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一般人學習禪修靜坐


一般所謂的禪修,不過是在靜坐上加添一些花招,

實際上與真正的禪並無太大關係。

在此方便說為禪修,以利一般人學習。

若要靜坐,姿勢最好採佛教的七支坐法,

內心則採用數息配合佛菩薩聖號為下手方便。




一、靜坐與七支坐法

定力的修持為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 依佛法來說,習定是內學外學的共法。 修定的工夫則須由禪定的修習中獲得,而所有禪定的法門當先從靜坐入門。

中國的佛、儒、道三家及印度的婆羅門、瑜伽等的靜坐姿勢,綜合歷來的相傳,約有九十六種之多,其中包括各種姿勢與方法。 佛法通常採用的姿勢為毘盧遮那佛的七支坐法為準則,又簡稱它為跏趺坐,俗名盤足坐法。

二、七支坐法的要點

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肢體的七種要點,包括足、背脊、肩、手、頭、眼、舌等七部位。
l、雙足跏趺(雙盤足)。 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 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 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剛坐。 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2、背脊梁直豎。 腰部自然挺立. 胸部舒展,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過分用力,功夫到了,自然挺直。


3、左右兩手環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自平放於胯骨部分。 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這叫做“結手印”. 這種手勢,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若左手在右手上面,則稱為彌陀印。

4、左右兩肩稍微平開,使其平整適度為止,不可過分沉肩(郭-阝+單)背。

5、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_正。 前腭內收(不是低頭),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

6、眼正平視。 。 上視易生散亂儀態近傲慢,下視易生昏沉。 雙目微張,似閉還開。 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三步或五步遠處。 但初步習坐者,以閉跟為宜,功夫到了自然成微張狀。

7、舌頭微舐抵上齶(二門牙後),猶如還未生長

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 如有口水時,宜慢慢嚥下。


三、靜坐的環境與註意事項

l、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 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以避免將來得風濕病。

2、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散亂。

3、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腰和後腦蓋覆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不要在冷氣房或電風扇下打坐。

4、靜坐的地方以乾燥的石岩、木板或塌塌米(厚疊的草蓆)最佳,但仍須敷陳適度厚軟的坐墊。

5、初學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 則以單盤為宜。 單盤時臀部必須加坐墊。 坐墊的高矮依各人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 如果坐墊太高或太矮t都會使神經緊張。 坐墊的軟硬程度也必須適中,否則影響靜坐的心情與效果。

6、凡在靜坐時,最好微帶笑容. 因為人在笑時神經自然會全部放鬆。

7、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飽飯就打坐,以免影響消化不良。 肚子餓時可以打坐,但過度飢餓時則不可. 以免分散心神。

8、初學靜坐者,不要勉強坐太久。 以時間短、次數多為原則。

9、初學靜坐者開始時,可以對著鏡子調整自己的姿勢但不要望著鏡子靜修。 坐好之後,上體緩緩向前俯曲,再恢復原姿,然後頭部自然緩慢上下擺動,以正其身。

10. 去掉一切束縛,如手錶、眼鏡等物。


四、有關七支坐法的傳說

根據佛經上的記載,這種七支坐法,早巳失傳。 後來有五百羅漢,修持多年,始終不能入定。 雖然知道從遠古以來,便有這種靜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終不得要領。 有一次在雪山探處,他們發現一群猴子。 利用這種方法坐禪。 因此照樣學習,便由此證道而得阿羅漢果。 這個神話似的傳說,相傳已久,不必加以考證。 總之,它是台於生物天然法則,那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這種姿勢,大體來說,很像胎兒在母胎中的姿勢,安詳而寧謐。








 以下僅供參考~~
自1935年以來已有超過150 個禪修的科學研究。
禪修的確對人們有生理和精神上的幫助。
禪修有明顯的減輕壓力、憂慮、消沉、暴躁、和戒癮。
禪修會增加精神的穩定、自我的實現、自信、和改善交際關係。也能提升智力測試的分數。
至於那些不自認有問題的人,禪修也能幫助他們擁有更美滿幸福的生活。
禪修讓人們能夠靈活地面對環境所帶來的變化、促進體育上的表現、改善工作的成就、增加工作生產的效率、就業的發展和學術的進展。


「禪定靜坐」帶給人們不僅僅享有內在禪定的喜悅,更對外在的行為儀止有莫大的助益,而最重要的是禪定靜坐必須親身力行,不可只是依賴書籍而妄求證入法身境界。如能精進修習,不僅得以鬆弛緊張忙碌的心情,平和煩躁的情緒,促進思慮敏捷周詳,增進智慧能力,並有端莊高雅的行為舉止,健康的身體及健全的心理;更進而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人謙虛忍讓,誠實有信,如此個人的修習必使每個家庭和樂幸福,團結一致,道德慈悲心的胸襟,更促威社會的和諧及國家的安定。

透過禪修,探求內在心靈喜悅的真正泉源,使我們的身體及心理,經由靜坐修行而更加的健康純淨,並使我們的生命,更加的完美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