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七)


日道隱曰:「五濁惡世,造惡之時,其難非一;特此一門,至圓極頓,而且由其簡易直捷,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一代所說歸此經,如眾水歸於大海。,由此言之,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之典,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亦唯為此法之由序」。蓋謂華嚴、法華兩經只是本經之導引,本經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華嚴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其明證。
五濁惡世,造惡之時,這裏所說的是詳明無量壽經興起的因緣,其中之一就是在五濁惡世,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在這五種污濁的世間,眾生帶很深重的習氣,所以造作惡業,造作惡業就會有果報,從人壽兩萬歲開始,每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十歲,這個時候就算是進入『劫濁』,在這這一段時間裏,眾生的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利使就叫『見濁』。貪、瞋、癡、慢、疑這五鈍使就叫作『煩惱濁』,而『眾生濁』就是你:有我有人在這裏面造業叫做眾生濁。「命濁」是執持這個身是我,所以有生老病死,一直不斷的遷謝,這是命濁。眾生的壽命到現在大約是七十歲左右,越來越短,每隔一百年又減一歲,今年剛好是民國一百年,所以大家平均的壽命又少了一歲了。釋迦牟尼佛預言相當的正確,在這些煩惱熾盛的時代裏,眾生造惡非常嚴重,所作所為統統都是自私自利,想要的都是名聞利養,表現出來的,雖然口說仁義道德,但是心裏面想的都是貪瞋癡慢,所以才會感招很大的災難,在這個五濁惡世造惡之時,其難非一,這個難,我們看到的天災水災,這是會影響我們的,還有人生最大的八難”,這八難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鬱單越-北俱盧洲,我們這是南贍部洲,北俱盧洲那邊的人吃東西不用自己工作,它自己會長,人壽大約是千歲,唯有享樂沒有佛法,所以死後都墮於惡趣之中,那是大難洲。還有無想天,佛前佛後,出生在佛前生在佛後,世智辯聰也是很不好的,有很多知識,但是不相信因果,他不相信正法,不相信有佛還有盲聾瘖啞,眼睛看不到,耳朵聾了,沒有辦法說話,這些統統是八難。最大的問題還不是天災水災,而是障礙我們沒有辦法聽聞正法,這是八難。像北俱盧洲雖然不用工作也很富有,可是他所在的地方沒有正法,所以必然還會再輪迴,還會再受苦報。那麼我們今天聽聞到佛法, 真的一定要好好的珍惜自己有這一段因緣,還有這一段光景能夠熏習正法,那麼在熏習正法裏又能夠遇到淨土法門,所以這裏就讚歎,說:特此一門,至圓極頓,而且由其簡易直捷。在我們業障這麼重,眾生執著這麼深的劫濁裏,還能遇到正法,遇到淨土法門,幫我們一生出離輪迴,出離煩惱。雖然造善會得善報,造惡會得惡報,但是總在輪迴之中,我們出離不了。其他法門,雖然非常殊勝,但是我們的根器沒有辦法學習,我們執有的心太重了,執著一切法是有的,執著一切相是實在的,這個錯誤的觀念,錯誤的執取,非常的深重,一見相就生心,遇境界就起煩惱。實際上如果從本性來看,沒有相可得,也沒有我可得,沒有境界可得,也沒有個『我』可除,因為本來清淨,本來不染。但是我們現在動念起無明,所以就妄有這些現象,說妄有,是妄有不是真有,說妄有大家會偏重在『有』字,不對,應偏重在『妄』字,你要知道法是妄的,一切法如幻如化,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所以說『妄有』。佛在經上講,虛受輪轉,妄受苦報,眾生迷失自性就虛受輪轉,於無生中妄見生滅,你在無生之法當中,見有生滅相,所以就妄有苦報,執著念念不捨,就沒辦法出離,沒辦法超脫。特此一門,至圓極頓,特別開了這個方便的法門,開這個殊勝的方法,你執有,沒關係,這個有是妙有,念下去就會得到真空,真空就是佛性,就是你的本性,所以淨土叫「入有得空」。有一句話讚歎「至哉妙用不可思議」,超情離見明明是執取的,為什麼會入真空?這真是難思,就叫你執持名號一句接一句,老實念不間斷,心裡有罣礙,就馬上提起來念,不要管它、不要順著它、不要跟它去、不要跟它跑,不取不隨,唯有依止佛號,這麼簡單你就可以見性,可以超脫輪迴,所以叫特此一門,至圓極頓,圓到至極叫至圓,沒有比它更圓滿的了,極頓有多頓?頓是頓超的意思,它有多麼頓超呢?十念一念皆得往生,皆能超三界。修行通途法門,如同一隻白蟻在竹子裡面,它要一節一節的逐節咬破,才能爬到竹子的頂端,那麼淨土法門是橫超的,從旁邊咬破一個洞,就直接登頂了,橫超三界就是這意思;豎就是次第的,所以它是圓頓法。又說它有多頓呢!在觀無量壽佛經,最後的下下品,裡面講五逆十惡具諸不善,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個極重的惡業,乃至於盜十方僧物、盜現前僧眾物、你偷盜十方的供養,當然有些是不小心誤犯的、有些是故意的,這麼重的罪,因為它結罪是十方。譬如說:你偷台灣公家的東西,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那你要還這兩千三百萬人。如果是十方的,那數不清,這麼嚴重的罪報,佛說:我不能救。因為通途法門沒辦法救,這麼嚴重五逆十惡,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現在沒有阿羅漢,你們殺不到。但是如果這個人會講經,你卻後面去批評他、去譭謗他,障礙正法流通,那幾乎等於殺阿羅漢,你障礙人天眼目,或是殺害講經法師,講經的法師沒有分出家跟在家,所以無論是在家人或是出家人都算。
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有一本是吳國叫支謙這位居士翻譯的,他也稱為三藏法師。所以講經沒有分是在家或出家身分。佛門重的是師承,重的是經法,不重形象,我們對出家人當然要恭敬,要隨喜讚歎他肯發心願意出家!但是聽法的時候就不一樣,即使是在家居士講法,出家人要聽經也應頂禮三拜,對法恭敬才能夠得利益。如果對法不恭敬,那你要獲利那就非常困難,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百分至誠恭敬,一念不生就證得法身,就證得了本來的般若智照,這是極度誠敬才有可能。所以對法要恭敬!在這個時候,可以用執持名號的方式,用執取的方法,有人說:你們淨土法門是執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幹嘛還念佛!是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是阿彌陀佛不是一切相,不是生滅相,不是有為法,佛不屬有為、不屬無為,唯是真如、不可變異、不可更改,念他的名號,看似有為、看似有相,實際上緣的是如來的果德,緣的是圓圓滿滿的功德。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是破你執有的心,念佛也是破你執有的心!如果執世間為實有,就念佛,你執出世間為實有,你還是念佛,所以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就是這個意思。文殊、普賢沒有離開這句佛號,你看華嚴經、看文殊般若經,就是念佛一行三昧,你看文殊普賢發願求生,十大願王就是念佛,你說十大願王是有相還是無相?佛說空相是為了對治你執有的心,說有相是為了破你執空的心,所以對治二乘、對治外道,他說有相,一切法因緣和合;對治二乘。說一切法常住不滅,即是真如,只是為了要破除你的煩惱習氣,破除你的情見而已。破除情見你的本性就顯發出來,就像擦黑板,黑板能擦嗎?黑板不能擦,只是擦黑板上面的粉筆灰,黑板要是給你擦掉,那就沒有黑板,我們修行除的是自性之本無,什麼叫自性之本無,本性當中本來就沒有;念的是自性之本有;顯的是自性之本有。眾生心性本具如來智慧德相,顯發的是『本來面目』,所以念佛是念這個道理。所以有些人看了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若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是的,以音聲見我,以音聲求我,與如來真如本性不相應,所以淨土法門確實是如來勝異方便,可是釋迦牟尼佛又講,若不以音聲求我,不以相見我,是人亦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教理是:「莫著有為,不住空忍」,僧璨大師講:「莫著有為,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平懷就是你本來的樣子,不起心、不動念、不思善、不思惡,就是你本來的面目啊!所以不要以經破經、以經謗經,要懂得,佛說一切法只是為了要對治一切心,你無一切心,就不用一切法了,念阿彌陀佛是有相還無相,給你們去參參看,不屬有相,不屬無相;不屬有念,不可說其無念,是圓頓的止觀。所以叫至圓極頓不可思議。你要思、要議,一動念,就落到意識心裡面去,就落二三,禪宗叫做落窠臼,所以不可說其有念,不可認其無念。有一句話叫三字真傳,「老實念」。就老實念,不用管我跟佛是同是異,不用分自他,念自佛或念他佛,那是分析給不想相信的人聽的。你真正相信阿彌陀佛的功德,一直念下去,「不著有為,不住無為」,自然證入,這叫「至哉妙用」,不是凡夫所能及,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講,「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用現代的白話講,不是用你們的智慧所能懂的。在頓悟入道要門論裡面說:非汝凡夫所知。這是如來唯一真傳,阿彌陀佛名號確實是如來唯一真傳,而且是十方諸佛唯一真傳。真的,你看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十方諸佛出來作證明,肯念佛皆得阿惟越致,皆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我們學佛還不相信佛講的,還要懷疑,還要引一些生滅法來證明念阿彌陀佛是不行的,有人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說觀世音菩薩是水女神,這人不信佛語,佛言誠諦,佛對我們是真誠至極,我們都還不相信,你看我們業障有多重。所以「至哉妙用」,說確實是殊勝,確實是難得,因為你要見性,要明心,要了斷生死,你用其他的法門沒有辦法找到跟你根器相投的,唯此一門,普攝三根。真的普攝三根。所以是很難得,很殊勝,定要保此一行。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佛講出世法,出世法是了義法、是佛法、是正說。重點是在這部無量壽經裡面,在這一句名號裡面,所以偏在斯經。一代所說的重點在無量壽經裡,這都是道隱法師說的。道隱法師是日本的淨土宗高僧。如來,如眾水歸於大海,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法界是自性的另外一個名稱,法界:「法是法身,界是界相」。法身能現一切相,稱為法界。一般講的十法界:從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修羅、聲聞、緣覺、菩薩與佛。這十法界無不從心而現,精舍有一張十法界圖在結緣,你們可以請。十法界從心而現,心著有,起貪、瞋、癡,現地獄、餓鬼、畜生。若著善,起好惡心,有人、天、修羅。或著空,就證阿羅漢。若認為無明滅,有滅相可得,是十二因緣,是緣覺、辟支佛。若捨兩邊,取中道,是菩薩。若了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地獄天宮同為淨土,這是佛法界,從心所現。『一切法從心想生』跟現在說的唯心論跟唯物論是不一樣的。現在人說的唯心跟唯物,是有心與物相對,仍在對待法裡。佛法講一心,講一如,心就是物,物即是心。可是,你要說心是有情,物是無情,其實有情無情俱是心。你要妄分有二法,所以有情無情妄現。心動念,就有『有情、無情』生。若是一心,法法真如,你看極樂世界,一心現的寶池水會出無生無滅聲,這是一心現。講堂、樓觀欄「楯」會說法,這一心所現的都是華嚴法界,重重無盡法界,樹能現佛剎,光中能化佛。化佛又現菩薩,有無量如來所說微妙法。這都是從心所現沒有隔礙,我們本來是這個樣子,可是你現在動念,就有『有情跟無情、有相跟無相』,分成對立兩邊。有一個比喻很好懂,像你在做夢,夢境中感覺有個我在做夢,有人家跟你對話。也有無情從你的心現,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這道理。所以祖師常常講夢境的比喻,當觀諸法如同夢境!現前就在做夢,夢中的境界有人跟你講話,有人家對你不好、對你好,就像你在做好夢,做惡夢。但是呢,無論是好夢,無論是壞夢,皆是如幻如化,不是實有的。要能去體會、去思維、去觀察,在經典上講「審諦審觀」,仔細去體會,仔細去觀察,依著經典去觀察,不要依你的妄想去觀察,你的妄想是情見,都落在有無、是非、對待、一異,落在這裡面。
所以在圓覺經講:「若以輪迴心,思惟即旋復,但至輪迴際,不能入佛海」。用輪迴心,就生輪迴見,去思去想,說這是思想,像佛教的思想,祖師大德思想,錯了!思想是:「是見思煩惱」,祖師沒有思想,菩薩沒有思想。有一次有位法師講:阿羅漢的思想是破身見,沒有見思煩惱。我說:不對喔法師,阿羅漢既然沒有見思煩惱,為什麼會有思想?思想從見思煩惱來的。所以用詞要注意,你說阿羅漢的境界是離開見思煩惱,所以阿羅漢沒有思想,阿羅漢已離四相,沒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化空,全部泯絕,泯絕就是什麼都沒有。我們大乘的四相,沒有我、人、眾生與壽者,但是我、人、眾生與壽者即是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大乘的觀念是這樣: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真的不好懂,但是愈是不懂,我們愈要來熏習,愈要來瞭解,所謂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我們是末代的子孫,佛陀的子孫,很愚鈍,業障很重,常常著相,見相生心,執法為實有,但是經書還是不可不讀!所以我說『眾生在迷啊,大乘不可不學』。你愈是不學,愈迷;愈是不學,愈沒有辦法開悟。你不要怕它難、怕它深,你不要想自己年紀大了不用學,我告訴你,你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還是教你這個。所以我們在這裡上先修班,先學、先看、先預習,將來到極樂世界去,佛一講,我們就懂了,阿彌陀佛才不會說你們根器怎麼這麼爛啊~(笑~!)學大乘很重要,「了生死」更要緊,如來所說一代時教,就是為了要讓你明心見性,要讓你破迷開悟,從剛開始的華嚴,到後面的法華,統統都是在講這個,這真的是最重要。可是現在因為都讀白話文的關係,一看經文及註解都是文言文,就想:算了、算了不要看。現在許多東西是用動畫呈現,但是,動畫表現不出佛法所謂「離是、離非」或「離過絕非」的境界。離過絕非是什麼境界?那頂多只能做出個光明的樣子,但是沒有辦法透過文字般若,讓你契入實相般若,學佛要學佛慧。「若人悟佛慧,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這話真是太好了,所以學佛要往心性上去看。師父教大家不要亂看,只要學一本經,要學「實相契經」。那我教你們要多看,無論什麼經,講的還是這部:「實相契經」,所以還是看這部。所有經典統統講的就是「真如實相」,也就是講「真如實際」,決定沒有別法,要是有,那也是不了義法。祖師大德為我們判教,分判出來。 無論你是學一部,或是廣學多聞,華嚴經講:「無生智慧從多聞而得。」「無生」是指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要有這智慧須從多聞來。多聞跟雜學是不一樣的。多聞是虛心的學習,向經典學習、向祖師、向大德、大士去學習。學習要放下我執、我見。要把自己化空,把自己捨棄掉,不要有自己的成見,心想:我看看你怎麼寫的,我看看你怎麼樣做。這不行。這是帶著「我」來學,是很重的見思煩惱在學,這不能契入。要以至誠的心,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這很重要。所以如來,如同眾水歸於大海,剛才講的「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如來稱性而說。一般人隨著習性、業習在做事說話,這是任性而為,而不是佛門所說的「稱性」。性是不變的,長恆不變才是性。又有一個名稱叫真如。也可以叫法住、或叫法位。是不變的。所以在涅槃經中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你們怎麼看到了生滅?本來有「常樂我淨」真常四淨德,為什麼認為蘊中無我?為什麼認世間是苦?因為掉到無明裡去了,妄見苦樂二相,所以佛說稱性而談,稱性是稱佛性,從體起用。念佛即是全修即性,所以是稱性起修,全修在性。「淨修捷要」有講這句:從性起修,全修在性。廣學原為深入,專修即是總持。你們可以讀一讀淨修捷要,相當得好,它是夏蓮居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會集本再濃縮,淨修捷要可以禮拜。
所以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法界就是真如真性,就是佛性,從佛性流出的就叫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能夠照破諸法,是能夠帶領眾生出離苦海的慈航。如同行路人的眼目,菩薩萬行之司南。念這句佛號,就如同指南針一樣,如同指月標,如同業海舟航一樣。眾生在生死業海,載浮載沈,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荷載一切眾生度生死業海,到達涅槃彼岸。所以說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華嚴經是如來出世,開始講的第一部經典,華嚴經末後,菩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法華經直指,眾生身中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每一個眾生都能成佛,末後全部導歸到淨土,全部直指人心就是佛,所以一代所說歸於此經,如眾水歸於大海。善導大師又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如同眾水歸於大海,由此言得知,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之典,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 之教,亦唯為此法之由序。無量的因緣,因緣當然都是菩薩的善根,菩薩的功德成就了華嚴經,阿僧祇翻做中文叫做無央數,百萬無央數就是以「無央數」做一個基本單位,「百萬」只是說的一個比喻,說無量的因緣成就了華嚴。不可說,不可說的因緣。因緣當然就是菩薩因地的行願,毗盧遮那佛果地的功德。因緣,成就了華嚴的盛會。如來出世為一大事因緣。一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是要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這個是大事,非常慎重。你們認為什麼是大事?世間事是大事,還是了生死?所以要看看自己是什麼發心,自己這一生是為了什麼而活?佛在經上講「人生酬業」!你的家親眷屬不外乎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報恩的對你很孝順,讓你生貪著,報怨的不孝子、逆子會傷害你,彼此生瞋恨,討債的會讓你很失望,各式各樣狀況都有,但不出這四種業!這些都會讓你起心動念,讓你失望!心想:怎麼生個來討債的?把你家產全部全部給花光、敗光光。生到來還債的,你也會覺得這小孩很不貼心,因為他是來還你債的,就像你還錢給銀行,你會對銀行孝順嗎?不會!就是把錢還給它而已。他或許會賺很多錢給你,但是他對你沒有恭敬心,沒有孝養心,你也會覺得很失望。所以人就在人生酬業裡面打轉、在裡面生死,這些就是一般人活著跳不出的人生幾種形態。那同樣有六根為什麼不拿來修行?同樣有心可以起煩惱,為什麼不來念佛?一樣有四肢為什麼要造作惡業,做善事也可以活下去,念佛也可以好好過日子,可以不用起煩惱為什麼不念?這些事情是很重要的,應該去想一想。心就像一張白紙你可以畫成惡魔,也可以畫成佛像,六根本沒有好壞,那為什麼不返本歸元來修行來成佛,那不是很好嗎偏偏要著相,偏偏要隨習氣去輪迴,這不是很可憐、很可悲的事情嗎?所以佛出世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事實真相,每個眾生都具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你們要去悟要去體會。你們或許會說:法師,這很難體會。那應該要懺悔自己著相的習氣太深,著於「法是實有」的觀念太嚴重,要常在佛前懺悔念懺悔偈:今對佛前求懺悔。沒有錯,事相上要常懺悔,但是更要知道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空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要不起心才是心亡,不動念就是罪滅,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心亡罪滅,這才是真懺悔,所謂「復本心源究竟清淨。」這樣自己的本性才能開顯出來。
希望大家發這個菩提願,不要只想我今年要賺多少錢?要升官要發財,每年都是這樣千篇一律都是要發財,當然能發財很好,可以拿來供養三寶、護持眾生、做很多好事,但是要一切隨緣。更重要的事情是要發願來修行,要普渡眾生,不要念念想自己,想自己要吃好的用好的,總想高人一等,想要在公司可以指揮人家,不要被人家管,你看這樣『我見』就上來,我見一上來,那你就要去打拚,講不好聽點就是造業,造業就是造作,無論造善、造惡都是在造作,所以佛門講的造業是沒有分善或惡。要發願來修行、要明心見性、要了脫生死,這願很重要,每年都該發,每天都要發。常說眾生無邊誓願度,但是,可不要看到討厭的、瞋恨的人又不度了、誰對我不好就不度了、一生氣這願心就退了,那退心了怎麼辦?就再發再發發到不退心為止。還有,就是要聽聞大乘經教,你才能夠不退。你不懂道理會退,只有事相上發會退,因為不懂眾生與我是一體、眾生與我沒差別,所以你會退心、你會退轉,即使初發心菩薩懂,都還會退轉,何況是不懂呢。舍利弗因地發菩薩心,天人跟他要眼睛要到後來他起煩惱,想說:眾生好難度。心生退轉,天人才現身對他說:「你不要灰心,剛才是試探你菩薩道的發心,你應該更要勇猛精進,照你的願心修行。」舍利弗一聽,很慚愧,利他的菩薩心才又起。直到這一生遇到佛陀,證得聖果,成為佛陀的首座弟子。所以我們要持續發願直至不退才行。世尊出世,就是為了這個大事因緣,要發心令眾生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所以華嚴、法華也是為了讓大家明白自己的本性,明白本性以後要怎麼起修?念阿彌陀佛最簡單、最方便了,而且最究竟,當中還不會有暗證,修行很怕碰到暗證,暗證就麻煩了,「未得謂得」有一種未得謂得是他自己沒有功夫,他還出來騙人,說自己是什麼佛、是什麼羅漢,來供養我你們會有很大的福報,這是大妄語。這是為利養故欺騙眾生,還有一種是明明不懂卻覺得自己懂,明明沒有這樣的程度,卻認為自己有達到,他也不是故意的、他是無心的,所以「暗證」最麻煩,修其它法門沒有善知識帶,你會暗證,修淨土不會,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會帶你,講到這裡心裡面都會竊喜,佛中之王帶絕不會暗證,比你簽保證書都還有效,念佛不會有暗證,阿彌陀佛護持多障行人菩提道上,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這是佛的保證,有十方諸佛做證明,不會暗證也不會退轉,現前就能得到,不是等臨終,你現前煩惱就能離。悟後起修真的是念佛最穩當。永明大師說,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悟後起修,再來修淨土,那真是太妙了。實際上禪淨本來就不二,只是手段不同,就像你想要到達目的地,你可以坐火車、你可以坐飛機、你可以坐巴士、開車、走路都可以,方法不同,一樣達到目的。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這是悟後起修,現世為人師,來世做佛祖。你說:我悟不了心性,可不可以?也可以。這叫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那更好。如果沒開悟怎麼辦?不急,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這是永明大師說的四料簡。這是為一大事因緣,從發心,發菩提心,然後起修,亦為為此法之由序。蓋謂華嚴、法華,這兩本經只是無量壽經的一個引導,你要真正看無量壽經,一句經文就是一部經典,「觀法如化,三昧常寂,」這是一部經典。「隨時悟入華嚴三昧,」這又是一部華嚴經,「具足總持百千三昧,」這裡面有它的深意。這短短幾個字,什麼叫做華嚴三昧?什麼叫總持百千三昧?還有更難信的,十念一念皆得往生!這個夠深、太深了。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終地獄相現前,十念一念可以往生。上一次有說過,自己去聽聽看。所以華嚴、法華真的只是這部經的引導而已,是先讓你有個概念。本經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看得再多、聽得再多,無外乎就是要大家修行,修行當然要找圓、頓的法門。「圓」是圓滿、圓融,阿彌陀佛最圓融,攝一切功德。「頓」,一念十念皆得往生,其他的法門雖圓頓,但是太難;這法門簡單、容易,那當然是選它啦。又圓頓、又簡單、又容易,然後,還能達到究竟,當然是選淨土啦。!佛也幫我們選,你們不會選沒關係,佛的智慧幫你選淨土,所以又具有圓、具有頓、又具方便,又具究竟,又第一希有,這五種最殊勝的全部都在裡面。你見性、你明心,你解得什麼是佛性,你來修行,又念佛,那最快了。所以它說,華嚴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是最好的證明。有人說淨土是化城,法華經講的化城譬喻品講,眾生修行菩提道很遠,如來在當中化現一個城池,讓這些學人暫時止住,是暫住的,不是真實的,就像阿羅漢證的偏真涅槃。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三界。卻是到化城。極樂世界是寶所不是化城,是那些商人真正要達到的寶所。法華經講的寶所,就是具有珍寶的地方。因為聽說那邊有很多的金銀財寶,他們要去將珍寶帶回來。你不要說它是化城。它是如來徹底悲心的顯現,真正是本為凡夫,兼為聖人,也就是為了我們。
有很多人甚至有出家人認為極樂世界是虛妄的,是印度教演變過來的,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觀世音菩薩是水女神,這是胡說八道,完全沒有經典根據。但是無論法師的名氣大或小,所說要與經典相應。學佛修行要找明師,要明經的法師,要依經典而說。四依法,其中依法不依人,依佛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要依義趣不要依語言文字。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依智不依識,智就是你的智德,識就是你的識心、妄識,你依妄動的,解什麼都解成生滅法,所謂,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是說:你用攀緣心聽法,用生滅心聽法,剛說若以輪迴心,思惟即旋復。這就是說用生滅心在那裡打妄想,認為釋迦牟尼佛的想法、祖師的看法,說佛是什麼觀點,錯了,佛沒有觀點,佛是一處不立、一法不住,哪有什麼觀點;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壽者相,立於寂滅之場,沒有世間人所謂的立場。所以不要用世間巧見看佛法;要用世間語言入佛知見,「但至輪迴際」,輪迴際就是一直在輪迴;祖師大德講,你修到驢年你也不會有成就。什麼是驢年?十二生肖裡面有驢嗎?十二生肖裡面沒有驢啊,就是說不會有成就!但至輪迴際,不能入佛海:佛就明確告訴我們,要入佛智是不可能,所以要依智不依識。智就是般若智慧,要明瞭實相,不要把佛法當成是一個學說,而不去觀照、不去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