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佛陀十大弟子傳 -2- 大迦葉 - 頭陀第一

靈山拈花傳心印 破顏微笑直承當
祖祖法燈照沙界 僧僧慧命滿大千
金色頭陀袈裟幢 彌勒尊佛續聖田
摩訶迦葉功勳大 盡未來際恩無邊
「摩訶」也是有「大、多、勝」三種意思。摩訶迦葉,就是「大迦葉」。「迦葉」是梵語,翻譯為「大龜氏」。為什麼叫這麼個名字呢?言其他祖上在修道時,看見一隻大龜,揹負著一個圖,他祖先就依照這個圖來修道,所以就以大龜作為姓氏。
摩訶迦葉,又有一個名字,叫「畢缽羅」。畢缽羅,是樹名。為什麼以樹為名?因為他父母親沒有兒子,於是向大畢缽羅樹的樹神來祈禱求兒子:「樹神啊,你給我一個兒子吧!」所以就得個兒子。
摩訶迦葉,又有一個名字,叫「飲光氏」,又叫「光波」;飲,是「喝」;光,是「光明」。怎麼叫「飲光」呢?言其他身上有一種光明,是紫金光色,這種光超過一切的光,可以吞沒一切的光,把其他的光明都遮蓋住了,猶如把其他的光給飲了一樣。無論是燈光、日光、月光、星光……,一遇著大迦葉尊者這種金色的光,都顯不出它們的光了,就都變成黑暗,沒有光了。好像電燈有五百度的光,迦葉到了這個地方,五百度的光就不亮了,他這個身上的光超過五百度以上,到一千度、二千度,把這個五百度的光就給喝了。所以這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知道的,不要以為說迦葉不喝水而喝光,這是一種錯誤的。
這位尊者,怎麼他身上會有光明呢?這說起,也有一個公案。在過去毗婆尸佛滅度之後,有一座破廟,不但頹壞,連塔也傾倒了,佛像就像在露營似的風吹雨打,身上的金也都沒有了。這個佛像,也不知道誰給他戴上了這麼一頂草編的斗笠來遮著雨。
這時有個窮女人,一看到這種情形很痛心,發了慈悲心:「這佛在這兒被雨淋風吹,這怎麼可以呢?我一定要給佛造個廟,一定要給這尊佛裝金!」佛身上的金都脫落了,她想給佛像再鋪金,但這要很多錢的。
這窮女人雖然發了這種心願,可是她有一種堅固的真心,於是各處向人家化緣要飯。「有志者事竟成」,她每天所化來的錢就買金子,大約要了十幾年的飯,也就積蓄了很多金子,大約修廟也夠了,給佛舖金也夠了。她就請了一個冶金師,叫這個造金子的工匠,把金子給化了,給佛好貼金。
這冶金師一看她有那麼多金子,說:「喔!你這麼窮的一個人,怎麼能得這麼多金子呢?」她說:「我以前看到佛像的金都脫落了,就發心去要飯化緣,要了十多年飯,積存了這麼多金子。」這麼一講,冶金師見到這女人這麼樣誠心,他也發了心,說:「現在,妳補修廟宇,給佛安裝金身,這功德是很大的。可是,這功德不要妳自己做,我們兩個人兩份做好了──妳出金子,我出工,我也不要錢了。」其實這金匠就是看這個女人一片赤誠,便對她有一種好感,生了愛心了;所以他就說,他要兩份做這功德,不要她一份做。
把佛像身上鋪金裝好了,廟也蓋好了,這冶金師就向這個女人求婚了:「妳心地太好了!我這一生沒有遇到比妳再好的女人了!我本來想獨身的,現在我遇到妳這麼一位知音,你可不可以同我結婚呢?」這個女人一想:「哦!他心地也不錯,我請他來給佛裝金,他只要一半的工錢。這個男子的心地不錯!」答應了,兩個人就結婚了。
因為給佛像裝金、整理佛像功德的緣故,所以感到生生世世身上都有紫金光色,相貌也非常圓滿。他們兩個人發願,生生世世都作夫婦,但是生生世世都要一起修道,弘揚佛法。
摩訶迦葉尊者就是當時的那位冶金匠,這個窮女人就是紫金光比丘尼;由於給佛裝金的緣故,兩個人身上都放金光的。
在今生,迦葉生到摩竭提國的一個很富有家庭裡,富可敵國,摩竭提國的國王又拜他做師父。迦葉一出生,身上也就有金光;等到二十歲時,他的父母親就要給他定親結婚,他說:「我一定要找著女人這個身上有金光的,我才和她結婚;如果我找不著,就不結婚。」以後果然在另外一個國家,就遇著一個女人身有紫磨金色的光,所以他們兩個結婚了。
結婚後,就一起修道。修什麼道呢?以前這迦葉是個外道,什麼外道呢?事火外道,專門修火的功夫,供養火,向火來叩拜。之後,覺得世間都是變化無常,不究竟的,於是和他太太就約定要修道。等到摩訶迦葉一百二十歲那時候,才遇著佛,又一起出家,跟著釋迦牟尼佛修道。在今生,迦葉出家作比丘,他的太太也出家作比丘尼,叫紫金光比丘尼。
跟佛出家修道,兩個人證羅漢果之後,才知道原來兩個人生生世世都是做夫婦。他們發願生生世世做夫婦,是修道的;生生世世都要修道,都要皈依三寶、出家了道的。他們雖然是夫婦,但只有夫婦之名,而沒有夫婦之實;這有什麼證明呢?因為他們兩個人身上都有金光,如果實實在在是夫婦的話,他們都不會有金光的!雖然鋪佛金,但是他們所行所做,若不保持他本有的這種功德,就不會有光明。所以,你不要發願生生世世做夫婦,愈做愈遠,做到地獄裏去了!要修道才可以!
迦葉尊者跟佛出家修道之後,專行苦行頭陀。在佛的弟子裏,是年紀最長的;可是他雖然年紀這麼長,愈老愈有精神、愈有力量,什麼事情都苦幹,最吃得苦、最受得苦、最能修苦行,所以迦葉尊者是「頭陀第一」。「頭陀」是梵語,翻譯為「抖擻」,就是抖擻精神,打起精神來,勇猛精進。打起精神,就是要你不怕苦、不怕難,愈苦愈來幹,愈苦愈去做去,像迦葉祖師那麼樣;你看!迦葉祖師那麼老了,還是行頭陀行。
頭陀行,有十二種。這十二種頭陀行,是住持佛法的一種表現。若有人行頭陀行,佛法就久住世間;若沒有人行頭陀行了,佛法就該滅亡了。十二種頭陀行都是什麼呢?就是所穿的衣服有兩種,食的方面有五種,住的有五種。
(一)著糞掃衣。一般人已經不要的衣服或布,就把它丟到垃圾裏邊;出家人把這種的衣服揀回來,洗乾淨了,做成衣服來穿,這叫「糞掃衣」。穿這種衣服有什麼好處呢?這個好處可就大了!
第一,令你沒有貪心,沒有一種好好的心。穿上這種衣服,旁人一看:「啊!這個老修行穿這麼破爛的衣服,這才真正是個修道的人,我們都應該照這樣學!」因為你這種的影響力,就令其他的比丘也都發起道心來了。所以既止自己的貪心,又息人家的貪心,這豈不是好處?這好處,你說能有限量嗎?所以說這個好處太多了!也就是現在一般修道的人所穿這個衲袍,叫破衲衣;又叫「百衲衣」,衣服上,左補一塊補丁、右補一塊補丁,補得補丁不知道有多少。出家人叫「衲子」,也就是說穿這種衣服,是一個破衲衣。
(二)但三衣。但,就是「僅僅的」;就僅僅有三衣,沒有其他的東西,所謂「身邊無礙物,自無煩惱生。」這也是教人常常知足,不要貪多的物質。
三衣,就是主衣、七衣、五衣。主衣,又叫「大衣」;梵語是「僧伽黎」,翻譯為「二十五條衣」。這二十五條,每一條有二長一短的、有三長一短的、有四長一短的,合計起來是二十五條;這表示是種田的「田」相,所以又叫「福田衣」。若入王宮、升座說法、托鉢乞食時,都可以穿主衣。七衣,又叫「鬱多羅僧」,就是「入眾衣」,禮懺、拜佛、聽經時要穿這個衣。五衣,梵語是「安陀會」,翻譯為「作務衣」,就是服勞執役、出入往還、迎賓待客;一切時、一切處,都可以穿這個五衣。
所謂「三衣鉢具」,在拜墊上的布,這叫「具」;比丘吃飯的碗,這叫「鉢」。
(三)常乞食。自己不立煙炊、不做飯常,常去托缽乞食。在暹羅、緬甸、錫蘭,齋主把菜飯都預備在一個碗上,放到一邊;哪個和尚先來到他這兒乞食,他就跪到地上,把這一碗齋飯頂到頭上,倒到你鉢裏,然後叩三個頭。每一個家庭,都是那樣子供養三寶。
(四)次第乞。次第,一家挨著一家,不揀擇,把你的分別心沒有了;所謂「不能揀擇,平等乞食。」平等,也不能說那個有錢的,我不向他來化齋,我去化那個窮的去;也不能說,那個窮的我不化,化那有錢的去。要一個門口挨著一個門口,一天化七個門口;這七個門口如果都沒有人給供養,這一天就不吃飯了。
大迦葉是個苦行頭陀,一天只吃一餐,他化緣不化有錢的,專門去化窮人。他的思想怎麼樣?說:「這個窮人太可憐了!為什麼他窮呢?就因為在前生不曉得作功德,所以今生就窮了。我現在去度一度他,令他在三寶的面前種點福,來生他就會有錢了,就會富貴;如果他不種福,來生就更苦、更窮了!」所以大迦葉專門化窮人,越窮他越去化緣。你窮不是嗎?才應該供養。
有這一個要飯的化子,迦葉尊者就向他化緣,這要飯的就說:
「我窮到沒辦法呀,所以才要飯。」
「那你不好把窮賣了嗎?」
「窮還能夠賣嗎?」
「能夠賣!」
「怎樣賣法呢?」
「你布施,你就不窮了。」
「我什麼都沒有,我怎能布施呢?」
「你不還有一罐子飯嗎?你要來的飯,你把這個布施了,那你就不窮了嘛!」
「這個飯,誰能要呢?」
「你給我,我就要!」
那麼這要飯的就說:「好吧!」他跪下頂禮三拜,然後把這一罐又餿又酸的飯,就供養了。迦葉尊者當面就把這一罐子飯吃了,就給他迴向:「你從今以後解決貧窮,永久不受貧窮。」當天,這個要飯化子就死了,升到忉利天上去了。你看,以人間這種要飯的化子,極窮之人,這因為宿世沒有布施,今生才受貧窮;但是他有這麼一罐子餿飯,他把這飯布施出來的這種福報,就能夠使他生忉利天享天福。
這迦葉尊者若不是慈悲,若討厭這個飯不能吃,那就不能夠做眾生的福田了。為什麼每天必要乞食呢?是「為長人天福,慈悲作福田」。因為你供養他的一頓飯,能夠增長你很大福報。所以佛在世的時候,這個乞食是為眾生的關係,為眾生作福田。像暹羅、緬甸、錫蘭這些南傳的國家,如果街上沒有和尚來乞食化飯,一般的人都會發愁;若有和尚來化飯,這都歡喜了,因為這個福田給送到家來了。
(五)日中一食。就是早晨也不吃東西,晚間也不吃東西,只在中午十一點到十二點這個時間來吃飯,這叫日中一食。但是一般不明白佛法的人,以為日中一食就是持午;其實不是!持午,就是早晨吃、中午吃、晚間不吃。
日中一食是很好的,可惜不容易做得到。為什麼?民以食為本;一切人都有吃東西的食慾,餓一點,就想吃東西。早起也餓,晚間也餓;好是最好,不容易做得到。好什麼呢?節省很多麻煩;你少吃兩餐,就少大便、小便幾次。「日中一食」這種的功德,說也說不完的;總而言之,你少吃一點東西,就少一點麻煩;吃得太多了,麻煩就會多了。「日中一食」這種的好處太多了!
日中一食,是依照佛的制度、佛的規則來修行的。制度就是規則,就是規矩。早晨,是天人吃飯的時候;佛只有中午來應供;等過午未時,這是畜生吃東西的時候;晚間就是鬼吃東西的時候。出家人為什麼晚間不吃東西呢?就因為你晚間一吃東西,這筷子、碗一響,鬼就想來同你搶東西吃。可是人吃的東西一到鬼的口裏就變成火;一變成火,鬼就生瞋恨心,就要跟你打齋了,令你生病。所以修行的人,晚間不吃東西,就是這個原因。
(六)節量食。節,是節約,就是少吃一點。吃東西,不要因為這東西好吃,吃完又想吃,這就沒有節量了。無論怎麼樣好吃的東西,我每天若吃兩碗飯,我一定就吃兩碗;不能說這東西不好吃就吃一碗,好吃的就吃三碗,這就沒有節量。每個行頭陀行的出家人,本來吃兩碗可以飽,我吃一碗半,少吃一點;總叫它差一點點,不要吃得太多了。因為你吃太多,肚裏沒有地方存這個飲食了,就要做很多的工,到廁所去很多次。
(七)過午不飲漿。過了中午十二點鐘也不飲漿。漿,譬如蘋果水、橘子水、茶水、牛奶、豆漿,這都叫漿。過午之後,真正行頭陀行的人,就不飲漿。行頭陀行,有的行一種頭陀行,有的行兩種,有的三種,有的四種,有的五種、六種、七種、八種、九種、十種、十一種、十二種;有的完全都行的,有的單行一種的,這沒有一定,量力而為。
(八)阿蘭若住。梵語「阿蘭若」,譯為「寂靜處」,就是在人很少的地方,也很少人到的地方,沒有一切雜亂的聲音,就是不喧鬧的地方。有一句俗語說:「眼不見,嘴不饞;耳不聽,心不煩。」在寂靜處的地方,就是很容易用功修行,很容易入定;這個地方,是在山林裏邊,離城市很遠的;這叫「阿蘭若」,又叫「阿練若」,就是修道人一個最好的修道地方。
(九)樹下宿。修道人,以天地為廬、四海為家,到處都可以住。這個樹下,既可以避雨,又很涼爽,所以在樹下住;可是每一棵樹底下住,不能超過三天,只可以住兩宿。為什麼不可以超過三天呢?因為真正修道的、清高的比丘,不希望有緣法,不希望有人認識他,而來供養他;所以在每一個地方,住兩宿就走了。這是因為不求任何人的好供養,所以在樹下住。
(十)露地坐。在樹下,還有遮風擋雨的樹葉子。在露地宿,就是也沒有樹木,也沒有房子,就在露地那兒打坐,既有月明、又有星朗;所謂「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異味,略得少人知」,這月亮到了天中間、風在水面上來的時候,這種天然的生活,是很少人能領略到其妙處的。在露天來住,真是以天地作他一個大房子,這種生活非常自然。
(十一)塚間坐。就是住到墳墓旁邊去。為什麼在墳墓住呢?因為正可以修「無常觀」,知道人生是無常的,無論早晚遲速都是會死的,都會變成一堆白骨頭。自己能有一種警惕心,看見這是個死人,知道自己將來和這個人也是一樣會死的,如果不修道,死的時候來了,那怎麼辦呢?所以在墳墓上坐著修道,能覺悟這一切都是無常的;自己就不會懈怠,不會懶惰,不會忘了修行,不會生出種種的貪心、種種的瞋心、種種的癡心,就不會有所執著了。
(十二)常坐不臥。就是「脅不著席」,在那兒常常坐著,不躺著睡覺;因為人躺著睡,就愈睡愈想要睡,不願意起身用功修行。常坐不臥,他坐著睡一陣,就醒了,就很容易用功修行、參禪打坐;所以這個「常坐不臥」,對於修行人是很有幫助的。
有的人行頭陀行,單行一種:或者單單穿「糞掃衣」,或者單單「但三衣」,或者單單行「常乞食」,或者單行「次第乞食」,或者就修「日中一食」,或者單單就修「節量食」,或者單單修「塚間坐」,或者單修「常坐不臥」;摩訶迦葉雖然年紀很老,可是對這個十二種頭陀行,他都能如法修行,而且還都修行得非常圓滿,所以他是「頭陀第一」。
佛看見摩訶迦葉,這麼樣子苦幹,都很不忍心看他還修頭陀行。有一天,佛在說法,摩訶迦葉來,佛就讓了半邊座給他。為什麼他分半座給摩訶迦葉呢?因為迦葉年紀太老了,大約也一百四十歲了。佛就勸他不要行頭陀行了!年紀老了,恐怕受不了!雖然佛這麼勸,迦葉尊者笑一笑,還是照樣行頭陀行。
佛看他還是照樣行頭陀行,這麼樣受苦吃苦,忍苦耐勞的,於是就深深地讚歎他:「啊!在我法之中,有摩訶迦葉這樣行頭陀行,我佛法就能久住世間!他是對佛教最有貢獻的!」佛這麼讚歎他。因此,大家都說迦葉尊者,他是頭陀第一。
他也勤修六度的法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時時刻刻都勇猛精進,時時都抖擻精神來修行,日夜不休息,所以他智慧也是圓滿的。我們要是能拿吃飯、睡覺、穿衣服,這種注意力搬到這個行頭陀行上,我們也會和迦葉祖師是一樣的,可惜我們都是捨本逐末,把真的都忘了,盡在假的上用功夫。
《華嚴經》上說:「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你想要明白佛的境界,你就把你的意清淨了,好像虛空那麼清淨。有一次,釋迦牟尼佛講實報莊嚴土的色、聲、香、味、觸,迦葉尊者一聽,本來他在那兒入禪定,他聽著,自自然然就跳起舞來了。你看!那麼有定力的老修行!他想起實報莊嚴土那種美妙的境界,他就歡喜得跳舞起來;你沒有到這程度,你不知道!所以這個妙法令人歡喜得都忘形了,都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了,這才是得到法喜充滿!
在法華會上,釋迦牟尼佛告訴所有一切大眾,迦葉於未來世,在沒成佛之前,他供養恭敬三百萬億那麼多的諸佛世尊,尊重讚歎,廣為宣說諸佛無量的大法。在他最後這個身,也成佛了,佛的名號是「光明如來」;因為他身有金光。
國名是「光德」,因為國中的人民,都有光,也都有德行。劫名是「大莊嚴」。什麼大莊嚴?是大菩薩莊嚴這個劫;大菩薩很多,沒有數量的千億那麼多。這些個菩薩的心,也都調柔,都得到大乘神通,得到五眼、六通,都修持佛所說的大乘經典。這一切的聲聞等,也沒有數量。
他的國土非常清淨,是以瑠璃為地;因為他因地修清淨的苦行,清淨的頭陀行,所以得到這個果報。又有種種寶樹在道的旁邊,用金子作的繩來界道。誰看見這種境界,誰就歡喜。人身上也常常放香,國土也常常放香。在虛空裏頭,常常有天女散華。這個國土,地非常平正,沒有高山、小山、丘坑。為什麼?因為摩訶迦葉在因地時,修平等的慈悲,修心地修得平,所以他的國土地也就平整,沒有小山、大坑,也沒有瓦礫荊棘,沒有穢惡,沒有不淨的情形。
他的國土,沒有一切的魔事,就是沒有煩惱。為什麼沒有煩惱?就因為這國中的人民,常常都修禪定,有定力;所以就有魔事,也變成沒有魔事了。雖有魔王波旬這個魔和魔民;一般的魔子、魔孫,他們都護持佛法,就都不破壞佛法。為什麼?因為迦葉祖師修種種的頭陀行,所以把一切的魔軍都戰勝了,魔王歸服了,也變成了護法。你看!為什麼修道要行頭陀行?行頭陀行,就把魔王都變成不是魔王了,變成護法。所以你修道,你若真正有修行,最初來磨你的人,將來都是你真正的護法。如果你沒有真正的修行、沒有真功夫,那魔王就是魔王,不會變成護法。
光明如來這尊佛的壽命有十二個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摩訶迦葉在佛教裏邊,是佔最重要的地位。佛在大眾弟子裏頭,說摩訶迦葉是第一個大弟子。有一天,佛在靈鷲山說法的時候,大梵天以金缽波羅華持以獻佛,捨身為床座,請佛坐到他身上,來給眾生說法。佛坐在梵天的身上,對著百萬人天,拈華微笑。當時一切的弟子愣然,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誰也沒有什麼表示,唯獨摩訶迦葉破顏微笑;這一笑起來,佛知道迦葉尊者懂得他的意思了。
所以這叫「拈花微笑傳」;傳什麼呢?傳佛的心印法門。佛就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我已咐囑摩訶迦葉。」又復以金縷袈裟,囑咐他說:「你拿著,保護著它,把它交給將來成佛的彌勒尊佛。」摩訶迦葉就向釋迦牟尼佛頂禮,說:「我要恭恭敬敬地依教奉行,我要保護這袈裟。」
所以迦葉尊者為佛教的初祖,西天第一代的祖師。「祖祖法燈照沙界,僧僧慧命滿大千。」祖祖相傳這個衣缽,以心印心這個法,是法脈相傳,這叫「法燈不滅」。這個燈光雖然是小,但是傳的地方很多,所以照滿恆河沙世界。每個僧人的慧命,也就是佛的慧命、法的慧命,也是僧的慧命,遍滿大千世界;世界各國,差不多都有佛法。
釋迦牟尼佛化緣已盡,教化眾生這個緣已經了了,那麼就要入涅槃了。佛就在二月十五日,在雙樹林下臨涅槃時,十方微塵的眾生都來了,除了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沒有參加以外,所有的眾生都來參加這涅槃盛大的法會。
阿羅漢能知道八萬大劫的事情,可是摩訶迦葉也是個大阿羅漢,阿難也是阿羅漢,神通也不小,他們為什麼就不知道佛入涅槃呢?為什麼這麼樣重要的事情他們都不知道?這兩位尊者,一位是佛傳佛心印的弟子,是初祖。一位是接續佛的心印,所謂二祖。可以說是最親近的弟子,可是佛入涅槃的時候,他們兩位失去這種最後的機會。他們把一切的神通不知道都到了什麼地方去了?
那時候,有人說阿難著魔了,阿難他為什麼會著魔?就因為他管閒事管得太多了,自作聰明,結果到緊要的關頭一點都用不上了。他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親自看見佛入涅槃,給佛當侍者當了四十多年,最後那麼離開佛。你們想一想,這位老迦葉平時離佛很遠的,不管閒事的,入了金剛定,也不出定;連佛入涅槃他也不知道了,那不叫金剛定,那叫老定,老了;坐那個地方什麼也不管了,真是「彌陀佛各顧各,摩訶薩不管他」了,連佛入涅槃他也不管了。你們各位研究研究,我說的不對嘛!一個不願意管閒事的,一個就願意管閒事的,這兩位一個太過,一個不及;又沒有見到佛最後的一面,變成佛教裏頭一個大的遺憾,這也因為他們平時種因種得不太圓滿,所以才有這樣子情形。我說的要是有點意思嘛!你們各位想一想!
有人行頭陀行,那麼正法就會住世,所以因為什麼迦葉祖師能降伏諸魔,一切天魔外道都向他都屈服,就因為他梵行修得圓滿了。還有,這個結集經藏的功德是很廣大的!在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後七日,迦葉祖師就秉承佛的命,召集五百大阿羅漢,在王舍城外,七葉窟那個地方結集經律論三藏。他結集經藏,這個功德是無量無邊的,說不完那麼多。
「摩訶迦葉功勳大,盡未來際恩無邊。」在佛教裏頭,摩訶迦葉尊者的功勞是最大的,誰也不能和他爭第一。佛的金口都許可說他是第一個大弟子,所以他的功勞是最大的。我們這些佛的弟子、佛教徒,就是盡未來際想要報答摩訶迦葉尊者這種恩惠、這種恩澤,也沒有個邊際,我們是報答不完的。
你們想不想見摩訶迦葉?摩訶迦葉沒有圓寂,現在還在這個世界上。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後,摩訶迦葉尊者就到中國雲南雞足山在那兒入定。由佛入涅槃之後到現在,已經有三千多年,可是他還是在那個地方入定。入的什麼定呢?就是滅盡定。滅盡定,就是滅受想定,滅盡第六意識了,沒有分別心;經過百千劫這麼長的時間,也就像這麼一彈指的時間似的。所以就幾萬年都可以坐的,入這滅盡定。
他入定做什麼呢?在那兒,他等到將來當來下生彌勒佛出世成佛的時候,要把釋迦牟尼佛的金縷僧伽梨衣、四天王所獻的缽,交給彌勒尊佛;因為這衣是佛佛相傳的,所以他就在那等著彌勒尊佛出世。那麼他所應做的事情才做完了。
到雞足山去拜摩訶迦葉的時候,可以看得見他嗎?可以。佛教就講的一個「誠心」。你有誠心,就可以看得見;沒有誠心,就看不見。所以在雞足山,很多修道的人都到那兒朝拜迦葉祖師,給迦葉祖師叩頭頂禮。在雞足山常常有三種的光──有佛光、金光、銀光。到雞足山,如果有誠心,就會聽到山裏邊有鐘聲;但是可以聽見鐘聲,可是看不見這個鐘。這個鐘聲,在全雞足山幾百里地以內都可以聽見,所以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個地方是一個聖地,也是一個聖處。
道教中的老子,你們各位知道他是誰嗎?老子就是迦葉祖師來著。這個迦葉祖師,也是一個佛教開入先鋒;他知道中國大乘根性者很多,不過要是沒有人預先到這兒,開一條比較淺顯的路,這些人是不容易接受的。所以迦葉祖師就發願化身老子來到中國傳道教,由淺入深,廣度一切有緣的眾生。孔子是「水月童子」化身來的,顏回也是「月明儒童」化身來的。他們都是因為要到中國來開闢大乘佛教,所以就先化身來到中國提倡道教、儒教的理論,將來好和佛教合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