半小碟鹹臭菜;逢初一、十五,能有一小碟黃豆吃,就已經很高興了。像你們早上吃的這碗羅漢菜,是中午才有一半。你們現在好福報,比佛陀在雪山修道的福報不知大多少!要利用這個福報,好好修道!不要耽擱了!
說到苦,老和尚初來臺灣三年找地的辛苦,約略告訴諸位。我不是在大家面前誇功,而是要諸位知道自己是多麼享福,卻還以為是在受苦呢!那時找地要到四處看看,就在信徒家掛單。早上是吃了,可是中飯呢?找完地跑回去時,人家已經吃過了,怎麼好意思叫人家再煮?只好假說已吃了,只好多喝兩碗水,就讓肚子餓!晚上當然是持午。
常常如此餓肚子,二、三年後身子不強了,有一次去醫院檢查貧血,醫生說只有四十度,隨時就會昏倒。為什麼?三年中經常只有吃早飯,中午就沒得吃了。即使有錢也捨不得買東西吃,甚至有錢在路上也買不到吃的。你們現在認為這樣不好吃、那樣不好吃,是否想到有人沒得吃啊!
以前台中清涼寺的煮雲老法師,也是四處找地建道場,最後終於找到了,就很興奮地打電話告訴我:「妙蓮法師!妙蓮法師!我已經找到地了,這地好得天上無,地下有。」他非常快樂。我回答他:「我找了三年還未找到地呢!」他說:「三年算什麼?我已經找了三十多年了!...」
說這些舊事讓你們知道,才能體會「事非經過不知難」,希望大家享福知足,知前人做事之難啊!
做事要做得開心才有福慧,不要老是小勞動就生煩惱。來到這兒工作就嫌辛苦。有人還想:「我們這樣忙還要上殿,好辛苦!」要知道!這不是在為老和尚忙、為老和尚上殿,是為你們自己的功課而忙、為你們自己上殿。「既然是為我們自己,老和尚就不要管我們好了!」我若不管,你將來就會說:「老和尚以前不管我們,令我們懈怠沒福慧,很苦!」
所以你們要知道!現在雖是苦,將來會感謝老和尚的;等生到西方高增蓮品,你們就會說:「老和尚帶我們來這兒,真好!」
諸位身在福中,好好發歡喜心,像彌勒菩薩一樣,笑口常開!心寬體胖!
第二十一難
彌陀慈父有四十八大願,我有四十九大願;釋迦世尊說:人有二十難,到我卻變成有二十一個難了。
老和尚感到最難的是什麼?唉!建立道場固然是難,你想想!我們現前能成就一座靈巖山寺,是費了多少時日?買地、創建期間,那何止流汗、流淚?流血啊!身上不但破皮,也有折骨的時候;到現在我身行動還不良,傷骨未復原啊!總算仗佛陀慈光加被、十方信眾輔助,現前能有這座道場,感謝三寶及諸護法,稍慰苦難之心!然而這個難還不算難中之難。
我最感覺難的就是:諸位住在山上,怎樣才能滿你們的意、給你們達到歡喜?這我就感到很難、很難了。大家有沒有滿意?當然有滿意的,還有多數不滿意的喔!我總想滿你們的意啊!怎樣才能使你們滿意?這我就要請求、仰求、惟願諸位合作了!不合作,告訴你!我不能滿你意,佛陀也沒辦法滿你意,你自己也沒辦法滿你意。我說得清清楚楚的,一定要你同老和尚合作、守規矩,同佛陀合作、守戒律。
你們知道我的苦心、知道我如何引導你們,但你們要跟著走、跟著跑!跟著走、跟著跑,就要守交通規則,住在那裏就要守那裏的法,進國要問禁,入鄉要問俗。住在山中,你就要喝山水;住在海邊,你就要喝海水。
諸位!誰不想快樂?佛陀就是為了使我們快樂—得究竟樂而出現於世。誰不怕苦?佛陀就是要解除我們的苦,使我們徹底地解脫。如來有沒有妙法?妙法具足圓滿,但是你能否得到?還是一句話歸宗—你能不能與佛陀合作?
還有:「切莫信汝意」!你想滿意,只有一個條件—服從、聽話就對了。這點你一定要委屈做到。做到了,還要等下一世才快樂嗎?當下奉行,現在你就滿意了。你若依著自己的凡心妄想,告訴你!滿意只有增加你的痛苦,使你不滿意倒還好啊!
你看老和尚說這話好妙啊!話中有無量的智慧在裏頭!要是滿了你的凡夫情意,你就苦了,苦得永遠不能出頭!你能依從常住的規則、嚴守如來的淨戒,還怕不能此生得解脫嗎?你看!多麼容易!聽話就容易,不聽話你就受苦死喔!
無始以來我們這種自信,使我們受盡了苦,難道沒受夠?現在要轉妄想回歸到佛陀的正念;這樣想,一切滿意就不難了!不但不難,還轉難為易;你安樂、我安樂,諸佛都安樂。如果你想使佛陀歡喜、使老和尚不要再苦,停止你的妄想就好了。
這點要求你們喔!大家能做到,那就海眾安和、同生西方。你們可以做到嗎?諸位!回答我一聲,能做到嗎?(眾答:能做到!)
大願造佛國
阿彌陀佛的國土在諸佛國土中,最超勝、最極樂。阿彌陀佛是怎樣造的呢?於無量劫前,世自在王如來現二百一十億佛剎給他選擇。從這二百一十億的佛剎國土中,思惟五劫,取其精華濃縮起來,然後才造成這極樂世界。
現在靈巖山寺的建築,那是老和尚從大陸各處所看過的大叢林中,擷取其精華而成的。我在大陸看很多,九歲出家,二十八歲才到香港,在大陸一看就是二十年。現在你們看看大殿!這種建築臺灣沒有吧?臺灣沒有喔!等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再看看阿彌陀佛的國土到底怎樣殊勝?將來我分身十方世界,再造一個比阿彌陀佛還要好的國土!有願就有大行,有大行就能成大業國土。
大家是不是認為老和尚妄想?人本來就要發向上精進的心,後後勝於前前嘛!就像兒子要有本事勝過父親的道德,徒弟要比師父慈悲。世間人都怕人家高過他,可是他的兒女高過他,那是最喜歡了;我們眾生要是發菩提心超過佛陀,那佛陀多麼歡喜!你們也都要這樣發願才對啊!
在靈巖山寺看那裏不如意、不滿意,就發一個願:將來創建道場要比靈巖山寺更好。這個「將來」是積極的需要做!現在世界人口越來越多,要多少出家師父才能攝受他們!老和尚要在臺灣度兩百萬出家人;沒有兩百萬的出家師父,怎麼帶動臺灣兩千餘萬人口?而且還要化度大陸,大陸有十億多人口,乃至世界五大洲有五十多億人呢!
你們不要以為這是妄想,就算是妄想也合乎佛陀的思想。等事情成了就不是妄想,一切事情初始不都是先想的嗎?造因緣嘛!發大心才能夠起大行,沒有大心、沒有大願怎麼起大行?沒有願就算有因緣,你也放棄了,不知道要利用。發了大願、起大行,你就會找因緣了。因緣是你找的、集聚的,不是自然的,一切都要創造!
報答世尊恩
此刻我們身在大雄寶殿內,我不知道各位心中是如何的感想,本人是無量無邊的感想,感謝釋迦世尊捨常寂光寂靜之樂,來此娑婆世界;這一次已經是第八千返了。想想看!如果本師釋迦世尊不來這個世界度眾生,我們現在會在那裏?沒有釋迦世尊這個因緣,我們今天能有這個殿堂、能在這邊集眾稱念本師釋迦聖號嗎?不可能喔!
要知道,我們現在是仗本師釋迦世尊的大慈大悲、大光明藏。你看!我們現在是不是在大光明藏中?在世尊大慈悲海中?四圍壁上都是萬佛、燈海,還有蓮花燈。哇!大家眼睛要看看、耳朵要聽聽、心中要想想!想一想:「我們要如何地用功,才能報答本師釋迦世尊之恩德!要如何地聽話—斷惡修善,才能究竟回歸到佛陀的大慈海中啊!」大家最低限度,此刻應該有如是稀有難遭遇之想,要有一個報恩之情。
不可否認的,現前我們心中也有無量的慚愧,就不知往昔之中,為何這樣地不聽話、不守規則,到現在還在當苦惱的凡夫!但我們的本質畢竟與佛平等喔!現在能有靈巖山寺這個清淨的境界,也是我們有善根,只是福德因緣還不夠;雖然不夠,畢竟是有善根福德因緣,才能承三寶慈光的加被,有這個善緣在這輝煌的殿堂用功。大家要如何地發心、奮鬥,如何地勉勵奉行,以不負佛陀的大慈希望!
靈巖山寺一天一天地在成長,大家也要一天一天地進步。要進步,希望諸位服從。服從什麼?服從佛陀的戒、服從常住的規則。這樣才能造出佛像,那就同大殿的這尊釋迦世尊一樣喔!這不但要有好模子,更是要受得起磨鍊,磨鍊才發光,有光則能普照天下全世界。
諸位身在靈巖山寺,這就等於一塊木頭送入刻佛廠,當然要經過千斧萬鑿地刻,才能成為一尊佛像。現前的釋迦世尊是銅佛像,是要經過如何地火燒鐵打、千錘百鍊,才能成為一尊巍巍不動、三界導師的佛像啊!
如果你把凡夫的習氣帶到這邊來,那不但不能增加佛陀的光明,還帶給佛教不好的效果。諸位!要想成佛道,一切都要好好努力精進,向好的方面學。努力雖然有點苦,總比懈怠墮落好得多。一個是長進,一個是墮落,這怎麼能夠比?沒辦法相比的!如果不努力,我們對不起現前這個環境、萬盞的燈火照射我們用功。身入這個大殿,道業不成就,你愧對十方施主!更慚愧的是令父母失望!
苦口是良藥
「要想千人頭上坐,必先萬人腳下行」,上山初出家的師父都要發心先修苦行!不好好修福德,那裏有善因緣?小姐、少爺們出家,若還存著凡夫習氣—在家那些習氣不甩得乾乾淨淨的,想出家就能得到功德、了生死,無因那有果?出家乃是大丈夫事,少爺、小姐性情不夠格啊!
六祖惠能大師有謂:「苦口良藥,逆耳忠言」,就是世間俗語所說的:「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不吃苦藥怎能癒病?不吃苦又怎能解脫生死?我這個老和尚偏偏都不會說好聽的話,都是罵人的多。說真真實實的話,聽起來是不好聽,若能照著行,你就能得福德智慧;不照那樣行,那就空過光陰、慢性自殺!誰之過耶?
講好聽的話容易,裏面多下一點糖就好了嘛!小孩子喜歡吃糖,可是糖吃多就壞了牙齒、損害健康!
初發心的出家師父們!你們粗重的煩惱習氣,就像得嚴重的糖尿病,我要是再加點糖給你們吃,那是病上加病。要加點苦藥,是希望把你們的糖尿病去掉,消你們的罪障、增你們的智慧,在山上住得快快樂樂、自自在在的!
誓做獅子兒
我們要想成就大事,一定要選上等、精良、美好的人才;要是有下等的摻雜在裏頭,那量多有什麼用?量多而質不精,整個佛家都會被帶壞了。國家強不強盛,就看國民如何;我們佛家強不強盛,完全看佛弟子的表現如何!
大家千萬不要讓天人師、法輪王因你而受累。佛陀說法獅子吼,我們應做獅子兒,千萬不要做佛法的罪人—獅子身中蟲。就像造大殿的器材,不是好材料不能負重、禁不起考驗的;那是濫竽充數,沒有用!
住在靈巖山寺,都要跟老和尚同生西方,不要不守規則、犯了戒;上了靈巖大慈航,到時還生不了西方,那太冤枉了!苦海萬丈深,大意不得,小心安坐大慈航。
有的人有才華,但稍微遇到一點障礙,勇氣就拿不出來,事情等著看它壞,這樣那能有福有慧?你們有智慧、有抱負、有勇氣的人!好好貢獻自己,做個獅子兒!我們道場就是希望大家合力起來護持。
擔水的啟示
大家住在靈巖山寺,都是來向老和尚學。那你們就要知道,老和尚今天有這種種的事,都是五、六十年前打下的基礎;沒有古人的風骨嚴格,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環境帶你們、不會有創道場這一切的一切,乃至到利益未來。這是活生生的事實擺在你們眼前,看你們怎麼樣來真誠地學習,以利後代萬世。
說到這兒,我自自然然想到幾十年前住在鄉下的往事,那時的用水,那裏有水龍頭一開水就來呢?總要跑個一、二里或三、五里的路來擔水。所以我初到臺灣看人在擔水,好像很沒用的樣子,因為擔水用的水桶只是外省用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而已;可說都是小孩擔水的小桶耳。
我初擔水時不過才十一、二歲,大人一次能擔兩大桶的水,我也擔滿了兩桶;那時一擔就是兩個桶子。人家看到我整桶的水,就說:「噯!你怎麼擔一桶呢?半桶就好了!」但我如果只擔兩個半桶就覺得很醜,所以就不擔半桶,一定要擔滿兩桶水。哇!頂起來時東倒西歪的,一走就倒了,力量還不夠大嘛!可是心就是那麼堅強啊!覺得擔半桶水好醜啊!就這麼鍊鍛、鍊鍛,十三、四歲時,我擔水就同大人一樣了。
就是要這樣努力嘛!有這一種毅力、精神,那你就有力量。希望大家也要如此奮鬥、發奮!常住上的這些事情,一切都要把它做好,你做好就多拿一分功德錢喔!
佛法講平等,但平等之中也要有個公道。怎麼公道?就是平等之中,不同的義務有不同的價值存在。拿苦力來說吧!苦力甲一次能擔一百斤,苦力乙只能擔三、四十斤;如果憑擔的份量、效率來分價錢,甲做一天工,乙也是做一天工,甲一天能拿一千塊錢,乙做一天工只能拿三、四百塊錢。乙說:「這很不平等啊!他來做一天工,我來也做一天工,他做得輕輕鬆鬆的,我還做得這麼辛苦、努力,怎麼我所得的價錢這樣少呢?」其實這才是因果分明、賞罰分明!是真正的公道、公平喔!
我們修行也是這樣。為什麼生西方還分三輩九品?三輩九品的上上品並沒有禁止你去,也不是你只有生在下下品的份;你生在下下品,是因為功行不如人家、戒定慧三學不如人家。那怎麼爭?這沒辦法爭、爭不到平等的。
世間往往有一種苦惱人:「哦!怎麼待遇不平等?」待遇不平等?但你在義務上、工作上、效率上、做事努力上、修持用功上,等不等呢?你要平等,就要在自己身心力上來爭取:「他能擔一百斤,我怎麼不能擔一百斤?」就是拼命也要擔一百斤,努力嘛!
恭禧大家能精進!「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喔!我們道業不精進,煩惱便降伏不了。你想自在、快樂嗎?那就要精進,千萬不要懈怠!你看彌陀經上的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常精進菩薩度一切眾生精進不退、自修利他永不疲倦。祝福諸位努力、道業成就,這樣我們往生就生上品。祝福諸位生西方,同生上品!
飲食有學問
大家都吃過飯了,吃飯有沒有學問呢?當然有學問,處處都有學問!凡是一法做得好,你人生就快樂;做得不好,你就苦惱。
世間上吃飯的學問是什麼呢?所謂「未飽先止,待飢方食」,肚子還沒消化、不餓的時候,不需要吃嘛!你卻還要吃,那胃的工作負荷太多了。我們人工作要休息,胃也要休息休息;胃的工作還沒有完的時候,你不要又加個工作給它做,「待飢方食」,等餓了再吃。
那吃的時候要怎樣呢?「未飽先止」,你不要吃得太飽。俗語說:「若要身體好,吃飯不可飽」,夠了就好,多餘的你吃下去,胃的力量不夠消化;不消化就吸收不到營養,多餘的還是從大便排掉,那就蹧蹋天物了。
我們出家人用的碗叫缽,缽又名應量器;現在雖然用碗,也不要忘了它是應量器。「應量」的意思就是你飯量多大就吃多少,不要吃太多或太少。太少了,於身體有損;貪多了,還沒餓就吃,這不合乎健康之道。
吃東西不能貪,有四句話要記住:「好食不貪多,次味不少吃;但取夠營養,自致壽命長。」我們為什麼要吃?為了滋養身體。好吃的要吃,不好吃的也要吃;除非是有病,有些東西忌諱吃。否則不要合口味的就拼命吃,不合口味的就死不吃。營養太多了也沒用,少吃了,某一方面的營養又差了。挑食的人,身體都不會健康的。這裏順便講個故事給大家聽聽!
從前古老的人有養媳婦,所謂「養媳婦」,是女孩子在三、兩歲,三、五個月,或者十歲、八歲時,就被他父母送給另外一家人。另外一家人為什麼要收她、養她呢?預備將來長大了,同他的兒子結婚,不是到結婚才娶來,這叫做養媳婦。在從前這個媳婦好苦喔!
怎麼苦呢?有苦工給她做,沒好的給她吃!沒得吃不就餓死了?當然也是有得吃,否則沒得吃怎麼叫她工作?不過她吃的都是次等食。她的養公公、養婆婆吃剩了,她才有得吃;不剩下來,她幾乎就挨餓。比方粥,她的公公、婆婆吃濃厚的米粥,剩的水—粥水才給她吃;菜,菜葉公婆吃,留那些湯湯水水的給她吃。就這樣刻薄她!
這養媳婦不是沒有父母,而是家裏貧窮才送給人家養。雖然女兒送出去,父母畢竟還是掛心。去看看他的女兒吃什麼?就是湯湯水水,一點米、一點菜都吃不到,就怪養父母怎麼這樣刻薄她的女兒。
說是受刻薄,可是這個小養女卻是白白胖胖的喔!身體既好,面孔又紅。生母說這個公婆待養媳婦刻薄,但身體沒有受刻薄的樣子嘛!受刻薄應該瘦弱啦、有病啦...什麼的,怎麼這個小養女長得這樣好呢?道理在那裏?大家聽到這個地方應該會開悟吧?
為什麼小養女就是吃湯湯水水,還長得白白胖胖、臉色紅潤?公公婆婆盡吃好的,反而身體不好?
(有人答:因為粥米和飯菜在煮的時候,營養都流在湯水中,所以喝湯水比較有營養。)
那以後你們在齋堂吃飯,不要只吃那些飯菜,湯水就不吃;把湯水喝了,免得行堂多辛苦。老和尚介紹你們多喝湯粥,沒有錯的吧?
世間還說:「爽口食多易生病」,東西好吃就多吃,吃多就生病了。古醫書上,乃至我們佛法都是講到:「病從口入」。佛陀時代,一位比丘生病,找不到醫生診治,佛陀叫目連尊者上天去找耆婆為弟子治病。耆婆是個神醫,升天後為天上五欲之樂所迷。目連尊者找到他時,他正忙著乘車遊樂,尊者迎頭就撞上他。他是皈依尊者的,所以就叫了一聲:「哦!師父!」可是車子又開走了。尊者用神通把他的車子止住了:「世尊要你下去為比丘看病。」「用不著看!比丘以減食為湯藥就好了!」說完又匆匆走了,活像趕娛樂場,心急就如野馬奔跑似的。
提到有病以減食為湯藥,想想四、五十年前在家鄉,四、五十華里以內都沒有一個醫生。難道人都沒有病嗎?有病餓個三、五天就好了,那還要看病呢?不但我們家鄉是這樣,我想臺灣四、五十年前大概也是差不多吧!現在人動不動就趕快看病,實在太嬌了。嬌生慣養的不行喔!所以飲食還是要調理得好,少病少惱,這樣於道業精進是一個很好的助緣。
過去一般人都認為男人吃飯應該較快,有句話說:「男人吃飯如虎」;但是吃得特別快,那倒也不必。應該把飯多嚼幾下,細嚼能幫助胃的消化,這樣胃的吸收才好。如果平時吃兩碗飯速度又快的人,你能細嚼,那吃一碗半就夠營養了。與其把整口飯吞下去,胃消化不良,又吸收不到營養,那不如細嚼慢嚥來得好。
我們修行時飲食更要調和,佛法根本教典上說,最好是日中一食。我們早上還要食,因為中國的出家人不像泰國、緬甸的出家人,工作不同,這也是一種方便啦!
至於晚上這頓本來是不可以吃的!不過現在山上好多工作都是自己做,初發心來山不久的人,一時叫他持午還接受不了。平時晚餐吃習慣了嘛!不像童年出家,習慣持午了,就算去出坡,晚上不吃也不覺得餓。
凡夫習氣,晚上到了時候自然就想吃,是不是餓了而想吃?養份不夠需要添補呢?不是!就是習慣,時候到了就想吃。這也是貪口欲!晚餐一吃,對修觀、修定、念佛都有妨礙。不要怕餓了苦,脹著那才苦呢!也不要吃雜食,一天兩頓飯就夠了;否則正餐就吃不下,下個吃飯時間沒到又餓了,這樣生活不正常嘛!
什麼事都是習慣、鍊鍛就好了。自己生活要正常,心無欲,身才會健康;心一天到晚亂想,身體怎麼會好?好像點了一盞燈,你不添油,燈心就耗盡了。修行在修什麼?就是要把生活起居、行住坐臥這些威儀學好。凡事都講緣生—某種緣生某種法,但是某種緣也不能太多;比如沒水種子會乾死,水太多了又會爛。營養不夠固然不好,營養多了也會生病。
食可說是一種大欲,人要有飲食才能繼續生命嘛!不吃怎麼可以?吃是應該吃,但大家要懂得節制、克服。這就是吃飯的簡單學問。
行壽康之道
古人說過:「若要小孩長得讚,要帶幾分飢與寒」。從前鄉下農夫耕作時,就把一、兩歲的小孩帶出去,放在田埂上,讓他受風吹、日曬,將來才能長得強壯。你看貧窮人家的子弟,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但身體很強壯;富貴人家的兒女,就嬌生慣養的,吃得飽飽的、穿得暖暖的,享受是享受,身體卻很差,禁不得風、耐不得熱、受不得冷。其實八、九點的太陽應該要曬的,人絕對需要陽光;英國人對陽光最寶貴,時候一到就出去曬太陽。
年紀輕的人應該把骨頭磨鍊磨鍊,以後才禁得起考驗。最好晚課到吃藥石前,每人下去扛二綑柴上來,遍身都流了汗再吃晚飯、洗澡。否則身體禁不得勞累,將來受苦難時怎麼辦?中日戰爭時,城市的小姐、少爺到了鄉下就沒辦法生活;鄉下長大的人則生活得安樂,跑東跑西的。
到了靈巖山,早課下來就是要「跑山」。跑步是鍊鍛體能與健康最基本的運動,如練國術的、當軍人的,其第一課也是跑步,凡是動的競爭都是以跑步為強健身體的基礎。這點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
又像打籃球、踢足球,從始至終都是在場內跑圈子,比賽到了最後,往往都是在校量健康與耐力。那一隊身體強、耐力強,最後就能勝利;精神、體能差的,一拖了時間,就準備等著輸吧!這都是普通的知識。
一般都說生命第一,我是強調健康第一,沒有健康的身體,即使你活一百歲也是在活受苦。以我來說,我寧可早日生西方,也不要在這苦世間長命不健康。一般人都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辦事,何況我們修行人,辦生死大事,更需要有健康的身體、充足的體能與精神才能精進辦道。
身體要鍊得像銅牆鐵壁一樣,健康是一切事業、學問、道德的基礎;有業障不健康的身體,禁不得勞動就糟糕了!自己好好地訓練、磨鍊自己!
要想健康,生活起居、性情都要注意。這話怎麼說?記得幾年前我到臨濟寺去探問,因為我們曾到人家寺裏打擾過。我和那時的住持—明田老法師、當家師談談,談得很歡喜。我問老法師貴庚,他說:「我今年八十四歲了!」他比我大十三歲,面孔看起來像小孩子一樣紅潤、好看。問他怎樣保養的?他說:「容易得很!不要發脾氣、時時要歡喜。」肝屬於木,一發火就把肝燒壞了,愛發脾氣的人最容易得肝病。好發怪脾氣的人要當心肝病!
有肝病的人要注意!你看彌勒菩薩為什麼胖胖的?因為他什麼事都歡喜容受。他說:「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力氣,我也沒煩惱。」有暴跳如雷的性情,一件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就暴跳起來,會把肝都燒壞的。做事保持性情平和,壽命才長、身體才健康;虛雲老和尚的壽命就是從禪定中得來的。
佛法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做事情誰沒有煩惱呢?但是煩惱能克服就是菩提;克服不了,煩惱就是罪障、障礙道業。大家對這些要能奉行!生活奉行得好,佛法才能行得好,行好了那會不成佛?
除食欲習氣
我們常住上的事情一天天地要求好、求進步、求簡潔,世俗的習氣還是要改掉才好,恢復到真正叢林的樣子。
南傳國家的比丘都是托缽乞食,大家托缽回來,不管托到什麼食物都通通倒入一個大盤裏,有也倒、沒有也要倒一下子,這就是叫你缽裏不要藏著東西。然後把這大盤內的東西和成羅漢菜,大眾一起分享,這樣子減少好多行堂人事。我們也要求進步,就把所有的菜和在一起成羅漢菜,大家一起吃;其餘的小菜最多發個二次就好了。
其實過去好多古祖,他們過簡單的生活還嫌不夠,還住山呢!就吃一點生菜、野果、一點嫩草。現在印度那裏都還有喔!一百多歲的人,就吃一點山上的果子、葉子,渾身都發出香味;過的就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注重在道業上精進。
當然我們初上來是要修苦行,可是這苦行不是講那些苦行外道的苦行—把自己倒吊在樹上、不穿衣服等等,那種無益的苦行當遠離!但是修道應該吃的苦還是要吃。要離欲清淨,欲少一點、修道障礙就少一點。五欲—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嘛!這地方要注意!千萬不可貪求。
你們試試看!真正用起功來,吃飯是非常打岔的事;你不用功,完全是凡情在那邊攪,飯雖這麼樣好,卻嫌菜不夠味、太鹹、太淡...,乃至行堂的添飯都不合你意,還動瞋恨心;一邊吃飯,眼睛還看看別人的菜有沒有好一點?你這樣動一個念頭就犯一個突吉羅,犯一個突吉羅,將來就墮等活地獄五百年(人間九百萬年)喔!
吃了飯沒有好好地用功,道業不增長,沒有得到禪悅之樂,當然有煩惱。要得清淨禪悅之樂一定要衝破難關,把這妄想顛倒、無明習氣除掉。習氣除一分,道業才能長一分;有一分習氣,道業就障一分。必然是如此!
寒冬好拜佛
過去大陸各叢林的用功課程,通常都會隨著氣候而有不同的調和方法,叫做「冬參夏學」。參就是參禪,學就是學經教、梵唄。冬參夏學,難道夏天就不能參、冬天就不能學嗎?這是因為氣候的關係。夏天太熱了沒辦法參禪,否則在華氏一百四十度下盤著腿子,真是令人熱得受不了!大陸氣候那種熱真會熱死人,冷也會冷死人!
如果感覺很冷有什麼辦法對治?辦法是有喔!冷的時候最利於拜佛了。你若是多拜佛的人就明白了。
我那時在零下幾度的寒冬拜佛,只要穿著熱天的夏衫就夠了,身上都還拜得流汗呢!但不能停下來,一停下來可就凍人了!那真是拜佛最好的時候。
我還記得以前拜法華經的時候,拜完經下來吃飯,我就是穿一件單衫而已,那時別人都還穿著棉衣服,見我就問:「哦!你怎麼穿這麼單薄的衣服?身體這麼好!」其實我的身體並不怎麼好,而是在「工作」啦!什麼工作?拜佛就是工作嘛!這是成佛度眾生的「功作」啊!
拜佛能使全身血脈活動、流通,身體決定好;身體好是最起碼的小事情,重要的,拜佛還可以消罪障、增福慧。所以在大陸有人修行專拜法華經,也有人拜華嚴經;華嚴經要拜三年,三年只能拜一部喔!我拜過彌陀經、普門品。彌陀經、普門品各有二千多字吧!我一次就拜好了。那種拜經對我而言就是家常便飯,吃得自在、睡得安樂。
虛雲老和尚以前在育王寺拜舍利時,每天是三千拜,而且還隨眾上殿、過堂;除此,其餘的時間就是他自己的課程—每天三千拜。虛雲老和尚個子又那麼高,一般小個子的拜佛就討便宜一點;高個子的人拜下去了,還要站起來再拜下去,這樣很辛苦喔!高個子打籃球是好,但是拜佛就要累一點了。當然多下一點功夫,也多消一些罪障。
你們好好地精進吧!同虛雲老和尚來比賽。世間人誰都想第一,怕人家比他高,惟有做父母的總想兒女要比他好。不過到了佛陀位是無上的、沒有再高了;沒有再高還是要再加一把勁,還要繼續求高—繼續為眾生求高呀!
好!大家都是佛弟子,在社會上當然也有競爭,那都是爭得你死我活;我們佛家的精神是—你好,也要大家好。我們學佛道也是要精進,你發心度眾生、我也要發心度眾生;你多,我比你還要多。善良的競爭、君子之爭,是不可少的。佛子心不同俗人:我雖然要好、要第一,但同時誠望一切人皆比我更好、更第一!否則是為小人之爭。
背經的方法
說到背經:佛遺教經、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大家都要背誦。為什麼?我們不可能時時都在父母師長以及大慈佛陀身邊;這些經能背熟,我們就等於時時在佛陀座下、時時在善知識面前,用不著千里萬里來尋找善知識。善知識就在我們的心裏;心裏沒有經教,你就沒有依靠!
以前我很喜歡地藏經,於是發心將地藏經背起來。說到背這部經,確乎害了一場大病。怎麼害的?因為那時在家鄉,自己學,白天有事要出坡,加上早晚上殿,每天差不多到十點後才養息;為了背經,只好利用人睡後的時間來背。就這樣不眠不休地從十點、十一點、十二點到一點、二點一直背,也捨不得睡。到三點養息一下,聽打板又起身上早課,日日是如此。
那時有位老參看到我這樣,很不忍心,警告我:「你再這樣繼續下去,會害病的啊!」我不聽勸還是繼續背,終於把整部地藏經背了起來,但也果真害了一場大病。雖然如此,我總是認為誦經時還要看本子,那多沒用!所以能將地藏經背起來,即使害病也是值得啊!
諸位!只顧散心雜話,應該背的經不背,要你背又說沒閒。怎麼沒閒?其實也不是叫你不要睡覺,難道你在出坡做事時就不能背經嗎?能打妄想,怎麼不能背經?背經才是對治妄想最好的方法。
我不是時常教你們?你就把經文抄個幾行,朝袋子裏一放,背到記不得了再拿出來看看,看好再放回袋子裏嘛!過去大陸叢林的出家人也是要背經、要工作啊!他們工作時怎麼背經呢?都是用這個方法!
漢武帝時有個朱買臣,靠砍柴來謀生:一面砍柴,一面讀書,最後還官拜太守呢!三字經裏也有說到:「如負薪,如掛角。」就是指那砍柴的人家裏貧窮,上山砍柴時都把書帶著,一面工作一面看書,這叫「如負薪」。放牛的牧童,牧牛時把牛放到山上吃草,自己就在草地上讀書,回家時就把書朝牛角上一掛,這就是「如掛角」。
佛家也有一位道安大師,他是淨宗初祖廬山慧遠大師的師父。道安大師初出家時,師父要他去耕田,他向師父請了一本經書利用耕田時看。早上請了經本,晚上就送回來了,師父問他原因,他說:「我已經讀熟了!」第二天師父再拿一部經給他,比前一天還要厚,他也照樣一天就讀熟了。這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個故事。當然這種人是很少,不過,一面工作一面背經的精神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鍊鍛做高僧
人哪!還是要一番提醒一番新。今天早上聽你們念觀世音菩薩,一句一句地念得好勇猛,那決定有感應!念佛時,你就好好貫注聽著,這樣愈念愈有精神、愈念愈舒服、愈念愈快樂喔!你總是要用力!浮浮泛泛地不行啊!你看我們不論做什麼重工作,都要大家齊喊一聲「ㄏㄞˋ」、「ㄏㄡˋ」,不這樣喊,東西就拿不起來。你看那地基怎麼把它打得實實的?古老時造房子打地基都是一、二、三、ㄏㄞˋ一、二、三、ㄏㄞˋ,這樣打的。
我們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不就等於軍人操練一二一、一二一?我們就是—到西方、到西方!就這樣嘛!法法都有它的意義在裏頭;佛、菩薩、古祖之教都是這樣,一定要用力,不用力難勝任重工作。
回想五十年前,我朝九華山,身上還揹著五、六十斤的包袱—要帶隨身用物,還有其他必備之物;走在路上,一步一步就是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愈走愈起勁、愈走愈有精神。我們在大陸的時候,跑路總是一天一百華里,往往看到有些人身上擔七、八十斤的擔子都還走個一百多華里,擔著擔子走路比空手還快。
那時候的人真有用!兩隻手、兩條腿這麼禁得起磨鍊,太陽曬、風吹雨淋都不怕。現在什麼都機械化了,但人就是要訓練喔!頭腦要訓練才會靈活,一切處都要訓練;一停止,就像水一不流動就爛了、臭了,流水不腐嘛!所以要好好用功!用起來你才知道快樂。你想求快樂嗎?要在勞動中求快樂、行菩薩道中求快樂。
講到這地方,又回想到民國三十八年,我們到廣東曲江,特別去南華寺拜見虛雲老和尚;老和尚在乳源那裏也有一個祖師的道場叫雲門寺。聽說老和尚從南華寺到雲門寺,來回都是用走的,其間近乎一百華里喔!那時候老和尚都有一百一十歲了吧!他是一百二十歲往生的。要知道,他的大弟子們什麼車都有,他就是不坐;他說:「凡是一天能到的地方都是步行。」你看!一百多歲的老人能這樣子!像我們現在的身體真是沒有用!太慚愧了!
大家要時時想著這些大德、善知識,嚮往他們、羨慕他們。他們是如何用功才達到這樣呢?不是天生的喔!虛雲老和尚十九歲出家,那時一百多歲,那就是已經過八、九十年的磨鍊了。你看他如何自修、創道場?他所到之處的古祖道場,都是從一片瓦礫之地把它興建起來。老和尚後來在江西真如寺往生,真如寺是大的古道場,也是老和尚重興起來的。老和尚一生都是在興建已經毀滅的道場。
各位!我們不是想要成佛嗎?想要成佛先做高僧喔!高僧你都做不到,還想要成佛?所以首先要立志做個高僧,當然我們的取向是成佛,但要一步步地;寶塔是一層一層的上,不可能一步就跨上去的。
大家要精進!在這裏好好準備!各處都在等待我們;現在不但臺灣,整個五大洲都在等我們去!各位要好好努力!這裏正是使你們長養、準備的地方,一切要鍛鍊、留心,操練自己成有用之才,將來推動法輪,替佛法爭光、廣度眾生。聽到了嗎?要奉行啊!(眾答:阿彌陀佛!)
嚴格除習氣
所謂「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要想成就自己為有用之才,自利利他;現在就要先從自己生活上做起。古人、高僧對自己的生活也是非常嚴格地要求。
就像明末清初有四大師—紫柏、憨山、蓮池、蕅益大師。他們是一代善知識,對自己的行動都非常地嚴格—對學人嚴,尤其嚴格他自己。其中紫柏大師,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忘了先合掌供佛,吃著吃著想起來了,馬上碗筷一丟下、跪在佛前,叫陪他吃飯的人拿香板打他四十大板,而且要重重地打。他是一代的善知識、一寺之主,自己錯誤了,是這樣不護短的嚴格!我們也該要下決心改習氣啊!
再講到現在的人,美國就有一位仁俊長老,他對自己的起居生活也非常嚴謹。他的徒弟日常法師跟他十幾年了,有一次日常法師在樓上,遠遠地看到師父在佛堂外穿鞋子;鞋子穿了又脫、脫了又穿,穿脫不下一百次。於是問老法師在做什麼?原來他進佛殿忘了脫鞋子,然後自己就這樣嚴格地要求自己要做好—進佛堂一定要脫鞋子。你看!穿了又脫、脫了又穿,就為了改變他小小錯誤的習氣!
說到習氣,就像阿羅漢,雖斷正使還有習氣在,所以你們初來的人,要如何地守規則!要把自己好好地鍊鍛純熟;否則你行、住、坐、臥都有毛病,說是在修行,連外樣都沒做好,可見內心也沒有功夫。
要時時檢點喔!要學好了!「誠於中,形於外」,我們印光祖師說:學佛修行的祕訣就是「誠、敬」這兩個字。你能照此恆長無間斷地行去,那你不只成高僧,連成佛都有份啦!
初心學人啊!你該要痛下決心、改頭換面。嚴除習氣、糾正行為、完成人格以趨正行!不能自我寬恕!
共事的原則
所謂「當家三年,貓狗都嫌」,這是事實喔!在一個家庭裏面做當家的人,不但兒子嫌,連孫子都嫌,在一個團體中大大小小的執事都是一樣,這不是單指大執事而已。當領導人確實是很不容易的,我們要能體諒領導者的難處及立場;不過領導的人也要注意,該安慰的時候也要隨時安慰,憐念屬下苦,萬不能隨便發脾氣!
最重要的,當執事的人要依因果,古祖說:「老僧寧可墮地獄,不拿佛法做人情」,是就是,非就非;你歡喜是如此,不歡喜也是如此,因果就是這樣。你依著因果做事怎麼會墮地獄呢?順小人情而失法,那才真會墮地獄!
一個人說話不可違反因果,不能為了使對方一時歡喜,反而害了他一輩子,甚至害了幾輩子。你現在依因果執法,做事要給人家罵才好,那將來才不會受惡報。如果你事情明明做錯了、因果顛倒了,人家還對你好,等將來受了苦報,你就會回過頭來責怪領導的人領導錯誤。
自己要好好運用智慧,不要輕易令人產生苦惱;如果智慧差一點,運用起來就有錯誤。上面的人如果領導有方,下面的人就要接受、服從;下面的人如果能夠接受,上面的人領導不好,這也是不行。所以上上下下都要注意。
在這世間與人相處,不但種種人事難,就是利他、行菩薩道也是難。曾有位信眾向我訴苦,他說:「團體的事情大家應該都要和合。看到某人所做的事情不行,或者精神上、智慧上、經驗上不行,事情老是做不好,我當然順手就把事情代做好了嘛!這樣做對方應該感謝喔!可是事實不是這樣。你幫他做,他還不高興呢!因為幫他做,他的面子就沒有了,他不能得到第一了。」
發心的人得到這個經驗,就說:「好、好、好!你自己做吧!我不要幫你。」於是閒在那裏不管他。可是不幫他做,結果他事情做不好時煩惱又來了:「我自己做不好、做不來,而且我身體不好;你們這些人,應該做的都不做!」啊!就是這樣!幫他做又不好,不幫他做又不高興,到底要怎麼樣才好?在世間做人真是難啊!發菩提心跟大眾在一起共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那要怎麼辦?他要我幫忙,我就幫忙;他不要我幫忙,我就不要做,隨人意嘛!發菩薩心要隨人意,只要他歡喜。愚昧凡夫就是顛倒,我們要安慰他,不可生氣。
就像小孩子一樣,什麼事都順著他,他高興、不哭就好了嘛!只要他不跑到有火、有水的危險地方就行了。可是小孩子偏偏愛到那危險的地方去玩,那怎麼辦?就弄個欄杆圍起來,叫他不要亂跑。可是他又會爬欄杆!世間的事情就是這樣,防不勝防;於此要忍耐,見怪不怪。
所以學佛道、發菩薩心都是要多生多世種種的栽培,要消罪障、增福慧,慢慢培養嘛!不是一時能夠成就的。成佛都要三大阿僧祇劫呢!你要小孩子一日就成人是不可能的!由他去!順著因緣嘛!但是也不要放棄,放棄了你的大悲心不圓滿;也不可太強求,太積極、不順乎因緣又不行。那我們就順因果、聽因緣,急不來的啊!
做事情一定要有菩薩心。凡夫心一切都以「我」為出發點,只要滿我的意就好了,不看事實怎麼樣。凡夫就是小孩子嘛!那什麼又是菩薩心呢?沒有自己,把自己融化在一切眾生身上;沒有單獨的一個我,我就是大家,大家就是我。修行有這個觀念,就進了大乘之門了。
再要深入堂奧,那我相不可有,連眾生相都不可有。有眾生相,看一些人、事還是不順眼,凡情心沒斷喔!純粹的菩薩心,那有不順眼的?一定要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來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怎樣才能把事情做得令大家歡喜?一做事情時就生煩惱、鬧情緒,那還是把俗情的習氣帶來了,這樣做事既辛苦又不討好。佛家做事的原則:無我、無人。能抱定這樣,修一切善法皆是解脫法,就有功德;否則雖把事情做好,也不過是人天福報而已。人天福報是三世怨,千萬要不得!
想求功德,要有正因才感正果,要無我、無人—不要有人我相之對待;要對事,不要對人。對人,要稱讚人家的好處,不要看對方的不是。誰沒有貪心呢?正因為人都有貪心、都為自己好,我們才有得布施嘛!他要是不貪,不接受你送的東西,那你布施的因緣怎樣成就?朝這方面想想,做起事來是何等快樂!只有法喜,愈做愈有精神。
你只要隨順眾生意,讚歎他:「你那樣做很好!」他就做得很歡喜、有精神。你要是說:「你那樣做不好,我認為這樣...」大家都有個「我」,事情還沒做就辛苦死了。再要眾生性情的業障來了,說:「我不幹了!」那不是把事情弄砸了?好像軍人上了戰場卻說:「我不打了!」上級不把你一槍打倒才怪?這在平時就要正思惟,要懂得修福報。但為何人都想有福,卻又自毀福報呢?
有些人做起事來就執著己見,與人針鋒相對,勉強叫他做就心生憤恨,甚至故意把事情做壞。眾生的憎、愛二種煩惱業識不可思議。平時沒事還好,一有事執著個人的看法就不得了。這時沒有忍辱,連布施、持戒都做不好;忍辱是最要緊的。
凡事要依事理來做,沒理還依從著,那當然不可以。一個人做事不依事理,當然要開除,「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一到做事情就不合作,那怎麼可以?我們身為出家人,所做的事應該都要比一般人好才對。
你要是有心把事情做得更好,譬如掃地,這個地本來已經掃得乾淨了,就提桶水再把它擦得發亮、發光啊!那不管是遊客、還是打佛七的蓮友來,一看!就會覺得靈巖山寺真是清潔,清潔得發光!人家看了就歡喜。
我在香港見過一位大雄法師,他看別人地掃不乾淨,「我來掃給你們看看!」他一掃整個地都發光了。這個人當然是千萬人中難得的,也是特殊的一個人喔!他是軍官來出家的,身上燃了一千多個香燈,是專修苦行的,平常就是多做事。比如擦佛堂,就把地抹得同佛桌一樣,佛桌有多麼乾淨,那個地就抹得一樣乾淨!就有這樣的人。
大家共住在一起就是要向好的學。彼此工作、共修都要開智慧,互相交談各人的心得,這樣智慧才能長進。有了智慧、福報,辦什麼事情都可迎刃而解;沒有智慧、福報,難的事情固然做不成,容易的事也會做壞。
心是最重要的,大家要是能捨己見,不在人事上執著。把事情做好才能求到福報,事情做不好就是損福報。我們為什麼要修行?為求福慧兩足尊;不求福慧兩足尊,為何發心到靈巖山寺來?既來清淨山中,何以不正思惟?
如果無我、無人做不到,那你就有我、有人好了,但有我、有人也有絕對的條件,那就是「好事予他人,惡事自向己」。不可有你就無人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嘛!
以上這些話,話是平平常常的,重要是在意義上體解。你解了,在靈巖山寺一切都是佛法,與大眾結緣;你不能解,住在這邊就覺得苦。他人有快樂,何以你苦呢?
法情道情親
在山上大家都要親如兄弟,大家同念阿彌陀佛、同一朵蓮花所長養,只顧自己好不行,一定也要他人好。我們知道,眾生都是同一個法身,彼此互相有關,要互相尊敬,有一種法情、道情,不要那樣冷冰冰地不如凡俗!
世間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那些做壞事的人,他們兄弟之間的團結精神也很好,「盜亦有道」啊!我們一定要有良心使他人好,不要只看他人壞,你可能比他還要壞呢!如果別人也不理你,那不是要墮落了?
這些道理大家都懂,只是不用,這怎麼有福慧呢?反招愚蠢之報。所謂「大眾熏修希勝進,十地頓超無難事」,大家各自要向好的學習,壞的要戒除;否則你不理我,我不理你,大眾在一起有什麼功行呢?自私要不得啊!
世間有一種直心人嫉惡如仇,見別人不好,一看到就像仇人一樣。直心的人就有此性格,他也沒有領執事,性情就是那樣—看不得人家壞,他是很有心要人好的。
如果一個人只在執事者、長者面前表現好,同大眾在一起時,壞樣子就出來了,這怎麼是個修行人呢?身為頂天立地的人,內外要一如—不管在光明處或暗室都要一樣。如果你壞習氣改不了,在暗室裏就原形畢露,萬一有人衝進去或開錯了門,唉!這麼慘不忍睹,還堪稱個人嗎?
如果處在黑暗的世界,沒有法治、惡魔當道,那只好各掃門前雪,把自己顧好就好了,因為好心沒有用呀!正義沒有伸張的機會,多話只有找麻煩,所謂「英雄識時勢」「識時務者是俊傑」啊!
可是有人執法的時候就不能不說!好的應該要表揚,如模範父母親、慈善家,但敵人就應該要通報。賞罰要分明,善惡要分清,否則政府那知道某人好壞呢?一定要鄰居推舉出來,政府才會知道。
道場有好壞人,也要有此推薦報告的精神;為了大家都要好、為了佛法,不是用嫉妒心,和那個不好就專找他的麻煩—無端找人麻煩是罪過的!這事各人要拿出智慧良心來!佛法講因果、緣生法,希望大家要在事相上做好。
還要注意!這個人做得不對、做錯了,你記好了,等你將來做事情或現在做事情,這些錯誤要改正,照他那樣做不得喔!勉強做下來大家都不高興。在叢林裏參學、做事,什麼都要學習。
行行出狀元喔!法法都能夠悟道。你看古祖在開山的時候,石頭一丟,打到竹子「喀嚓」一聲就開悟了;以前來果老和尚在高旻寺打七,開靜時木魚一槌,他就開悟了。無情之聲響就能令人開悟,何況我們這麼多人共聚,怎麼不啟發我們的智慧?
不一定順的才能啟發,反的方面也能啟發智慧,那才是真正的菩薩道喔!如是正思惟、正行、正精進、不休息,福慧就圓滿啦!
那我們福慧何日才圓滿呢?須要畢竟先斷惡,斷惡修善才能達到圓滿;圓滿福慧才能證一切種智,而成就無上菩提。祝福諸位必要斷惡修善同時奉行,缺一件都是跛腳不良於行;所以必要做好萬行,方可圓成萬德莊嚴。
善待初發心
初來的菩薩參加出坡,尤其出重坡,要身體強健才可以;否則初來就跟著出重坡,怎麼跟得上?他本來是要發心修行的,因為跟不上,自己不好意思就下山了。先進者要好好地安慰他、看著他;他不能做,你還要求他同你一樣嗎?不可能嘛!只要他能夠跟著,望望看看就好了!慢慢學習、慢慢訓練!要同情人、教導人,這就是培自己的福德。難道看到人家已住不下了,你還不同情?可以嗎?
人家發一個好心上山來,不善待他,那就等於趕一個人走。這個人的善根被你淹沒了,試問!你在山上怎會住得好?這地方要注意喔!要培養良心!
他若是個壞人,當然擊鼓而攻之;如果是很好的人,因為你對人家不善,把人家氣走了,那你自己怎麼安住?
如果認為:「你這個人我看不順眼,你走了,我才安樂。」那是世間人!只知手段不知因果。要知道,處處所作所為都是落入因果的。智慧多麼重要!各人要拿出智慧,不要用凡夫心而失去你能做的大恩大德。一不小心就妨礙修道,什麼是道?你行為不好就沒有道,你行為好就有道。道者首重良心!良心不正,你想道亦道不成!
磨刀喻修行
以前大陸的大寺院,寺中幾百人、上千人,半年內所需要用的柴草,秋天時全都要先準備好;砍柴、割草,砍柴有砍柴的刀、割草有割草的刀。砍了柴、割了草,刀就要磨,不磨就鈍了、斬不動。磨刀要在「磨刀石」上磨,真正的磨刀石是一塊石頭;一個秋季下來,那塊磨刀石就沒有了。我們只要能修,這一世的煩惱石亦就沒有了。
但這不是今天磨刀,磨刀石今天就沒有了;你今天看著那石頭是不動的,明天磨,看著那石頭還是不動的。其實在磨刀的時候,磨的水有漿,漿從那裏來?就是那塊石頭的液。這就是刀磨利了,同時那塊石頭也損了;雖不見其損,到了時候,整塊石頭都沒有了。
同樣的道理,大家用功修行,用功喔!因果—有因必有果,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穫。我們用功當然是求福慧,實在也是消罪障。罪障消我們有福慧才能夠享。你不要說:「我現在這麼努力用功,自己的罪障沒有顯然地消啊!」它是在裏頭消,如果不是時時消,到時候也不會達到圓滿佛果。果要圓滿,那當然需要一段時間。也必要到圓滿的時候,才能得到滿分的受用。
現在雖得不到滿分的受用,有一分熱決定能夠抗一分的寒;有一分的清涼就能夠解除一分的熱惱。我們用功,在某個時候,你要一分一分、一層一層地看;到某個時候再看整體。其實我們用功的時候,就是在消業障,這點一定要記得!記得我為何出家、為何精進?就是為消業。
這塊磨刀石,磨、磨,如果沒個刀在上面磨,只拿熱水洗,水是清清爽爽的,沒有漿出來;只要刀在上面用力磨一下漿就出來了。這就表示我們用功—至誠、慚愧、念佛這些刀磨下來,業障消、福慧增都在裏頭。但是不用力不行喔!如果你只把刀反覆地輕輕磨,刀也磨不利,磨刀石也不會損。這就表示:你不修就消不了煩惱石!
磨刀也有磨刀的法度,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學問。刀有兩面口,一面是平口,一面是陡口。磨平口的刀要把刀放平,手塵在上面,還要拿平。如果某個地方用力某個地方沒力,有力的地方磨得到,沒有磨到的地方就不平了。磨陡口的刀要順著刀口的位子,放的位子穩,手壓的力要均勻,按的角度要合,再執操一磨就好了。不會磨的就反了口,沒有磨利還磨鈍了。
做什麼事情都是這樣,你合法、順乎那個法,就可以做得很好。一件事情做不好、做得辛苦,那是自己的智慧不夠;或者智慧有,遇到一件難做的事情。
當然嘛!走路時你走到高低不平的路怎麼辦?不走嗎?不走前程怎麼達到?軍人打仗,逢山打洞、逢水搭橋,為了成就國家還不是那樣衝?他們犧牲性命都在所不惜!我們大家學道、增福慧,總要下個本錢,用更大的力下去。你一切都要順利,那有那麼好的事情?希望大家都精進,精進再精進,進到最後五分鐘不退才能打勝仗喔!
精進就好像打仗突圍一樣,千萬懈怠不得。逃的時候固然槍炮火藥要充足,最大的還是精神要勇猛、戰鼓要驚天動地的,那才衝得過去。別人在衝,你還打瞌睡嗎?那別人衝走了,你留下來給敵人做菜吧!當飯吃了!不只是當飯,還把你的骨頭砍下來配酒。事實是如此!
我們無始來的昏沉、散亂—最大的二敵,你不戰勝他,他就要吃你!我們已經夠可憐了,被吃定到這個樣子,還不跟著大家後頭衝,還等著人來抱你走啊!
萬事通一理,大家懈怠千萬不可以,但也不要一用功,就又想馬上要得到一個好處。唉!什麼事都要循著因果,不要違背因果。大家各自好好努力,決定消業障、增福慧。祝福諸位:精進再精進,早日福慧圓滿!
功深萬事成
這是六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人間的老者那時都會說這個小故事:高山裏有個修行的老苦行僧。其實這老苦行僧是不是真正在用功呢?他是真正地用功,可是心裏有點急:「怎麼老這樣用功,道業都不成就?唉!在山上這麼辛苦,道業都還不成就。」心動了,就想下山走動走動、休息一下。當然這是一般凡情難免啦!長時精進自然就想休息一下;心一動,在山上住不住就下山了。
走到山腳下遇到一個老婆婆,這老婆婆手裏正拿著一隻鐵杵在石頭上磨。老修行看這老婆婆的樣子、態度很受人尊敬,自自然然地就走到她身旁同她聊了起來。
他問:「老婆婆!妳拿這鐵杵在磨什麼呢?」老婆婆回答:「老師父啊!你不知道,我的小女兒要繡花,買不到繡花針,所以我現在幫她磨根繡花針。」「哎呀!老婆婆!這個鐵杵磨成繡花針,要磨到什麼時候啊?」「平常啦!只要功夫做得深,鐵杵也能磨成針。」
這二句話一講,把這位老修行講得夢醒了;雖沒開悟卻開了智慧、通達了。他想:「是啊!」聽過這句話他不下山了,就回去繼續用功。一精進用功,道業終於成就。道業一成就才知道:老婆婆原來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提醒他:「只要功夫做得深,鐵杵也能磨成針。」
諸位!我們現在念觀世音菩薩,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與觀世音菩薩相應,像觀世音的耳根圓通、六根互用?你只要好好地念佛、拜佛,按佛陀的言教、古祖的芳規,保持靜定心、坦坦然然地,這樣日積月累,功夫到了自然成—所謂「水到渠成」。
不要急!一急心就亂,亂則煩,煩了又煩,「欲免煩惱徒增妄」,業障又加重,最後你就說:「噢!我在這裏都用不上功!」怎麼用不上功?功夫到了你就成就了,沒到怎麼成呢?諸位菩薩!希望你們靜靜然然、寂靜,靜極光通達,智慧就有了。千萬急不得!心一急,用功容易著魔,這看看印光祖師嘉言錄、菁華錄就知道。
也不要亂想!般若法就是教你不要念一切法,所謂一切法不念;念般若,一切法皆能成。觀一切法心無所住,心無所住,心就開闊了!心原來是遍一切處的嘛!
修行用功是「功不唐捐,德不虛棄」,決定有成就;但何時成就,就看你往昔的福德因緣如何。這點記好了!只要精進,「但事耕耘,不問收穫」,舉竟有成就的。
就像佛陀都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的,雖說三大阿僧祇劫成佛,還要看你的福慧精進與否。若說無量無邊劫成佛,那是懈怠鬼啦!精進也可快速成佛。像學校讀書是論分數是否達到,不是你讀個二、三年就一定能畢業。天資好讓你跳級,天資不好要留級,不是幾年定可畢業。
大家要知道「皇天不負苦心人」喔!也要知道功夫是經一段時間培養的。一天天地看著你們長進、上軌道。我心裏也不要急,好像世俗的父母不要對兒女希求太高了!太高,兒女有壓力,自己也辛苦。大家平平靜靜地,不要懈怠,到了時候恭禧大家:道業同體圓成!
修正精進行
大家既然住在山上,就要精進用功,但有時有些人用得太精進了。我常時說:懈怠不可以的,但太精進也是不可以的。所謂「暴雨無終日」,修行要能持久,持之以恆為貴。「小水長流能穿石」,功夫要平靜,急暴不得!
人的身體到底是父母所生身,禁不起太辛苦的,但太護著它亦不必,不護它也是不可以;所以要忖量自己的身體來用功。會善用它的,就如善用擔子,它只能擔八十斤,你就擔八十斤;若要超量擔一百斤,它就會斷掉,一斷就永不能用了!不超過負擔可用百年哩!
這就表示你若太精進,應該睡卻不睡,應該吃飯又不吃,這並非正精進。正精進那裏是叫你不要吃飯、睡覺呢?只是叫你不多貪吃、不多貪睡就是了。睡眠要適可而止,吃飯不能太飽也不能太少;一切依中道而行,不要修行修出了煩惱,那是沒有智慧,愚蠢所招來的!
逃命旅行人
修行最重要的,要保持信心堅固,否則功夫難能進步。如何保持信心堅固呢?現在講個寓言故事來告訴大家。
有個人流落在外鄉,路途中走啊走,日快要落西山了,左右都沒有人家。想到夜晚在那兒棲身呢?真是前程茫茫。在曠野中朝西走,見一道河橫在前面,雖看到彼岸但跳不過去。這河是南北向,很長,兩端一望無際無邊。
他想往回走,卻發現盜賊從後追來了。左右呢?又有虎、狼、獅子、毒蛇正朝他襲近。盜賊固然要搶東西,甚至要命;虎、狼、毒蛇、野獸也是會吃人。這時怎麼辦?
情急之下再朝前望,還好河面有座橋;這橋東西向,從此岸到彼岸有四十八根柱子頂著,每根柱子相距九呎;但橋面狹小,只有四尺寬。且橋南面河中充滿強烈的大火,橋北面河水則是洶湧的波浪,波浪衝到火這邊來,打到橋上;火勢又朝水這邊燒過來,水火就在橋上兩相交沖!
想要過這條河,怎麼過得去?但不走怎麼辦?等死啊!還好,橋面雖然難走,可是左右兩邊有欄杆,不致於掉下去的。不過橋只有四尺寬,想把包袱擔過去,不行!一定得把包袱丟掉,空手才可能從橋上逃過去。
往後一望,眼見虎、狼、盜賊都逼近了。正猶豫著急時,此岸的空中忽然聽到一位長者的聲音:「仁者呀!趕快起步跑,再遲你的性命就沒有了。」又聽到一位長者在彼岸喚著:「仁者呀!快點過來!到我這邊來,一切的苦難都可以解脫。」他一聽心想:到這性命交關的時候,捨不得也要放下了,就把包袱擔子一丟,急急忙忙走上橋。
走到橋上,波浪沖擊上來,全身都濕了,水寒得徹骨;河中大火也沖燒過來如火箭刺心!又見河中不但有水火還有人呢!水中的人招手喚著:「親人呀!親愛的!你不要跑,我們要在一起。」火中的人則充滿瞋恨,手拿刀槍說:「不要跑!下來!下來!否則我用刀槍把你叉下來,用火把你燒下來。」在水火相交的困境中,又聽到此岸空中長者的聲音:「仁者呀!性命交關,趕快過去!」彼岸的長者也在催喚著。行人於是快步衝過危險,安抵彼岸。
這則故事合佛法怎麼說呢?曠野中的行路人,就是指我們在生死曠野中的眾生;河水中的人都是前生情感相結合的恩愛親屬;火中的人是無始以來因瞋恨打殺所結下的冤家敵仇。火代表瞋恨心,水代表情愛心—愛水嘛!水深如海,火高萬丈;瞋火,愛水劫害人身。佛法講萬法惟心、業感緣起,你以瞋愛所造的業,果報確乎是這樣。
橋下有四十八根柱子頂著,指這座逃生之橋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所造成的;橋四尺寬代表四字聖號—阿彌陀佛。此岸是指娑婆世界,虎、狼、盜賊,「眾苦充滿,甚大怖畏」。此岸長者就是釋迦世尊,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要我們趕快求生彼岸—西方極樂世界。
彼岸的長者就是阿彌陀佛,他發了四十八大願,願願解救眾生:「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把國土莊嚴得好好的,只要放下包袱就可以去。不要親人一喊就跟著下愛水;沒有鋼刀斬情絲的勇氣,西方是去不了的。
有了四十八大願的橋,我們要一步步走過去,這就是要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一句念下去。念佛就是「行」,平靜時念六字洪名,此時是緊要關頭,所以直念四字聖號。左右欄杆代表「信」、「願」,有了信、願、行決定能生西方。橋有欄杆,雖走過去辛苦,但不會跌入火水中。這也表示:念佛要具有欣、厭,沒有欣、厭就像橋少了欄杆,隨時都會掉下去。沒有欄杆,這邊的親人捨不得你走,隨時伸手就把你拉下去;另一邊的冤家對頭,你走過去,怎麼不會拿刀槍把你叉下去?又每柱相離九尺是代表九品,所謂「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大家不要只當個故事聽喔!這實在是我們無始以來所造的業報呀!平時就要居安思危,不可貪圖現前的一點安樂。想想這一生造了多少惡?善業又有多少?善惡比較起來如何?不可惡多善少,到時閻羅王請你去,那就慘了!
聽到這話要生大畏懼、多多思惟,一心至誠念佛求生西方,深信切願,行持功夫不要間斷。否則仍舊在這火宅中,與盜賊相聚在一起,多麼危險!也不能等太陽落了西山才要用功,所謂「眼見紅日落西山,前程能有幾多時?」老年人、青少年人也好,等到病或死至才用功太慢了!
孝子憶母心
靈巖山寺是專修淨土法門、求生西方的道場,就像一艘大慈航,在此娑婆苦海,運載眾生到極樂世界的彼岸。
諸位來山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求生西方。求生西方又為什麼?為成佛、度眾生!從整體而言,念佛不但解脫人生之苦、六道輪迴之苦,更可超脫聲聞、緣覺、菩薩,至究竟之境;九法界眾生念佛成佛,就能解除佛陀之苦。
佛陀不是已經究竟涅槃了,為何還有苦?是啊!佛陀他已業障清淨、福慧圓滿了,還有什麼苦呢?唉!佛陀為了要度我們呀!眾生沒有了生死,佛陀就苦!這就像世間的父母望子成龍一樣,孩子若不爭氣,父母的心最苦了。
父母最掛心的就是兒女,而佛陀最掛心的就是我們眾生。我們來此修行,若不知好好地發心求生西方,反貪圖名聞利養,讓阿彌陀佛天天空垂著手,望著你回去,這就是佛陀的苦啊!你看!阿彌陀佛時時手垂下來,就是要接引我們。他一手垂下來,一手托著蓮花,意思是說:「你來!你來!來了就把你接起來,朝蓮花座上一放,帶你回西方極樂世界。」但我們也要憶念佛陀、想回西方才行。
所以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子若逃逝,雖憶何為?」十方諸佛都是憐念眾生、悲愍眾生,想令眾生得解脫的,可是眾生不信佛陀的教導,或信而不修,那佛陀也沒辦法。
大勢至菩薩又說:「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念佛這個「念」不只是口執持名號,而是想念、憶念。口要執持名號,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明明白白,意根虔誠祈求十方諸佛加被,真切渴望彌陀慈父來接引;如同流浪在外的太保太妹想他母親一樣。小孩子在外頭受了苦,想到母親了;只要想回家,他隨時就可以回去。同樣的,我們念佛只要如子憶母地憶念阿彌陀佛,也可以回到西方的老家!
而且「母子歷生,不相違遠」,我們現在雖然還沒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可是離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不遠了。確實不遠了!我們總不會活一百歲吧!隨時都會走的;假如現在七十歲的人,壽命只有八十歲,那再過十年就可生西方了;假如你壽命只有七十一歲,那明年就可生西方啦!想到這裏就真快樂,渾身都舒服地像要升空起來了。啊!要是阿彌陀佛現時就來接引,那太快樂了!
希望大家就用這回家的心念佛。回那個家?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我們在這娑婆世界的苦海裏漂流、求生存,多麼苦!時時都有生命的危險。回老家,有家可靠、有慈尊所依,那多麼安樂自在!釋迦世尊教我們念佛、十方諸佛讚歎念佛,是不忍心看我們在苦海裏,我們要趕快回去。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慈父,念佛就是要回老家鄉的盤纏資糧,好!趕快積資糧,同回老家吧!
所謂「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兒方曉報娘恩」。佛陀憫念眾生,如同父母惦念兒女一樣;諸位之中,有曾為人父母的,你們應該更能體會佛陀的苦心。希望諸位存著孝子之心,知道如何好好地修行,精進念佛求生西方,不要讓佛陀為你們掛心、為你們流淚吧!
童真出家的青年比較不知道為人父母的心情。兒女們都喜歡向父母要錢買糖吃,我希望你們也要時時念佛,向阿彌陀佛要錢買糖吃,把嘴吃得甜甜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希望你們念佛要念得有法味,如同吃糖一樣,愈吃愈有滋味。這樣你們的智慧就開了、福德也增長了!
念佛也好像嬰孩回歸到母懷中吃奶一樣,你看嬰孩在母懷中吃奶,多麼自在、安詳!只要日日吃,就可以長得白白胖胖。我們如果能把一切妄想雜念放下,那你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念佛就在佛陀的懷中,就在佛陀的願力攝受中。希望你們能好好用功!
阿彌陀第一
淨土念佛法門是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諸佛菩薩諸祖師都是這樣指導。只要你念佛、何罪不消?何福慧不增?這是第一等大福,你不做太可惜了!
印光祖師說:「儱侗真如,顢頇佛性」,你道理沒弄清爽就會誤導人。我們念阿彌陀佛,梵語「阿彌陀」,此云「無量」;「阿」就是無,「彌陀」就是量。什麼無量?以兩種代替—無量光、無量壽,即以橫遍、豎窮概括一切法。當然分開來講,就是無盡了,因為諸法無盡嘛!百千萬劫也說不了;即使有人向你說,你亦無壽命聽啊!
有人問:「阿彌陀佛無量壽,為什麼還要退位?」說阿彌陀佛無量壽,將來觀世音菩薩在極樂世界成佛補佛位,這是指無量之中的有量。阿彌陀佛讓位不是去休息了,而是到另一世界繼續度眾生,這是無量中之無量,菩薩道無有休息啊!
也有人問起:「十方三世佛,佛佛道同,為何你說阿彌陀第一?」何止佛佛道同?我們業障眾生的佛性與佛都是同等呢!道同—法身是道同,但是應身—依修因而感果,這個同不了的。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觀音十二大願、普賢十大願王,這怎麼會同?
大家要知道!「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不是講法身第一。法身平等,還有什麼第一?如果法身是第一,那什麼是第二?這裏錯不得喔!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阿彌陀佛第一,這是指阿彌陀佛的應化身,以四十八願而說;阿彌陀佛應化度眾生之廣大願,是十方諸佛都共讚的。
我們修念佛法門,念的是阿彌陀佛。佛陀一代時教也是講念佛,但通指念十方佛,與念阿彌陀佛不同。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求生的淨土是專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淨土;十方都有淨土,可是各處淨土和阿彌陀佛的淨土不同—佛佛的差別願不同,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喔!你若認為彌陀淨土和其他淨土一樣,那你還不知道法界藏身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之殊勝。
阿彌陀佛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發四十八大誓願度眾生,不但度善業的眾生,惡業障的眾生也度,所謂「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這是阿彌陀佛的慈悲大願攝受,這就不能說佛佛道同了。依因果來說,五逆十惡的人只有下地獄的份;但阿彌陀佛大慈大悲,逆惡的眾生只要稱他的聖號,都攝受於四十八大願中,可以帶業往生。
所以印光大師讚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逆惡歸心也來迎;非是度生無揀擇,憐彼是佛尚未成。」這是說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願力的功德,連五逆十惡的眾生也要度。為什麼要度?因為憐愍他們的本性也是佛,只是尚未覺悟,造了惡因,做了苦惱的眾生;因此要把眾生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使他們安靜用功,恢復本性成佛道。
還有,阿彌陀佛為什麼最第一呢?只要你念他的名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這是方便之中最方便、容易之中最容易、圓滿之中最圓滿的法門,可說是十方、過去、現在佛法中最為殊勝的法門,堪稱第一。
至於其他的法門,上根的能修,下根的就很難,即使勉強去修,也得不到大成就。惟有法藏比丘阿彌陀佛所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均收;若老、若少,若男、若女,只要誠心念佛,那都是萬修萬人去!其他的法門沒有這樣殊勝。此是如因果而說也!
如果你對彌陀淨土沒這個了解、沒這個信仰、沒這個尊敬、沒這個虔誠,那念佛怎麼能功夫相應?將來怎麼能生到西方去呢?你一定要虔誠、五體投地的恭敬深信,信得:「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能這樣認清、把得住這個法門,老老實實、虔虔誠誠地念,方許可你是真念佛人,命終必生西方。
念佛要持戒
我們在這邊念佛,西方極樂世界八德池中就長出一朵我們的蓮花來。你看這奇怪吧?一點都不奇怪,因果就是如此、法性法爾如此。你精進、蓮花就越長得大,微妙香潔、光明殊勝、顏色鮮妙;如果懈怠,那花的光明、顏色就暗淡;假如犯了戒,那糟糕了!蓮花就萎了、斷了。
所以念佛決定要持戒,不要以為可帶業往生,犯戒沒關係。要知道,帶業往生是帶過去的業—還沒現前的業報。業報要是一現前,若無功德化解就變成定業,就要受因果報應了;此時佛陀雖慈悲也不能救你,因為佛陀也是因果所成,不能違反因果。但佛有無量慧、無量方便可以化解,這就是緣生緣滅嘛!不過善業要重,方可消滅惡業。
大家要注意!業果已成熟,業報一現前時,就沒有辦法免苦了;好像一個人已被冤家捉到,那就很不易脫離。在未捉到以前,你還可以逃脫。諸位!趁業障還沒有現前時,好好精進念佛消業障;縱使業障現前,也要「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為要務。
我在蘇州靈巖山寺時,見大家念佛往生西方是很平常的事;但也有臨終業障現前的,並非百分之百身無病苦。有一比丘因為出家時沒遇到善知識,受了戒又回出家的小廟,一切行動同俗人一樣,很多戒都犯。他知道戒犯太多,業障太重,這樣下去不得了,就到靈巖山寺修行懺悔。
但因身體早已虧了,大眾起居生活他沒辦法應付。很勉強同住,念佛雖精進,知道要懺悔,可是造業太重了,臨終時業障現前,想念佛卻無法念,大家就幫他助念,他卻喊說:「不能念、不能念!」一助念,他的頭就痛。你看!業障到這樣子!這是業果現前的情形,太可怕了!
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守戒;一有犯要趕快懺悔清淨,不可再造。這樣念佛持戒,持戒念佛,才萬修萬人去。
塗糞喻懺罪
佛法中你犯了戒,有罪就要懺悔,懺悔才安樂。但是不可想:「犯了戒,只要跪跪齋堂就沒事了。」如果有這種觀念就大錯特錯了!也不可想:「念佛一聲可以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那我犯戒、犯常住的規矩再念佛就好了!」不小心犯了戒規,那是不得已的事情,心裏要有警誡,有了過錯勇敢地懺悔,但總要覺得齋堂還是不要跪才好;雖然犯了戒可以懺悔,總是不要犯規則才好。
到犯了戒才來懺悔,這在經中有個比喻:鄉下有一個老人,清晨出門時,看到馬從路上經過隨地大便,有個賣藥的人去把馬糞拾起來。這老人問:「你拿馬糞做什麼?是不是拿回去做肥?」「不是,要作藥啊!」「什麼藥?」「要是有人跌打損傷、破了皮肉或什麼凍裂,這個馬糞一塗上去就好了。」老人一聽:「原來馬糞這樣好啊!跌了腿、破了皮,這馬糞一塗就好了!」他開心得很,也在路上撿了馬糞回去。
回到家裏他想:「真有意思!斷了腿、破了皮,這馬糞一塗就好了!」於是叫傭人拿條鞭子用力打他的脊背,傭人問:「主人呀!你為什麼要我用力地打?」「我叫你打就打、叫你鞭就鞭,我叫你做就做,不做你就滾蛋!」他那樣說家裏的傭人也沒辦法,打小力也不行,一定要用力打,一定要打到脊背上皮破血流。打了以後怎麼樣?他就把袋裏的馬糞拿出來塗上,數日後傷處就好了。
大家聽了這個比喻覺得怎樣?唉!馬糞可以治好流血破皮,那是因為鬥爭、跌倒或什麼原因造成了受傷,不得已才敷用。你無緣無故地要把皮打破再來用,你看!蠢到那裏去!上說雖寓言,但世間亦有此蠢人啊!
就像佛陀的戒律本來就不能犯,犯了雖可懺悔,但帶罪懺悔,你所修的功只能補過而已,得不到受用啊!又像一個人有重要事,當然可借債,可是以後決定要還啊!雖然可借債,但總是不要借債才好;世俗人所謂:「借債要忍,還債要快」。不可在借錢時講得那麼好聽,到還錢時就沒有,還同人家賴皮,同人家逞兇;這種人是絕自己以後的死路!債是欠不得的,戒更是犯不得呀!
同樣道理,你千萬不要說:「哈!犯戒可以懺悔,跪一下齋堂就好了。」犯戒不是那麼容易懺悔的!破根本戒沒有懺悔的餘地,即使懺悔也要見光、見華才可滅罪。當然,人非聖賢,小過難免;但我希望大家注意!總不要犯戒、犯規則才好,不能認為可懺悔就隨便犯戒規!
還有出坡要小心,平安為第一,不能大意。不要一大意受了傷,你想:「反正有藥水可以敷。」受了傷再來敷藥,那多麼苦!而且不僅自己吃苦,好多天都不能工作,連帶他人更苦,多麼不值得!所以安全要第一。
你不要以為:「我犯小過沒關係!」要知叢林規則,有三次小過就是一次大過,三次大過就遣單—叫你下山。因為你長時間犯過嘛!你就沒資格住下去。眾人之下,規則就是不能依你;規矩要嚴格,人才能發道心。大家對祖規一定要恭敬嚴守。
飲血受佛度
法華經上提到:我們本師釋迦世尊,往昔之中在三千大千世界,無有如芥子許之處不是他捨身之地。現在我們能聞到佛法、奉行佛法,往昔之中應該都是吸過如來捨身之血,吃過如來捨身之肉啊!這裏就講一則佛陀因地中捨身的故事給大家聽聽!
無量劫前佛陀曾為一條大蟒,且以人為食。在一個機緣中受到化度,奉守五戒。受五戒後牠就改過不再殺生,不願再以人、以獸為食,因此大蟒為了堅持不殺生戒,就自己活活等著餓死。噫!彼乃畜生也,我人有此精神乎?
試想!我們受戒後應該要如何地守戒啊!所謂「寧可守戒而死,不願破戒求生」,戒的精神是如此喔!你守戒雖死,但法身活了;你破戒雖生,法身卻死了。你看!這個精神上、因果上如何要明瞭啊!我們眾生總是把這個色身保護著,為這個臭皮囊造盡業障,而不知好好地守持戒法、用來利益眾生,無量劫來的苦何時消?
再說到大蟒在深山奄奄一息時,來了五個打獵的人,他們以為大蟒死了,於是想把這條大蟒的皮剝掉拿去賣錢。其實把牠的皮剝掉還不會死、還是活喔!你看鄉下有的小孩子把青蛙的腳一拆、皮拉開,那青蛙還在蹦、還在跳。小孩子惡作劇,雖沒惡心卻無知造了惡業,以造業為快樂,將來受惡報可就不快樂、可就苦了啊!
因為蟒蛇受了五戒,奉行不殺,所以任由打獵的人把牠的皮剝掉;牠要是守戒不堅固的話,只要牠口一張、尾巴一絞,就可以把這五個人吃掉了。但是牠寧可任由人殺,都忍住痛苦,一點也不敢動。
你看!大蟒蛇被獵人剝掉了皮,遍身的血流在山上,那萬萬千千的螞蟻都跑來吸食蟒蛇身上的血。這甚大的痛苦,蟒蛇依然忍住,任由萬千螞蟻吸食,而最後自己卻活活致死!這真是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偉哉!
這就是釋迦世尊過去當蟒蛇行菩薩道捨身的因地事跡。打獵的五人就是世尊成道,初轉法輪所化度的憍陳如等五比丘。往昔菩薩的發心,不但嚴守戒律、不傷害眾生,還發個願:「凡是吸到我的血、用到我的皮者,我都要度脫他們!」像我們在末法時代,還能有因緣聞法修行,往昔之中都是那些飲血的螞蟻吧!這都是仰仗佛陀慈悲無量的功德。大家明白這點要知道報佛恩喔!
如何報恩?一、守戒,諸惡莫作、不害眾生。二、修戒,眾善奉行、利益眾生。如是做到報恩,亦成就自己了。
止語修口業
你們有什麼抱負、有什麼才華,可以自己說出來!隱著做什麼?那一件事你想要做?自告奮勇說出來,大家商量商量。有過大家互相警策、互相發露懺悔,使壞的要斬除。或是那一件事情做得不好,就要改良、改進;有好的要保持,使它再好。這還是大家要多了解、多商談。
「止語」是外道法,佛陀還喝斥止語。如果你心裏還在同人家吵架,或同人家搞得有點煩惱、壞脾氣而止語,什麼話都不講出來,那是在同人憋氣,那裏是止語?那裏是真正在修道?怕多說一句話而廢棄了用功?真的嗎?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都是要你多說好話,而止語是「止」什麼「語」?止兩舌、惡口、妄言、綺語,那個語你要止。你說好話,對方聽在心裏,引動他的善業;說壞話,把人家心裏壞的種子掀起來了。所以殺盜淫這些話一定要止,不是叫你戒定慧的話也要止!不可顛倒呀!
記住!賭氣止語是外道人,佛子沒有的。那為什麼我們還要掛禁語牌呢?那是叫你不應該說的話不要說、應該說的話還是要說,修口業嘛!你不說好話,怎樣修口業?修善語;止惡言,心中尤要止惡意,不可口止心不止呀!
感謝打香板
早上一聽到打板聲,一秒、二秒內就要翻身爬起來!如果聽到板聲還不翻身起來,就容易再昏睡下去。學道人精神要振奮!否則你就被昏睡魔吃掉了呀!
你們昏沈的人,糾察、愛道打香板,打過一律要合掌,感謝人家慈悲照顧:「我昏沈、散亂、沒威儀,人家發心來警覺我。」你有這種感謝的心情就有良心,業障也才能消。否則人家指點你,你還認為指責錯了,是在找你的麻煩,有這種性情是不是魔子魔孫心?無則勉之,有則改之。必也如是改凡心,你才能轉獲聖智呢!
這一板打下去當然是疼,一疼就能去除你的昏沈,把你的地獄根消滅。你看!要不要感謝人家?如果沒人理你,就昏昏沈沈睡下去了,下了昏暗死地獄!
大家處處要拿個感謝心,實在是感謝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有怒目、反感呢?你那樣修不了行、解不了苦。在戰場上若不聽指揮,那就是中槍中彈;在道場不能接受規則,就是害自己的法身慧命!這有重大因果在裏頭的。不是隨你愚昧的心情放逸啊!
好好想一想!別人不愛護,你總要愛護自己嘛!愛護自己要把本份事學好,不能懈怠懶惰,更不能犯規則;犯規則、行為不好,大眾同住,誰對你都沒有好感,那為人就失敗了。惟有改變自己不良習氣,成就一位完人才好!
從前有人供養二十擔米給禪宗大德,只為求打兩個香板,可是那位大德就是不打他,因為對方是個凡夫俗子,不夠資格被打香板。現在你們不花一文錢,就有賜打香板的機會,是何等幸運!祝福你們幸運兒早日開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說來真慚愧萬分,我信佛幾十年了,迄今心未明、性未見,如何是好呢?那就老實念佛吧!佛陀終疼老實人!
解般若空慧
每個人都有個別不同的因果,因緣不同所感的環境也不同。不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實人人心中也都有苦經。這是娑婆世界的眾生少福、少慧才有這些苦惱。
無福固然苦,無慧更加苦。人有很多苦,的確是因無福所帶來的;而有的人是有福卻智慧不夠,在福中不知福帶來無謂的苦。世間的事,真真實實的就是苦嗎?不盡然!「萬法本靜人自鬧」,這是人心不知足,沒有智慧啊!
以業感緣起來說:惡因緣聚會的時候,那的的確確是苦,可是你要是有般若智慧,苦就能化為烏有。所有的苦,若能解其體性了不可得—萬法因緣生,緣生之法都是虛妄不真實的;你能了解到虛妄,就能安忍下來,還怕真有什麼忍不過去的事情嗎?怕是怕在自己沒真智慧。
了解它是虛妄,不理睬就好了。事情站在某個立場來看的確是苦,可是換一個立場,它還是樂呢!所以苦樂是沒個標準、沒有真實的。學佛的人要在這些地方覺悟。
不過人總是感情重於理智,依情不依智,那的確就有苦,你要是以智化情,知道一切事情都沒有真實的、是無常的;眼前雖苦,但待些時候,過幾分鐘或過幾天再看看就好了。不要急!保持平常寂靜的心,何必那樣自找苦!
好多事情前一分鐘像是不得了、天大的事,可是最後一分鐘就沒有事了。大家要知道,這是作夢呀!除了我們的真心是實相之法,其他世間一切法皆是虛妄。好在是虛妄,如果真實,那生死如何了?生死也是虛假如作夢啊!
不要認為睡在床上才是作夢,那是閉著眼睛的夢;我們睜著眼也在作夢,人生都是在作夢,那有真實的?「夢」到底是有是無?若說有,拿出夢境來看看!拿不出來。說沒有嗎?可是睡在床上眼睛閉著,又有真真實實的夢境。若作好夢,醒來還快樂;作惡夢,醒來還很可怕啊!
一切法都是虛假的,現在大家都看到了佛堂,也坐在佛堂中。你以為這佛堂是真實的嗎?其實不是真實的,因為它剎那剎那都在變。要知道!現前我們所看到、所知道的這一切法,都是不真實的,這叫做「色即是空」;若有,只是目前短暫的假有,不是永恆存在的長久法。
你能這樣觀照,就是有實相慧、般若慧。金剛經不是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裏有真實的呢?所謂「應作如是觀」,要常常這樣觀照、正思惟,改除凡情夢的錯覺。我們閉眼夢未醒時,一切是真實,等到醒了才知是空。凡夫睜眼未醒,生死未了,亦不知萬法皆空啊!等待證羅漢果,生死大事了,就會了然明白凡間一切皆空。現在我們不知,知了亦是執著;這就如同閉眼夢未醒,仍在夢中很難接受空境。不過此時你是睜大眼,應當要仰信佛言啊!
世間所講的空是指無、沒有的意思;但佛法所講的空不是指沒有,而是永遠存在。「空」是不生不滅、遍一切處,空中有無形東西,所以空性中能生一切法。空中也有有形東西—一切星球、人物,遍在空中,為空性中所包容,但空仍然不動,還是常存在的。
如果沒有空,物質又能朝那裏放?沒有空就不能容納。比如石牆鐵壁,若在當中打個洞,不就顯出了空嗎?所以我們要知道,有東西即有空,其實萬事萬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空性!因有空之體性,所以就有假之事相。
要明白「空」不僅不是沒有,而且是大有、無量無邊的普遍有。這叫做「空即是色」。有空就有色,見空之處就有色,所謂「性空真色」。這是如來真語、實語、最高無上之語;如來為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若問一切法是從那裏生?依緣生法說:「此有故彼有」。那「有」又從何處來呢?從空中而來。所以佛法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這是佛法的正觀、般若之正見。空能出生一切法、含攝一切法。舉例來說,太空就是空,其本身是無礙法,可是山河大地、無量無邊的星球都包含在太空之中。離開了空它還能存在嗎?正因有空才會有法啊!所以無智慧的凡夫及一般鈍根小乘者,不要聽到「空」就以為什麼都沒有了。大智大悲的佛陀,還會錯說嗎?
太空本身沒有法,但並不是說沒有太空;它的本體還是有的,不過這個有,應該說是「非有非無」之有。佛法講「中道」,不講有,也不講無;說有、說無都是落在一邊。佛法離二邊,說「有」是以緣生來說,說「無」是因為緣生沒有本體,故說它是空,應該說是「非有非空」之空。
再舉例來說:「零」在數學上的意思是有還是無呢?零,當然就是沒有,但零的本位還是有;如果沒有零的本位,又如何有增減數目呢?零,放在一的前面,它就是沒有;若放在一的後面,就不是無,若再加百千萬個零,這個一的數目就變成天文的大數了!所以說它沒有,它卻是有;說它有,它又沒有,就看零的位是如何安置而已。
這種般若空慧的道理,不要以為聽不懂就不聽,一次聽不懂下次就會聽懂;若下次聽不懂,繼續再聽!念佛若有般若空慧,就是念實相佛—真真實實的「實相念佛」。那將來不但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且還生上品呢!這樣就能早點知道真如實相的道理,證無生忍,分身十方世界度眾生。
一般所了解的,念實相佛就是念真如、念法身佛、念無相。法身是實相,但那一法不是實相呢?所謂「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誦金剛經的人能這樣觀,那就是觀實相,解三空而證金剛法身。
你不要只知道法身是實相、真如是實相,你要是了解萬法皆虛妄,那就是了解實相。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法都是空相,空相就是如來。你若把萬法之相當作真實,沒有般若空慧,就永遠見不到如來啊!
善惡惟心造
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上面還有二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即」之一字,比如一瓜分做二半,二半瓜原是一體的,這叫做相即。所謂「心即佛,佛即心」,心是佛因、佛是心果,心、佛相即不二,原是同一個體;所以凡心念佛成佛,佛心悲愍眾生而能普現一切眾生前。「不異」之義,比如兩個瓜,雖是兩個,瓜是相同的,所以說是不異。
說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與色不相異,這是將二物方便合說;真實而言,本來就是一個—空就是色,色就是空。如果色、空是二法,怎可說是相即呢?空是本體,諸法從空因緣而生;又佛法講「萬法惟心」,所以講空就是講心,講心就是講空。這個「空」、「心」是真實之相,非虛妄的,故又名「實相」。空、心與實相,名異而義同,這就是「相即」、「不異」。
於此注意「空」義,不是空無、沒有之空,而是真正佛心實相,也是眾生心實相。既然佛心、眾生心亦是般若體,怎能把「空」義誤為空無、沒有之空呢?這裏不清楚,就永遠不明空義。
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就是空,所以無相,無相無所不相。當知凡夫心空淨了,心即法;心本無萬法,但你心想什麼就現什麼,所謂「是心想佛,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若想殺盜淫,心就是三塗了。
無相,不是看不見就沒有,不是手觸不到就沒有;你看電線裏的電源,你看不到也聽不到,但是手在開關那兒一開,一開電風扇就有風、冷氣機就有冷氣、暖氣爐就有熱氣;無相而能成就一切法。心、佛無相,而凡心造惡業,佛心修善業;善惡業苦樂報,即是無相中又化現無量無邊之幻化。萬法雖是虛假的,完全是由心造,心能造善、造惡;造善合乎真如本性。造惡違反真如本性,造善是樂的因,造惡是苦的因;善果是安樂、安然的,惡果是不安然、不自在,你不怕苦報難受嗎?
一個人造惡造到至極、受苦受到極點,自然會回心向善,不待人來勸,他都會向善;因為他的苦已到極點,不敢再受了,這就是「物極必反」。你看我們手朝前一伸,要是被針刺到或被火燒到了,手自然會縮回來,有苦了嘛!假如碰到清涼自在,自然放在那裏不會縮回來了。
說到真空實相,凡夫好像全身心都麻木了,又是瞎子、聾子,怎能明白真空實相?不明白,你現前這些業障應該知道的,這也是從真空實相中,反背真如而成的一切法。所以心有生滅法、不生不滅法,不生不滅法是真諦;真諦就是空、無相。生滅法是俗諦,就是有為法;有為法,修善感四聖,造惡感六凡。有為有造作,是俗諦,一切法皆有之;無為無造作,是真諦,了無一切法、一切皆空。
真心是實相,實相無相。心未動、未生,一切法皆無相;心一動,一切相皆現,這是心生一切法生,那麼心滅一切法也滅。善法由心想,由心滅;惡業也是心造,還須由心滅。心是生滅之原本,萬法由心造。大哉!心力不可思議也!隨心動則變現一切法,隨心靜則息滅一切法。
善惡皆是一心造。一般來講「邪不敵正」,但往往某個時候是正不敵邪;就像末法時代,信外道的非常多,信佛的少之又少,這是惡業障眾生多了。同樣的,惡業造多了,惡業的力量就勝過善業;但到最後還是邪不敵正。
因為正法與真如相契合,邪法與真如不相契;邪法有生有滅,正法不生不滅,生滅法怎能敵過不生滅法呢?況且惡業違背良心、違背本性,故感惡報;眾生因畏苦而不敢造惡業,故惡業有減無增以至於無惡。善業是合乎良心、合乎本性,故感善報;眾生因得樂而續修善業,故善業有增無減以至於純善。所以到最後,惡業終不敵善業,善業圓滿就成佛。所謂良心本性:即原有心、本來性。
佛法常講「三界惟心,萬法惟識」,這二句不易明白,換另二句就容易明白:「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注意這「造」字,不要只知一切惟心。惟心就有了嗎?還要造啊!造了才起因緣;所以我們要念佛才能成佛。我們的心即是佛,無始以來就有一個心,但到現在還沒成佛,就是沒有造!不是有心就能成佛,要修造才能成佛。
就像一顆種子,把它播種到土裏,還需要有水、陽光及空氣和人來保護它,使它不受大風大雨及蟲蟻的侵害。這完全要靠各種緣來培養,不是不播種就可收成了。
「造」,你想證真諦,還是要在俗諦上修好。就是要勤勞不能懈怠,沒有「天然的彌勒,自生的釋迦」,你修四攝六度,了解無我、無人修一切善法就是佛道;你有我、有人,修一切善法就感人天果報;你有我、有人,動貪瞋癡、造殺盜淫就是三塗惡業;因果就這樣明明白白,一點都不錯亂。所以念佛你要念,拜佛你要拜;不要念佛怕口乾、拜佛怕腰痛、盤坐腿痛、跪下膝痛;這樣怕那樣懶,一事無成。大家都是佛弟子,要覺悟,學佛要精進!
懂得這道理,你揀好路走就對了。祝福大家走好路、走菩提好路,同上佛道,決定此生成佛。
正慧轉顛倒
我們眾生—眾因緣和合所生,什麼因緣和合而生?顛倒、情欲而感生這果報身。「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因地是顛倒、愚昧,所以依正二報皆不安然!不管做事也好、閒在那邊也好,總是心中不安樂,做事也無心!
我們要解除自心中的我見、我執—總是自認為我是對的,你以這樣的小心眼怎能應付廣大的一切人事?我執的情見不放下,還加上私心看法,這叫「法執」。我法二執重,不能合眾,你不要妄想得福慧,連想得個身心安然也得不到。做事你也別想求到福報,不要增加業障就好了。如此行為改不了,不生大慚愧,如何得人和而共事?
你沒雙乾淨的手,怎麼做出乾淨的飲食?修行要在這些地方檢討,一定要順其因緣,千千萬萬不要違反因緣而顛倒想。有粥時想吃飯,有飯時想吃粥,顛顛倒倒的。有粥吃粥、有飯吃飯,來什麼吃什麼,吃得多麼安然自在!
諸位來到山上都是發好心來修行的,如果修行得不到利益、不能安然,在不安然之中要好好正思惟、用智慧,反過來想想!你有聰明喔!沒聰明怎麼會生煩惱?只是那種聰明顛倒了,叫做情識:眾生之情,情識用事。妄想顛倒,只要你用正慧一觀察、一反觀,不但馬上沒煩惱,想想連自己都會笑了!實在是如此!但不可老是這樣下去!
修佛道:「是心想佛,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眾生從地而倒從地起,你好好地再站起來就好了。要正念思惟,一切法皆是真如實相、法法皆是真,在那裏起病,即病為藥。即病為藥喔!藉這病來治你的病。
如來大慈悲為治眾生病制定了戒律。戒律就像危險地方的護欄一樣。人一定要依法、依軌道,不依法、不依軌道就是自己有病而不服藥,那病怎能好?有病不怕苦嗎?
病總是有苦,怎樣能了除苦?這不單是求觀世音菩薩、求阿彌陀佛就好了。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還是指示我們諸法因緣生,那一種緣沒調和好,菩薩對你也幫不上忙!法法都是相對的,為什麼?一切法皆是心法嘛!戒定慧是心法、殺盜淫也是心法,把殺盜淫那些觀念轉過來,嚴守戒定慧,當下即化地獄為佛國土。睡在床上作顛倒夢,夢到在地獄受刀山劍樹之苦;心想一清淨,就夢到在八德池中蓮華樂。這沒什麼稀奇,看你如何用心就是了。
世間對於人事有兩句話:「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凡夫用事都是顛倒,只看人家不對的,自己錯誤了,總是對自己好寬容,卻叫人家要如何合己;叫人服從好難,那就叫自己服從嘛!你自己都扶植不好,怎麼教人?自己扶植得好,做個榜樣,人家自然不教而自能。
平時我們用凡夫心行煩惱道,現在轉過來,這就叫即煩惱成菩提!沒煩惱又怎麼成菩提?在這地方用心喔!
身在靈巖山寺,怎樣續佛慧命?記住!化度眾生才是續佛慧命;你消除自己煩惱,智慧顯發,那才能續佛慧命。不是出了家、披了如來袈裟就叫續佛慧命。身著袈裟當然要擔荷如來家業、續佛慧命,但怎樣續法呢?這點清楚嗎?清楚了還懈怠,那你智福何時有啊!
現在我們好好地看—看凡情,凡情轉過來就是大智慧;看煩惱,煩惱轉過來就是菩提。
佛陀是知緣起、說緣起、行緣起。緣起就是因緣法、因果法。順乎因緣,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地都能成就你的佛國土;你看我們大殿少了一沙一石能成就嗎?有智慧的人,要順著因緣,不要違反因緣、心起顛倒想。你們就照這樣試試看|反觀吧!一觀就是返鄉歸宗。
凡夫總是隨妄想顛倒,今者必要正念反觀,離想顛倒,暫斷情欲,正慧覺觀,扶正顛倒,成正覺、為世尊。日向東邊走,轉回即是西;顛倒凡夫回光覺悟,則即顛倒正是解脫大涅槃之原本也。
學二諦融通
今天是初二,對於「二」字,臨時想到一點意義:
我們佛法講二諦,所謂:真諦、俗諦。真諦是一法不立,聖凡空無所得;俗諦則立一切法,十界因果都有。這兩種道理都是真真實實的,不能偏於一邊。真諦法與俗諦法也就是出世間法、世間法,即平時所說的佛道、人道。
若只知道俗諦,不明白真諦;只重於事修,而不明白第一義諦的真理;則所修一切善法只是人天的因果,想證個初果都不可能。人天的因果不管怎樣的快樂,那種樂是樂中有苦,那種樂是苦的根、是三世怨,招來生苦。
要得究竟的真快樂,還是要明白第一義諦;不明白第一義諦不能了生死、成佛道。雖明白第一義諦,但修行還是要在第二義諦上精進;否則偏於理廢於事,縱然你有智慧,也是乾枯之慧,沒有福德。捨了第二義諦,也不能入第一義諦,所以學佛法必要二諦融通,修事相,觀理體。
要想真實地明白佛法,一定要有般若智慧,有般若智慧才能了解空諦—第一義諦的道理,要明白第一義諦,最起碼要明白「我空」。了解空諦而以無我的心來修一切法,那就是成佛的正因。不明白般若,而說你明白佛法,那是「相似」而已,並不是真實的明白。所以,大家一定要把這二諦學明白了才好。
佛法講無我、無人,那是一種高深的境界,能明白真諦,自然就知道;可是我們也要注意俗諦法,因為俗諦法沒做好是不可能證真諦的。第一義諦是講:無我、無人;但在第二義諦應該方便講:有(假)我、有(假)人。有「我」就會有「人」,有人就要尊重人,不可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若無視於別人的存在,這種狂妄是不可有的!
所以想要有智慧,過去不好的習氣要摒除,人家對的固然要尊敬,不對的最低限度要同情他,進一步要使其改正;不要認為別人不好就棄之不顧,那是沒有悲心啊!
依佛法言,對方不好那是他的業障、沒有智慧,所以做錯了,但他的本性還是平等平等的真如實相、有佛性的。我們還是要尊重他,同情他可憐沒智慧,被惡業障障蔽了;應該想辦法使他的惡業障消除。
但也不要忘記了自己!首先自己要守戒法、守規則,好的要精進地學,不好的要努力去除。自己不學好,不但與人沒有益,也太對不起自己了。
在僧團中若想要能利己又利人,那自己一定要有所付出、與人有所貢獻,否則太失責了。一個人若與人沒有貢獻,那就是負債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假)我」,這是以第二義諦來說。我們享受人家種種的付出,而維持我們的生命,說起來這一切都是靠別人的啊!所以這個「有我」千萬不要弄錯,以為「有我」就自大—我一切都比人家強。這點是要不得的!必要當下就甩掉!
今天是初二,希望大家都有二諦融通的智慧,有了二諦的智慧,你到那裏處處都能逢源,做事情一切都能得心應手,那你的大智慧中就具足圓滿的福德了。
恭禧你們能聞到二諦法,太幸運了!二諦不圓明,千萬不可大言不慚說通達佛法了啊!
不愁沒道糧
古人有言:「只怕沒修行,不愁沒供養」。確乎不錯!只要你精進持戒、念佛、參禪,自然會感動人家來供養、感動龍天來護法。而且佛陀眉間白毫這一福,能令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修行,道糧都不會欠缺的。釋迦世尊本當一百歲才入涅槃,可是提早二十年入涅槃,就是留二十年的福給後代的佛子修行道糧無缺。說到這地方,我們多麼慚愧!若不好好修行,真是愧對世尊!是不肖子!
再說佛法,我們要重在這「法」上,法才是根本。佛陀是依法而修成,我們也是要依法而修;只因人是依染情法,所以有生死苦;佛陀是依清淨法,因而無生死得解脫樂。法是理體,還要有事相來配合,這點要記好、做好!
佛法重在事修,要把緣做好,否則發了心、立了願,不在事修、緣上做好,空想無益,不能得清淨果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