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以前,要學“靜坐”的人,沒有明師(不是名師)指導,便不敢學“靜坐”,實在找不到明師的時候,便靠道書中的丹經(修煉內丹做神仙的書籍),一知半解,肓修瞎煉。1924年以後,如張三豐太極煉丹秘訣、因是子靜坐法,以及由日本倒傳回來的岡田靜坐法、氣功秘訣等書,隨著時代的開明,教育的普及,印刷的發達,到處可以看到。抗戰勝利以後,佛家天臺宗修煉止觀的書籍,如小止觀六妙門、摩訶(大)止觀,袁了凡靜坐法正續編等也應運流行,普遍傳開。同時,由藏文翻譯成漢文的密宗修法經典,或由英、法轉譯回來的密宗書籍,也陸續公開。其中以密宗黃教祖師宗喀巴大師所著的《菩提道次第論》中,《修止與修觀》的抽印本,與天臺宗大小止觀的方法相同,較為穩當妥實。但有關佛家修習靜坐(禪定)的書籍,又必須與全部佛學的教理相融會,才能相應。
在這些書籍中如果要說哪一本書,可做初步入門最正確的指導,實在都不太合適。而合於佛道兩家正統的典籍,學理又不簡單,至於不太合於正統道理的書,問題又太多。在無書可資遵循的時候,比較普遍為人所樂道的,便是蔣維喬先生所著的《因是子靜坐法》,多少人如法炮製去學靜坐,多少人想使自身上發生氣派感受,做到和他一樣。其實,《因是子靜坐法》只能說是蔣維喬先生本身學“靜坐”的經驗談,或者可以說是他學習“靜坐”的反應實錄,可以貢獻給大家做參考,但絕不是金科玉律,更非不易的法則。我們首先須要瞭解,蔣先生開始學習“靜坐”的時候,早已患了嚴重的肺病,一個人到了有病的時候,心境反而比較寧靜。情緒雖然近于消極,有時思想反而清明,“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時多向亂中忙。”這是人之常情。因為他本身有肺病,所以必須要在靜中修養,等到生理機能恢復本能活動的時候,相當於道、佛兩家所說的氣機或氣脈便會發生作用,循著中國醫學所說的人身十二經脈的流行,於是氣機到達某處,該處就自然產生某種感受。在這種情況當中,只要不去揠苗助長,任其自然流行,便是最好的生理療法,對任何一種疾病都有效,何況是必須靜養治療的肺病。總之,任何是中西醫藥治療疾病的根本方法,都靠靜養,所有中西醫藥物,只有幫助治療的功效,並無絕對去病的作用。疾病之所以恢復了健康,得到藥物幫助的效果,僅有十之三、四,靠著臥床住院的靜養,因此引發本身體能的治療而從獲生機,卻占十之六、七的重要。就是使用外科手術的醫療道理,也並不外於此例。何況有關心理和精神的治療,同樣不外於此理。
瞭解了這些道理以後,便可知道《因是子靜坐法》所說氣機發動和氣脈流行的境界,這只是著者蔣維喬先生有病之身學習靜坐後的現象和經驗,不可以偏概全,認為人人必會如此,視為千篇一律的定則。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依照《因是子靜坐法》去實驗“靜坐”,而且就把它視為師法之當然,必定會弊多益少,適得其反。
人體的氣機是怎麼一回事
東方古代的醫藥之學,皆與巫術同源共祖,中國的醫學,也不例外。在三千年以前,中國的醫藥之學,由巫醫而轉入道家的方術,(又稱為方技),這是周、秦之間的事。中國的醫學和道家的方術,以及印度自古相傳的瑜珈術,都承認人身生命的泉源,在於人體內部所潛藏無限氣機的庫藏。不過古代道家的丹經,這個氣字,是用原始的“?”(注:該“?”字無法打出來,上面像是無字,下面四點,)。如用拆字的方法來講,“無”即是“無”的古字,下麵四點即是“火”字的假借,換言之,“無火”之謂“氣”。什麼是“火”呢,淫欲、情欲、躁動的意念都是火。沒有了這些躁火(等於中醫書上所說的相火)元氣大定(君火正位),漸漸便可引發固有生命的氣機。氣機的流行,它依循晝夜十二個時辰(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與宇宙日月運行的規則相通),周流人身氣脈(十二經脈)與腑髒一周。而且在每一時辰之中,經過氣脈的部分不同,就又研究出人身穴道的學說,發展成為針灸之學。
除了醫學所稱的十二經脈以外,另有不隸屬於十二經脈的氣脈,便是道家特別重視的“奇經八脈”。“奇經”的奇字,並不是奇怪的意思,而是“單支”的意思;也便是涵有特殊的、單獨的含義。“奇經八脈”,也包括了督、任、沖、帶、陽維、陰維、陽喬、陰喬等八根脈腺。督脈便是莊子在《庖子解牛》篇中所提及“緣督以為經”的督脈,大約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自律神經系統與腑髒的關係。帶脈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腎臟神經系統。陽維、陰維則和現代醫學的大腦、小腦與間腦的神經系統有密切的關聯。陽喬、陰喬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生殖神經,包括攝護腺與手足等主要神經作用。唯有沖脈很難說,擴充其量而言,它在中樞神經與自律神經之間並無固定部位和系統的範圍;它由生殖機能與睾丸之間的小神經叢開始,一直經過胃與心臟部分而上沖間腦。
只有打通氣機的人,才能切實體會得到氣脈的狀況,而後相信確有其事。但特別須要聲明的,我非專門學醫的人,所引用中西醫學上的名詞,僅是研究心得,強作解人加以說明而已,不可拘泥屬實。
此外,由印度上古瑜珈術的傳承,經過佛家的洗煉和整理,而成為佛教密宗一派的修煉方法,也很注重人體的氣脈,以三脈四輪(祥稱七輪)為其主要的體系。三脈,即是人體平面的左、右、中三脈,不同於道家以前(任)、後(督)、中(沖)等三脈為主。四輪或七輪,便是人體橫斷面神經叢的幾個主要部位,與道家的上、中、下三丹田之說,各有不同的概念,卻有大同小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