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看第十一大願。
飲食男女的問題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注意‘藥師經’不同於其他經典,在婆娑世界,尤其是東方世界,藥師佛的願望非常實際。他希望自己成佛的時候,眾生被饑渴所煩惱,為求飲食而造一切惡業時,只要念藥師如來名號,馬上可以得到上妙的飲食,最後則以佛法的法味使眾生過很好的生活。
我們曉得,這個世界的眾生有兩件事很重要,也最難解決--‘飲食、男女’,即吃的、喝的以及男女之間的問題。所以東方聖人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兩件事是欲界眾生的基本需求。中國俗語也講:‘人為財死,鳥為事亡’,這個世界的眾生之所以造諸惡業,都是為了求食、求生存,強有力的就吃小的,人是最壞的動物,什麼都吃,連老虎、老鼠、蛇、狗……等等都可以弄來吃。
坐在這裏的人大約都沒有嘗過饑餓的痛苦,但是你要知道,這個世界有一半的人類在受沒有飯吃的痛苦,不要認為人人都有飯吃,那是因為我們太有福氣。佛家有一句話:‘法輪常轉’,法輪未轉先要轉‘食輪 ’,如果三天不吃飯,廚房飯鍋沒有鍋鏟的聲音,你看法輪怎麼轉?那你的‘腸轉’就開始轉,咯咯咯……饑餓的信號就叫起來了。
因此,這個世界的眾生從古至今都是為饑餓所苦惱,都為了求生存而造諸惡業,生存的第一個基本要求就是飲食。所以,藥師佛說:如果聽到我的名字,‘專念受持’,專念受持恐怕不容易做到。有些人很努力日夜都在念佛念咒,其實還是妄念在念啊!‘專念’就是‘一念’,前念不生,後念不起,中間這一念與佛相應,就是專一之念。
譬如念阿彌陀佛,要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光明、願力相結合,保持‘相合’的一念,前念過去,後念不起,中間不是空,也不是有的這一念。如果念藥師如來,專念則是青色淨琉璃光這一念。注意啊!不是說前念已經過去,後念不生,中間這一念當體即空,不是當體即空,當體這一念是專念、佛念。
你說我念阿-彌-陀-佛對不對?不對,那是四個念,‘阿’是一個、‘彌’是一個、‘陀’是一個、‘佛’是一個,是四念連續;‘阿彌陀佛’只有一念。如果只是念念流注而構成佛號,‘念念流住’就是像流水一樣不斷過來,那不是專念。若是得到專念而受持,生理、心理的感應就來了,永遠保持這個境界,自然可以不要吃飯。其實豈止飲食可斷,還真的會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呢?你自然不會餓死,也不會消瘦,精神反而愈來愈好,尤其會得到藥師佛的‘上妙飲食’,那種飲食無法想像,當然不是從你嘴巴進來,因為你還在專念,還在定中。再來,對一切不可知、不懂、不能理解的道理,一下子能渙然而冰釋,統統懂了,這是法味。最後畢竟安樂,‘畢竟安樂’就是佛的境界。
由此,我們也瞭解到,藥師如來的東方琉璃世界是很肯確的,與阿彌陀如來的西方世界不同。你在西方極樂世界想一想就有吃的,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隨念而至。西方及他方佛土世界都是如此。
東方佛土的飲食男女就是那麼重要,任何佛國土也都能解決這兩個問題,譬如西方極樂世界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在男女問題方面,則是蓮花化生無男女相。
我們這個世界之所以鬧了那麼多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你打過來,我打過去,這裏拆房子,那裏蓋房子,就是兩個人闖的禍,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人如果到了無男無女,無飲食需要,不知可以減少多少煩惱。
聲色歌舞讓你玩個夠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鬘華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我們看了第十二大願,感覺到藥師如來真是慈悲啊!特別是年輕人,一定很喜歡藥師如來的第十二大願,因為他讓你吃個夠、玩個夠。
藥師如來說,希望他成佛的時候,一切沒有衣服穿,被蚊蟲所咬,受天氣冷熱,晝夜逼惱等痛苦的眾生,只要聽到他的名號,能夠‘專念收持’他的名號,你所要求的都能滿願,獲得種種上妙衣服,也同時得到最寶貴、莊嚴漂亮的器具,包括各式各樣裝飾品、項鏈、戒指、眼睛架及華鬘等等。華鬘、裝飾品等是印度男女喜歡佩戴的東西,像鼻子鑽洞掛個圈圈、鑲塊寶石,叮鐺當當一大堆。然後在身上塗各種香味。所以塗香也是供養佛的一種,燒香是中國人特有的供養,其他地方的人不一定供養燒香,而多以塗香供養佛。
鼓樂,包括一切音樂歌舞。隨心所玩,你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包君滿意。婆娑世界,就是我們這個物理世界的眾生,最現實、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對物質的要求,因此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最受此界眾生歡迎。
中國的大乘佛法對於聲色歌舞,則一概禁止。但是西藏密宗,對華鬘、飲食、聲色歌舞等一概不禁,走的就是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的路線。所以有許多修顯教的人到密教一看,都嚇壞了!怎麼聲色歌舞華鬘等一切都不禁止?這就是藥師如來的願力境界,滿足世界眾生一切物質的欲望。
以上是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研究到這裏,不要忘記一個重點:佛說‘願我來世得菩提時’;又說‘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要想得到物質生活的滿足,必須‘專念受持’,這是其他大願所沒有提出來的四個字,要特別注意。
同時,還有一點要留意,我們綜合藥師如來的十二個大願,在他沒有成佛以前所發的願力、願心,都是使東方婆娑世界一切眾生現實的需求,在人間現有的國土就可以得到滿足,不須另外去他方祈求,也就是說,東方國土就可以變成藥師如來琉璃光的國土。
接著,再看釋迦牟尼佛對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的解說和評價。
南懷瑾先生著(第二部分)
東方淨土
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佛告訴我們,上面所說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都是藥師佛沒有成佛以前,在他修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個願力,到他成佛的時候,他這十二大願變成事實,成就了東方琉璃光淨土。
上次告訴過你們修藥師如來的手印,這個密法手印翻過來就是藥師如來成就的手印,也是長壽佛的手印。長壽佛手印的兩個指頭不須靠攏,發願或念誦時,兩個指頭是活動的,平常打坐專念受持藥師如來名號,就可結手印,念完之後,手印在頭頂上散開;夏天結定印,手指靠著很熱,結此手印就比較涼快。
複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
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菩薩,關於藥師佛在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大願,這個功德、威力,以及他成佛以後,他的佛土中所有的功德,以及功德的成果和莊嚴等等,我拿一劫的時間,乃至一劫多的時間來介紹,都沒有辦法說完,翻成中文就是一句話:‘言之不盡’。
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
要注意這一段,佛介紹東方藥師如來的國土。下面有一句話,與西方阿彌陀佛的國土等無差別,是一樣的,但是構造稍有不同。阿彌陀佛修了一個觀光飯店在西方,藥師如來則修了一個觀光飯店在東方,看我們喜歡到那個飯店去。
佛說藥師如來的國土‘一向清淨’,注意這幾個字,要絕對真清淨,一念不清淨就不能往生。因此,所有的佛法,小乘就是大乘,有兩句話可以證明:‘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位學佛修道,無論你修那一宗,要特別注意這八個字:‘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真正佛所教的,心不清淨,你再求佛也沒有用。
所以,藥師佛的國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女同學要對不起了,在你們的立場應該講‘無有男人’。不過,據說,無有男人的世界,恐怕女人都在那裏打架,比男人打得更厲害,為什麼?值得研究。前面說過,世界上眾生有兩件大事:飲食、男女。飲食是基本的欲望,男女是奢侈的欲望。中國文化有兩句成語,也是真話:‘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一個人吃飽了沒有事幹,就要思淫了。一個人饑餓到極點,快要死了,強盜的心念就起來了。保暖、饑寒,是中國文學中很簡單的兩個字,卻都是真理。保暖,吃飽了就暖,尤其是冬天,就不感覺冷;饑寒,饑餓了就冷;因為身體上的熱能燒完了,就感覺寒冷。飯一吃,熱能就增加。但是,生活安定了,保暖就思淫欲。饑寒,為了生存就去搶人家。統而言之,非但人類,整個宇宙的生命過程,就是為這兩個問題而繁衍出許許多多的事情,由生到死,沒有第二件事。所以,假設世界上沒有飲食男女這兩個問題存在,就比較清淨,不是一向清淨,一向清淨是個人的修養,而不是外在的環境。
佛說藥師如來的世界一向清淨沒有女人,也沒有惡趣。惡趣是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還有一點要注意,那個世界沒有痛苦的聲音。如果我們往生到那個世界,不曉得大家過得習慣不習慣?注意啊!你現在拼命想修到那個世界,等你真到了那個世界,未必會習慣,因為這個世界的眾生已經把痛苦當成快樂。這個世界到處充滿痛苦的聲音,可是我們習以為常,還當成美妙的歌聲。
那個世界沒有叫天叫媽叫唉呦的聲音。琉璃為地,金繩界道,馬路自然有黃金鋪地,有金繩分界。另有城闕宮閣等,一切都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七寶自然構成,與西方極樂世界同等莊嚴,沒有兩樣。
現在,我們暫時先保留這一段藥師如來國土的研究,繼續介紹其國土的內容。
藥師佛的正法寶藏是什麼
于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那個世界眾多菩薩是由二位大菩薩所領導,一位是日光遍照菩薩,一位是月光遍照菩薩。這兩位菩薩將于藥師佛涅槃後,依次遞補佛的位置。遞補後的名號仍然稱藥師琉璃光如來。
藥師佛的正法寶藏是什麼?這就是我們大家需要深入研究了。不要忘記,十二基本大願就是正法寶藏,這十二大願的精神所在是什麼?就是‘捨己為人’四個字,忘記了我自己,而為一切眾生著想。換句話說,藥師如來的正法寶藏是一切利人,不是利己。
如果我們只曉得念藥師經,盲目地祈求藥師佛保佑我,消災免難,又要長壽,又要不生病。又想進醫院時醫藥費最好便宜一點,或者向醫生打個折扣,最好不花一毛錢拿三包藥,先吃一包,另外兩名還可以留著將來慢慢吃。這種心態啊!不是學藥師佛,那是三惡道的心態。
所以,我們研究藥師經,歸納起來,就是四個字:‘捨己為人’,一切為利他而著想,這才是他的正法寶藏。
佛的序文介紹完了,接下來講藥師如來的佛法。
善惡難辨
爾時世尊,複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佈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
藥師如來所以能夠成就東方琉璃世界,除了十二大願以外,還有釋迦牟尼佛代表藥師佛所說的話。現在,佛開始說法了。
佛叫文殊師利的名字,告訴他說:‘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這是針對我們這個婆娑世界眾生的個性來講。這本經譯文很有意思,敘述十二大願時,稱一切眾生為‘諸有情’,蠻客氣的。這裏就毫不客氣地說‘諸眾生’了,佛說一切眾生不能分辨善惡。
這個經典文字翻得很好,很容易懂,正因為如此,平常也就不加好學深思了。
一個人要分辨真正的善惡非常難,你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除了佛以外,沒有人分辨得出來。世界上一切的善惡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善惡,例如人與人見面握手的禮節,在歐美看來是善的行為,在東方則不一定是善,尤其到了西北這些地方,大家手髒兮兮、黏搭搭地握在一起相當難過,又怕有傳染病。所以,還是中國人的見面禮貌最好,打恭作揖,握自己的手不怕有傳染病,印度的合掌也不錯,到了西北,也不握手,也不作揖,西北人民見面的第一禮貌是吐一下舌頭,鼻子還要倒吸一下,我們都學不來。因此到底誰善誰惡,很難說。
共產黨頭子朱德,當北洋軍閥時期,在雲南任公安局長很失意。他去找虛雲老和尚,有出家意圖。老和尚認為朱德不適合出家,送他幾十塊銀洋,請他自便。後來朱德去了德國,參加共產黨,結果造成這麼大的業。大陸變色初期,虛雲老和尚遭土共毒打死去活來,被打瞎了一隻眼。後來由陳銘樞等皈依弟子去找朱德,共同周旋,才由專車接到北京。你看天下的事情,究竟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真的很難說。
因此,做好事需要智慧判斷,否則,看起來是做好事,其實是壞事,往往造很大的業。又譬如父母打孩子,打的行為是不對的,但父母打孩子大多是關愛的,因為他的動機是希望孩子好。所以,打孩子、打學生、教育學生等等的行為,表面上看起來是壞的,實際上沒有真智慧,無法辨別真善惡。
而世間法的善惡,是非則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絕對的’在本體上,超過世間,到了道體以上,無善亦無惡,無是亦無非,那是形而上的真理。一落到形而下,必有善惡,等於物理世界必有陰陽,都是相對的。在陰陽相對之間,那一樣恰當,在那個時間、那個地區對人有利,那是善的;過了那個時間、地區,對人不利,則變成惡的。又如鹽少放一點,味道鮮美好吃,放多了就感覺太堿,糖、香水……使用的道理都與鹽相同,要用得恰如其量。
什麼是佈施
所以學佛要以智慧認識真善惡,然而眾生除了不識善惡以外,又‘惟懷貪吝’一切眾生的心理在基本上是貪的,貪得無厭,自我意識非常強烈。貪是追求外面的事物,你的就是我的,這是貪;吝是我的別人碰都不能碰。學佛要時時刻刻反省自己是否有一點貪吝的心態?例如天氣很熱,別人需要我們幫忙,你想貪圖一下涼快而心生厭惡,不願意去幫忙,如此則犯了貪吝之心,貪求自己的舒服,吝嗇不肯幫助別人。
‘不知佈施及施果報’,這個世界眾生不曉得什麼是真正的佈施,也不曉得佈施的果報是什麼,以為出了錢就有功德,以為幫助了人就應得回報,說什麼有舍才有得,這種心態不是佈施,這是作生意嘛!
在號稱佛國的西藏,我看到兩個奇怪的現象,一個是拉薩社會的婚姻制度,有多妻制,有多夫制,也有一夫一妻制。另一個普遍的怪現象是:工作七、八天,賺了一點錢就不做了,譬如賺一千元,八百元供養廟子的和尚,剩下二百元,一家人帶個帳蓬上山郊遊去了,唱歌、跳舞,盡情歡樂。玩了一個多禮拜,二百元花完,一家人再回來做工,賺了錢又去供養廟子。我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回答說:‘這跟你們把錢存在銀行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問:‘把錢放在廟子,和尚會給你利息嗎?’他們說:‘供養廟子,下輩子就可以大富大貴,不需要做工啦!’這是投資嘛!這不是佈施。
你說佛國西藏有沒有土匪?照有不誤,土匪搶完了,跑到廟子洗洗手,跪到觀世音菩薩前面,‘唵嘛呢叭咪吽’拚命的念,菩薩啊!我懺悔,我是迫不得已的啊!下回不搶了。等錢用完了又去搶了,搶完了又回來磕頭懺悔,就是這麼一回事。所以佛經說,一切眾生不知佈施,亦不知施的果報。
我們曉得,佈施不一定是金錢。我昨天還在講笑話罵人,一個當公務員的,多花一秒鐘,多說兩句話,將來子孫公侯萬代,蠻好嘛!人家來辦件公事,你多花點時間告訴他要帶身份證、帶圖章、帶什麼……免得人家三番兩次跑,要不然就是承辦人今天請假,明天不上班,害人家徒勞往返,那不是造業嗎?什麼是佈施?處處給人家方便,嘴巴上、手邊上順便幫人家一點忙,就是佈施,也是供養啊!連舉手之勞、開口之勞都不願幹,然後看到別人困難的時候,還用異樣的眼光看人家,這個世界的眾生之可惡,真是無法形容。我看十八層地獄還不夠,如果我當閻王,一定修它五十多層地獄。唉!那真是沒有智慧啊!正是經典上講的愚癡無智,沒有真智慧。
缺信根多聚財
‘闕於信根’,沒有正信就是迷信;沒有智慧的相信是迷信,一切的真理不透,佛的理不透,愚癡的相信,統統是迷信。例如你們打坐,一點念頭沒有,都在那裏昏沉,這種愚智的果報,他生來世墮入畜牲道。愚癡的行善,他生來世的果報是阿修羅。所以學佛是‘大智度’,一切要靠般若,沒有智慧的學佛,迷信的果報非常可怕。
這個世界眾生愚智無智,沒有正信,信根不夠。你們念佛,天地良心,自己真信嗎?一邊念一邊在心中打問號,不曉得這樣念對不對?真的有阿彌陀佛嗎?真的能往生嗎?搞了半天都白搞,對不對?六道輪回,三世因果,那個真信?貪嗔癡慢疑,這個疑是與生俱來的何以會懷疑?這根不堅固,‘闕於信根’。你們研究心理學的,我告訴你們,這些都是眾生心理狀態的毛病。
‘多聚財寶,勤加守護’,拼命賺錢,把錢看得緊緊的,變成一個守財奴。告訴你們一個現在的故事:僑泰興公司的老闆是一位泰國來的廣東華僑,有好幾個太太,財產一大堆,臺北市立體育場也是他興建的。有一天,以前憲兵司令李將軍碰到這位大老闆回答說:‘嘿!你不知道,就是因為年紀大快要死了,才要趁這個時候趕快賺錢啊!要不然來不及啦!’李將軍一聽傻了!這是什麼哲學?你說天下的是非有一定的道理嗎?抱持這種思想觀念的人很多。過去有個守財奴,臨死時看到燈草多燒一根都心疼,斷不了氣。這個世界的眾生大多如此。
‘見乞者來,其心不喜’,乞者不一定是討飯的,任何人來請他幫忙,心理就不高興。諸位反省反省,別人來找我們幫忙,你心裏有幾次是高興的?嗯?學佛的人要反省哦!表面上說好好好,我給你想辦法,心裏想:討厭死了,還不快走。見人來要求,其心不喜。
鈍刀割肉的佈施
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
這是佛經的形容,假使不得已而行佈施,如化緣、募捐,和尚托缽,給一點錢,好像身上的肉被刀割一樣,痛得不得了,可惜得不得了。佛經上講這四句話形容得太文學化,我覺得四川人有句話形容得最貼切,四川人說:‘勸人出錢,如鈍刀割肉。’快刀割肉,一下子不感覺痛,等血流出來以後才覺得痛;鈍刀慢慢割,唉呦!當場喊叫,痛得不得了。所以,千萬別勸人家佈施,錢是拿出來了。他心裏痛啊!如鈍刀割肉,很痛苦。
我也曾跟法師們講了一個故事,世界上有一次出了一個大魔王,來擾亂世界。玉皇大帝派了許多人來收妖都沒有效,後來報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叫孫悟空來,因為世界上的妖怪,孫悟空每個都認識。孫悟空一看,報告觀世音:‘對不起!別的妖怪我都知道,這個魔王的來源我摸不清楚,對他沒辦法。’最後實在沒辦法,到西方找如來佛,佛一聽世界上出了這麼一號妖怪,笑一笑說:‘不要緊,我叫一個徒弟去就好了。’結果如來佛就給小和尚一個法寶,一個包袱,叫他下靈山到世上把妖怪收了。小和尚背個黃色的包袱,帶著師父的法寶下山,來到魔王面前一站:魔王一看,釋迦牟尼佛怎麼派個小和尚來,我連玉皇大帝、閻羅王都沒看在眼裏,小和尚算什麼?小和尚說:‘阿彌陀佛,你別凶,我師父派我來,我也沒有對不起你,師父叫我跟你講一句話,看一樣東西。’小和尚把包袱打開,拿出法寶--化緣薄,在妖怪面前一擺,‘師父說,請你拿一點錢。’妖怪一看,算了!和尚你滾吧!我也不在這裏鬧了!魔王就跑了。
你看,連魔王都怕化緣薄,法師們千萬不要去化緣啊!
我們繼續佛說佈施的道理,不論大小乘的修持,均以佈施為先。佈施在中國固有文化中是‘仁’的發揮,人字旁加個二,就是人和人之間,只有愛人,慈悲他人才稱得上仁。大學上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親親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從自己的親人朋友開始,然後發展到社會大眾乃至全人類。仁民是慈悲眾生,由慈悲眾生而擴及其他的生命,人只愛人類仍是自私的,最後還要愛物,愛一切生命。所以,仁是佛家慈悲佈施的基本,仁慈行為的第一步就是佈施。佛介紹藥師佛十二大願後,第一步就說明佈施的重要,然而一切眾生是不肯佈施的。
前面談到一切眾生看到別人痛苦,當別人來請求幫助時,起初心裏不高興施捨,即使後來不得已而行佈施,心裏愈想愈痛,如鈍刀割肉。佛為什麼要說這些道理?‘藥師經’所提的佈施與藥師佛的修法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可大了,我們先看原文再來研究原因。
慳貪不止累積病情
複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
佛說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無量眾生,喜歡聚積財寶、物品,他自己本身都捨不得用,更何況他的父母、妻子、兒女、奴婢以及來乞討的人。
慳吝是捨不得施捨,吝比慳好一點,吝是比較上捨不得,即使拿出來給人家也不過是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慳是內心堅固的捨不得,一毛不拔。慳吝就是對他人不肯慷慨,不肯幫助人,不願付出仁慈。不過,節省不是慳吝,如果對自己要求淡泊,嚴格地管制自己的欲望,卻對別人慷慨則是節省。中國文化儒家的教育是‘躬自厚,薄責於人’,躬是對自己要求嚴格,嚴格培養自己的厚道,對自己的要求很厚很嚴格,別人則寬容體諒,不要嚴厲責備別人。這類行為就屬於佈施。
然而,我們看到人與人之間,夫婦之間、兄弟之間、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幾乎沒有一個人真正做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責備人家,要求人家都嚴格得很,道德標準都是拿來要求別人,不是要求自己,這就是凡夫眾生。菩薩道的道德標準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如果做不到就是慳吝。凡是慳吝的人一定貪,貪的人必定兇狠,這種心念是連帶的、必然的。為什麼呢?因為貪欲得不到滿足,相反的作用就是兇狠。一個寬大淡泊的人,一定是仁慈的。世界上一切眾生幾乎全體都在慳吝中,慳吝是不能舍;貪欲是侵佔別人,在別人那裏沾到一點利益就高興,乃至在言語上占了便宜都高興。總之,想盡辦法以損害他人為滿足。
所以,慳貪是一切眾生基本的心理,這是心病,這種心病只有心藥才能醫,心藥就是自己瞭解道理後懂得佈施。慳吝的心念久而久之會轉變成身體上的疾病。我常對中、西醫的朋友說笑話,但也是真話;我說不管今天的醫學如何高明,如何發達,中國人有兩句老話:‘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一切醫藥再高明只能醫假病,不管中醫也好,西醫也好,真正醫不好的是死病,人要死的時候,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怎麼都醫不好,如果能把人醫到無病,人就不會死了。所以儘管醫學那麼發達,人還是照死不誤。
佛法標榜‘了生脫死’,醫治生老病死的病,事實上,佛法在世間,一般信佛、學佛的人照樣生老病死,原因就是人始終沒有醫好自己的心病。有慳吝心理的人,立即被一個智慧高、定力深或者定慧等持的人一眼看穿。不僅是人,一切眾生乃至動物如有慳貪心理,很容易被看出來,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心理會轉變生理,心有慳吝的結,他的表情、神氣、生命的四大就呈現出來,一望而知。所以無量眾生慳吝不止,就已經在累積病情。
提一件小事,有一天香港有個朋友打電話來,這個朋友一家人做了很多好事,全家五、六口擠在一個小房間。我們這裏的同學到香港,他都儘量不讓同學花錢住旅店,招待到他家住,連我的兒子從美國回來經過香港,他也把他拖去住。後來我的孩子寫信告訴我,很感激香港那位朋友盛情招待,可是回去病了一個月。夏天香港很熱,那位朋友又捨不得裝冷氣,有一點強尼可做好事,一家人擠在一起,把房間讓給客人住,結果我的孩子說他痛苦極了,熱出病來了。昨天夜裏,那位朋友打電話來說:‘老師!挨了您的罵,我下狠心啦!買了一台冷氣。’我說:‘好啊!你裝冷氣可別當土包子啊!把冷氣開的非穿棉襖才過癮,你那個小房間我雖然沒看到,但是同學回來都跟我提過,只要開到涼快就好啦!’他說:‘我知道,我知道,我還捨不得電呢!’
他這種捨不得是節省,不是慳吝。為什麼告訴你們這件事?很多人有電風扇,夜裏貪涼吹一整夜,告訴他不要這樣,會受寒啊!結果不聽,天天到這裏來拿藥吃,再不然頭也痛,身上刮痧刮得紅一塊、紫一塊的,你告訴他這樣會生病,他還是要貪涼。什麼叫貪心?你不要認為我不貪錢、也不貪名、不貪利就是不貪,你錯了,我們的心理行為隨時都在犯貪,貪了得病又捨不得看醫生,一方面捨不得,一方面倔強。有時候我拿藥逼著他還得拜託他吃,拜託不了,我罵起來,他怕了,只好吃藥。實際上我這一包藥成分也是好幾百元,他不知道,當便飯吃,那你夜裏不要貪涼吹風吹一夜好不好呢?他不幹。所以眾生處處犯慳貪的毛病。
回想我們小時候那裏有什麼電風扇,天氣熱得要命,頂多穿條短褲,套件汗衫;有些老太太們上身脫得光光的,兩個大奶子像口袋一樣掛在肚皮上,反正老了,以老賣老,我們看見也不覺得怎麼樣,對老太太一樣恭敬,老太太搬把椅子坐在弄堂,過道風一吹,手上的扇子一搖,不時喝口茶或吃口綠豆湯,那種享受勁兒,好像到了色界天天頂上啦!那樣的日子我們也過了,而且過得很好。現在有電風扇又有冷氣,還覺得這樣受不了,那樣不舒服。物質文明越發達,人類慳貪的心理越嚴重,不知名的病痛也越來越多,怎麼來的?心理慳貪來的。
所以‘藥師經’提慳貪和佈施這些道理,有什麼關係呢?其中意義很深,能在心理上解脫得開就是內佈施。譬如夏天出出汗也蠻舒服嘛!從生理衛生和養生之道來看,夏天應該出汗,一個人夏天不流點汗,毛病都積存在體內無法排出。冬天則講究時髦,暖氣開得像夏天一樣,要穿夏天的衣服才舒服。在西洋,由冷暖氣引起而醫不好的病特別多。
再講一件事,有一個年紀大的老學生,是坐在辦公室上班的,膀子酸,抬不起來,各醫院都檢查遍了,沒有毛病,只有一點風濕,風濕藥吃了也醫不好。有一天跑來看我,向我訴苦,連字都不能寫,痛苦極了。我問他看醫生沒有?他說中西醫都看過啦!我說:‘你的辦公桌很大,桌上有玻璃板。’他說:‘對啊!老師沒有去看過怎麼都知道?’我說:‘知道,因為你的兩隻手風癱了嘛!’他說:‘這有什麼關係?’我告訴他我以前也學時髦,辦公桌上擺塊玻璃板,夏天兩手肘一放,很涼快,幾天以後打坐,這個地方氣脈通不過,我就知道問題出在玻璃板上。我叫他們把玻璃板統統拿掉不准用,也不准用尼龍、塑膠,改用厚紙板,上面鋪一層布就好了。辦事的同學捨不得,說一塊玻璃板要一千多塊,換新的墊板又要花錢。我說花錢就花錢,那樣氣就通了嘛!
我告訴那位膀子酸痛的老同學,把辦公桌上的玻璃板拿掉,也用不著吃藥,過一陣子就好了。結果照我的辦法做了,不藥而愈。為什麼?因為手放在涼冰冰的玻璃板上辦一天公,他貪圖享受,玻璃板下面墊一塊布,綠油油的多神氣啊!又有專人伺候泡茶,當主管的雖然不是一呼百諾,那種氣派也很夠味,可惜兩手風癱了,這個道理何在呢?講病情病症是如此,講原理則歸咎于心理慳貪。所以科學文明愈進步,大家又不曉得求心理解脫,一味過著物質的機械的生活,慳貪愈厲害,疾病愈多。又如燈光要越亮越好,所以眼睛的病也多了。
那麼,這與佈施有什麼關係呢?內佈施就是解脫、放下,一切外境都能夠擺開。外佈施是把自己的財物、一切的好東西給別人用,你要拿去用,眾生慳貪嘛!滿他的願。所以藥師經要講慳貪的道理
功名富貴最迷人
‘複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資是資產,是有形的物質:財是金錢、鈔票等。積累財物,拼命賺錢,賺了又賺,多了還要多,有了更想有。我也玩過名利,也玩過權位,功名富貴,我清楚得很。我常常聽同學們講對名利一點都不想,我說放狗屁,他們被我罵得愣頭愣腦。我問:你看過名利沒有?你求名利求得到嗎?功名富貴不想,你做得到嗎?功名富貴很可愛啊!你到了那個位子就會曉得,心裏想喝茶,眼睛這麼一看,一排茶葉就擺過來了,烏龍啊!鐵觀音啊!鐵羅漢啊!清茶、花茶、菊花茶,應有盡有,因為你是名利中人、權位中人。你如果想一樣東西,馬上擺在面前,那多麻醉人啊!隨便講一句話,明明講錯了,下面站著幾千人喊‘是’那個味道是很好,自己馬上覺得長高了。我當年就有這個經驗,站在臺上隨便說一句話,自己心裏都覺得講錯了,可是大家卻表示很對。我心想完了,不能再這樣下去,再搞下去會把自己埋掉,這得自己有警覺性。
所以說功名富貴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越多越好,那真是好玩。隨便到一個地方吃飯,吃完了結帳,結果一餐一萬五,好!連小費給兩萬,五千塊小費,功名富貴要錢哪!下一次再來,隨便要什麼位子有什麼位子,要什麼菜就有什麼菜,都是錢玩出來的。你們不要功名富貴,嘗過這個味道沒有?充其量吃碗牛肉面,還你請我,我請你的,以為這樣就不要功名富貴?不要吹了,你到了那個位子一定昏頭的。像你們年紀輕什麼都不要,到這裏來試試看,‘老師早!老師好!老師不得了!’恐怕你頭都暈了!你自己也會覺得很偉大,而且越看自己越偉大,與積集資財一樣,有了錢要啥有啥,山東話說:‘要兮麼,有兮麼。’那是可愛啊!迷人啊!
慳貪積聚
慳貪積聚是連著來的,慳貪後馬上喜歡積聚,要了還想要,多了更想多。像我現在別的什麼都可以不要,一聽到香港或其他地方有本好書就貪了,只要有人打電話告訴我‘老師啊!這裏發現一本好書。’‘什麼書?’‘唔!好!好!快寄來!不管多少錢。’還是貪啊!佛像莊嚴的,好啊!買啊!趕快寄來!一大堆佛像圍著,想想自己真是慳貪,對不對?我是有錯就要坦白出來,學佛人自己要隨時反省。不要認為積聚資財是光指錢而言,錢比較明顯而已,任何物質都算,所以出家人的衣服只准有三件,不能有第四件。我過去也守這個戒律,西裝始終保持三套,有第四套非送人不可。不過我有好幾件長袍,送也送不出去,如果送給跟我個子一樣高的年輕人,穿著長袍在街上逛,人家看了會說不像話,什麼東西!沒有資格,只好把長袍掛起來。想把這個衣缽傳出去,無奈傳不出去。
下面佛說的是感歎的話,‘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佛說那個有慳吝又貪的人所喜歡的東西,他自己本身都捨不得好好享受。你們想想看,不要看別人,看看自己,好東西藏在冰箱捨不得吃,一個月下來,壞了,只好仍。捨不得給父母、妻子、兒女、奴婢,更不願意拿給別人。現在講的是我們的心理狀況啊!不要看文字好像勸世文,佛經講一切眾生的心理狀況就是如此,藥師經的秘密在那裏,他明白地告訴你,身上的病是心理慢慢形成的。
不但自己捨不得用,也不給人家用,更不肯給乞討的人,世界上都是這樣的眾生。因為有如此的心態,所有變成了疾病,如果是錢財損失了,那種內心的痛苦、煩惱、懊惱,不知不覺就形成身體上的病。所有一切眾生,隨時要反省自己的心念。
講到這裏,我要提一件幾十年前的往事。有一次我講經講到佈施,我的一位朋友坐在下面聽,聽完了回去大罵我,他說:‘他講佈施的意思是叫別人把錢拿出來給他,因為他曉得我有五萬塊美金的存款。’其中我真不曉得他有錢,唉!你說有什麼辦法?眾生慳吝。所以,你們在座的有好幾位都有經驗,想在這裏捐錢,無論如何我們這裏不接受。為什麼呢?這要看你是否真的能舍,否則你將來想起來,後悔的痛苦不得了,那個果報不可思議。不是我們這裏接受的果報不可思議,而是你自己心裏痛苦、煩惱的果報不可思議。痛苦的果報形成後日的病,日後指的還不是來生,就是這一生,這就是修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