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上善人:昨天講的是「念佛須知了生死」;今天要講的是「念佛當發菩提心」。
若以念彿法門祈求人天福報,這固然與佛的本懷不相應。但若專為自己了生死而念佛,亦只能與佛的本懷少分相應。佛的本懷究竟如何呢?昨天講過「為令眾生了生死」就是佛的本懷。我們應當注意:所謂為令「眾生」了生死者,並不是令你捨棄眾生單為自己了生死呀!
佛法分大乘小乘:小乘佛法只為自己了生死,大乘佛法是要普度眾生的。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不但要自己了生死,亦要使一切眾生了生死!
佛教傳入我們中國,經過諸大祖師的努力宏揚,結果成立了大小十宗。小乘有兩宗:即是「成實宗」與「俱舍宗」。但以我國人的根性,不喜小乘,所以不久也就失傳了。大乘共有八宗:即是「天臺宗」「賢首宗」「三論宗」「法相宗」「律宗」「禪宗」「密宗」「淨土宗」。淨土宗所宏揚的就是念佛法門。倘念佛法門講的是「只為自己了生死」,恐怕與成實宗俱合宗成了同一命運,早已失傳了;我們現在的人,既不得聞到念佛之法,那裏還能夠在這裏打念佛七呢?所幸,念佛法門是大乘法門,纔能以傳遍到全國,傳流到現在。
但是念佛能否和大乘佛法相應,還要看你發心如何?若發大乘心念佛,則念佛就是大乘法。若發小乘心念佛,則念佛就是小乘法。若發人天乘心念佛,則念佛就是人天法。像昨天所講:有些人念佛,是為求來生來世轉為一個大富大貴之人,好享受五欲之樂,紅塵之福。或者有人念佛,是為求昇天,好享受天福。倘若那樣發心念佛,則念佛法門便成為「人天法」了。若是專為自己了生死而念佛,則念佛法門便成為「小乘法」了。若能發大乘心念佛,則念佛法門方能成為「大乘法」!念佛法門是一,因為發心不同,其結果不但有大乘小乘之分,而且有世間出世間之別,真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了!我們既願念佛修行,對於「發心」之正確與否,豈可不加以注意嗎?
發菩提心就是發大乘心。梵語「菩提」,此譯為「道」,或譯為「覺」。發菩提心,就是發覺道之心。換句話說:就是發「度一切眾生皆成佛」的心。
聽了前面所講的話,我們知道「念佛當發菩提心」了!但是單單「知道」了還是不夠的,因為「知道」了只是「理論」方面明白了;而這個「菩提心」究竟「發」起來沒有?這是「事實」問題。假使我們捫心自問,並沒有真實發心;如是,則即令你心裏知道的理論很清楚,亦只等於「畫餅充飢」。縱令你口裏會講,把發菩提心的道理講的很明白,而自己卻沒有發心,這正所謂「終日數他寶,己無半毫分」了。
我們已經知道發心了;但是這個「心」仍然「發」不起來,怎樣辦呢?下面分三段來講:
佛發的四弘誓願:第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既然學佛,就應當學佛發願度眾生。少數的眾生須要度,多數的眾生更須要度。眾生究竟有多少呢?在我們所住的地球上,有三十多億人,這是單指「人道」說的;「畜生道」的眾生有多少呢?實「非算數所能知」了;還有餓鬼道、地獄道、修羅道、以及天道的眾生呢?更「非譬喻所能知」了!然而這還是指著我們所住的這個小地球說的呢。若依佛教地理看起來,虛空之內,有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世界既然這樣多,世界上面所住的眾生,真是多的不可思議了!這些無量的世界,無邊的眾生,都有痛苦!都需要我們去度!如果以為眾生太多而生退心,那就不是發菩提心了。不怕眾生是無量無邊的多,我們都誓願度盡他們,這纔堪稱弘誓大願!
第二願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多得很,多到無窮無盡!這無窮無盡的煩惱,我們誓願把牠斷盡了!斷盡了自己的煩惱,然後纔能度眾生了生死,方可謂之「度眾生」。然而眾生的「生死」如何能「了」呢?是則必須令眾生斷盡煩惱,纔能了脫生死。設若我們自己的煩惱尚不能斷,如何能斷眾生的煩惱呢?所以必須發願,為度眾生之故,先將自己的無盡煩惱斷盡了。
第三願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眾生無量無邊,眾生的根機也就無量無邊,因之度生的法門亦需要無量無邊。眾生根機不同,應當「觀機逗教」;觀眾生是甚麼根機,就用甚麼法門去度他。例如:眾生喜歡「禪」,我們就度之以「禪」。眾生喜歡「密」,我們就度之以「密」。至於我們自己的煩惱,真是無窮無盡!為斷除這無盡的煩惱,亦須學無量的法門。比方說:我們的「散亂心」太多,那就須用「數息觀」以治之。倘若是「貪慾心」太多,那就須用「不淨觀」以治之。總之,為度無邊的眾生——滿第一願,為斷無盡的煩惱——滿第二願,就須修學無量的法門——發第三願。
第二、觀眾生苦:設若我們「學佛發心」仍然不甚懇切,那就要實地觀察眾生的痛苦!若能見到眾生的痛苦,感覺著比自己的痛苦還難以忍受!因而生起憐愍之心,由憐愍之心而引生大悲心,誓願拔除其痛苦!如是則菩提心不發而自發了。
一切眾生迷惑顛倒,認苦為樂。我們能觀察自己之苦,即是生起了正知見,進而推己及人,觀察其他眾生之苦,這樣就與菩提心相近了。
試觀在這念佛堂裏,多數是老年人;若看到老年人那種老態龍鍾的樣子,老來方學佛,六根已暗鈍!觀此便生憐愍之心,於是發心度他們,這就是發了菩提心了。
若看到同願道友們,因病不能參加佛七;或者病了因為醫藥太貴,而未能就醫買藥;便起憐愍心,發心度他們,這就是發了菩提心了。
又若看到少年人,正需依賴他的父母教養,但他的父母忽然死去了!又如老年人,正需要他的兒子養活他,偏偏他的兒子夭亡了!因此對他們生起憐愍之心,發心度他們,這就是發了菩提心了。
現在社會上凶殺案很多,雖然多係「五陰熾盛」所造成,但細究其原因,大抵是「冤家討債」!像前天報載:臺南一旅客,到一旅店住宿,因其所住之房間靠近廁所,感到不愉快,要求另換房間;而店主人答以客人已滿,無房間可換,詎知該旅客竟操刀將店主人殺死!因此一點小事怎麼就會動刀殺人呢?這就是「怨憎會苦」。我們再往大處看看:像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發生時,動機很微;戰爭一經爆發,竟致死傷千萬人!這都是「怨憎會苦」。現在第三次世界大戰正要發生,殺人的武器,比前二次大戰更厲害!將來死亡的人數一定更多!想到這裏,我們就要趕快發心,度這些可憐的眾生!這就是發了菩提心了。
我們再觀察:如許多公教人員,很想來這裏念佛而不可能;又如世界大戰太殘酷,大家想求和平而亦不可能;這都是眾生的「求不得苦」。觀此而起憐愍心,想度盡他們,這菩提心已經發起來了。
第三、為他往生:「他」是指的一切眾生;我們念佛往生西方,不是為的自己,而是為度一切眾生纔發願生到極樂世界去的,所以謂之「為他往生」。
念佛往生是為「了生死」,念佛纔能念出工夫來,這是對的。但若專為自己了生死,乃屬於小乘心。若為眾生而念佛往生,方是大乘心,始與阿彌陀佛之本願相應。
有人問:既然發心度生,住在娑婆世界永遠的度去就好了,為甚麼要往生西方呢?
我們先反問一句:度眾生要用甚麼去度?是不是須要智慧,辯才,神通,相好?我們現在一無所有,將何以度呢?
前面講過:為度無邊眾生,須斷無盡煩惱,學無量法門,成無上佛道。但是在娑婆世界要想把後三願做滿了,再來滿第一願,真是談何容易?先說斷煩惱吧:「斷見惑如斷四十里流」!要有多大的力量纔能把「見惑」斷掉?還有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哩!再說學法門:我們福薄慧淺,連一句阿彌陀佛尚且不易念熱,又何況學禪、學密、學數息、學不淨呢?至於說到成佛道,那更是不容易的事了;按儀軌須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還是照著但進不退的時間說的;假若來生墮落三途,不知何時纔能出來?縱令來生不失人身,亦難保不昏不迷!如是而欲成佛,真不知要經過多少阿僧祇劫哩?
我們觀察眾生,痛苦已極!急待度脫,豈可遲緩?是以應當趕快念佛,求生西方,見佛聞法,獲得智慧、辯才、神通、相好;再回娑婆,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話說多了「打閒岔」,大家發起菩提心來精進念佛吧!
我們觀察眾生,痛苦已極!急待度脫,豈可遲緩?是以應當趕快念佛,求生西方,見佛聞法,獲得智慧、辯才、神通、相好;再回娑婆,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話說多了「打閒岔」,大家發起菩提心來精進念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