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分享)
從前,在舍衛城郊外有一個非常荒涼偏僻的地方,那裡住著一個魔鬼。這個魔鬼善於變化自己的形體,經常在這一帶作祟,禍害不少人。
曾經有一個遠來的商人,帶著不少香料,準備到舍衛國做生意。當他走到城郊峙,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四周空無一人,只有半人高的野草和幾株雜樹在夜色中搖動著。
走了一會兒,他的肚子開始餓了,準備先吃點糧食再進城投宿。他走到一棵樹下,放下貨物,取出糧食慢慢吃了起來。他一邊吃著乾糧,一邊閉上眼睛盤算這些貨物出手後能賺到多少錢。
這時候,魔鬼悄悄出現了,他聞到從包裹裡散發出來的香氣,猜想這應該就是人們常說的香料。魔鬼趁這個商人不注意,化成一道白煙,隨著吞下去的乾糧一起進入商人的肚子裡,這商人卻絲毫沒有察覺。
商人填飽肚子後,又拿起包裹,站起身繼續向舍衛城趕去。走了不久,肚子開始發出聲音,他心想:「奇怪?剛才吃了那麼多乾糧,怎麼肚子又叫了?」
商人忍耐著走了幾步,肚子卻開始痛起來,而且越來越痛,仍佛有什麼東西在肚子裡蠕動著。他實在忍受不住,就扔下裝有貨物的包裹,在地上翻滾起來!
他越滾離包裹越遠。這時候,魔鬼趁機化作一道白煙從商人的嘴裡散出來,然後拾起包裏跑掉了。結果這個商人不僅被魔鬼折磨得死去活來,還丟掉許多香料。
正因為魔鬼常常這樣作祟,所以很少有人敢到這裡來,這裡也就顯得更加荒涼恐怖了。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目犍連尊者有串去舍衛城外三十里遠的一個寺院中,傍晚回來時恰巧路過這裡。目犍連一走到這裡,馬上感到一陣寒意。
天快黑了,目犍連急急忙忙的趕路。等到目犍連走近時,魔鬼便從樹後門出身來,化成一道白煙,從目犍連的鼻子進到他肚子裡。目犍連因為一心趕路,並沒有注意到。
目犍連走著走著,突然覺得肚子咕嚕咕嚕的叫了起來,而且聲音越來越大,最後竟然像雷聲一樣。目犍連覺得十分奇怪,他停下腳步,在路邊的雜草叢中盤腿生了下來,摒除一切雜念後,發現原來是個魔鬼在自己腹中搗亂,於是目犍連大聲的對魔鬼說:
「你這個魔鬼還是快出來吧!我是佛陀的弟子,你根本不能傷害到我,所以趕快離開吧!否則我會用法力將你打入地獄!」
魔鬼聽了之後,以為目犍連只是嚇他而已,仍然繼續在目犍連的肚子裡作怪。
目犍連見魔鬼還不出來,就對他說:
「魔鬼你快出來吧!不要再作怪了,我是佛陀的弟子目犍連。」
魔鬼一聽到這句話,不由得害怕起來,因為他知道目犍連是佛陀弟子中最有神通力的一個,於是匆忙化做一道白煙,從目犍連張開的口中鑽了出來,然後跪在地上請求目犍連寬恕他。
目犍連原諒了這個魔鬼,並告誡他以後不可以再騷擾過往的行人。魔鬼答應後立刻一溜煙的跑掉了。
從此,魔鬼再也不敢出來作祟,而這個地方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從前,在摩竭國有個觀園,裡面風光秀麗,景色宜人。
這一天,有一男一女在園內燒香拜佛。那個男子是城中一個大臣的兒子,名叫畏民間;那女子是個漂亮的女人,名叫上金光首。這兩個人被彼此吸引,在拜佛時一直忍不住偷偷看著對方。
突然間,上金光首仰翻在地上,四肢僵硬。畏間非常驚訝,過去推了她一下,可是她卻一動也不動。
畏間不知所措的看著躺在地上的上金光首,只見她的臉色發黑,眼睛、嘴角、鼻孔、耳朵都開始流出膿血來,一股惡臭直撲他的鼻孔。畏間這才明白,上金光首的確死了,而且在炎熱的陽光下已經發始腐爛。
轉眼間,美麗的上金光首變成一具腐爛的女屍,一群群綠頭蒼蠅循著惡臭飛來,全都在屍首上吃喝那死肉敗血。
畏間怎麼地想不出上金光首的死因,不禁驚恐萬分,準備拔腿跑掉。剛站起來要跑的時候,卻聽到身邊的樹木說起話來:
「這女子死得真可憐!那麼漂亮的臉蛋,那麼苗條的身材,卻不明不白的被拋在這裡。」
又有一棵樹說:「這位先生,難道你只貪圖她生前的美麗,不管她死後的淒慘嗎?」
畏間本能的停住雙腳,他奇怪樹怎麼會說話,聽到樹的話,他一時間感到慚愧,便從身上脫下外套,將那已經腐爛發臭的屍體蓋住,搬到樹林中藏起來。
畏間向園外走去,剛走了幾步,忽然看見半空中亮起萬丈佛光,照亮整個天空。佛光中佛陀威儀萬方,神采奕奕。
畏間頓時忘記了剛才的事情,心中異常興奮。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勁揉了揉。再定睛一看,令他更驚奇的事發生了,帝釋天放著五彩祥瑞的光芒,站在他面前。
「小伙子,恭喜!恭喜!你年紀輕輕就有福報看到佛陀的法相,肯定做了什麼善事吧?」帝釋天走過來讚揚畏間。
畏間聽了這話,忙對帝釋天說:「帝釋天神,您真是救苦救難。我正愁得不得了呢!請您給我指條光明大道吧!」
「小伙子,不必發愁,有什麼事與我到佛所去說。」
於是他們一起來到佛陀居住的精舍,帝釋天變出一朵花來,交給畏間說:
「把這花放在佛陀的身上,有什麼話儘管對佛陀說。」
畏間照上帝釋天的指點將花放在佛陀足上,退後叩首說:
「佛陀啊!我要告訴您一件事。今天有個女孩邀我到觀園去遊玩,後來莫名其妙的死去了,她七竅流血,皮腐肉爛,我看到簡直嚇壞了。現在我該怎麼辦?」
佛陀正準備開口說話時,從外面走進來了兩個年輕女子。畏間看見她們大吃一驚,原來那個年長一點的正是上金光首。
兩個女子拜完佛後走了出去,畏間轉頭一看,佛陀和帝釋天神都不見了,面前卻站著文殊師利菩薩。
「小伙子,你認識剛才拜佛的那對姐妹嗎?」文殊師利菩薩問。
「我只認識那個姐姐,牠是上金光首。」畏間回答。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你從今天的事情中知道了些什麼?」
頓時,畏間心中覺悟了,他馬上回答道:
「美麗不過就像泡沫一樣,會年老、會消失,上金光首也是如此。我不用著迷於她美麗的容貌,就連與她之間的快樂都是瞬息的幻想,只有佛道才足我永生的依靠。」
文殊師利菩薩滿意的笑了,隨後便消失不見。這時畏間才明白,這些都是文殊師利菩薩為了教化他而示現的,從此精進求道,後來成了德光耀菩薩,最後成佛。
佛陀常教導弟子們在學習佛法時要認真,要用心,絕不能懈怠、懶惰。大多數弟子都遵從佛陀的吩咐,勤奮修行,很多弟子因此得了道,修成羅漢,消除許多煩惱和痛苦。但是有一個比丘,就是不肯用功,每當別人在打坐修行時,他卻呼呼大睡。僧團裡的師兄弟們勸了他好幾次,他還是照樣我行我素。
這個比丘最大的毛病就是嗜睡,每天吃飽就睡,睡覺時還將自己的房間關得死死的,一個人在房中蒙頭大睡,別人怎麼叫都叫不醒。
這天中午,嗜睡的比丘托缽乞食回來後,便回到自己的僧房倒頭大睡。他這一睡就沒有起來過,僧房中如雷的軒聲一直持續到第二天。
第二天上午是佛陀為大眾說法的日子。所有的弟子都來了,唯獨缺那個嗜睡的比丘。
佛陀問:「那個愛睡覺的弟子怎麼沒有來呢?」
一個弟子急忙站起身來回答:「佛陀!他從昨天中午睡到現在還沒有醒過來,我們怎麼叫他都叫不醒。」
佛陀心中想起,這個愛睡覺的比丘從今天算起只剩下七天的壽命了,如果讓他這樣在昏睡中死去的話,他是得不到善終的。佛陀非常憐憫他,所以先讓弟子們誦讀經文,自己帶著阿難前往貪睡比丘的僧房去。
佛陀和阿難還沒到,遠遠就聽見雷鳴般的軒聲,一陣接著一陣,一陣高過一陣。推開房門後,軒聲更大了,那位比丘依然蜷縮在床上,睡得正香。
阿難先叫了幾聲,可是比丘毫無反應,依然睡著。後來佛陀走到比丘床前,用手指輕輕搖了搖比丘的身體,這個熟睡的比丘馬上醒了過來。
比丘見到佛陀正站在自己面前,慈愛的俯視著他,急忙起身向佛陀頂禮,說道:
「尊敬的佛陀,論原諒弟子無禮。」
佛陀告訴他說:「你只剩下七天的壽命了,我不忍心見你在昏睡中死去而得不到正果,所以特地來叫醒你。」
這位比丘大吃一驚,他根本沒想到自己只剩下七天的壽命,他又驚又怕,不知所措。
佛陀安慰他說:「這是你命中註定的事。好幾世以前,你出家做比丘,卻只知道吃和睡,從來不思惟法義,也不遵守佛法戒律。因為沒有種下任何福德,命終後靈魂投生成米蟲,就這樣過了五萬年,然後又投生為田螺、蚌和樹幹中的蠹蟲,前前後後各過了五萬年。
你前身所投生過的生命都喜歡住在昏暗沒有光亮的地方,而且非常愛惜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更特別的是這四種生命都喜歡睡覺,一睡就是一百多年,完全不懂得求上進。經歷了二十萬年,你才贖清前世的罪孽,所以今生能夠投胎為人,並且出家做了比丘。
既然做了比丘就應該勤苦修行,認真鑽研。沒想到你又像二十萬年前一樣貪吃貪睡,為什麼你總是睡不夠呢?可別忘了二十萬年前你的前身的結果。」
比丘聽了佛陀的話,羞慚得滿臉通紅,連忙向佛陀表示懺悔,就在他深深自責、懺悔的時候,一切雜念都隨之消除了,並且在最後的生命裡修得了阿羅漢果。
從前在舍衛國裡住著一個老人,他和一個兒子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艱苦。後來老人受到佛陀教義的啟發,就和兒子一起出家,老人當了比丘,他的兒子當小沙彌,兩人成為師徒。
這天,老比丘帶著小沙彌一起出去化緣,師徒倆不知不覺越走越遠,等他們想到要回去時,天已經快黑了。師父年紀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來攙著師父走。
天色越來越黑,當他們來到一座樹林中,已經伸手不見五指了,只能聽見師徒倆行走的腳步聲和樹葉的沙沙聲,還有從遠方傳來的各種野獸淒厲的叫聲。
小沙彌知道樹林中常有野獸出沒,為了保護師父,就緊緊抱住師父的肩膀,連扶帶推的快步向樹林邊緣走去。
師父年老力衰,又東奔西走了一整天,早就累得走不動了,加上看不清楚道路,在兒子情急的一推之下,一個踉蹌跌倒在地,剛好頭磕在硬石頭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彌看到師父倒在地上,趕忙把他拉起來,可是見他沒什麼反應,才發覺師父已經死了,不禁大吃一驚,痛哭失聲!
天亮以後,小沙彌獨自一人回到寺廟。
寺裡的比丘們知道事情的經過後,紛紛譴責小沙彌:
「你看!都是你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父親。」
「就是說嘛!竟然把自己的父親推去撞石頭,真是個不孝子!」
小沙彌有口難辯,心中覺得很委屈,就去找佛陀訴苦。
佛陀讓小沙彌坐下,說道:「你要說的話我全都知道了,你師父的死不是你的錯。」
話雖如此,但小沙彌還是眉頭皺緊,沒精打采的。
佛陀看了,微笑著繼續說:「我講個故事給你聽吧!從前有一個父親生了重病,兒子很著急,到處求醫間藥。每天他服侍父親吃過藥後,就扶父親上床躺下,讓父親睡個好覺。可出他們住的是一間茅草屋,地上又潮濕,引來許多蚊蠅,整天嗡嗡的飛來飛去,打擾父親睡眠。兒子見父親在床上睡不著,馬上找來蒼蠅拍到處追打蚊蠅,卻怎麼也打不完。
兒子又急又氣,轉身抄起一根大棍子揮舞著,對著空中的蚊蠅拼命追打。恰巧有一隻蚊蠅落在父親的鼻子上,兒子一時沒看清楚,慌忙一杖打去,父親就這樣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連哼都來不及哼一聲,就死去了。」
佛陀停了一會兒說:「孝順的兒子在無意中傷人性命,只能算是一個意外,不能因此指責兒子是殺人犯,否則可就冤枉他人了。」
佛陀看到小沙彌聽得很認真,似乎有所感悟,就進一步問:
「你使勁推你的師父,是怕師父遭到野獸的襲擊,想趕快離開樹林,並不是心存惡念,故意要傷害他的性命,是嗎?」小沙彌點頭稱是。
「我講的故事和你所經歷的事有些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佛法是慈悲的,你安心修行吧!」
小沙彌聽了佛陀的話,心中獲得了安慰,從此更加的勤奮修行了。
習氣在人的身上,就像裝過酒的酒瓶,雖然將酒倒光了,但瓶中仍有酒味一樣的難以斷除。
像畢陵伽婆蹉阿羅漢就是一個例子。
畢陵伽婆蹉阿羅漢曾經五百次投生在高貴的婆羅門家,所以造成他驕傲輕慢的個性。
「你算什麼東西?我可是五百世的貴人福種,你這個暴發戶區區幾十年又算什麼!」
對於比家世的人,畢陵伽婆蹉阿羅漢總是用這種看不起的態度對待,就算修得阿羅漢後,他還是帶有貴族的習氣。
有一天,畢陵伽婆蹉來到恆河岸邊觀賞風景。恆河水神見有羅漢降臨,連忙上來接駕,恭敬的說:
「尊敬的羅漢,難得的聖賢,我萬分榮幸。」
「搞什麼?你這個小奴僕,還不快快斷流,讓我過河!」
恆河水神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水神氣得渾身顫抖,生氣的說:「你這沒禮貌的傢伙,給我等著!」
「小奴僕,我難道怕你不成?」
恆河水神立即跑去精舍向佛陀告狀:
「世尊,有個羅漢聖者到恆河水邊,我以禮待之,他竟罵我小奴僕,叫我斷流讓他過,實在無法無天啊!」
佛陀靜靜聽著,然後說道:「你不要生氣了,我讓他向你賠禮道歉,讓他懺悔自己的過錯。」說完佛陀便和水神一起來到恆河岸邊。
華陵伽婆蹉聽到佛陀的教誨,便向水神道歉:
「小奴僕,對不起!」
「佛陀,您看!他還是叫我心奴僕啊!」水神更加氣憤了。
佛陀對水神說:「水神啊!畢凌伽婆蹉不是有意的,這是他累世的習氣。」
水神只好無奈的回到恆河水宮去了。
佛陀轉身對畢陵伽婆蹉說:「畢陵伽婆蹉啊!身為羅漢,壞習慣仍然未改。過去一個婆羅門一連罵了我五百次,他可痛快極了,以為我會生氣,沒想到我毫不生氣。他又一連讚美我五百次,以為我會高興,沒想到我也毫無高興之意,他只好走了。只要能斷除煩惱和不良的習氣,一切事情不管好壞都沒有什麼不同,根本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
佛陀慈愛的教導畢陵伽婆蹉,希望他能除掉舊習氣,成為一位真正的羅漢。
毗舍離國有五百個盲人,他們因為看不見,做不了任何工作,只能各自乞討度日,受盡人們的歧視。
這時,悉達多太子成佛了,佛陀出現於世的消息傳到這五百位盲人的耳裡,他們心裡再也不能平靜了。因為凡是見到佛陀的人,所有病痛折磨都能一掃而光,所有的痛苦都能化解,一切憂愁、煩惱都能解脫。於是,這五百盲人一起商量說:
「我們多麼需要見到佛陀啊!只要見到佛陀,我們就能見到光明了!」
一個帶頭的盲人說:「對!我們應該去見佛陀,而不是等在這裡讓佛陀來見我們,大家說是嗎?」
「可是我們要怎麼去呢?我們根本看不見路呀!」幾個盲人無奈的說。
那帶頭的盲人說:「如果大家真的要去見佛陀,就必須請人帶路。這樣吧!我們每人想辦法討足一個金錢,湊足五百個就請人帶大家去。」
於是大家分頭去討錢。經過好些日子,吃了不少苦頭,這五百盲人才湊足五百枚金錢,請到一個人來為他們帶路。
帶路的人在最前面,其他人一人拉住一人的衣服,排成一行,長長的隊伍蜿蜒曲折,非常壯觀。
他們往佛陀所在的舍衛國出發,一路歷經種種艱辛,但越走心中越亮,腳下似乎也輕鬆了。可是在快走到摩竭國的時候,要經過一片山澤,那領路人見道路艱難,便找借口溜了。
盲人們等呀等,始終不見那領路人回來。眾盲人驚慌的說:
「大家的心血都白費了,那個壞蛋把我們的錢拿走了又不管我們,這可怎麼辦呀?」
正當大家六神無主,進退不得的時候,那個帶頭的盲人聽到前面有水聲,便讓大家手牽手往那方向摸去。走著走著,突然他們聽到一陣怒罵:
「你們這些畜牲,瞎眼了嗎?把老子種的幼苗都踩死了!」
「哎喲!實在對不起,我們是真的看不見啊!要是看得見也不會犯這種錯了。好心人啊!求您大發慈悲,指給我們一條去舍衛國的路吧!我們的錢已經被騙走了,只有等以後再來賠您的秧苗,我們絕不食言!」
田主覺得這五百個瞎子也確實可憐,長嘆一聲說:
「算了!你們跟我來吧!我找人帶你們到舍衛國去就是了。」
「今天可遇到大好人了!」盲人們又驚又喜,連忙道謝不已。
田主派人帶盲人們往舍衛國,等到了舍衛城,盲人們高興極了,沒想到寺裡的住持說:
「你們來遲了,佛陀已經回到摩竭國去了。」
盲人們大失所望,便又折往摩竭國。一路上吃苦受累,好不容易到了摩竭國,誰知佛陀又回到舍衛國去了。
盲人們雖然已經勞累不堪,但他們堅信能見到佛陀,於是又回頭向舍衛國出發。他們下定決心,不見到佛陀絕不罷休。可惜的是,這次到舍衛國仍未見到佛陀。
「佛陀去了摩竭國。」寺廟住持同情的說,盲人們只好又回摩竭國去。
當這些盲人共走了七個來回的時候,佛陀見他們的善根已經成熟,便在舍衛國的精舍等候他們。
佛陀的慈光閃耀,照得盲人們兩眼放光,他們終於見到嚮往已久的佛陀了。
「救苦救難的佛陀啊!請賜我光明,讓我一睹像天光般的佛陀啊!」五百盲人紛紛跪下,五體投地,頂禮感恩。
佛陀看他們這麼虔誠,便對他們說:
「你們這樣虔誠,以堅定的信心長途跋涉,我答應讓你們重見光明。」
「謝謝佛陀的慈悲!」五百盲人當下就重見天日了。全都跪在地上感恩的說:
「感謝佛德無量!願佛陀為我們授戒,我們萬世萬代永遠跟隨您、供養您!」
佛說:「好的!我的徒弟們!」
於是五百人成了佛陀的弟子,盡心修行,最後都成為阿羅漢。
舍衛城裡有一個長得非常美的女子,她有窈窕的身材,漂亮的臉蛋,眉毛彎彎的,嘴巴小小的,尤其一雙大眼睛更是楚楚動人,城裡的男子都為她著迷。
這漂亮女子十分清楚自己的身價和魅力,每天讓不同的男子陪著去遊玩。
這天,有個大官的兒子陪著漂亮女子出去遊玩。他們坐在一輛馬車上,剛好被路過的文殊師利菩薩看到,菩薩頓時生出慈悲心,想度化那漂亮的女子,於是想了一個好主意。
男子和那漂亮女子經過一個叉路口時,那女子忽然眼睛一亮,見到路旁站著一個英俊的少年,眉清目秀,神采飄逸,還有那身閃閃發光的衣服,更襯托出那少年的超凡脫俗。
漂亮女子看得心神蕩漾,馬上叫車子停下來,還沒停穩就跳下車向路口跑去。她一心思念英俊少年和他身上的漂亮衣服,早就把大官的兒子忘在腦後。
「哎呀!妳上哪兒呀?」大官的兒子急壞了,不停的在後面追著,漂亮女子卻頭卻也不回的往路口跑去。
這時,天王變成一個男子來到他們身邊,擋住那女子說:「等一等,美麗的女子。」
漂亮女子忽然被一個男子擋住,一下子楞住了。
「妳聽我說!」擋住她的男子接著說:「那少年雖然英俊無比,光彩照人,但他對美女是不感興趣的。」
漂亮女子狠狠瞪了他一眼,又要往前走,那男子仍擋住去路,說道:
「妳別傻了,他真的對情欲不感興趣,妳會後悔的。」
「為什麼呢?」漂亮女子見那男子擋住不放,只好心有不甘的問。
「他是文殊師利菩薩,能滿足世間眾人的一切願望,卻沒有任何私欲。」天王變成的男子說完這話就不見了。
漂亮女子心想:「聽說文殊師利菩薩能施一切,我想要他身上的漂亮衣服,看他能不能施給我。」
想到這兒,女子便走過去對英俊少年說:「仁者,您能把身上的衣服施捨給我吧?」
少年說:「妳要是能發願修學佛法的話,衣服就給妳。」
「真的?」漂亮女子又驚又喜,沒想到他這麼痛快的答應。
「真的。」文殊師利菩薩肯定的回答。
猛然間,漂亮女子心裡因為想得到法衣而發出無上道心,內心充滿法喜。
從此,這女子便奉行五戒,專心修恃佛法,成為一個虔誠的佛弟子了。
舍衛城中有位名叫師子的將軍,有一天他得知妻子懷孕了,心裡非常高興,靜靜等待自己兒子的降臨。
孩子出生那天,從空中傳來一陣洪亮的聲音:.
「師子將軍,您的孩子不是普通人,應該守口如瓶,謹慎少說話,請您不要用世俗的眼光來衡量更您的孩子。」
將軍聽了,知道自己的兒子不是一般人,於是更加用心的呵護他,並把他取名叫「無言」。
漸漸的無言長到八歲了,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他容貌堂堂,心地慈善,城中沒有人不喜歡他的,師子將軍夫婦滿心歡喜。
有一次,將軍父婦和無言在舍衛城聽佛陀講法,無言聽得津津有味,但就是不發一語。
舍利弗向佛陀問道:「世尊,師子將軍的兒子慧根充足,可是就是不會說話,這是為什麼呢?」
佛陀說:「不要輕視這孩子!這孩子出生之前已經在無量佛前許了大願,累積種種善根,早已達到不退轉菩提道。現在他善根受我教誨,已經獲得四禪了。看他這般年紀,其實已經能調伏無量眾生。」
佛陀的這番話解開了師子將軍夫婦和眾人心中的疑惑。
這時,無言顯示神通之力,從自己右手掌中變出一朵燦爛美麗的蓮花,不停在手心上像車輪一般的旋轉。眾人看了都感到十分驚訝,高興的說:
「原來師子將軍家的小孩是大菩薩呀!」
這時無言低頭合掌念道:「南無阿彌佛陀。」
與會所有菩薩聽到了,也一起唸著:「南無阿彌佛陀。」
一時間,與恆河沙粒同數量的十萬世界震動六次。
菩薩們用妙香花和種種伎樂供養佛陀,之後無言和所有菩薩跳躍至虛空世界中,一起唱念偈頌並且讚頌佛陀的無邊功德。
很久以前,佛陀發願行菩薩道的時候,他的名字叫做羼提和山。當時他住在一棵果樹下,靠著吸食果子上的露水修行。
這天,他又坐在果樹下,飲食果子上滴下的露水,剛好國王迦黎率領文武大臣到這片山地圍獵麋鹿。
擅長射箭的迦黎王,一舉弓立刻射中一隻麋鹿,但被牠逃跑了,迦黎王便騎著馬往樹林裡追。追到杯中,突然看見一棵果樹下坐著一個人,正張嘴喝著樹上滴下的露水,於是帶著部下過去,高聲問道:
「請問你有看見一隻受傷的麋鹿跑過來嗎?」
羼提和山專心的飲著露水,沒有回答。
「你有沒看見一隻受傷的鹿?」迦黎王提高音量再問了一次。
羼提和山看見迦黎王這群人都來到自己的面前,便低下頭雙手合十安穩的坐著。
迦黎王見他不理不睬,生氣的問:「該死的叫化子!你聽見沒有?有沒有看見一隻受傷的鹿?」
羼提和山菩薩回答:「嗯!我聽見了。」
迦黎王生氣的拔出佩劍,說:「國王問話你竟敢不回答!我今天非殺了你不可!」
羼提和山菩薩平淡的說:「我在聽大王說話。」
迦黎王手裡舞著寒光閃閃的長劍,生氣的說:「你是什麼人?我允許你在死前將一切交代清楚!」
羼提和山平靜的說:「我是忍辱之人。」話才剛說完,突然感覺右臂一陣巨痛,原來已經被國王砍掉了,但他還是強忍著痛說:
「我只是個忍辱的修道者,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大王還要這樣害我,那麼一般的百姓怎麼辦呢?我發願成佛的時候,一定先度化你,不讓眾生因為學習你的行徑,而增加罪惡的業報。」
迦黎王見羼提和山仍不求饒,更加惱怒成羞,隨後又砍掉牠的左手、兩腳、雙耳和鼻子,大聲罵道:
「我就讓你這樣子修成佛道?」
羼提和山菩薩血流如注,非常的痛苦。
忽然,天空變得黯淡無光,大地開始震動。迦黎王感到非常害怕,急忙逃回城堡裡躲起來。原來迦黎王這樣殘暴的行為震動了四天王天的天王,天王們嚴肅的聚在一起指責迦黎王,要求懲罰他。
天王們說:「這個國王實在太殘酷無情了,我們要滅了牠的國家和族人,以懲罰他十惡不赦的罪行!」
羼提和山忍住痛苦,冷靜的說:「不能這麼做!我會受到這樣的對待,都是因為我前世不信奉佛法,殺害生靈,所以今生得到報應罷了。雖然國王凶狠的加害於我,但我仍會像母親對兒子一樣的憐憫他、原諒他。你們千萬不要懲罰他!」
天王們雖然生氣,但是了解這樣的因緣後,也只好讓羼提和山自己解決這件事。
後來,羼提和山的弟弟來了,他也是一個修行得道的人。
羼提和山的弟弟用神通力幫哥哥回復手足和耳鼻,氣憤的說:
「哥哥,你為什麼不生氣呢?像迦黎王這樣的人,我們應該給他一點教訓!」
恢復本來樣子的羼提和山對弟弟說:
「好弟弟!謝謝你不遠千里來這裡救我,我經歷這次劫難,對成佛的心志更加堅定了。報復、懲罰是不能解泱問題的,只有我成佛後才能度化眾人。」
這時,天上地下所有的神祇全被這樣的話感動了,紛紛來到羼提和山面前向他致敬,於是羼提和山的善良行為和成佛的心願便被眾生傳頌著,直到如今。
從前有一位修道人,名字叫做善信。他出生的時候世上已經沒有佛法傳佈了,但他還是苦心尋求正道佛法,希望可以找到正確的解脫之道。
有一天,空中忽然有股洪亮的聲音對他說:
「善信!你仔細聽著,從這裡往東方六十萬里的地方,有個叫作善住的國王。佛陀曾在他的國家出世,佛教一度傳遍各地。可惜佛陀涅槃後,佛法漸漸衰落,現在全國已經連一所佛寺都沒有了。那裡住著一個貧窮的女人,長得非常醜陋,可是她會說半句佛陀的偈語,現在地想傳授給別人。你就去取那半句偈語吧!」說完,空中便寂然無聲了。
善信毫不遲疑的踏上前往東方的遙遠路程。他日日夜夜趕路,走得腿都腫起來,腳也裂開,鞋子外都滲著血跡。
有一天黃昏,忽然前傳來一陣淒慘的叫聲,善信跑向前一看,馬上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在他面前有一大塊望不到邊際的淤泥,範圍不知有幾萬里。
善信心想:「剛才的叫聲淒慘無比,一定是什麼人被吞沒了!」想到這裡便覺毛骨悚然,渾身發抖。
這時候,從善信頭頂上飛過一隻烏鴉,停在淤泥上歇息,沒想到一停在上頭便沉下去了,一下子就沒了蹤影。
善信當場愣在那兒,內心沮喪極了。他想:「看樣子我是過不去了。得不到佛的偈語,我怎麼使佛法發揚光大呢?」
善信低下頭,看看自己破爛的衣服和腳上血肉模糊的傷口,一陣陣疼痛傳遍全身,善信於是想著:「我今天就死在這裡好了!佛陀啊:我為此而捨棄生命,死得其所。」想完就朝眼前的淤泥走去。
當他一腳踏上淤泥的時候,奇蹟發生了,腳下出現一條潔白筆直的平坦大道,大道直通東方,通到看不見的天邊。
善信心中很高興,頓時忘掉他所受的煩惱痛苦,,快速奔跑在潔白筆直的大道上,越走越興奮,很快使到了善住王的國家,找到那個醜陋的女人。
那位醜陋女子住在一間茅草屋裡,一見善信就問:
「遠方而來的客人啊!你找我有什麼事?」
「我是專門來拜您為師的。」善信凝視著她,恭敬的跪在她面前,心裡想著:「這女人長得這麼醜卻懂得偈語,真是奇怪!」
那醜女問:「你要跟我學什麼呢?」
善信仍然恭敬的說:「弟子是來跟師父您學知識的。」
「我沒有什麼好教你的,我只會半句偈語。」醜女回答。
善信一聽,高興的說:「我從六十萬里以外的地方來投師,一路上歷經艱辛,就是為了向您學這半句偈語,以振興佛教大法啊!」
「那好吧!你坐下來慢慢聽。」
善信連忙坐好,專心等待女子說那句佛偈。
女子念誦道:「一切惡事切莫為,半點善德皆奉行。」
善信聽完,一陣清涼歡喜的感覺遍佈全身,心中自然貫通,而且銘刻於心中。
女子問道:「記住了嗎?」
善信答道:「不但記住了,而且理解精通了。」
「很好,你已經得到神通力了,回去吧!」
女子說完,便不再出聲,於是善信向老師告辭,回到自己的國家。
善信因為獲得神通力,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國家。他到處宣講這句偈語,積了許多功德,並得到堅信不移的心志。
從此,所有妖魔鬼怪都依著偈語的教義來接受教化,人民們又重新皈依佛法,國家得到神佛的保佑,於是風調雨順,災禍都被消除了。
善信菩薩說:「我從前不知道這句偈語的時候,一直處在生死輪迴的痛苦之中,現在求到了偈語,無論是為眾人講解佛經或是推行任何善事,都更加堅定我對佛法的信念。」
善信菩薩的事跡從此被流傳下來,他的功德也深深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在舍衛國裡有個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卻一點也不開心,因為他一面沒有孩子。他日夜虔誠的祈禱,希望能求到一個兒子,最後終於感動了天神。
天神現身對拘留說:「拘留!過兩天有個天王壽命會終止,他將降生到你家去,你就安心等著吧!」
果然,拘留老人的妻子自從那一天起便懷孕了,後來生下一個兒子,拘留將他取名為須菩提。
日子過得很快,不知不覺間,須菩提已經長大成人了,他不但相貌堂堂,而且頭腦聰明、心地善良。他看到天下無數百姓都過著窮苦的日子,而對自己家中過富足生活感到羞愧。
須菩提心中便立下的誓言要請佛陀指明眾生解脫之道。於是,須菩提對父母說:
「父親、母親,兒子在家多年,接受父母養育的恩典,永遠都不敢忘記。但是我想幫助眾生尋求解脫之道,希望你們允許我追隨佛陀出家去。」
拘留夫婦聽了大受感動,雖然內心捨不得,但因為知道須菩提是天王轉世再來的,不是一般常人,所以也只好答應了。
於是,須菩提出家做了沙門,跟著佛陀認真的修行,不久就證得初果,後來又在佛陀的弟子中首先修成阿羅漢。
佛陀的弟子阿難,對須菩提得道快速驚訝不已,恭敬的間佛陀:
「世尊,請問須菩提前世有什麼功德呢?今生可以如此快速成就阿羅漢道?」
佛陀說:「阿難!你問得好!須菩提他之所以得道很快,是因為他前世的因緣。
他曾經是個窮人家的小孩。那時,有個比丘到城裡化緣,好幾天都沒有化到東西,走遍城裡都沒有人肯施捨。正好比丘遇到須菩提的前身,他人雖小,家裡又窮,卻有憐憫之心,便領著比丘回到家裡,將自己的一份飯盒施與他,自己卻餓著肚子。比丘吃完便借著神通力飛升離去,小孩看了心中歡喜無比,後來小孩轉世到天上界做天王,經過九十一劫後,他壽終降世在現在的拘留家裡,不喜歡財富只喜歡佛法,所以出家便迅速得道。這是須菩提累世的因緣所致。」
這時,阿難嘆口氣說:「一次施捨就能有如此的福德,更何況多次施捨呢?」
很久以前,有四個婆羅門教士因為專心修道,所以得到一些神通力,能在天空自由飛行。他們四個人常常在一起討論神通的妙處,一說起這個話題,每個人都很開心。
有一天,這四個婆羅門又聚在一起,他們一邊在空中飛行,一邊交談著,其中一個人說:
「如果有誰聽過佛法,就可以進入解脫的法門了。!」
另一個婆羅門聽了這話,連忙問:「像我們這樣的人如果聽到佛法,會怎麼樣呢?」
又一個婆羅門回答說:「我們聽到佛法,當然也會進入解脫之門。」
「解脫世間的痛苦還可以,如果連歡樂也解脫了,那還有什麼意思?」
「就是呀!只是求道,卻得不到快樂,一點意義也沒有。」
「我看,我們就不要去聽佛法了。」
「說得也是,我非常同意。」
「像這樣飛來飛去不是很愜意嗎?但願永遠如此,也就別無所求了。」
於是,這四個婆羅門教士便一起約定不聽聞佛法。雖然他們不願聽聞佛法,但是心中對佛陀還是很尊敬的。
有一次,他們每人拿著一瓶甜美的石蜜,準備供養佛陀。
當他們來到佛陀的精舍外面,卻又害怕萬一四人一同進去,佛陀一定會為他們說法。
於是,他們商量好,每人輪流進去,供養完畢就立刻出來,這樣便可避開佛陀的開示。
當第一個婆羅門教士學著石蜜獻到佛陀面前時,佛陀對他說:
「所行非常……」
他一聽到佛陀說法,急忙用手掩住雙耳。這時,第二個婆羅門教士進來獻石蜜,聽到佛說:
「……謂法興衰。」
他一聽就知道佛陀在說法,也急忙掩住雙耳不聽。隨後,第三個婆羅門教士進來獻石蜜,聽到佛說:
「……失生輒死。」
他也知道是佛陀在說法,便學前面兩個人捂住自己的耳朵。
最後一個婆羅門教士緩緩獻上石蜜,只聽到佛說:
「……此滅為樂。」
他馬上想到這是佛陀在說法,便立即掩住耳朵。
四個人都捂住耳朵跑了出來,互相問別人聽到什麼。結果四個人把自己聽到的說出來,剛好湊成一句佛偈:
所行非常,謂法興衰;
失生輒死,此滅為樂。
這四個婆羅門教士一聽就了解這句偈語的意義,當下心開意解,了解佛陀的意思,因此都證得初果。
這四位證得初果的婆羅門,無不為他們以前的想法感到懺悔。他們立即轉身回到佛陀的精舍,來到佛陀面前頂禮懺悔,並且說道:
「我們已經發願要追求佛道,所以又前來聽佛陀說法,希望可以剃度出家,跟隨著您修行。」
佛陀回答說:「善哉!比丘,你們就開始修行解脫道吧!」
仰仗佛陀的威德力,這四個婆羅門聽到佛陀的話時,當下頭髮紛紛掉落,身上的衣服也在一瞬間變成袈裟。
此時,他們徹底捨棄了塵緣俗念,在佛陀面前即刻變成四個阿羅漢聖者了。
過去曠野菩薩化身為鬼,散脂菩薩化身為鹿,慧炬菩薩化身為彌猴,離愛菩薩化身為羚羊,盡漏菩薩化身為鵝王,一共有五百名菩薩都各自化身為種種飛禽走獸的模樣,而且他們的身體都發出智慧的光彩。每一菩薩都舉起一盞明燈,讓燈光高高照著,照亮整個天地,因為五百菩薩都要去供養各地的佛。
疑心菩薩見到五百位菩薩變成各種模樣,便問曠野菩薩說:
「你們為什麼要變成這種樣子去供養十方佛呢?」
曠野菩薩說:「因為在過去九十九劫時,有一位佛叫毗婆尸。當時我與這五百位菩薩都是同一父母生下的親兄弟,我們受持五戒,行善助人,一同供養尸棄佛、毗舍浮佛、鳩留孫辟等諸佛。那時敬脂菩薩在尸棄佛等佛面前立下誓言說:
『希望我來化作鬼神的模樣,教化因貧窮而行惡事的芸芸眾生,就算有什麼兇神惡煞,我也要為他講三乘之法,幫助他得到解脫,然後成就菩提道。』
還有一萬二千多名鬼王對這個世界發下重大的誓願:
『我們要調伏一切眾生,使他們敬法求道,投生善趣,並超脫輪迴苦海。如果有惡鬼毀壞正法,我們一定前去降伏。因此,我們變成這樣的鬼身,來調伏剛強眾生,令他們皈依正法,修學佛道,發願成佛。』」
曠野菩薩看著疑心菩薩繼續說:「我現在變成鬼怪,是為了人間一切眾生。我有金剛咒語,可以使一切惡鬼不能加害眾生。如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等種姓的人,遠離行惡之心,也可以使所有鳥蟲禽獸生出善心,不做惡事,遠離一切惡行和恐怖、懼怕。
我發下大誓願要引導眾生,念這段金剛法咒令,使一切眾生不做邪惡的行徑,所以現在化身為鬼怪,以實行我立下的誓願。」
有一個人出家修行,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修得正道,擁有很多神通。後來他運用法眼觀察天上、人間和地獄,發現自己的母親正在地獄中受著煎熬。他於心不忍,多力設法想超度母親脫離地獄之苦,但是都沒有成功。
有一次,他知道一個小國的國王再活七天就會死了,他是殺掉自己的父親才得到王位,所以死後會墮入地獄,正好與出家人的母親在同一個地獄中,於是這修行人想了一個方法來超度自己的母親。
出家人施展神通進入國王的寢宮,在國王的床頭壁上現出半個身子大喊大叫。國王猛然驚醒,他睜開雙眼,看見自己後面的牆壁上現出半截人的身子,非常驚恐,下意識的抽出枕邊的寶刀,使勁一揮,只見寒光一閃,血花飛濺,一顆人頭掉落腳下。
過了一會兒,這顆頭飛上牆壁與原來的身體合在一處。國王大吃一驚,再次揮動寶刀,一顆人頭又掉落下來。可是不一會兒,人頭又飛回牆上。
國王害怕極了,提著沾滿鮮血的寶刀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時候,得道的比丘才從牆壁中現出全身來。國王一看,原來是個出家人,於是鬆了一口氣,急忙扔下寶刀,叩頭謝罪,口裡喃喃的說:
「千萬別怪罪!千萬則怪罪!」
「你是不是殺害了自己的父親才得到王位的?」得道的比丘問他。
「是的,是的,這是千真萬確的。」國王在地上叩著頭說。
比丘接著說:「你知道不知道,由於你罪孽深重,只剩下七天可以活命了,你死後一定會墮入地獄,我就是為了這件事來找你的。」
國王一聽,嚇得魂飛魄散,心想自己還正當壯年,想不到只有七天的壽命了。
國王可憐巴巴的叫了起來:「大慈大悲的比丘,求你幫幫我,讓我多活點時間吧!」
比丘對國王說:「由於時間太短,你現在做善事、誦經、念佛、施捨財物,想求得好報已經來不及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現在開始,你只管念南無佛、南無佛。要是這七天你一直堅持下去,你犯下的殺父之罪就可以抵消了。」
國王果真聽他的吩咐,馬上開始念誦:「南無佛、南無佛」一刻也沒有停過。到了第七天,國王果然死去了。臨到地獄之前,他的靈魂還在念誦著「南無佛」。
原來這個比丘是想借國王的靈魂來實施超度母親的計劃。
當國王的靈魂到達地獄的大門口時,隨著他靈魂的念誦,這個地獄突然冷得讓大家都受不了,當地獄之門打開時,地獄中所有靈魂都逃了出來,包括那位比丘的母親。
而得道的比丘早就在門口守候了。一見到靈魂逃出來,他馬上為大家講解佛法,使他的母親、國王以及地獄中所有的眾生都得到了超度。
秋去冬來,不知不覺又到了歲末。佛陀讓弟子們在祗園精舍的庭園中豎起一根大鐵柱。弟子們雖然不明白佛陀的用意,但還是照辦了。
在新年的前夜,佛陀叫來阿難,請他先去沐浴,然後換上一件新袈裟。等阿難梳洗先後,穿著新裝裝再次來到佛陀面前時,佛陀慈愛的對阿難說:
「阿難!我要請你幫我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阿難急忙問:「世尊,您要我用您做什麼事?」
佛陀微微一笑,指著那根豎立在不遠處的鐵柱對阿難說:
「你去敲一敲那根鐵柱,一定要用力的敲、使勁的敲。」
阿難點頭答應後就匆忙走到那根鐵柱旁,他拾起地上一塊堅硬的石頭,對著那根鐵柱先試著比劃幾下,隨後用力敲了一下。
猛然間,那根鐵柱發出極響亮的聲音,這聲音幾乎傳遞整個舍衛國,連地獄裡的餓鬼和畜生道的畜生們也都聽見了。更奇怪的是,大家聽到這聲音後,所有的痛苦、煩惱都消失了。無論題人、餓鬼或畜生都不再有痛苦和煩惱。這些事阿難在敲擊鐵柱前並沒有想到,事實上,連阿難自己也被聲音震撼了。
這聲音將在僧房中休息的比丘們召喚出來,他們都匯聚到講經堂。
佛陀對他們說:「眾位弟子,明天就開始新的一年,大家都學習一年的佛法了。現在你們應該反省一下自身,我也是同樣需要反省的。你們兩人一組,各自向對方檢討自己的過矢,並要對自己所犯的過失做出懺悔,使自己的身心清淨不染雜念。」
所有弟子都遵從佛陀的吩咐,兩人一組,認真檢討自身,懺悔後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這時候,佛陀慢慢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開口說道:
「剛才你們大家都檢討了自身,並為自己的過失做了懺悔。我剛才說過,我也同樣需要反省。」
佛陀停了一下,又再接著說:「其實我沒有做錯任何一件事,也沒有任何過失,但是為了訓誡你們,我也要做出反省,檢討自身。」緊接著,佛陀向大家做了懺悔,隨後才又坐了下來。
弟子們一見佛陀沒有任何過失,也檢討了自身,覺得自己還反省得不夠,於是都學著佛陀的樣子向所有在座的弟子們做了懺悔。
這一天中,有一萬個比丘感受到佛義,消除一切雜念,另有八千比丘修成了阿羅漢。
自從那哆婆哆寺在摩陀羅國建好以後,優波笈多就在那裡收了一批徒弟,並且度化不少俗人,使得佛法在摩陀羅國得到進一步的弘揚。
有一個富有的男人聽說佛法的奧妙後,就辭別家人,放棄財產,來到那哆婆哆寺,向優波笈多請求出家,從此這個人就開始跟隨優波笈多學習佛法。
剛開始時,他既認真又勤奮,可是漸漸的,愛睡覺的毛病就暴露出來了。他總覺得睡眠時間不夠,即使比別的弟子多睡很長時間,還是整天感覺很疲倦,不停的打呵欠。優波笈多在講解佛法時,他坐在坐墊上打瞌睡,根本聽不進優波笈多所講的一切。優波笈多讓他到一棵樹下去打坐,他卻一坐下就睡覺,把念佛打坐的事志得一乾二淨。
與他同時學習佛法的弟子大都有了進步,有的人甚至修成了羅漢,可是他卻毫無進步,對於佛法的認識只停留在最初級的階段,會誦讀的經文寥寥可數。優波笈多知道這情況後,非常可憐他,怕他最終難以解脫生死輪迴,就想了一個辦法來開導他。
這一天,優波笈多講解完佛法後,對大家說:「現在大家出去隨便找一棵樹,在樹下坐禪,認真把我剛剛說的話想一想。」
弟子們聽了老師的吩咐後,都答應著起身走了,只剩下那個愛睡的弟子坐在坐墊上托著下巴,原來他又睡著了。
優波笈多走下講壇,推醒那個睡得正香的弟子。弟子猛然醒來,一見優波笈多在身旁站著,馬上不好意思的站起來。
優波笈多對這個眼睛還瞇著的弟子說:「你應該去坐禪了,別人已經去好半天了。」
「是!」這個愛睡的比丘答應著,急急忙忙起身跑出去。
這個比丘來到樹下,開始坐禪。他才生了一會兒,睡意又漸漸襲上來,他實在不能控制自己,就靠著大樹睡著了。
其實優波笈多早就跟在他後面暗中觀察,一見他果然又睡著了,隨即施展法力,在大樹和比丘的周圍變出一個一千尺深的環狀溝,把大樹和那個睡得死死的比丘圈在裡面。做完這件事後,優波笈多就躲在不遠處靜靜等著。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那個比丘醒了過來,伸伸懶腰,舒了一口長氣。當他睜開眼看見四周的環狀溝,不由得大吃一驚:心想:「怎麼會這樣?」
這條溝足足有兩三丈寬,任何人想跳是跳不過去的。比丘小心翼翼爬到溝邊,慢慢伸出頭向下一看,眼前卻是黑壓壓的一片,根本看不見溝底。
他站起身來大叫:「喂,來人啊!來人啊!」可是除了回聲以外,聽不見任何人的聲音。
他有些絕望了,心裡十分害怕,只好緊緊靠著樹身,恐懼的看著離自己不到一尺遠的深溝。
這時優波笈多又施用神力,在深溝上架起一座半尺寬的橋。橋梁好後,優波笈多就起身回那哆婆哆寺去了。
比丘在絕望中看見這座突然出現的橋,還以為自己眼睛花了,等他確定這是真正的橋
後,他才戰戰競競的上了橋,小心翼翼的越過這條一千尺深、二三丈寬的環狀溝。
當他越過深溝時,心中如釋重負,急急忙忙跑到優波笈多那裡。他對優波笈多說:
「師父,今天我在坐禪的時候睡著了,一覺醒來發現身旁一尺遠的地方竟然有一道深溝,把我嚇得半死,幸虧後來深溝上又出現一座小橋,我才逃了回來。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優波笈多笑了笑,對他說:
「你再去一次看看。如果一個人不懂人生的本質是痛苦,不懂什麼是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不懂斷絕世俗苦痛的方法,不懂佛法所要求解除痛苦後達到的目的,他才會墮入深溝中。」
這個愛睡覺的比丘聽了優波笈多的話,了解認真修行的重要性,於是聽從優波笈多的教導,趁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又沿著原來的路回到坐禪的地方。
他小心翼翼的走過小橋,靠著大樹的樹身,端端正正的開始打坐。由於深溝近在咫尺,他不敢有一點懈怠,更不敢打瞌睡,因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摔得粉身碎骨。所以這一次他坐禪時沒敢睡覺,而是認真理解佛法要義,刻苦修煉。終於他消除了很多煩惱,修成阿羅漢果。
有一年舍衛國發生旱災,過不久又發生水災,田裡的秧苗大多被太陽曬死了,之後補插的秧苗又被雨水泡死了,造成很多地方幾乎沒有收成。
第二年,舍衛國裡到處在鬧飢荒,飢餓的人們差不多把能吃的東西都吃光了,吃到最後連草根也被挖出來吃,樹皮也被剝下來啃。
由於百姓沒有糧食,佛陀的弟子們也很難乞求到齋飯,於是他們想各自分散到別的地方,躲過這次飢荒。阿難了解大家的想法後,就對佛陀說:
「世尊,如果比丘們都因為躲避飢荒而去別的國家,那麼這裡的百姓就看不到佛法的力量了,將會有很多人因為我們的離去而喪失道德的根基,這裡會開始混亂起來。」
佛陀聽了點點頭。
阿難接著說:「但是,如果佛陀您一直住在這裡,人們心中有所做托,舍衛國也能平安度過飢荒。」
佛陀說:「你說得很好!我也正有此意。」
後來波斯匿王知道一些佛門弟子想離開舍衛國,去別的國家躲避飢荒,他心中非常著急,趕忙派出一位大臣去祇洹精舍,告訴佛陀他準備將佛陀和弟子們接到宮中供養三個月,佛陀答應了。
「世尊,為什麼您要答應波斯匿王,讓我們都留下來呢?」比丘們問。
佛陀將阿難之前說的話對大家說了一遍,又說:
「我講個故事給你們聽吧: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波羅奈的國家,國王的名字叫梵達。
有一年波羅奈國遇到天災,糧食的收成很少,國內的民眾大多吃不飽,紛紛到街上乞討。
國王梵達看到這種情況,就打開國家的倉庫,向這些飢餓的人們施捨食物。人們知道這個消息,便從四面八方來到王城,擠在王宮外乞求施捨。就這樣,每天王宮門口都擠了洪滿的人。
由於梵達國王一直施捨,倉庫裡的存糧越來越少了。終於有一天,一位大臣向梵達國王提出停止施捨的建議。梵達國王聽了建議後說:
『我怎麼忍心讓民眾在飢餓中過日子呢?』
但是一些地方官吏卻擅自發佈命令,說誰膽敢再上街乞討食物,一經發現就押到鬧市處死!於是飢餓窮困的人們開始發愁了,他們不敢再去王宮乞求食物。
『為什麼最近都沒有人來乞討?』一連好幾天都沒有人來乞求食物,梵達國王覺得很奇怪,就問手下的大臣。話才剛說完,突然有一位外道修行者進到王宮內。
梵達國王十分吃驚,問這位外道修行者:『你從哪裡來的?是誰讓你到我這裡來的?』
修行者臉色憔悴的回答:『國王,我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是飢餓驅使我過來的。』
梵達國王看到他虛弱的樣子,心中頓時產生憐憫之情,馬上佈施給這位外道修行者一千多頭牛。」
佛陀講到這裡停了下來,看了看坐在一旁認真聽著的阿難,然後接著說:
「這位外道修行者,就是阿難的前身。」
因為阿難的建議,佛陀和他弟子們都留在舍衛國,讓人們能夠時常見到佛陀,心中有所依靠,舍衛國最後終於平安的度過飢荒。
阿闍世王在修行的過程中產生很多疑問,他知道文殊菩薩有無限的智慧,想請他幫助自己解決疑難,於是邀請文殊菩薩到王宮吃飯。
文殊菩薩看他非常誠懇,便準備第二天親自帶領眾弟子和許多天人到王宮赴宴。阿闍世王聽到菩薩同意赴宴,非常高興的問:
「請問文殊菩薩,明天有多少人到場?我好準備齋飯。」
這時,文殊菩薩身邊的舍利弗尊者代替文殊菩薩回答:
「差不多五百人。」
國王回到宮中,馬上下令各方開始準備,裡裡外外都忙碌了起來。
第二天,國王及群臣在宮外相迎貴賓,遠遠看見文殊菩薩一行人慢慢走來,人數大概有二萬二千五百人。
國王看到吃了一驚:心想:「這下糟糕了,我只準備五百人的齋食,今天卻來了這麼多人,這可怎麼辦?」
正在發愁的時候,忽然一個名叫「休息心」的天王和一個名叫「金毗」的仙人來到國王旁邊,告訴國王說:
「國王請不用發愁,文殊菩薩無邊的法力,是深不可測的!」
國王聽了他們的話,心中才稍微安心,趕快將眾人迎入宮中。
國王等大家都坐好,就向文殊菩薩行禮,表示內心的歡迎,並說:
「請眾人原諒,宮中準備的飲食器具甚少,我已經吩咐馬上補辦,請大家稍微等一下。」
文殊菩薩對國王說:「你應辦的事都辦了,用不著再費心了,就請你休息一會兒吧!」
只見文殊菩薩輕輕念了聲咒語,一個個金缽、銀缽、銅缽帶著光輝,像排隊一樣整齊的從天而降。然後文殊菩薩對國王說:
「現在可以分派飯盒了。」
分盛飯食的時候,國王驚奇的發現,每當飯盛出一缽後,盛出的飯又滿起來,好像沒有盛飯一樣。等到二萬多人都分到齋飯以後,準備好的飯一點兒也沒減少,還是像之前一樣多。
吃完飯後,眾菩薩把缽向天空一擲,缽便自動懸在半空中。等到文殊菩薩向國王講了一段佛法之後,這些缽才忽然不見,不知去向。
用完齋飯後,國王請文殊菩薩為眾生解答疑難。文殊菩薩講解精妙入神,眾人聽得個個法喜充滿,感悟頗深,而阿闍世王更是獲益匪淺。
最後阿闍世王佩服的說:「文殊菩薩果然是充滿智慧的聖人啊!」他對佛法的疑惑,也因此一掃而空了。
古時候,在薄佑國佰個名叫常悲的菩薩。他對佛法專一精進,可是當時在他的國家裡,佛寺裡的僧人都表裡不一,表面上在供佛,實際上則敗壞佛規,背叛佛義。因為這些佛門敗類違法非為,很快的,整個國家的人都不信奉佛法了。
常悲菩薩不願看到這一切,便拋下妻子兒女,一個人到山中隱居修行。他每大喝山泉水,吃樹上的野果,過著苦行的日子。
「我生不逢時,遇不到佛陀,遇不到好菩薩,我該怎麼辦?」
他悲慟的對天空呼喊,這聲音傳到大上,感動了天神,天神便下到半空中對常悲菩薩說:
「賢明的菩薩,你去尋找明度無極聖典,好好誦讀,貫通經意,確實奉行經義,就一定會成佛的。」
「我該到那裡去求這至尊的佛法呢?」
「你朝著正東方走吧!不要害怕艱難,你一定能找到明度無極聖典的。」
天神的指點使常悲菩薩感激不盡,他不斷對著上天磕頭,說道:
「我一定照您的指示去做。」
「你必須努力精進,才能找到聖典!」天神說完這話便不見了。
常悲菩薩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出發,走上漫漫尋找佛經的艱辛路途。他懷著無比堅定的信心,一連幾天披星戴月的趕路,走到雙腳腫痛仍不停趕路,也不知前面還有多遠的路程,只是努力往前走。
常悲菩薩真誠專一的精神感動了佛陀,於是佛陀飛到他頭上幾重天的地方,跟他一起前行,每天講經給他聽。
佛陀讚嘆的說:「你真的一片誠心啊!像你這樣的菩薩已經不多見了。你從這裡繼續東行二萬里,使到了健陀越國,那裡住著很多菩薩,其中有個菩薩名叫法來,他聖德高明,通曉各種經典,反覆教化人們,那本經—明度無極經,我想他一定會替你調解,讓你誦讀的。」佛陀說完便不見了蹤影。
常悲菩薩感恩佛對他的指點,更加堅定了求經的信心。經過千辛萬苦,常悲菩薩終於進入健陀越國,漫漫求經之路馬上就要到達了。
這時,常悲菩薩的心中無比激動,再次虔誠的對天空說著:
「佛陀啊!您的愛憐真是無處不在啊!」
優波笈多修得阿羅漢果後,仍然繼續在摩陀羅國的那哆婆哆寺,跟隨舍那婆私修習佛法,後來他才開始獨自外出參學。
離那哆婆哆寺不遠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住一隻母虎。後來這隻母虎懷孕了,因為身子沉重,不能走很遠的路去覓食。可是這片森林已經找不到什麼食物了,所以這隻母虎越來越瘦。
等到牠臨盆的時候,牠拼命掙扎著生下一隻可愛的小虎,就因飢餓而死去了。碰巧那一天優波岌多到那片森林中去靜修,他看見那隻躺在死去的母虎身邊嗷傲待哺的小虎,心中生出無限慈悲,馬上找來一些食物親自餵牠。
這時候,優波岌多的弟子看見他在餵一隻小虎,而這隻小虎看上去也活不久了,他們好奇的問:
「師父,這隻小虎看起來就快死了,為什麼您還要餵牠食物呢?」
優波笈多回答:「我餵牠東西吃只是為了讓牠得到解脫而已。」
其實優波笈多早就看出這隻得不到母乳餵養的小虎很快就會死去,而且現在差不多就要死了,他憐惜的對小虎說:
「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生命的消失是很平靜、很自然的一件事。你到了我住處後,要對佛法生出信心,對畜牲類的所作所為所欲要生出厭惡之心。」
隨後,優波笈多帶著小虎到那哆婆哆寺。小虎一見到這個威嚴莊重的清淨佛寺,馬上對佛法產生信服和敬仰之心。
不久,這隻小老虎果然死去了,但是隨即又在摩陀羅國轉世為人了。
等這個孩子長到七歲,優波笈多到他家度化了他,他就開始跟隨優波笈多修習佛法。七年之後,十四歲的他修成阿羅漢,擁有許多神力。每當他去聽優波笈多講解佛法時,就施用神力變來種種鮮花,散布在優波笈多的四周。鮮花的芬芳充盈在整個講經堂內,令人心曠神怡。
優波笈多的五百弟子一直沒有得道,看到比他們晚修習佛法的十四歲少年都得了道,心中既不安又不解,於是紛紛去問優波笈多:
「尊敬的老師,那位同學修習的時間沒有我們長,年齡又那麼小,為什麼他可以修成阿羅溪,而且擁有許多神通?」
優波笈多看看他們,仁慈的解釋道:「那是因為他前世做小老虎的時候,對佛法有信服和崇敬心的緣故,再加上他專心修習佛法,所以很快就修得正果,具備了神通。」
五百弟子聽了優波笈多的話,心裡感到很慚愧。從此以後,他們勤苦修習,最後都證得了阿羅漢果。
佛陀在世的時候,經常外出遊歷,隨緣度眾生。有一次,他遊歷到占波國境內,選擇一個叫雷聲池的大湖岸邊暫時住下來。
占波國的民風淳樸,風景優美,尤其雷聲池湖邊的風景更加秀麗迷人。每年夏季多雨時節,這裡常常有很響亮的雷鳴聲,久久在湖面上迴盪,所以因此而得名。
由於占波國風景優美,尤其是依山傍水的雷聲池那裡又很幽靜,所以吸引了許多修行者到這裡修行,苦修者二十億耳就是其中之一。
二十億耳在雷聲池湖畔找了一個幽靜的地方,一個人獨自在那裡修行。他奉行的是以苦行獲得解脫的修行力式,所以常常不分晝夜的赤著雙腳在山林中快速行走,就算腳掌被利石劃破、被荊棘刺穿,也不停下休息。
儘管二十億耳這麼勤苦的修行,但是他身體中存在的欲望並沒有消除,心中的痛苦仍沒有得到解脫,所以二十億耳更加苦惱了。
有一天,二十億耳心想:「像我這樣吃苦修行,從不因痛苦而退縮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找不到第二個了。可是到現在我心中還有欲望沒有被清除,心中的痛苦也沒有得到解脫,這是為什麼呢?對了,我家有產業,積有不少財富,我應該回去把財物都佈施給他人,這樣對我的修行應該大有益處。」於是二十億耳決定回家把財產全部施捨出去。
二十億耳的家距離雷聲池不遠,他很快就回到家中,不顧家人的勸阻,大量向別人及僧侶施捨財物。他什麼也不想,只盼著施捨完財產能盡快修得正道。
佛陀知道了二十億耳廣施財物的事,並且明白二十億耳心中所想的一切。佛陀覺得應該點化這位認真的苦行僧,於是動身到二十億耳的家中。
等到二十億耳發放完食物後,佛陀來到他面前,對他說:
「二十億耳,我聽說你末出家時,彈得一手好琴,是嗎?」
「是的,我從前很會彈琴。」
二十億耳知道眼前這位慈眉善目的人就是人們傳誦的佛陀,雖然他選擇的修行方式與佛陀倡導的不一樣,但二十億耳還是對佛陀很尊敬。
佛陀又問:「假如你的手指不停的撥動琴弦,使琴弦發出急促的聲響,這樣的琴聲好不好聽?」
二十億耳回答:「這樣彈奏的琴手不是好琴手,彈出的音樂也不會好聽。」
「那麼,如果你的手指一直很慢的撥動琴弦,這樣的琴聲好不好聽呢?」
「這樣彈奏的琴手也不是好琴手,而且彈出的音樂也是不好聽的。」
佛陀按著問:「如果一個琴手按照音樂的節拍旋律,有快有慢,有板有眼的彈奏,彈出的音樂將會怎樣?」
二十億耳認真回答:「這樣的琴手才是好琴手,彈出的樂聲是很動聽的。」
二十億耳隱約感受到佛陀想教他些什麼,所以屏住呼吸,全神貫注的等待佛陀開口。
果然,佛陀慢慢開了口,對二十億耳說:
「一個人在修行時,為了更快得到正果,急功近利,是不能夠擺脫痛苦欲念,求得正果的;如果一個人對修行十分懈怠,從不努力去做,同樣也足得不到正果。只有處於兩者之中,既不急躁也不懈怠,中道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持續努力一定會得到解脫。」
二十億耳聽了佛陀的話,大受啟發。他又重新回到雷聲池湖畔,認真按照佛陀提示的方法修行,最後終於修成了阿羅漢。
優波笈多法師在講法時經常對弟子說:「比丘要時常思考道義,精進修行,不能懈怠,就能得到須陀洹果。」
有一個比丘聽了優波笈多法師的話,積極學習各種經論,一心想得到須陀洹果。優波笈多法師看出牠的心思,就帶他一同去摩陀羅國。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沿途乞食,他們終於到達最下等的旃陀羅住的地方。這裡的人都以打漁、屠宰為業,生活很窮困。
他們來到一個旃陀羅家,看見一個小孩已經修得須陀洹果,但足卻生著一種可怕的病,身上的肉都被蟲子吃掉,口裡還不斷吐著臭氣。
優波笈多法師指著這小孩對比丘說:「你看這個孩子,雖然得到了須陀洹果,卻還要受這樣的痛苦。」
比丘疑惑的問:「為什麼他已經得到須陀桓果,卻還要受這樣的苦呢?」
優波笈多法師回答:「這個孩子的前身是個出家人,後來升為維那師父,掌管寺院中僧眾的一切修持事務。
有一天,眾僧都在禪堂靜心修行。其中有一位羅漢得了一種怪病,發作起來全身奇癢無比,偏偏在這時發作了,羅漢忍不住,不停伸手抓癢,發出一種『刮、刮、刮』的聲音。
結果維那師父聽了這聲音,生氣的說:『是惡蟲吃了你嗎?發出這種難聽的聲音!』說完就起身拉著羅漢離開,把他丟棄到旃陀羅的家去。
羅漢對維那師父說:『你應該專心修行,摒棄雜念,不要讓來世受苦。』
維那師父聽了這話,心中驚醒,馬上跪地懺悔。經過努力的修行,終於修得了須陀洹果。但是這以後,他卻不再精進,開始放縱自己。你今天看到這個孩子,就是那位維那師父的轉生,因為他將羅漢丟棄到旃陀羅家的業因,今生他使投生在旃陀羅家中,遭受這種報應。」
比丘聽後,又驚訝又恐怖,回去後加緊精勤的修行,不敢懈怠,最後證得了四果—阿羅漢果。
從前有一個國王名叫梵摩難。他平日樂善好施,在國內供養許多誠心拜佛、篤信佛教的僧侶。
每當齋戒的日子,國王總是勸導人們前往寺廟聽法,遵從佛陀的旨意;每當佛陀講解佛法的時候,國王也總是認真恭敬的聆聽。
國王有一個太子,名叫均鄰儒,他經常隨同父王一起聽佛陀講法。他很喜歡佛陀所教授的道理,總是專心聽講,領悟得很快。
終於有一天,太子均鄰儒對國王表明自己的心意。
太子說:「父王,我們能遇上佛陀、接觸到佛法,是多麼難得啊!可惜我現在能夠聽到的佛法太少了,懇請父王允許我出家,跟在佛陀身邊修行吧!」
國王被太子的真誠感動,就順從太子的意願,准許他出家。
均鄰儒辭別父王,來到佛陀所在的地方,請求佛陀讓他做一個比丘。佛陀見均鄰儒出家的信心很堅定,便收他當弟子。從此以後,均鄰儒遵照佛陀的旨意,嚴格遵守戒律,勤奮修行。經過三個月的努力修行,他終於成為一個阿羅漢。
國王這時還不知道太子已經得道,見他日夜勤學苦修,餐餐都是粗茶淡飯,就經常給他送些好吃的,但均鄰儒總是不肯接受。國王看他是發自內心的拒絕,不解的問太子說:
「在我統治的國土內,有許多奇珍異寶可以讓你享受不盡,還有很多美味的飯菜供你品嚐。你身為太子,為什麼樂於做一個清苦的修行人呢?」
這時,只見均鄰儒的身體從地面上輕輕升到半空中,在空中自由飛來飛去,一下子將身體分成幾份,一下子又將身體全部散開,或出現、或消失,變化無常。
國王見到他的兒子竟有如此的神通變化,原本憐憫太子受苦的難過心情隨即轉變成見到太子得道的歡欣喜悅。國王急忙五體投地的向均鄰儒行禮,並請太子講解佛法。
國王問:「我誠心學佛很久了,但是一直不能解脫煩惱,這是為什麼?」
均鄰儒為國王向佛陀請教,佛陀讓均儒鄰為國王講述人生「苦」、「空」、「無常」等道理。
經過均鄰儒的講述,國王終於明白佛經的義理,解除了內心長久以來的煩惱,並發願永遠護持佛教、供養僧眾。