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靜坐-氣脈(道家)

人身和人身的兩足之重要
 
  天地間的萬物,大體歸納來說,不外動、植、礦物三大類。礦物屬於“地大”的固體性。姑且不論。凡是植物生命的泉源,都從它深入大地的根柢而來,尤其如人參等的根足,其形狀更與人形相似,可以引用做為此類的發明。人是動物中至精最靈的生命,人與植物以及旁生橫走的動物都不相同,人的根源在於頭頂,頭頂以上的虛空,就好比是植物的大地。而人的兩腿雙足,等於是植物枝葉的巔末。修習靜坐作工夫,如果氣機沒有到達兩腿雙足而暢通四肢的神經未稍,等於一株枝葉枯落的枯木,雖然幹身尚未朽腐、那也只是“不亡以待盡”而已,畢竟未能恢復生機。如果兩腿雙足的氣脈輪轉通暢以後,腰杆自然挺直,臀部肌肉收放有力,走起路來,腳踏實地猶如淩虛步空,甚至足底踏觸的大地,猶如軟褥重茵,像似海綿一樣的感受。假如又兼習武術練功夫的人,到此自覺身輕如葉,整個四體只有一具微細輕靈骨架存在的感覺,只須用一隻腳的大拇趾,即可立地如釘,自然挺立不倦。相反的,如是因有病而體力衰弱的人,“近死之心,莫使複陽也。”同樣的也會產生如上述這些感受,不可錯從重心,自以為是,那就笑話大了。

  前面講過打通“任脈”的一些粗淺反應和景象,並非就是通“任脈”的全部微細說明。實際上,“任脈”的難以打通,比打通“督脈”尤甚。一般修習靜坐的效果,大體上都從“督脈”反應比較顯著的現象而說,對於“任脈”真正打通的作用,都是“語焉不詳”,甚至,大多有茫然之感。其實,道家與中國醫理學上所謂的“任脈”,包括現代醫學自律(自主)神經的系統,以及內分泌(ENDOCRINE)系統與腑髒的所有機能。如果從打通“督脈”--脊髓神經、腦中樞神經部分的效驗,進而暢通“任脈”,那麼,體內所有的五臟六腑,自然而然就有良好的變化反應,促使生理的新陳代謝轉向健康旺盛。道家相傳的術語所謂“一脈通時百脈通”,應該是指打通“任脈”而言才對。有關“任脈”通暢的種種情景,一時難以盡述。現在暫就其他有關氣脈的要點,先行述說,或者可以連帶反復說明其內容。



 氣脈的異同之爭

 
  靜坐與生理的反應;依照中國道家修煉神仙丹道的方術,以及中國醫理學鼻祖的著作--“內經”的原理,有關“任”“督”二脈與“奇經八脈”的神奇古怪、迷離惝恍的傳說,大體上,已如上文陸續剝去神秘的外衣,逐步的講解。當然囉!打通氣脈的過程與所生反應的各種現象,因有男女老幼和身體強弱壯病的不同而各有差別。即使一般的感受完全相同,而智慧理解的各別,與所發生枝節上的感覺和體驗,也會造成許許多多的不同。我們過去所講的,只是原理原則的大要,並無多大的出入。

  但除了道家修煉方術上的“任”“督”脈等的說法以外,另與道家有類同關係的西藏“密宗”和印度“瑜伽術”等,對於氣脈也有同等的重視。可是“密宗”和“瑜伽術”的氣脈,卻注重“三脈四輪”或“三脈七輪”,與道家的注重“奇經八脈”,幾乎完全不同。因此修習“道家”與“密宗”或“瑜伽術”的人,不但在方法和理論上互有扡格之處,同時也因此形成門戶不同的異見,互相排斥。此所以被一般人視為“江湖”方術,難以入於正統學術之林,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其實,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是由於所學的不博,或者好學而不深思體究,因此沒有融會貫通,視同冰炭。殊不知無論學“道”、“學“密”、學“瑜伽”,乃至要作道、密、瑜伽的工夫,要達到他們所標榜的境界;除了以身心作工具,由這個身心來實驗方術的效果以外,更無別的依據了。既然同是運用人我的這個身心,難道因為方法的不同,就可以使得五臟六腑、神經、骨骼等改易位置,另外換成一副不同的形態嗎?既然不能,除了在觀念與感覺上,受先入為主的理論影響,產生不同的幻覺以外,還有別的具體事實,足以證明其中的確是有異同嗎?如果勉強說是的,那也只是感覺上所注意的重點不同,絕非另有一副不同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