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宗密大師傳(白話)

宗密大師久居陜西終南山圭峰草堂寺,世稱「圭峰禪師」,又稱「草堂和尚」。他是唐朝荷澤禪師法脈高僧,也是華嚴五祖。

富豪子弟,棄儒從佛

  大師是果州西充縣(今四川省成都東)人,俗姓何。生於


唐德宗建中元年(西元780年),卒於唐武宗會昌元年(西元

841年)。自幼生長在極富裕的家庭,幼年接受儒家教育,青

年時期為了經世濟民的理想,致力攻讀儒學。

十八至二十二歲之間,接觸佛家經論,二十五歲那年,

遇到了荷澤神會禪師門下的道圓禪師,與禪師言語相契,

決定追隨道圓禪師,棄儒入佛。
  
感悟圓覺,歸向華嚴


  一日,因為赴府吏任灌的齋請,無意間得到《圓覺經》,


潛心研讀,解得義趣。宗密大師將讀《圓覺經》之心得稟告道圓禪師,

道圓禪師大力贊揚,認為《圓覺經》是諸佛菩薩賜予,

勗勉宗密大師竭力宏傳。經過宗密大師的發揚,《圓覺經》漸受重視,終成為唐宋之後,佛教界不容忽視的經典。

  元和五年(西元810年)宗密大師來到襄陽,在恢覺寺


遇到重病的靈峰和尚。

靈峰和尚是華嚴四祖澄觀大師的門下,此時病已危急,

將自己珍藏的澄觀大師著作 贈與宗密大師,這對宗密大師

日後的修證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這些書包括了《華嚴經》八十卷本、以及澄觀大師

《華嚴經疏》六十卷、《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九十卷。

閱讀了這些著作後,宗密大師昔日讀經困惑之處,豁然開通。

此後,宗密大師遙尊澄觀大師為師,潛心研讀其著作,

並在襄陽開始講述《華嚴經》。

 隔年,宗密大師到東都洛陽,駐錫永穆寺再講
《華嚴經》。

不料此番講經竟引起「泰恭斷臂」事件,間接促成了和

清涼澄觀大師相見的機會。

斷臂事件的緣起,上溯至宗密大師在襄陽的第一次講述

《華嚴經》。善於講經說理的宗密大師,初次闡述華嚴教理

即精闢深入,感動信眾至深,以致於宗密大師離開襄陽後,

信眾沿途尋訪,一路跟隨至洛陽,再次請求宗密續講

《華嚴經》,其中一信眾名「泰恭」,因聞《華嚴經》

之玄妙難思,自慶所逢斯法,故自斷一臂以表誓願修學之

決心。然而此事卻引起官府的追查,帶給宗密大師些許麻煩,

迫使宗密大師修書向國師澄觀大師求救,希望澄觀能納自己於門下。 


澄觀大師回信直稱宗密大師為「法子」,肯定泰恭重法情摯,

但是懇切告誡後學,求法「當斷其情慮,勿斷其形骸。

當斷其妄心,無(毋)斬其肢分」。翌年,宗密大師赴長安,

師事澄觀大師,澄觀大師對宗密極為器重,

大讚:「毘盧華藏能隨我遊者,其汝乎!」 

終南索幽,覽籍著述

  有澄觀大師的指導,宗密大師的修學更精進深廣。

元和十一年(西元816年)春,轉徙終南山智炬寺,

發願「遍轉藏經,願畢方下山」。十數年間,先後完成經疏數十種。

受賜紫衣,交游廣闊

  太和二年(西元828年)唐文宗誕辰的慶成節,宗密大師

被徵召入朝問法,得朝野一致敬仰。

此殊榮使得更多高官、名士與他交游。裴休、白居易、劉禹錫

與賈島都與禪師交游甚密。

政爭染身,菩薩本色

  宗密大師受賜紫方袍後,歸山草堂寺。太和九年

(西元835年),發生「甘露之變」,宗密大師因藏匿李訓

而受牽連。李訓曾任兵部郎中、禮部侍郎等職,與宗密大師

一向友好,發動「甘露之變」清除宦官未成,逃入終南山

投靠宗密大師。宗密大師想將他剃度,被門下制止,

李訓只得逃向鳳翔,後被追殺。宦官仇士良以藏奸之罪,

逮捕宗密大師,欲置他於死地,宗密大師坦然說:

「本師教法,遇苦即救。不愛身命,死固甘心。」宗密大師

面對死亡時正氣凜然的態度,甚得中尉魚弘志欽佩,於是奏請釋放。

  「甘露之變」後,宗密大師因返鄉因緣而

《盂蘭盆經疏》。


涅槃寂靜,緇儀垂榮

  宗密大師於會昌元年(西元841年)正月六日坐滅於

興福塔院。俗歲六十二,僧臘三十四。

唐宣宗追謚為「定慧禪師」。宗密大師也以「習定均慧」總結。

  宗密傳法甚廣,出家弟子得度者有數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