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憨山大師 夢遊集及開示菁華節選一
惟吾佛出世,說法利生,四眾人等,各皆得度,隨機教化,
各有方便,普令獲益,是故法有千差,源無二致。
然以佛性而觀眾生,則無一生而不可度,
以自心而觀佛性,則無一人而不可修。
但眾生自迷而不知,又無善知識開導,
故甘墮沉淪,枉受辛苦耳!
~~~~~~~~~~~~~~~~~~~~~~~~~~~~~~
~~~~~~~~~~~~~~~~~~~~~~~~~~~~~
憨山大師勸世文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穩守無懊惱,耐煩做事好商量。
常觀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惹禍皆從閒口舌,招災多為壞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事本來多缺陷,此身那得免無常。
吃些虧處原無害,讓他幾分有何妨,春天纔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層霜,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
人縱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作主張,諂曲貪瞋真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一劑養身平胃散,兩鍾和氣二陳湯。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悲歡離合朝朝鬧,壽夭窮通日日忙。
休鬥勝敗莫爭強,百年渾是戲文場,頃刻戲房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
-----------------------------------
然 佛者 覺也,即眾生之佛性,
以迷之而為眾生,悟之即名為佛。
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彌陀,所求淨土,即唯心極樂,
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出現,步步極樂家鄉。
所以道﹕心淨則土亦淨,心穢則土亦穢,
一念惡心起,刀林劍樹樅然,一念善心生,寶地華池宛爾。
由是觀之,天堂地獄,又豈外於此心哉!
----------------------------------
憨山大師費閒歌
講道容易體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閒,世事塵勞常罣礙,深山靜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規難,信願全無總是閒,淨戒不持空費力,縱然落髮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師難,不遇明師總是閒,自作聰明空費力,盲瞎修鍊也徒然。
染塵容易出塵難,不斷塵勞總是閒,情性攀緣空費力,不成道果也徒然。
聽聞容易實心難,侮慢師尊總是閒,自大貢高空費力,聰明蓋世也徒然。
學道容易悟道難,不下工夫總是閒,能信不行空費力,空空論說也徒然。
閉關容易守關難,不肯修行總是閒,身在關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難,心口不一總是閒,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難,意不虔誠總是閒,五體虛懸空費力,骷髏磕破也徒然。
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閒,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然。
~~~~~~~~~~~~~~~~~~~~~~~~~~~~~~~~~
古德有言﹕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梵語阿彌陀,此云無量壽。
佛者覺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覺性,尤見性之第一妙門也。
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為老,後天地而不為終,
生死之所不變,代謝之所不遷,直超萬物,無所終窮,
故稱無量壽。
此壽非屬於形骸修短,歲月延促也,
吾人能見此性,即名為佛。
~~~~~~~~~~~~~~~~~~~~~~~~
子欲求佛,但求自心。
心若有迷,但須念佛,佛即起覺,覺自性光明,挺然獨露。
從前妄想,貪瞋痴業,當下冰銷,
業垢既銷,則自心清淨,脫然無累。
此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事心之功,無外乎此;
淨土之資,亦不外於是。
~~~~~~~~~~~~~~~~~~~~~~~~~~~~~~~~~~~~
吾人苟知自心是佛,當審因何而作眾生?
蓋眾生與佛,如水與冰,心迷則佛作眾生,心悟則眾生是佛,
如水成冰,冰融成水,換名不換體也。
迷則不覺,不覺即眾生,不迷則覺,覺則眾生是佛。
~~~~~~~~~~~~~~~~~~~~~~~~
經云﹕
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
由是觀之,眾生與佛,本來無二,
所謂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但心淨是佛,心垢即眾生。
生佛之辨不遠,只在心垢滅與不滅耳。
~~~~~~~~~~~~~~~~~~~~~~~~~~~~~~
以此心本來清淨,
但以貪瞋癡慢,五欲煩惱,種種業幻,垢濁障蔽,故名眾生;
此垢若淨,即名為佛,豈假他力哉。
無奈一切眾生,無始業障深厚,煩惱堅固,難得清淨,
必假磨煉之功,故參禪念佛,種種方便,皆治心之藥耳。
~~~~~~~~~~~~~~~~~~~~~~~~~~~~~~
眾生心垢難離,必須工夫精勤調治,
垢去心明,故說眾生本來是佛;
非一向著煩惱垢濁之中,妄自稱為佛也。
參禪看話一路,最為明心切要,但近世下手者稀。
一以根鈍,又無古人死心;
一以無真善知識決擇,多落邪見。
是故獨於 念佛參禪兼修之行,極為穩當法門。
~~~~~~~~~~~~~~~~~~~~~~~~~~~~
學人修行;為生死大事也,以心中念念不停,故生死不斷,
欲實為了生死,必要把一切萬緣,盡情放下,放得乾乾淨淨。
然有無始習氣種子,不得乾淨,必須參一話頭,
先把從前妄想,一齊放下,不容潛生,
緩緩專提一句阿彌陀佛,著實靠定,要觀此念,從何處起?
如垂綸釣,於深潭相似。......
若妄念又生,此因無始習氣太重,又有放下,
切不要將心斷妄想,只把脊梁豎起,不可東想西想,
直於妄念起處覷定,放下又放下,緩緩提起一聲佛,
定觀這一聲佛,畢竟從何處起?
~~~~~~~~~~~~~~~~~~~~~~~~~~~~~~
睡時一醒,就提起話頭,
如此不但坐如是,行、住、茶、飯、動、靜亦如是。
在稠人廣眾中,不見有人,在諸動中,不見有動,
如此漸有入處,七識到此不行。
如此日夜靠定,不計工夫,
一旦八識忽然迸裂,露出本來面目,便是了生死的時節也。
~~~~~~~~~~~~~~~~~~~~~~~~~~~~~~~~~
日夜靠定,不計工夫,一旦八識忽然迸裂,露出本來面目,
便是了生死的時節也。
但參禪之時,不要求悟,任他佛來祖來魔來,只是不動,
念念單提,行將去,中間再無疑難。
如是綿綿密密,心心無間,日用間著力做去,自有下落。
~~~~~~~~~~~~~~~~~~~~~~~~~~~~~~~~~
學人即知罪根深重,古德教人,隨時消舊業,切莫造新殃,
佛為業重眾生,開懺悔一門,最是出苦方便。
偈曰﹕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
是為正行,此外皆助方便也。
~~~~~~~~~~~~~~~~~~~~~~~~~
眾生自性,與佛平等,本來無染,亦無生死去來之相,
但以最初不覺,迷本自性,故號無明。
~~~~~~~~~~~~~~~~~~~~~~~~~~~
因無明故,起諸妄想,種種顛倒,造種種業,
妄取三界生死之苦,是皆無明,不了自心,隨妄想轉。
須是以智慧光,照破無明,諦信自心,本來清淨,
不被妄想顛倒所使,則諸業無因,以妄想乃諸業之因也。
~~~~~~~~~~~~~~~~~~~~~~~~~~~~~~~~~~
今欲舊業消除,先要發起大智慧光,照破無明,
不許妄想萌芽,潛滋暗長。
若能妄想起處一念斬斷,則舊積業根,當下消除,
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照稍遲,則被他轉矣。
~~~~~~~~~~~~~~~~~~~~~~~~~~~~
若自心煩惱深重,無明障處,不自覺知,
如此則古德有教學人參究,即將念佛審實公案,正當著力,
提起一聲佛號,橫在胸中,即便審究,這念佛的畢竟是誰?
隨提隨審,將此疑團,如已命根,更不放捨。
一切動靜閒忙,去來坐立,唯此一事,更無餘事,如此用心,
纔見妄想起時,就將此話頭一拶,則當下粉碎,
自然掃蹤滅跡矣。
只恐心力懈怠,不肯著實提撕,故不能敵妄想耳!
若敵得妄想銷處,便是舊業消滅時也。
~~~~~~~~~~~~~~~~~~~~~~~~~~~~~~~
若惡習強勝,力不能敵者,在昔佛有明誨,
若修行人,習氣不除,應當一心,誦我 無為心佛 所說 心咒,
此實 格外方便也。
以各人藏識潛流習氣深厚,智力不到,不到之地,
必須仗佛心印,以密破之。譬如難破之賊,必請上方之劍,
此須早晚二時,自取方便,唯以參究功夫為第一義耳。
~~~~~~~~~~~~~~~~~~~~~~~~~~~~~~~~
古德教人做工夫,先要內脫身心,外遺世界,一切放下,
絲毫不存,單提一則公案話頭,如審實「念佛的是誰」,
橫在胸中。
如金剛王寶劍,將一切思慮妄想一齊斬斷,如斬亂絲,
內不容出,外不容入,把斷要津,築塞咽喉,不容吐氣。
如此著力,一眼覷定,只「提話頭的畢竟是誰」?如此下疑,
疑來疑去,疑到心如牆壁一般,再不容起第二念。
纔有妄想潛流,一覷覷見,便又極力提起話頭,再下疑情,
又審又疑,將此疑團扼塞之心念不起,妄想不行時,
正是得力處。
如此靠定,一切行住坐臥,動靜閒忙中,咬定牙關,
決不放捨,乃至睡夢中,亦不放捨。
唯有一念話頭,是當人命根。如「有氣死人」相似,
如此 下毒手 廝挨,方是真實用功之人。
用力極處,不計日月,忽然冷灰豆爆,便是大歡喜時節也。
~~~~~~~~~~~~~~~~~~~~~~~~~~~~~
念佛求生淨土一門,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
今人發心,因要了生死,方纔肯念佛,只說佛可以了生死,
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了?
若念佛的心,斷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
~~~~~~~~~~~~~~~~~~~~~~~~~~
如何是生死根株?
古人云﹕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
是知愛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眾生,受生死之苦,皆愛慾之過也。
推此愛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
乃自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捨身受身,皆是愛慾流轉。
直至今日,翻思從前,何曾有一念暫離此愛根耶!
~~~~~~~~~~~~~~~~~~~~~
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
今日方纔發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連「愛是生死之根」
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斷著!
既不知生死之根,則念佛一邊念,生死根只聽長,
如此念佛,與生死兩不相關。
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前,
那時方知念佛不得力,卻怨念佛無靈驗,悔之遲矣!
~~~~~~~~~~~~~~~~~~~~~~~~~~~
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畢竟主張不得。
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 為生死心切 ,要斷生死心切,
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 了生死之時也。
何必待到臘月三十日,方纔了得,晚之晚矣!
~~~~~~~~~~~~~~~~~~~~~~~~~~~~~~~
出家本為生死大事,今出家兒,不知生死為何物,
至有為生死心的,不知修行之要,禮誦念佛,一生辛苦,
到底於己躬下事,如黑漆桶相似,於生死分上,了沒干涉,
禪人發心,真實為生死大事,先要辦一片長遠決定不退之志,
單提一念,不悟不休。
第一不得指望速成就,釋迦老子,三大阿僧祇劫,磨煉身心,豈是純根耶?
古德參究機緣頗多,唯有念佛的是誰?一則審實話頭,最易得力。
只是要放得下,提得起,靠得定,疑得切,不拘行住坐臥,動靜閒忙,都是用心的時節。
~~~~~~~~~~~~~~~~~~~~~~~~~~~~~~~~~~~~~~~~~
世人但知祖師門下以 悟為上,悟心 本意 要出生死耳。
念佛 豈不是出生死法耶?
參禪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無疑。
所以然者,參禪要離想,念佛專在想,
以眾生久沉妄想,離之實難,若即 染想而變 淨想,
是以毒攻毒,博換之法耳,故參究 難悟,念佛易成。
若果為生死心切,以參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
~~~~~~~~~~~~~~~~~~~~~~~~~~~~~~~~~~~~~~~~~
淨土法門,世人以權目之,殊不知最是真實法門,
但在人之念佛心切不切,志決不決耳。
若為生死心,如救頭燃,志要一生取辦,譬若人患必死之症,
有人覓還丹,喻參禪可救,
一人授以海上單方,喻念佛足以起死回生。
只在病者有決定心,信此可服,更不必待覓還丹,
只服此單方,頓令通身汗出,絕後方甦,是時始知其妙耳。
~~~~~~~~~~~~~~~~~~~~
惟今修行淨業,必以淨心為本,要淨自心,
第一先要戒根清淨,以身三口四意三,
此十惡業,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須三業清淨,則心自淨。
若身不殺,不盜不淫,則身業清淨;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則口業清淨;意不貪不瞋不癡,則意業清淨。
如此十惡永斷,三業冰清,是為淨心之要。於此清淨心中,
厭娑婆苦,發願往生,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為生死心切,
先斷外緣,單提一念,以一句阿彌陀佛為命根,念念不忘,
心心不斷,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拈匙舉箸,折旋俯仰,
動靜閒忙,於一切時,不愚不昧,並無異緣。
如此用心,久久純熟,乃至夢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
則工夫綿密,打成一片,是為得力時也。
~~~~~~~~~~~~~~~~~~~~~~~~~~~~
佛說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門,
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最為切要。
經云﹕心淨則佛土自淨,故娑婆穢土,乃惡業所感,
眾苦充滿;西方極樂,乃淨業所感,故但受諸樂。
~~~~~~~~~~~~~~~~~~~~~~~~~~~~~~~~~
修行第一要為 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 念佛成片?
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 固蔽,日用 未嘗返省,
今欲以 虛浮信心,斷 多劫生死,所謂 滴水 焉能 救積薪之火?
豈有是理哉!
~~~~~~~~~~~~~~~~~~~~~~~~~~~~~~~~~~~
若當人果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
百劫難復,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
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牽纏遮障,如此下苦功夫,
久久純熟,自然相應,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
此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在自己著力,
若但將念佛做皮面,驢年無受用時。
~~~~~~~~~~~~~~~~~~~~~~~~~~~~~~~~~~~
禪淨二行,原無二法,永明大師示之於前矣。
禪本離念固矣;然淨土有上品上生,未嘗不從離念中修,
若是念佛,至一心不亂,豈存念耶?
⋯⋯更多。
若當參究時,在一念不生,
若云念佛,則念又生也,如此不無兩橛念。
就參究 念佛處,打作一條,
要它不生而生,生即不生,方是 永嘉 惺寂雙流 之實行也。
何耶?
若論參究提話頭,堵截意根,要它一念不生,
如此雖是參的工夫,古人謂之「抱樁搖櫓」,
只這要它不生的一念,即是生也,
豈是真不生耶!
只如念佛,若只將一聲佛號,挂在心頭,念念不忘,
豈是真一心不亂?
~~~~~~~~~~~~~~~~~~~~~~~~~~~~~~~~~~~~~~
圓覺經云﹕
我今此身,四大合成。
當觀身中,堅硬歸地,潤濕歸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
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如此諦觀此心,久久純熟,身相忽空。
種種煩惱,皆從妄想顛倒而生,本來不有,當煩惱時,
近觀此心,妄想從何處生?
⋯⋯更多。
此觀喫緊,乃脫苦之妙藥。
然初心觀,未易成就,但將阿彌陀佛審實話頭,切切不忘,
若妄想起時,提起話頭一拶,則妄想自滅,以尋常無有正念,
故專逐妄想流轉,攀援不停,以滋苦耳。
一切諸法,皆自心生,
若不觀心,而求脫苦之路,猶卻步而求前也。
~~~~~~~~~~~~~~~~~~~~~~~~~~~~~
如今發心修行,第一要看破 此心是妄想。
凡起心動念處,便是業根,切不可隨他妄想流轉。
日用密密觀察,妄想起處,就要看破,看破則當下消滅。
切不可隨他相續攀援,往而不返。
若觀察不定,無「巴鼻」時,但將一聲阿彌陀佛作話頭,
緊緊抱定,念念不忘,有此話頭作主,
但見妄想起處,即提起一聲佛來,是謂正念。
正念現前,則妄念不待遣而自消矣。
如此二六時中密密用心,
唯此一念為主,其餘一切妄想皆為客,主客若分,久久純熟,
則妄想自消、真心自顯矣。
~~~~~~~~~~~~~~~~~~~~~~~~~~~~~~
世間一切諸法,皆是苦本,身是苦聚,
愚癡之人,但知為一身貪求,種種口體受用,將以為樂,
不知樂是苦因。
既知是苦,必要發心修行,求出苦之道。
修行之要,先須看破現在身心境界,
當觀此身,乃四大假合成形,則不為此身謀求種種受用之樂。
次要了知現前日用,見聞覺知,全是妄想用事,總非真心,
以此妄心,造種種業,起心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
即此一念,便是生死苦本。
~~~~~~~~~~~~~~~~~~~~~~~~~~~~~~~~~~~
禪人既秉佛教,當遵佛語,大生慚愧恐懼,發無上心。
從今將一往生平,馳逐攀緣妄想之心,一齊放下。
折合向一句阿彌陀佛上,消歸自己本命元辰,念念不移,
心心不斷。
以前妄想,乃造生死之染因也,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淨因也。
~~~~~~~~~~~~~~~~~~~~~~~~~~~~~~~~
一切眾生,流轉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之過咎也。
原因最初一念無明,遂生妄想,妄想積迷,起貪瞋痴,
造殺盜淫妄,種種諸業;以妄想不斷,故生死苦果無窮,
流轉不已。今佛明言,因一念妄想,薰變十二類生;
況眾生日用,念念妄想,念念受薰,則一日一夜,生死無窮;
況有識以來,乃至盡命,念念妄想,所作惡業安可籌算!
~~~~~~~~~~~~~~~~~~~~~~~~~~~~~
聖凡本無二路,皆因 染淨 薰變之力耳。
~~~~~~~~~~~~~~~~~~~~~~~~~~~~~~
念佛雖易,世人不知,都輕視為尋常,
殊不知為真實出生死之要路,但不知念佛之妙,故多錯誤耳?
且念佛即是參禪,更無二致,
凡念佛時,須先將自己胸中,一切煩惱妄想,貪瞋癡愛,
種種雜亂念頭,一齊放下,
放到無可放處,單單提起一聲阿彌陀佛,歷歷分明,
心心不斷,如線貫珠;又如箭筈相拄中間,無一毫空隙處,
如此著力靠定,於一切處,不被境緣牽引打失。
如此日用動靜中,不雜不亂,久之夢寐一如。
若是如此用心,念到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便是超生死,
生淨土之時節也。
若但口說念佛,心地不淨,妄想不除,只道念佛不靈驗,
縱到三生六十劫,亦無出頭分,爾其勉之!
~~~~~~~~~~~~~~~~~~~~~~~~~~~~~
大慧禪師,方竭力主張,教學人參一話頭,此何以故?
只為學人八識田中,無量劫來,惡習種子,念念內薰,
相續流注,妄想不斷,無可奈何!
故將一則無義味話,與你咬定,先將一切內外心境妄想,
一齊放下。
因放不下,故教提此話頭,如斬亂絲,一斬齊斷,更不相續,
把斷意識,再不放行。此正是達磨外息諸緣,內心無喘,
心如牆壁的規則也。
~~~~~~~~~~~~~~~~~~~~~~~~~~~~~~~
今人參禪做工夫,人人都說 看話頭,下疑情,
不知向根底究,只管在那話頭上求來求去,
忽然想出一段光景,就說悟了,便說偈呈頌,當作奇貨,
正不知全墮在「妄想知見網」中。
如此參禪,豈不瞎卻天下後世人眼睛?
若是悟道這等容易,則古人操履,是最鈍根的人,
與你今人提草鞋,也沒用處,增上慢人,可不懼哉!
~~~~~~~~~~~~~~~~~~~~~~~~~~
靠定話頭,一切妄想雜念,當下頓斷,如斬亂絲,更不容起,
起處即消。
唯有一念,歷歷孤明,如白日當空,妄念不生,昏沉自退,
寂寂惺惺。
~~~~~~~~~~~~~~~~~~~~~~~~~~~
永嘉大師云﹕
寂寂惺惺是,寂寂無記非,惺惺寂寂是,惺惺亂想非。
謂 寂寂 不落昏沉無記,惺惺 不落妄想,
惺寂雙流 沉浮兩捨。
看到一念不生處,則前後際斷,中間自孤,忽然打破漆桶,
頓見本來面目,身心世界,當下平沉,如空華影落,
十方圓明,成一大光明藏,如此方是到家時節。
日用現前,朗朗圓明,始信自心,本來如此。
到此境界,不可取作 空見。
若取空見,便墮外道惡見。
亦不可作 「有見」,亦不可作「元妙知見」,
但凡有見,即墮邪見。
~~~~~~~~~~~~~~~~~~~~~~~~~~~
若在工夫中,現出種種境界,切不可認著,
一咄便悄,惡境不必怕,善境不必喜,此是習氣魔,
若生憂喜,便墮魔中。
當觀 唯自心所現,不從外來,應知清淨心中,了無一物,
本無迷悟,不屬聖凡,又安得種種境界耶?
~~~~~~~~~~~~~~~~~~~~~~~~~~~
吾佛說法,以一心為宗,無論百千法門,無非了悟一心之行,
其最要者,為參禪念佛而已。
參禪乃此方諸祖,創立悟心之法;
其念佛一門乃吾佛開示三賢十地菩薩,總以念佛為成佛之要。
而末法妄人,乃敢謗念佛為劣行,是缺多聞,不知佛意,
妄生分別耳。
~~~~~~~~~~~~~~~~~~~~~~~~~~~~~~~
今人但信此心,本來無物,如今做工夫,只為未見本來面目,
故不得不下死工夫一番,從此一直做將去,
自然有時頓見本來面目,是出生死,永無疑矣。
~~~~~~~~~~~~~~~~~~~~~~~~~~~~~~~~~
若約 唯心淨土,則心淨土淨,故參禪未悟之時也,
非念佛無以淨自心,然心淨即悟心也。
菩薩既悟,而不捨念佛,是則非念佛無以成正覺。
安知諸祖,不以念佛而悟心耶?
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煩惱消除,了明自心,即名為悟。
如此則念佛即是參禪,參禪乃生淨土,
此是古今未決之疑,此說破盡,而禪淨分別之見,以此全消。
若捨此別生妄議。皆是魔說,非佛法也。
~~~~~~~~~~~~~~~~~~~~~~~~~~~~~~~~~~
○凡修行人,有先悟後修者,有先修後悟者,
然 悟 有 解、證之不同。
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解悟」也,多落知見,於一切境緣,
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觸途成滯,多作障礙,
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參也。
若「證悟」者,從自己心中實樸樸做將去,
逼拶到水窮山盡處,忽然一念頓歇,徹了自心,
如十字街頭見親爺一般,更無可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參實悟。
然後即以悟處融會心境,淨除現業流識妄想情慮,
皆鎔成一味真心矣,此證悟也。
~~~~~~~~~~~~~~~~~~~~~~~~~~~~~~~~~~~~~
證悟亦有深淺不同,若從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識窠臼,
頓翻無明窟穴,一超直入,更無剩法,
此乃上上利根所證者深。
其餘漸修,所證者淺。
最怕得少為足,切忌墮在光影門頭,
何者?以八識根本未破,縱有作為,皆是識神邊事,
若以此為真,大似認賊為子。
~~~~~~~~~~~~~~~~~~~~~~~~~~~~~~~~~~~
古人云﹕
「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
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於此一關,最要透過。
所言頓悟漸修者,乃先悟已徹,但有習氣,未能頓淨,
就於一切境緣上,以所悟之理,起觀照之力,歷境驗心,
融得一分境界,證得一分法身,
消得一分妄想,顯得一分本智,
是又全在綿密工夫,於境界上做出,更為得力。
~~~~~~~~~~~~~~~~~~~~~~~~~~~~~~~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難遣,
此中病痛,略舉一二﹕
(第一)不得貪求元妙。
以此事本來平平貼貼,實實落落,一味平常,更無元妙。
蓋由吾人 知解習氣 未淨,內薰般若,般若為習氣所薰,
起諸幻化,多生巧見,綿著其心,將謂元妙,深入不捨。
此正識神影明,分別妄見 之根,亦名「見刺」。
比前 麤浮妄想 不同,斯乃 微細流注生滅,亦名「智障」,
正是礙 正知見 者。若人認以為真,則起種種狂見,最在所忌。
~~~~~~~~~~~~~~~~~~~~~~~~~~~~~~~~
○(其次)不得將心待悟。
以吾人妙圓真心,本來絕待,向因妄想凝結,
心境根塵對待角立,故起惑造業。
今修行人,但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單單提此 一念 向前,
切莫管它 悟與不悟,只管 念念步步 做將去。
若工夫到處,自然得見 本來面目,何須早計!
若將心待悟,即此「待心」便是生死根株,
待至窮劫亦不能悟,以不了 絕待真心 將謂 別有 故耳。
若待心不除,易生疲厭,多成退墮。
譬如尋物不見,便起休歇想耳。
~~~~~~~~~~~~~~~~~~~~~~~~~~~~~~~~~~
○(其次)不得希求妙果。
蓋眾生生死妄心,元是如來果體,
今在迷中,將諸佛神通妙用,變作妄想情慮,分別知見。
將真淨法身,變作生死業質。將清淨妙土,變作六塵境界。
如今做工夫,若一念頓悟自心,則如 大冶洪爐,陶鎔萬象,
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來果體。
即此妄想情慮,元是神通妙用,換名不換體也。
故永嘉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若能悟此法門、則 取捨情忘、欣厭心歇,
步步華藏淨土,心心彌勒下生。
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
礙正知見,轉求轉遠,求之力疲,則生厭倦矣。
~~~~~~~~~~~~~~~~~~~~~~~~~~~~~
○(其次)不可自生疑慮。
凡做工夫一向 放下身心,
屏絕 見聞知覺,脫去故步,望前渺冥 無安身立命處,
進無新證,退失故居。
若前後籌慮,則生疑心,起無量思算,較計得失,
或別生臆見,動發邪思,礙正知見,此須勘破,則決定直入,
無復顧慮。大概工夫,做到做不得,正是得力處,更加精彩,
則不退屈,不然則墮憂愁魔矣。
~~~~~~~~~~~~~~~~~~~~~~~~~~~~~~
○(其次)不得生恐怖心。
所謂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念頓歇,忽然身心脫空,
便見大地無寸土,深至無極,則生大恐怖,
於此若不堪破,則不敢向前。
或以此豁達空當作勝妙,若認此空,則起大邪見,撥無因果,
此中最險。
~~~~~~~~~~~~~~~~~~~~~~~~~~~~~~
○(其次)決定信自心是佛。
然佛無別佛,唯心即是,以佛真法身,猶若虛空,
若達妄元虛,則本有法身自現,光明寂照圓滿周遍,
無欠無餘。
更莫將心向外馳求,若捨此心別求,
則心中變起種種無量夢想境界,此正識神變現,
切不可作奇特想也。
~~~~~~~~~~~~~~~~~~~~~~~~~~~~~
若要透得此關,自有向上一路,
只須離心意識參,離妄想境界求。
但有一念起處,不管是善是惡,當下拋過,
切莫與之作對,諦信自心中本無此事。
~~~~~~~~~~~~~~~~~~~~~~~~~~~~
但將本參話頭,著力提起,如金剛寶劍,魔佛皆揮。
此處最要大勇猛力,大精進力,大忍力,決不得思前算後,
決不得怯弱。
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被此等妄想纏繞。
如脫鞲之鷹,二六時中,於一切境緣,自然不千絆,
自然得大輕安,得大自在,此乃初心第一步功夫得力處也。
~~~~~~~~~~~~~~~~~~~~~~~~~~
蓋在迷路邊,出門一步,恐落差別歧徑,枉費心力,虛喪光陰,必須要真正一門超出,妙莊嚴路。
所謂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其所行履,可以日劫相倍矣。
~~~~~~~~~~~~~~~~~~~~~~~~~~~~~~~~~~~~~~~~~~~
遇境逢緣。眨眼之閒。不覺墮入黑山鬼窟去也。
此乃天下有志 學道之人通病。豈獨禪人為然。
然其病根。直在不了自心。但為習氣所弄耳。
~~~~~~~~~~~~~~~~~~~~~~~~~~~~~~
從上古人出家。本為生死大事。
即佛祖出世。亦特為開示此事而已。
非於生死外別有佛法。非於佛法外別有生死。
所謂迷之則生死始。悟之則輪迴息。
是知古人參求。只在生死路頭討端的求究竟。
非離此外。別於紙墨文字三乘十二教中。當作奇特事也。
~~~~~~~~~~~~~~~~~~~~~~~~~~~~~~~~~
達磨西來不立文字。只在了悟自心。
以此心為一切聖凡十界依正之根本也。
全悟此心則為至聖大乘。少悟即為二乘。不悟即為凡夫。
若悟而不存。證而無得。即為超聖凡出生死之向上一路矣。
~~~~~~~~~~~~~~~~~~~~~~~~~~~~~~~~~
近代學人去聖逾遠。
不見古人真實行履。向日用現前境界。生死岸頭一一透過。
即此日用。不離一法。不住一法。處處不輕放過。
便是真切工夫。即此目前一切聲色逆順。愛憎境界。
一一透得過處。便是真實悟門。即此悟處頭頭法法。
便是真實佛法。
~~~~~~~~~~~~~~~~~~~~~~~~~~~~~~
天地一幻具。萬法一幻叢。出沒一幻蹟。死生一幻場。
江山一幻境。鱗甲羽毛一幻物。聖凡一幻眾。爾我一幻遇耳。
~~~~~~~~~~~~~~~~~~~~~~~~~~~~~~
永嘉云。
「比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方剖析。」
上人號曰鏡心。是以心為鏡耶。是以鏡照心耶。
若以心為鏡。則老盧(惠能法師)道。明鏡亦非臺。非臺則無鏡可寄。
若以鏡照心。心本無相。又何從而照之耶。
如此非心則非鏡。非鏡則非心。心鏡兩非。名從何立。
如此則上人名是假名。名假則真亦非真。
是則所讀之般若。又豈有文言字句。寄於齒頰之端耶。
上人苟能悟此法門。
則江光水色。鳥語潮音。皆演般若實相。
晨鐘暮鼓。送往迎來。皆空生晏坐石室見法身時也。
~~~~~~~~~~~~~~~~~~~~~~~~~~~~~~
若以法界海慧照之。則三際十方。當下平等。
天宮淨土。一道齊平。心佛眾生。了無差別。
鑊湯罏炭。實際清涼。草樹庭莎。風帆沙鳥。煙雲變狀。
日月升沈。舉目對揚。無非普現色身三昧也。
~~~~~~~~~~~~~~~~~~~~~~~~~~~~~~
嘗謂一切聖凡。靡不皆以 志願成就世出世業。
是知吾人有志於性命者。志出生死。
有志於功名富貴者。志入生死也。
吾師有言。廣大智海。變而為生死業海。
寶明妙性昧。而為貪瞋癡慢生死之業性。
~~~~~~~~~~~~~~~~~~~~~~~~~~~~~~
禪人作禮請益。幻人乃依如幻三昧。
為說一切諸法皆如幻夢境界。而開示之曰。
善哉佛子。當善思惟。一切諸佛依幻力而示現。
一切菩薩依幻力而修持。一切二乘依幻力而趣寂。
一切外道依幻力而昏迷。一切眾生依幻力而生死。
若夫天宮淨土。依幻力而建立。瓊林寶樹依幻力而敷榮。
鐵牀銅柱依幻力而施設。鑊湯罏炭依幻力而沸騰。
鱗甲羽毛依幻力而飛潛。蠢蝡蛸翹依幻力而動息。
以極三世諸佛之所證。六代祖師之所傳。總不出此幻網。
~~~~~~~~~~~~~~~~~~~~~~~~~~~~~~~
苟能一步踏斷幻結。則無邊幻網。一時頓裂。
無涯幻海。一時頓枯。無量幻業。一時頓消。無邊幻行。
一時頓得。無量幻生。一時頓度。此則是名以幻修幻。
所謂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者也。
~~~~~~~~~~~~~~~~~~~~~~~~~~~~~
佛性善根。如 草種 在地。
但有土處。莫不有之。若遇時雨。靡不發生。
第 雨有早晚。故 生 有遲速耳。人人皆有善根種子。
若遇大善知識開導。如時雨降。則勃然生芽。抽條長幹。
開花結實。鮮不成就。
所謂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未有無因而招果者。
此從上 佛祖教化門頭。貴在 觀根逗機。善為開導。
使其自性成熟。使其自性成熟。非有別法。以誇誕眾生也。
~~~~~~~~~~~~~~~~~~~~~~~~~~~
佛祖出世。亦特為開示此事而已。
非於生死外別有佛法。非於佛法外別有生死。
所謂迷之則生死始。悟之則輪迴息。
是知古人參求。只在生死路頭討端的求究竟。
非離此外。別於紙墨文字三乘十二教中。當作奇特事也。
所以達磨西來不立文字。只在了悟自心。
以此心為一切聖凡十界依正之根本也。
全悟此心則為至聖大乘。少悟即為二乘。不悟即為凡夫。
若悟而不存。證而無得。即為超聖凡出生死之向上一路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