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人,充滿了多欲與好奇的心理。欲之最大者,莫過於求得長生不死之果實;好奇之最甚者,莫過於探尋天地人我生命之根源,超越世間而掌握宇宙之功能。由此兩種心理之總和,構成宗教學術思想之根本。西方的佛國、天堂,東方的世外桃園與大羅仙境之建立,就導致人類脫離現實物欲而促使精神之昇華。
舍此之外,有特立獨行,而非宗教似宗教,純就現實身心以取證者,則為中國傳統的神仙修養之術,與乎印度傳統的修心瑜伽及佛家"秘密宗"法門之一部分。此皆從現有生命之身心著手薰修,鍛煉精神肉體而力求超越物理世界之束縛,以達成外我的永恆存在,進而開啟宇宙生命原始之奧秘。既不叛於宗教者各自之信仰,又不純依信仰而自求實證。
但千古以來,有關長生不老的書籍與口傳秘法,流傳亦甚普及,而真仙何在?壽者難期,看來純似一派謊言,無足採信。不但我們現在有此懷疑,古人也早有同感。故晉代人嵇康,撰寫《養生論》而力言神仙之可學,欲從理論上證明其事之真實。
嵇康提出神仙之的主旨在於養生,堪稱平實而公允。此道是否具有超神入化之功,暫且不問。其對現有養生之助益,則絕難否認。且與中國之醫理,以及現代之精神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學,可以互相輔翼,大有發揚的必要。
一種學術思想,自數千年流傳至今,必有它存在的道理。古人並非盡為愚蠢,輕易受騙。但是由於古今教授處理的方法不同,所以我們今天對此不容易瞭解。況且自古以來畢生埋頭此道,進而鑽研深入者,到底屬於少數的特立獨行之士,不如普通應用學術,可以立刻見效于謀生。以區區個人的閱歷與體驗,此道對於平常注意身心修養,極有自我治療之效。如欲"病急投醫,臨時抱佛",可以休矣。
至於以此探究宇宙與人生生命之奧秘,而冀求超凡者,則又涉及根骨之說。清人趙翼倫詩,有"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力七分天"之說。詩乃文藝上的小道,其高深造詣之難,有如此說,何況變化氣質,豈能一蹴而就,而得其圜中之妙哉!
本書的出版,要謝謝多年來學習或修道的多方探詢,問題百出,使我大有應接不暇之感。乃以淺略之心得與經驗,掃除傳統與私相授受的陋習,打破丹經道書上有意秘藏私的術語,作一初步研究心得之平實報導。對於講究養生的人或者有些幫助。
在此尚須聲明,所謂"初步"並非謙抑之詞,純出至誠之言。要求更為深入,實非本書可盡其奧妙。如果時間與機會許可,當在從心理部分,乃至綜合生理部與心理部分,繼續提出報告。
一九七三年歲次癸醜淨名盦主記於臺北
在我的一生中,有不少人無數次問過這些問題。一個做了幾十年醫生的人,如果沒有宗教家的仁慈懷抱,有時真會厭惡自己“當時何不學春耕”,懶得再講病理;同時更會討厭求診治病的人存有頑強的主見,不肯合作。我雖然不是醫生,但實在缺乏耐性詳細解答這些迷惑的心理病態,有時候碰到別人問起這些問題時,我劈頭就說:你幾時真正見到世界上有長生不死的人?除了聽別人說的:某地某人已經活了幾百歲,廣成子、徐庶,都還活在峨眉山和青城山上,絕對沒有一個人敢親自請出一位長生不死的神仙來見人。其次,我就要問:你認為靜坐便是修道嗎?道是什麼?怎樣去修?你為什麼要修道和靜坐?幾乎十個就有五雙的答覆,都是為了“祛病延年”與“消災延壽”。講到靜坐與修道,大多數都想知道靜坐的方法,以及如何打通任督二脈與奇經八脈,或者密宗三脈七輪等等問題。可是他們都忘記了為長生不死而修道,為打通任督二脈而靜坐的最高道理--哲學理論的依據。因為一個人為自己長生不死而修道,這是表示人性自私心理極度的發揮。如果打通身上的氣脈便是道果,那麼,這個道,畢竟還是唯物的結晶。道,究竟是心是物?多數人卻不肯向這裡去深入研究了。
那麼,人類根本沒有長生不死的可能嗎?不然!不然!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認識兩個不同的內容:
(一)所謂長生,就是“祛病延年”的引申,一個人瞭解了許多養生必要的學識,使自己活著的時候,無病無痛,快快活活的活著,萬一到了死的時候,既不麻煩自己,也不拖累別人,痛痛快快地死去,這便是人生最難求得的幸福。
(二)所謂不死,不是指肉體生命的常在,它是指精神生命的永恆。但這裡所謂的精神生命,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它的本體,是超越於心物以外而獨立存在的生命原始;它的作用和現象,便是現有的生命和心理的意識狀態。至於精神的究竟狀況是什麼情形?那是另一個非常麻煩繁複的問題,留待以後慢慢地討論。其實,自古以來所謂的修道,乃至任何宗教最高的要求,都是要找到這個東西,返還到這個境界為目的,只是因文化系統、區域語言的不同,而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表達它的意義而已。
那麼,道是可以全修的嗎?“祛病延年”的“長生不老”之術,的確是有可能的嗎?就我的知識範圍所及,可以大膽地說:是有道可修,“長生不老”是有可能的。但是必須瞭解,這畢竟是一件個人出世的事功,並非入世利人的事業。如果一面要求現實人生種種的滿足,同時又要“長生不老”而成神仙,那只有問之虛空,必無結果。《說郛》上記載一段故事:有一位名公巨卿,聽說有一個修道的人,已經活了200多歲,還很年輕,便請他來求教修道的訣竅。這個道人說:“我一生不近女色。”那位巨公聽了以後,便說:“那還有什麼意思,我何必修道。”其實,除了男女關係以外,現實人生的欲望,有些還勝過男女之間的要求,更多更大。同時,更必須瞭解,想要求得“長生不老”,這便是人生最大的欲望,當然也是阻礙修道最大的原因了。一個人在世界上,要想學成某一門的專長,必須捨棄其他多方面的發展,何況要想達到一個超越常人的境界呢?道家的《陰符經》說:“絕利一源,用師十倍。”如果不絕世間多欲之心,又想達到超世逍遙之道,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至少,我的認識是如此,過此以外就非我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