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靜坐-氣脈相關1

不食人間煙火與中氣的作用
 
  倘使真從本身“中宮”的胃氣發動,上通食道管“十二重樓”,舌頭自然而然上扣上雀橋(小舌與兩鼻內初通氣之處)直接腦下垂體散佈的內分泌(頭頂下降的津液),隨時咽食清涼甘芳的液體,就可漸漸至於不需雙鼻呼吸通氣,自然而然做到了停止粗呼吸的往來。這是瑜伽術中強制修煉壺式“瓶氣”,和道家強自閉氣所希求的難得境界。到了這種程度,對於飽暖饑寒和外界的寒溫暑濕,便能產生較強的抗力。甚至,可以做到不思飲食。自然減少睡眠的功力。但必須親近真正過來人的明師指導,適當地減除飲食,乃至暫時不食,方可漸漸深入初步的一種定靜境界,而非平常的感受所能領略得到的滋味。可是到了一個階段以後,仍然需要好的飲食滋養,才能更加充實內力而打通性腺部分(進入陽[足喬]、陰[足喬])(暢通四肢陽維、陰維)、而達美不可言的景況了。至於哪樣程度才可暫停飲食?哪樣情況需要重新補充飲食?那就要看修習人的實際進度而定,不能紙上談兵似的妄加預言了。這種情形,過去在道家丹訣上,稱之謂“火候”,等於煮飯燒菜的火功一樣,需要當時的心領神會,不是完全呆板接受而不變的。



大腹便便不足道
 
  但是當任脈通暢的象徵稍有“火候”,也就是內呼吸(小腹丹田部分的呼吸)有了作用時,大多數都會隨著這種作用,自然氣沉丹田,變成“揠苗助長”的現象。因此造成小腹充實,外形突出猶如一個圓鼓狀,而儼然以此沾沾自喜,自認已經達到“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的境地。其實,這是非常糟糕的現象,如果一味妄加注守丹田,就會引起腎臟、性腺、大小腸部分種種的反效果,更不容易打通帶脈(圍腰圈身一帶)的氣機。此時必須注意稍微用意收縮小腹(恥骨以上到肚臍部分),迫使氣機自然打通帶脈範圍。但又不可過分用意,造成感覺上太過著相的流弊。如此久而久之,氣機由會陰(海底)部分,發動循左右兩大腿的大脈管而逐步逐節下行,一直到達兩腳足心為止。漸漸消除盤腿而坐的酸、痛、脹、麻、癢等感受,由此再進而達到兩腿和足趾。以及胯、膝、足踝骨,和每一節神經、每一細胞,都發生曖、軟、輕、樂的快感。甚至,不但不想下座,反而喜愛盤腿久坐,貪囹其樂而入于輕安舒適的妙境。由此境界再加沉靜止定久了,氣機再循督脈的腺路,上沖腰、背,暢通左右兩肩胛的神經叢而達於兩手指尖和手心。全身軟化,融融陶陶,而有“柔若無骨”的感受。然後氣機的感受,再循小腦(玉枕、泥但)上行而到達前腦部分,隨著細如無有的極微呼吸,沉沉下降,充滿全身而暢通四肢,平常所有身體存在的感受,此時幾乎毫無感受,恰如老子所說的:“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到此地步,才可勉強說是任督二脈初步暫通的象徵。從修習靜坐而希求健康長壽的目標。或進而追求修道的效果來說,打通兩腿神經下行氣的重要,比起打通任督二脈的重要;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倘使工夫沒有到達腿部發生妙樂、曖、軟、輕靈的境象,便自認為已通任督二脈,那便是自欺之談,誤入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