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八)

楞嚴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淨念相繼,自得心開」。奇妙疾捷,莫過於是。一切眾生由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五濁惡世造惡之時,其難非一,就是講現代的眾生根器比較鈍,著相的習氣很嚴重,捨不下他所罣礙的,所執著的,甚至認為他執著的是必需品,這就是業障重,所以這個時候,哪個法門可以幫助我們得度?就是念佛的方式。慈雲灌頂法師講:所有法門消不了的業障,還有淨土法門可以消,所以由此知道這個方式的可貴。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所講到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一段文是出自於楞嚴經,也是相當重要的一段章句,我們現前憶佛,「憶」就是心裡面有佛,就像媽媽罣礙兒子一樣,雖然不用去念兒子的名字,但是心裡還是有你小孩,或是你罣礙的事情,這是憶的狀態,心裡面有,所以憶佛是心裡面有佛,念就是我們的口念耳聽,意根去憶持、去想佛,所以憶佛念佛,二六時中唯此一念,唯有佛念,其他的都放下,得過且過,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想要修行,要得到真正清淨,在這上面花的時間、功夫就要減少,不能增長,所以我鼓勵大家要來道場念佛,就是幫助你把世間的業淡化,這樣你的道力才會增長,如果你有機會退休,或是可以退休不要再做,那就不妨退休,專心的把自己所有的心力拿來投注在佛法上,佛法要從年輕開始學,我十四歲就學佛,到現在經典也看了一些,還是覺得佛法高深、廣大,而且還自覺習氣非常的重。其實不是十四歲才學佛,是很小的時候就學佛,我知道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不是迷信。那個時候我在新加坡,看到「認識佛教」裡面所講的跟以前所知的觀念不一樣,想必有可學之處,所以我發心來學佛,我十四歲就發心將來要出家,要學講經,希望能夠把無量壽經弘揚、把正法弘揚,那時候在新加坡,剛好聽老和尚的第十次宣講,剛好講到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所以發心學佛要趁早,不然你錯誤的習慣一旦養成幾十年,一個錯誤的動作一直做幾十年,你的想念一直動,動了幾十年,到了要接近老年再來學,那太晚了,所以年輕就要學。你們現在學也來得及,但是你要比人家更努力,要更加倍用功,這樣習氣才能除得掉,開始就從最粗重的改起,像學佛行儀講的那些威儀,要攝心,大家要去看,要學佛的行儀,那行儀不是祖師大德制訂,是佛制訂,所以叫「學佛行儀」,是學佛、菩薩的行儀,外表學了要看起來像一尊佛,行儀就好像雕刻刀一樣,我們是一塊木頭,把我們刻成跟佛一樣,所以依照這個工法去雕塑自己,去雕塑自己的貪瞋癡慢使之銷落,去雕除你的是非人我,雕除你的名聞利養,藉由佛法來薰習。這憶佛、念佛,念佛在淨土宗講念佛的名號,念佛的形象,那麼還有一個憶佛,就是想佛的行持,不光只是想法藏比丘因地的行持,要想到一切諸佛因地的行持,單單法藏比丘因地的行持,我們就已經學不完了,要想想怎麼學得跟佛一樣,這要發心,如果不發心,沒有做到憶佛念佛,只是口念彌陀心散亂,憨山大師講:你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念佛,心裡面要知道佛是什麼心行,佛是離相,是不著有無,不著世間,更不會著出世間。所以要向佛看齊,這是憶佛,想到佛的行為不是自私自利,也不是貪瞋癡慢,所以我們現在有自私自利、有貪瞋癡慢,那就不是佛,而是顛倒的眾生,是凡夫,有我執我見,不要說佛,連個羅漢都不是。憶佛的意思很深、很廣,要做到圓滿的憶佛,要看華嚴經,這是佛的境界、佛的報土、佛的受用。也可以看觀經或看看無量壽經,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自性圓滿的呈現,徹底悲心的顯現,看看佛怎樣利益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用的智慧、善巧、方便,這都是憶佛的意思,所以很重要,一般念佛的淨土宗,只有念這四個字,也有人念六字,加上「南無」,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依阿彌陀佛,也是憶佛,但是要知道佛的行為、存心,佛的境界,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明瞭諸法實相,這是佛心,佛境界,所表現出來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普賢十大願王,這是佛的行為,這才是真念佛,這才是修淨土。所以心要淨,國土才會淨,要想到佛的方便,他是怎麼攝受眾生,有因緣我們也要幫眾生來學佛、成道,不光是幫自己的家親眷屬,也不能只想自己一人修行有成就好,這是小乘的心而已,如果修行認為有法可除,有煩惱可斷,有菩提可證,這也是小乘,小乘不光只是不願意幫助眾生,對法還著為實有。在「法藏因地」第四品,他看到世間自在王如來,他就發心,這個就是憶佛,「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無邊界,宣揚戒定精進門,通達甚深微妙法,」他也希望跟佛有一樣的色身,所以他去想佛的行持,緣念如來的果德,然後問佛,問世間自在王如來,要怎麼修行才能跟佛一樣,要如法修行,法藏因地是聞佛說法,歡喜開解。所以他不是事業不順,感情有問題去出家,他的緣是聞佛說法,歡喜開解,每一個人學佛的因緣不同,這無所謂,但重點是你要知道什麼是佛法,為什麼出家。尋發無上真正道意,要發無上真正道意,希望能夠見自本心,能夠證得諸法實相,這才是無上真正道意,所以無論你是什麼因緣來學佛,或是出家,你要往這個目標去走,就是想佛的心,想佛因地的行持,憶佛念佛,正確的因種下去了,楞嚴經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地發心要是不對,想要成就圓滿的果報,那是不可能的。精舍舉辦講座是要大家能夠發無上菩提心,尋發無上真正道意,這是幫大家建立正確的發心,這是憶佛,這是念佛,有了這個正因,正確的因,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就是你這一生,當來就是你後生、來生,必定見佛,佛不光只是指形象的佛,自見本性法身佛,自見無為報身佛,無為無所不為,這是報身,是功德莊嚴,世間人有為有所做,有所對待,所以是凡夫是肉身,是業報身,有善有惡,分別計較善惡,得失對立,這就是凡夫身所做的,佛的報身,無所做,無所不做,你要學,發心要正,果才會正,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就是現在,有人這一生能了脫生死,現前見佛,法華經講或是聚沙做佛塔,或是一瞻禮,或復小低頭,乃至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是當來,種遠因,剛是先講引申的義理,正文的意思就是: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要心憶口誦,心裡面要有,嘴巴要念出聲,耳朵要仔細聽,心裡面有佛,就不會打妄想,耳朵聽進去,嘴巴念出來,就不造口業,耳朵聽進去可以同時攝住鼻根跟舌根,還有身根,其餘的三根,所以這一段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用這個方式,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念佛證自本心,叫念佛心,也可以說念佛打破無明,見得本心,用這個方式: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念相繼簡單的說,一念接一念不間斷,唯此佛念,更無餘念,另一個說法,他是現前,淨念現前相繼,既然相繼,就不間斷,不夾雜,才叫相繼,正念現前,你的本性全然顯現,這是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講的淨念相繼是後面講的,就是本性全部開顯,大家平常念佛很重要,不要小看這句佛號的功德,四個字每個人都會念,小朋友也會念,認識字的,不認識字的,乃至盲聾瘖啞都能念,都曉得,但是功德不一樣,果報不可思議,不是其他經咒所能比的,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佛平等,怎麼會有佛中之王這事呢?難道阿彌陀佛管全部的佛?沒這回事,是讚歎他在攝受眾生、在超度眾生的力量不可思議!有看到一本書,講黃錫勳醫師,他是近代的人,他在美國不但關照病人的病情,還照顧他的家庭生計,給予社會很大的安定力量,自己也是癌症臨終時極樂世界的菩薩幫他開歡迎會,讓他心無畏懼、心無恐怖, 他從來沒學佛,沒有接觸過佛教,在一個因緣下他遇到無量壽經,他說裡面講的跟他夢中境界都一樣,剛開始阿彌陀佛來度他,他還不敢相信,他想:極樂世界是真的嗎?因為他是醫師,自己曉得得癌症臨終會很痛苦,但佛跟他說,你放心,保證不會有一絲毫的痛苦,你只會像睡著一樣。這是無量壽經講的安穩光,心沒有恐怖,意不顛倒,臨終佛力加持,一個不學佛的,可以做到這樣,佛看他因緣成熟來攝受他,這是真的事,這給予大眾無比大的信心,再看看張善和,張善和也是,臨終十念一念皆得往生,臨終地獄相現,張善和是專門殺生的,一生當屠戶專門殺生的,臨終的時候他殺的這些眾生,牛頭人全部都現前,出來要跟他索命!又看到地獄猛火出現,非常恐怖!剛好有一位出家人經過,他請師父救他,法師教他上香、念佛,念了不到十聲,他說那些牛頭人全部走掉了,恐怖的境界都沒了,再來阿彌陀佛來了,要接引他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超度眾生的力量不可思議!再一個就是我阿姨,黃麗鶯居士,在我們的網站你們可以去看,臨終是我親自幫她處理的,她這輩子也沒學佛,就跟世間好人一樣,她是景美女中的老師,在學校是個好的老師,她是癌症,大腸癌轉移到肺部,醫生也說她日子不長了,三個月前,我們去勸她,跟她說妳要念佛、要學佛,還跟她說這世間都是假的,她有一封遺書,臨終她覺悟了,她引金剛經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是假的,不真實的,我不留戀這個世間,我要到極樂世界去。她臨終是這樣萬緣放下,她的家親眷屬跟她說:妳最起碼也要等到妳女兒結緍以後再走吧!這就是佛門說的軟冤家,要障礙她往生,她說:我不管那麼多了。她真的都放下,臨終還請我幫她助念,我說:妳放心好了,妳認真的念佛,一心到極樂世界去。臨終時我跟她講,地藏經說,會有冤親債主現作妳的熟人,或是妳爸爸、或是妳的朋友、過世的朋友,妳都不要理他,或是現其他菩薩的形象,也不要理他,妳就是一心念佛看到阿彌陀佛才跟他去極樂世界,我助念都幫妳安排好了,二十四小時沒有問題,妳要肯念絕對能夠往生。因為那時她已經沒有辦法說話,她聽了點頭示意她知道了,臨終時是這樣幫她助念。聽說是從晚上八點到八點半救護車送回家就開始助念,我去的時候是九點二十五分的時候,其間我看到西方三聖現前放光來接引她往生,所以絕對錯不了,我們念佛念著念著就看到了,那臨終瑞相不可思議!後來,頭七完之後,就是過了一段時間,我作夢夢到她,我那時候在房間裡面休息,聽到有人按門鈴,我一看,咦,怎麼是我阿姨啊,我說:阿姨妳怎麼來啦?又問:妳從哪裡來啊?她說:「我從極樂世界來,我愛來就來啊!我常常回來看看你們。」所以,即使一個不學佛的人,到臨終的時候,只要能萬緣放下,佛也盡力攝受接引,這是錯不了的!這是我自己最真實的經歷。 所以,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肯定的。講這個真實的公案,供養大家,希望大家能夠生起信心,能夠發無上菩提心求生淨土,只有這一條是歸路,這條是好路,要去走、要去修,不要心存僥倖!不要想:沒關係,臨終十念一念佛都接,到時我再來念佛,你這是濫用佛的慈悲,只怕到時會念不出來喔!現在的社會臨終時有癌症的人很多,百分之八十以上腦筋都是不清不楚。這樣說就有人開始害怕,他問我:法師,臨終我要是昏迷怎麼辦?我說:你怕什麼,你要是現在肯念,你不用想那麼遠,你心心念念都要到極樂世界去,即使你臨終昏迷阿彌陀佛也會把你叫起來,你不用怕,因為他知道眾生的心念,只有我們自己這邊放不下,佛那邊不用去考慮那麼多,他不是世間人,不是在家人,也不是一般的凡夫,他會叫我們起來到極樂世界去,他會接引你往生!他的四十八願有一願「臨終接引願」,他沒有設定昏迷的不接,眾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臨終接引是他接引你,不必害怕你會昏迷,但是若平常沒有訓練,那時候提不起來,沒有這個功夫,也沒有發願,你要是有發願,他那裡馬上就有紀錄,這個人大概什麼時候要往生,他還會帶大菩薩去,臨終加持你,讓你身心都沒有病苦,我有位師兄在美國,有很多的助念經驗,他有處理過一個小孩,這小孩出車禍往生,他媽媽很痛苦!他媽媽找通靈的人來,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他,這個小孩在佛法上也有他的慧根,最後找到他,她問小孩說:你去哪裡啊?小孩說:我到極樂世界去, 在那裡好多東西要學哦,我根本沒時間,剛去的時候還有想要回來看看媽媽,結果忘記了。他說你車禍的時候有沒有痛苦?小孩說:沒有啊!我只覺得我睡著了,醒來我就在極樂世界。這都是近代真實有往生的公案,所以才讚歎說:「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接引眾生的手段方便善巧都不可思議,縱然犯了是像觀無量壽佛經講的、像戒經上講的,五逆十惡 盜十方僧物 現前僧物,或是毫無懺悔心,只要臨終懺悔發願往生,佛一樣來接你,很多人就有疑問了,這些人生前做了那麼多壞事,為什麼佛還要接引他?要知道再壞的人碰到死亡他都害怕,他執著這個身是我,他有懺悔心,這一念已經悔過了,他的願意到極樂世界,這是發世出世間最至善的心,他願意了生死!這還不是好心嗎?沒有比這個更好,願意了生死,願意出三界,發無上菩提心。無上菩提心就是發願求生淨土的心,這念心當下從惡心轉為好心,轉為至善的心,所以佛一定會來接,就算下到地獄,只要一念回心,阿彌陀佛一樣會到地獄去接引他,這是佛大慈大悲攝受眾生。所以善導大師說:「淨土本為凡夫兼為聖人」本是為了要度這些業障深重的眾生,才開淨土法門,不是為了要度聖人,阿羅漢菩薩分段生死已了,身見早就已經破,三界也出了,不會再受這些輪迴的苦報。我們在輪迴裡面苦過頭,習慣了就不會覺得苦,你們可以試試看,拿一個東西打自己,剛開始你會痛,但是一直打,打久了還挺舒服的,它是暫時性的麻痺,終究苦還是會來,打久了還是會受傷,所以世間無論是苦或樂,終歸是苦,所以要放下,要把佛號當作是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要老實念,行住坐臥都能夠不間斷、不夾雜。能夠懂點經教很好,但是如果心力不足,可以選一部經,選無量壽經或選阿彌陀經來用功修持,這一生了生死就有份,成佛道就有餘了。不要高心想要去修上乘的法門,修那種自己做不到的法門,這是不行的,所以要把佛號當一回事。 「淨念相繼,自得心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全文。「淨念」剛講過的,狹義,也就是簡約的說:是念阿彌陀佛的這個念頭不斷。佛號是總持,提綱挈領的,這是淨念。直念阿彌陀佛四字洪名、六字洪名,稱為淨念。在念的時候心裡面不著一法,無有一物,唯有佛念。禪宗是唯心,淨土宗是唯佛。因為你所緣的境界都是佛境界,腦筋想的是佛,嘴巴念的是佛,身體禮佛或繞佛或是坐念,這個是身語意三業,統統都緣佛的境界,所以唯佛。這跟通途法門不一樣,這叫淨念,淨念是出離的念頭,所以念佛是清淨的,是脫離六道輪迴的一個觀念,它不屬於善,不屬於惡,不屬染也不屬淨,這樣念佛稱為淨念。廣義的看「淨念」,心不起煩惱,見色不隨色轉,這是在色上得三昧。聽聲而不隨聲轉,是在音聲上得三昧,這是廣義的看淨念。淨念推展出去是無量無邊,念佛時心收攝回來,就是不隨聲轉,不隨色轉,色、香、味、觸、法俱不隨,總收其他的法門。又念佛時心無煩惱、無有慳貪,即是布施波羅蜜;念佛時心地無非,沒有過失即是持戒波羅密;念佛時沒有對待,唯有佛念,是忍辱波羅蜜;念佛時心不懈怠,正念分明,是精進波羅蜜;念佛時心不散亂,入法界定,這是禪定波羅蜜;念佛智覺一切,能夠照了無生是「般若波羅蜜」,所以念這句佛號就是六波羅蜜具足,這個道理相當的深廣,要多去體會,念佛的時候就具有這麼大的功德,這叫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念佛總持一切法,就是總持陀羅尼門,念佛一法即是一切法,一門即是普門,這叫普等三昧又叫華嚴三昧,念佛能夠鎮攝所有煩惱,能破一切魔障,叫金剛三昧,你看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要常常淨念相繼,這是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的地方,一門總收所有普門,所有法門的功德,在這佛號裡你就都得到了,念佛的時候心沒有對待、沒有愛憎,那貪瞋癡就除了,殺盜淫就除了,念佛時不可能打妄語,念佛是真實語,無量壽經講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就是念佛,念佛就是住真實慧,勇猛精進,念佛就是顯明清白,洗濯垢污,都是菩薩的功德,要說極樂世界的菩薩,統統都是念佛,那邊的菩薩其心潔白猶如雪山,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淨如水能洗諸塵垢,熾盛如火能燒煩惱薪,智慧如同火一樣能焚燒煩惱,這都是念佛的功德,念佛心不取相,聽流水聲、聽車聲都像極樂世界一樣,都是出無量無生無滅波羅蜜聲,大慈大悲喜捨聲,可是我們現在念佛,喜歡夾雜妄想、夾雜邪念,佛號含藏有這麼大的功德,但是顯現不出來,淨念相繼一法總攝諸法,有這麼大的力量,所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用再去修止觀,不要再經過次第,不要再去繞圈子,真的像楞嚴經所說的,中間永無諸委曲相,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沒有走錯路的,沒有修成二乘的,無量壽經後面說,當知此人非是小乘,學淨土不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在佛陀的教法裡面,算是第一弟子,所以就知道佛號功德非常的大,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有人說要加個華嚴觀在念佛裡面,善導大師說不用,一總不用,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說加這些根本就違背淨土宗,違背如來的宗旨,阿彌陀佛這個法門就是教大家:我的法門別無奇特,就是指方立向,就是告訴你: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就是告訴你那地方確實有個極樂世界,你就是一心嚮往就對了,不用再特別起什麼觀,再把它化空不用的,到那裡皆得阿惟越致,皆是一生補處,所以彌陀經就講得很清楚,淨土不是小乘,也不是法華經講的化城,化城是暫止的,極樂世界不是,阿鞞跋致是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得的是:無生法忍,真正斷除心意識分別,他有這麼大的功德,這個是到極樂世界就有的,它不屬小乘,你不用再去夾雜這些止觀、唯識觀、華嚴觀,或是其他的修行方式,因為善導大師說這些不是淨土宗,而且他說:這樣去修或教人家這樣去學害人很深,所教的方式是錯的,這善導大師講的。所以只要一心念這四字六字,就這樣念下去不必問如何,也不去參念佛的是誰,不用參。念者就是佛,不用參是誰。此即主人翁!念佛的還不是佛嗎?何必向外別求,那就是禪宗講的:拿著敲門瓦子向屋內打親生爹娘。敲門的瓦子,現在是用電鈴,古代要敲門還有一瓦片敲門,叩、叩,叩就會有人來應門,這句是說:門是打開的,你不進去,還拿敲門的瓦往堂內砸親生爹娘,這真的太誇張了。這多此一舉,所以念佛不必去參是誰?若誰教你參,就要想到善導大師教的,想到淨土宗祖師大德教的,你學淨宗要依淨宗的祖師,不用去參。 現在要找禪宗的大德很不容易,當然有一些大德也許知道你有大根器,不過現在大德很少了,都是修行有著處、有落處、有個修處,都是教你怎麼修,不是教你離言相、離形相、離開名字相、離心緣相,不是教這個,教你怎麼去修、怎麼觀,那種不是真正的禪,禪就是叫你當處放下屠刀,屠刀是什麼呢?屠你法身的,什麼叫屠刀,動念有所著就是屠刀,大德幾句話就能夠讓你把所執的放掉,就像六祖惠能大師那樣,他跟惠明和尚講:你稍時歛念,這時候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便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所以是直指人心的方式,那個跟哪個,如果以在學地的話,要用「那個」便是直指的方式,如果已經見性的話,那個跟哪個都沒有問題,都說得通。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斷念頭用的,這個是除妄想,反觀用的,起疑情可以,禪宗直指的那個便是,不思善、不思惡、不落善惡、不落有無那個便是,這是禪,是直指的方式。現在要碰到這種大德你要有很大的福報,跟你們講: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所以,「有大福德始念佛,發菩提心修十善,佛說無上深妙禪,淺人當做淺法看」。就把至珍的寶送給你,可你不要,就像佛在央掘摩羅經裡,佛喝斥文殊菩薩,文殊,你所得的「即空觀」就像一個愚人、他想要找如意珠,結果天上下了冰雹,他把冰雹拿回去當如意珠,收在他的寶盒裡面,他的朋友來了,想拿來獻寶,一打開沒有了,因為冰雹都融化,這愚人一看這個不是如意珠,以後再也不找如意珠,結果碰到真的如意珠他也不要。所以你要是藐視淨土,就像文殊被佛喝斥一樣,大智第一文殊菩薩大家都知道,又代表禪宗,你如果認為念佛是有相,是有念的,那真的是送給你如意珠你不要,就像文殊菩薩示現的樣子一樣,給你如意珠,你不但不要還識為冰雹,這個問題就大了,所以不要當愚人,要當智人,要保此一行,才能夠出三界,所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用去參禪,不用去學教觀,念佛若能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真正是無上深妙禪,可是我們學的淺、看的淺、所以當做淺法,會認為淺是因為太簡單了,真的很簡單,三歲小孩都會,但是八十老翁他做不得。有些講經的大法師,著作等身,卻不信淨土,還說淨土好遠,明明十萬億程不隔塵,一念便到,他卻不相信也不願意修行,所以不要像這些法師一樣。淨土法門就念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說這樣就能成就,因為太容易所以難信,不要說這些法師不相信,連有些菩薩也不相信,你去看無量壽經,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或是聞而不信因此退轉無上菩提,連菩薩都不信那就沒有辦法,所以無量壽經說: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有聽到等於沒聽到,必須「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要供養過佛你才能歡喜信此事,所以淨土法門沒有那麼容易相信,真正相信你就萬緣就放下了,你就不想要世間了,可不是自殺,跟自殺不一樣,自殺是絕望,這裡的「放下」是積極的,有人說佛教是消極的,錯了!我們很積極,積極於斷煩惱,所謂世間萬事甘讓人先,信願持名決不落後,在斷除煩惱習氣上絕對不落人後,在做功德、布施、供養三寶或是印經、放生…上,絕對不落人後,我們對於造貪瞋癡業是落後。不要那麼會爭名聞利養,在世間不要跟人家爭,多讓人家一點,吃點虧沒有關係,無所謂的,有時候吃點小虧沒有關係,但不要被詐騙集團騙,被他們騙了會太慘,也不要跟人家斤斤計較,碰到詐騙集團要有智慧 心要先定下來,要智慧明辨,這時候有學佛念佛就有好處,就不會一下子被他的話把業勾起來,就衝動去把你戶頭的錢送出去。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是說不用去修禪觀、不用去修教觀,只要念佛就能開悟,念佛就能證實相,實相不在念佛之外,念佛就是實相。有人問:法師,一切法都是實相,所謂「鬱鬱黃華無非般若,白雲流水盡是真如」,也都是,那為什麼說只有念佛是,其它的不是?他還問:自性有對待就有二法,….?是很會問啊。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裡破這說法:黃花若是般若,那黃花會生滅、般若會凋零,事實是般若並不會凋零。真如是不變的,而白雲流水不住。所以,要是於一法上作解那就不是真如,不於一法上作解,白雲流水即是真如,黃華即是般若。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盡是廣長舌,所以你要離開煩惱才有這個境界。 這境界是理如是,如果用六即佛來看,理即、名字即、觀行即、相似即、分證即、究竟即。這都叫做佛,名字即以上都是對實相道理明白,可是習氣並沒有除掉,所以才有分這六即,究竟即佛是地獄天宮同是淨土,他碰到這些境界都是淨土。沒有學佛的稱理即佛,都具有佛性,不要說地獄天宮,一個順逆境界,他心裡就上天下地。名字即也是知道這道理,但是轉不過來。觀行即就是有在照著做、照著修,依理而起行,碰到境界還是有把持不住的時候。所以境界功夫不一樣,雖盡是真如沒有錯,但不是你的功夫不是你的境界,所以學佛不要好高騖遠,祖師大德講:知冰是水,猶賴湯汁以銷融,悟妄即真,尚需佛慧而熏煉。知道冰是水,但是要把冰化掉,要用熱湯才能化得掉啊,「猶賴湯汁以消融」,用熱湯來消融,「悟妄即真」,知道全妄是真,還要佛慧,「佛慧」是般若智慧,在你的習氣上念念熏斷,來熏煉。 這句「阿彌陀佛」是不於一法上生解,這法即是不生不滅,阿彌陀佛翻成中文叫「無量覺」,無量就是自性的果德,圓滿的佛性,去與它相印,跟佛相印,佛號不是白雲流水,是不是黃華,不會凋零的啊,所以可念,沒有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